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 Diffusion 原理介绍与源码分析(二、DDPM、DDIM、PLMS)
系列文章
- Stable Diffusion 原理介绍与源码分析(一、总览)
前言(与正文无关,可忽略)
发现标题越起越奇怪了…
本文继续介绍 Stable Diffusion 框架的实现。在之前的文章 Stable Diffusion 原理介绍与源码分析(一、总览) 中,我介绍了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图框架的整体结构,如下图,并简要描述了其各个重要组成模块:
其中红框中的 UNetModel 已经在上篇文章中介绍过,只需要记住它被用来预估图像的噪声,并且可以保持输入输出的大小不变(我就是这么进行粗浅的记忆的🤣)。而本文则会将目光移向采样阶段,即上图蓝框中的内容,简要介绍扩散模型使用 DDPM、DDIM、PLMS 等算法通过迭代去除噪声,从而生成图像的潜在空间(latent space)表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其实在文章(一)中也进行过说明,我将以伪代码的形式对源码进行分析,这可以刨除大量无关的细节,直达本质,也特别方便后续回顾。
目前 ChatGPT 大火,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我们写代码,我们只需要准确描述自己的意图,剩下的工作让它完成就好。(以后和公司谈薪时,对代码进行 Ctrl-C & Ctrl-V 只值 1% 的工资,知道 Ctrl-C & Ctrl-V 哪些 code 值剩下的 99%,哈哈🤣)
总览
本文对 Stable Diffusion 主要使用的如 DDPM、DDIM、PLMS 等算法进行分析,详解其代码实现。
源码地址:Stable Diffusion
DDPM
对原理进行朴素回顾
DDPM (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算法之前在 扩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 简要介绍与源码分析 介绍过,推导有些复杂,这里就用朴素的大白话描述一下我觉得最重要的几个公式,然后分析代码实现,核心是理清楚推导的逻辑链。
首先扩散模型的整个思路是先在图像上不断的加噪,从而对图像进行破坏,然后再对破坏后的图像进行不断的去噪,最后恢复出原始图像。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公式描述: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求逆向阶段的分布,也就是如果给定了一张加噪的图像,我们如何才能求得它前一时刻没有被破坏的那么严重的图像。经过数学高手们的一顿推导,发现两个重要结论:1. 逆向过程也服从高斯分布;2. 在知晓初始干净图像的情况下,我们能通过贝叶斯公式将逆向过程转换成前向过程,从而算出逆向过程的分布; 在公式上体现如下:
算出逆向过程的分布后,我们就可以训练一个模型,去尽力拟合这个分布,那么模型预估出来的结果也应该服从高斯分布:
现在逆向过程的分布有了(可以理解为 label),模型的预估分布也有了,就差一个 Loss 函数,而经过数学高手的又一顿推导,发现 Loss 居然是计算两个分布的 KL 散度,而且还是两个高斯分布的 KL 散度!朴素的说,KL 散度可以用来描述两个分布之间的差距。不得不感慨,数学就是这么神奇,左推右推,最后能得到一个美妙的结果:
多元高斯分布的 KL 散度是有闭式解的,详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Kullback%E2%80%93Leibler_divergence#Multivariate_normal_distributions,具体公式如下:
最后得到训练过程和采样过程分别如下:
下面进行代码分析。
DDPM 代码分析
再次提醒,我对源码进行了抽象,以伪代码的形式呈现。详细列出每行代码完全没有必要,太多的细节会淹没真正重要的信息。另外注意两点:1. 在实现上,我保持类名、函数名和源码一致,这样就可以方便快速了解类或者函数的功能;2. 函数尽量按调用顺序进行组织;
Stable Diffusion 对 DDPM 的实现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CompVis/stable-diffusion/blob/main/ldm/models/diffusion/ddpm.py
- 训练阶段:
不客气的说,非常简洁。PyTorch 中 forward()
函数是入口,输出噪声之间的 Loss;
- 采样阶段:
按顺序阅读,核心在 p_sample
函数中,使用重参数技巧生成样本:
针对 DDPM 的改进
下面简单介绍 DDIM 和 PLMS算法,它们均是对 DDPM 算法的改进。DDPM 在采样阶段需要迭代很多次(比如 1000)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而 DDIM、PLMS 算法则尝试使用较少的迭代次数来加速采样过程。下图是 DDIM 论文中给出的实验结果分析:
其中第一行(绿线…)是 DDIM 的结果,最后一行是 DDPM 的实验结果,使用 FID 来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该值越小,表示结果越好;S
为迭代次数,只看红框中的 CIFAR10 数据集上的效果,可以发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FID 越小,生成图像质量越好;另外可以注意到 DDIM 迭代到第 50 次左右时,就几乎能达到 DDPM 迭代到 1000 次的效果 (4.67 vs. 3.17);
DDIM
DDIM 将图像的采样过程定义为非马尔科夫链:
并重新推导了图像的生成公式:
其中 σ t \sigma_t σt 定义如下:
根据推导,如果系数 η = 1 \eta = 1 η=1, 那么此时采样过程和 DDPM 相同;而当系数 η = 0 \eta = 0 η=0 时,即为 DDIM 算法的采样过程,注意到此时均方差为 0,图像的生成过程是确定的。另外需要注意在 DDIM paper 的公式中, α t \alpha_t αt 以及 β t \beta_t βt 等的含义和 DDPM 论文中不同,它们被重新定义了…
Stable Diffusion 中,DDIM 的源码实现位于:https://github.com/CompVis/stable-diffusion/blob/main/ldm/models/diffusion/ddim.py
伪代码如下(DDIM 默认只迭代 50 步):
PLMS
没有详细进行公式推导,平时加班就已经很辛苦了: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
论文中给出采样过程的公式如下:
伪代码如下:
资源汇总
- Stable Diffusion: https://github.com/CompVis/stable-diffusion
- DDPM 相关资料
- 论文: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 https://arxiv.org/abs/2006.11239
- 代码:tf version: https://github.com/hojonathanho/diffusion | pytorch version: https://github.com/lucidrains/denoising-diffusion-pytorch
- DDIM 相关资料
- 论文:Denoising Diffusion Implicit Models | https://arxiv.org/abs/2010.02502
- 代码:https://github.com/ermongroup/ddim
- PNDM/PLMS 相关资料
- 论文:Pseudo Numerical Methods for Diffusion Models on Manifolds |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PlKWVd2yBkY
- 代码:https://github.com/luping-liu/PNDM
小结
本文对 Stable Diffusion 使用的如 DDPM、DDIM、PLMS 等算法进行了简要分析,用伪代码的形式介绍了其实现过程。
逃避了对 DDIM 和 PLMS 中的公式推导,虽然可耻,但真的有用。。。。最后附上一张 AI 产出的 Image,让疲劳的眼睛休息下: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08530.html
(对了,可以在微信中搜索 “珍妮的算法之路” 或者 “world4458”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最新原创技术文章更新。。。)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08530.html
到了这里,关于Stable Diffusion 原理介绍与源码分析(二、DDPM、DDIM、PLMS算法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