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初探
-
linux操作系统历史
-
开发模式
-
git
- 分布式管理
- git clone 获取
- git push 提交
- git pull 更新
-
邮件组 mailing list
-
patch
-
-
内核代码组成
-
Makfile
-
arch 体系系统架构相关
-
block 块设备
-
crypto 加密算法
-
drivers 驱动(85%)
- atm 通信
- bluetooth 蓝牙
-
firmware:外设
-
fs 文件系统
-
include 头文件
-
init 启动代码
-
ipc 进程通信代码
-
kernel 内核
-
lib 库
-
mm 内存管理
-
net 网络相关
-
scripts 脚本
-
security 安全相关
-
sound 音频相关
-
tools 工具(perf 测试工具)
-
usr 生成打包等
-
virt 虚拟化
-
-
内核配置和编译
- 工具链(编译器 arm-linux-gcc、链接工具 ld、查看 objdump、调试)
- 配置内核(决定需要编译的代码模块)
- 编译内核(生成可执行文件)
-
vmlinux(原始,未压缩的可执行文件)、zImage(压缩的可执行文件=压缩vmlinux+解压程序头)和uImage(用于给uboot引导的zImage)
花里胡哨:
ls -a 显示隐藏文件,即.***
Y 编译内核 N 不编译内核 M 模块编译
make -j4 zImage
CC 一个.o ;LD 一个目标下的.o
Linux内核的基本概念
-
物理地址&虚拟地址
-
地址转换:内核使用的地址一定是内核地址,但是cpu使用的是物理地址,中间存在一个转换过程。
- phys_to_virt:
-
virt_to_phys:
-
页表:虚拟 -》物理;内存管理最小单位为页(大小为4k);页表大小=所有物理地址/4k。
- 页表初始化:start_kernel->mm_init->mm_alloc_pgd(划出一段内存,页表初始化)
- ioremap(cookie,size):最后调用 分配pgd
- 页表初始化:start_kernel->mm_init->mm_alloc_pgd(划出一段内存,页表初始化)
-
内存属性:可读、可写、可执行。
-
-
Linux内核中的内存管理
-
页(4k byte)为单位进行管理
-
分配内存举例
- alloc_pages(gfp_mask,order):分配内存的底层调用,可以分配整页的内存;gfp_mask是不同选项的组合(GFP_NOWAIT:分配不允许等待;GFP_ATOMIC;GFP_NOFS:不能进行文件操作;GFP_KERNEL:给内核用;GFP_USER;GFP_IOFS:分配内存可以IO操作);order分配2的次方的页
- kmalloc:分配内存的函数(以字节为单位),分配内存必定是连续的。
- vmalloc:分配内存物理上不连续,虚拟地址连续。
-
-
系统调用(Linux特用):用户调用内核函数(API)的媒介,具体实现(通过一个 异常 ,使得应用程序陷入内核中执行)
-
内核进程、线程
-
内核只有线程,没有进程
-
线程的task_struct(核心结构):包括进程的优先级、堆栈信息、打开文件句柄信息
-
线程的调度(3种优先级:SCHED_RR、SCHED_PRI、SCHED_RT);调度的时机:时钟中断发生;Linux发生内核态和用户态相互切换;Liunx执行完信号
-
-
内核中同步和线程间通信方式
-
原子操作:不可能被打断的基本操作
-
同步通信方式
-
自旋锁(spin_lock)
-
信号量(up:释放 和 down:)
-
-
异步通信方式
- 信号 – signal :处理信号的函数在task_struct中指明。
- 信号 – signal :处理信号的函数在task_struct中指明。
-
-
中断
- 中断的硬件概念:就是一个外部的电平信号
- 中断处理的上半部:需要linux内核关闭其他硬件信号
- 中断处理的下半部:上半部中来不及处理、比较冗长的程序段;需要等待其他程序结果,或者需要等待获取其他资源的程序段。
-
时钟和定时器管理
- 时钟硬件概念:能够产生一种定时中断的电路
- RTC(实时时钟或实时计数器)和system timer(很多情况就是用来作为延迟和计算相对时间)
- tick(时钟中断的周期,HZ)& jiffies(全局变量,如果是64位系统,就是64位的变量,记录了从上电开始,所经历的tick数)
-
文件系统
- 虚拟文件系统(VFS):是linux内核为了屏蔽物理文件系统的差异所产生的一个中间层。
- 物理文件系统(ext4:最大特点是具有完善的日志系统,yaffs2:比较适合在nand flash部署的文件系统,ubifs和btfs)
Linux驱动程序开发基础
-
内核模块编程
-
驱动模块化编程的好处
- 驱动编译进内核,导致内核非常大
- 很多驱动都只是在特定机器上使用
- 实现热插拔提供基础
-
模块编程的代码实例
- 实例验证hello.ko模块
- 实例验证hello.ko模块
-
Makefile的写法
-
- 其他
- 模块位置可以随意放置
- 内核代码更新,模块代码也要更新
-
驱动程序访问硬件的特殊性
-
DMA
-
dma的基本硬件概念:是存在外设设备中的一个硬件控制器,作用是不需要cpu协助,就可以搬移内存数据到外设的存储设备中。
-
dma的基本配置过程:通过程序配置dma控制器,告诉dma控制器它可以访问的内存地址。然后cpu将要传给外设的数据写到事前约定好的地址。
-
-
IO子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对外围附属设备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IO端口进行0和1操作,可以发指令或者传递信息给附属设备。
-
-
Linux设备模型:最初目的是实现只能电源管理
-
kobject
-
一个设备驱动会建立一个kobject,偶尔也有因为功能复杂的原因而建立多个kobject。
-
koject会有一个一个kobj_type属性。
- entry :本人所在目录 - parent:父节点 - kset:一组类似性质的kobject集合 - ktype:类型 - kref: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
-
kobject一般都是sysfs中的一个目录,从而形成对用户空间的交互。
-
引用计数kref。
-
-
kset:一组类似性质的kobject集合;一个kset也就是一个子系统,它是sysfs的一个顶层目录的表征。比如block子系统,各种总线子系统。
-
sysfs:虚拟文件系统(管理内核的设备而非磁盘,它是kobject对象的完整视图)
-
主要api(sysfs_create_file; sysfs_create_link; sysfs_remove_file; sysfs_remove_link)
-
提供丰富的内核和用户空间交互的手段
-
sysfs主要目录结构
- block:块设备,独立于所链接的总线。 - devices:被所有内核识别的硬件设备,依照链接他们的总线对其进行组织。 - bus:系统中用于连接设备的总线 - drivers:在内核中注册的设备驱动程序 - class:系统中设备的类型(声卡,网卡,显卡等);同一类可能包含由不同总线连接的设备,于是由不同的驱动程序驱动。 - power:处理一些硬件设备电源状态的文件。 - firmware:处理一些硬件设备固件的文件。
-
-
udev:处理热插拔机制,通过设备驱动加载时,注册kobject后,向用户空间发送uevent实现的。
-
-
Linux驱动的分类
-
字符设备:一般都是以串行顺序依次进行访问,典型的包括触摸屏,鼠标,按键等。
- cdev结构:
- cdev结构:
-
块设备:一般以扇区、块为单位进行读写访问,例如硬盘,cdrom,flash等
-
网络设备:以太网的设备。
-
杂项设备:没法归类或复合设备。
-
-
Linux内核的基本调试方法
-
printk
- 级别
- dmesg
- 打开和关闭调试信息
-
oops
-
kprobe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0868.html
-
kcore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0868.html
-
到了这里,关于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一)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