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黑洞晓威,一名大二学生,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
👿本文收录于 算法,本专栏是针对大学生、初学算法的人准备,解析常见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同时备战蓝桥杯。
一:数组理论基础
首先要知道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数组相关的题
数组是存放在连续内存空间上的相同类型数据的集合。
数组可以方便的通过下标索引的方式获取到下标下对应的数据。
举一个字符数组的例子,如图所示:
需要两点注意的是
- 数组下标都是从0开始的。
- 数组内存空间的地址是连续的
正是因为数组的在内存空间的地址是连续的,所以我们在删除或者增添元素的时候,就难免要移动其他元素的地址。
例如删除下标为3的元素,需要对下标为3的元素后面的所有元素都要做移动操作,如图所示:
二:数组这种数据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查询/查找/检索某个下标上的元素时效率极高。
原因:
第一:每一个元素的内存地址在空间存储上是连续的。
第二:每一个元素类型相同,所以占用空间大小一样。
第三:知道第一个元素内存地址,知道每一个元素占用空间的大小,又知道下标,所以通过一个数学表达式就可以计算出某个下标上元素的内存地址。直接通过内存地址定位元素,所以数组的检索效率是最高的。
注意:
缺点:
第一:由于为了保证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内存地址连续,所以在数组上随机删除或者增加元素的时候,效率较低,因为随机增删元素会涉及到后面元素统一向前或者向后位移的操作。
第二:数组不能存储大数据量。
因为很难在内存空间上找到一块特别大的连续的内存空间。
注意:
对于数组中最后一个元素的增删,是没有效率影响的。
三:数组是如何实现随机访问的呢?
数组(Array)是一种线性表数据结构。它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
这个定义里有几个关键词,理解了这几个关键词,我想你就能彻底掌握数组的概念了。下面就从我的角度分别给你“点拨”一下。
第一是 线性表(Linear List)。顾名思义,线性表就是数据排成像一条线一样的结构。每个线性表上的数据最多只有前和后两个方向。其实除了数组,链表、队列、栈等也是线性表结构。
而与它相对立的概念是 非线性表,比如二叉树、堆、图等。之所以叫非线性,是因为,在非线性表中,数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
第二个是 连续的内存空间和相同类型的数据。正是因为这两个限制,它才有了一个堪称“杀手锏”的特性:“随机访问”。但有利就有弊,这两个限制也让数组的很多操作变得非常低效,比如要想在数组中删除、插入一个数据,为了保证连续性,就需要做大量的数据搬移工作。
说到数据的访问,那你知道数组是如何实现根据下标随机访问数组元素的吗?
我们拿一个长度为10的int类型的数组int[] a = new int[10]来举例。在我画的这个图中,计算机给数组a[10],分配了一块连续内存空间1000~1039,其中,内存块的首地址为base_address = 1000。
我们知道,计算机会给每个内存单元分配一个地址,计算机通过地址来访问内存中的数据。当计算机需要随机访问数组中的某个元素时,它会首先通过下面的寻址公式,计算出该元素存储的内存地址:
a[i]_address = base_address + i * data_type_size
其中data_type_size表示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大小。我们举的这个例子里,数组中存储的是int类型数据,所以data_type_size就为4个字节。这个公式非常简单,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这里我要特别纠正一个“错误”。问到数组和链表的区别,很多人都回答说,“链表适合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O(1);数组适合查找,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1)”。
实际上,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数组是适合查找操作,但是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并不为O(1)。即便是排好序的数组,你用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所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数组支持随机访问,根据下标随机访问的时间复杂度为O(1)。
四:低效的“插入”和“删除”原因在哪里?
前面概念部分我们提到,数组为了保持内存数据的连续性,会导致插入、删除这两个操作比较低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究竟为什么会导致低效?又有哪些改进方法呢?
