在团队开发中,如果你的微服务需要给别人提供接口调用,那么通常你需要写一个feign包,这个包是服务提供方和调用方都能通过maven引入的。
在微服务概念中,每个服务都有一个服务名称,在web项目中,每个服务都有一个context-path配置,是所有接口的前缀,具体配置分别是:
服务名称: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testAdmin
context-path:
server: servlet: context-path: /test
如上两个配置。
我在写feign包的时候,会创建一个接口,类名加feign注解,加这个注解主要是给调用方用的,用来标识我的服务名称和context-path,如下配置,name对应服务名称,path对应context-path,然后写每个接口的路径名。
此处的@FeignClient注解,可以简单理解为帮助调用方找到真实的服务提供方的接口路径,实际上feign能做的不止这么多。
@FeignClient(name = "testAdmin", path = "/test") public interface TestFeignClient{ @PostMapping("/test") void test(@RequestBody TestParam param);
}
如此,我的提供方就配置好了,接下来我需要写一个controller实现我的feign接口,提供服务就完成了。
更新: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04202.html
建议feign包改为两个接口,接口A定义接口和@RequestMapping,接口B继承接口A,并添加@FeignClient注解,这样调用方使用接口B,提供方实现接口A,且提供方无需注入接口B到自己的服务中。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04202.html
到了这里,关于@FeignClient的name和path使用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