我们先来看 插入操作。
假设数组的长度为n,现在,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插入到数组中的第k个位置。为了把第k个位置腾出来,给新来的数据,我们需要将第k~n这部分的元素都顺序地往后挪一位。那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你可以自己先试着分析一下。
如果在数组的末尾插入元素,那就不需要移动数据了,这时的时间复杂度为O(1)。但如果在数组的开头插入元素,那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依次往后移动一位,所以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n)。 因为我们在每个位置插入元素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为(1+2+…n)/n=O(n)。
如果数组中的数据是有序的,我们在某个位置插入一个新的元素时,就必须按照刚才的方法搬移k之后的数据。但是,如果数组中存储的数据并没有任何规律,数组只是被当作一个存储数据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将某个数据插入到第k个位置,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数据搬移,我们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将第k位的数据搬移到数组元素的最后,把新的元素直接放入第k个位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数组a[10]中存储了如下5个元素:a,b,c,d,e。
我们现在需要将元素x插入到第3个位置。我们只需要将c放入到a[5],将a[2]赋值为x即可。最后,数组中的元素如下: a,b,x,d,e,c。
利用这种处理技巧,在特定场景下,在第k个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就会降为O(1)。这个处理思想在快排中也会用到,我会在排序那一节具体来讲,这里就说到这儿。
我们再来看 删除操作。
跟插入数据类似,如果我们要删除第k个位置的数据,为了内存的连续性,也需要搬移数据,不然中间就会出现空洞,内存就不连续了。
和插入类似,如果删除数组末尾的数据,则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1);如果删除开头的数据,则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O(n);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也为O(n)。
实际上,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我们并不一定非得追求数组中数据的连续性。如果我们将多次删除操作集中在一起执行,删除的效率是不是会提高很多呢?
我们继续来看例子。数组a[10]中存储了8个元素:a,b,c,d,e,f,g,h。现在,我们要依次删除a,b,c三个元素。
为了避免d,e,f,g,h这几个数据会被搬移三次,我们可以先记录下已经删除的数据。每次的删除操作并不是真正地搬移数据,只是记录数据已经被删除。当数组没有更多空间存储数据时,我们再触发执行一次真正的删除操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删除操作导致的数据搬移。
五:实战解题
1. 移除元素
力扣链接
给你一个数组 nums 和一个值 val,你需要 原地 移除所有数值等于 val 的元素,并返回移除后数组的新长度。
不要使用额外的数组空间,你必须仅使用 O(1) 额外空间并 原地 修改输入数组。
元素的顺序可以改变。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1:
输入:nums = [3,2,2,3], val = 3
输出:2, nums = [2,2]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2, 并且 nums 中的前两个元素均为 2。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例如,函数返回的新长度为 2 ,而 nums = [2,2,3,3] 或 nums = [2,2,0,0],也会被视作正确答案。
暴力解法
这个题目暴力的解法就是两层for循环,一个for循环遍历数组元素 ,第二个for循环更新数组。
很明显暴力解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这道题目暴力解法在leetcode上是可以过的。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Element(vector<int>& nums, int val) {
int size = nums.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f (nums[i] == val) { // 发现需要移除的元素,就将数组集体向前移动一位
for (int j = i + 1; j < size; j++) {
nums[j - 1] = nums[j];
}
i--; // 因为下标i以后的数值都向前移动了一位,所以i也向前移动一位
size--; // 此时数组的大小-1
}
}
return size;
}
};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1)
双指针法
思路及算法
由于题目要求删除数组中等于val的元素,因此输出数组的长度一定小于等于输入数组的长度,我们可以把输出的数组直接写在输入数组上。可以使用双指针:右指针right指向当前将要处理的元素,左指针left指向下一个将要赋值的位置。
·如果右指针指向的元素不等于val,它一定是输出数组的一个元素,我们就将右指针指向的元素复制到左指针位置,然后将左右指针同时右移;
·如果右指针指向的元素等于val,它不能在输出数组里,此时左指针不动,右指针右移一位。
整个过程保持不变的性质是:区间[0, left)中的元素都不等于value。当左右指针遍历完输入数组以后,left的值就是输出数组的长度。
这样的算法在最坏情况下(输入数组中没有元素等于value),左右指针各遍历了数组一次。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Element(int[] nums, int val) {
// 快慢指针
int slowIndex = 0;
for (int fastIndex = 0; fastIndex < nums.length; fastIndex++) {
if (nums[fastIndex] != val) {
nums[slowIndex] = nums[fastIndex];
slowIndex++;
}
}
return slowIndex;
}
}
2.有序数组的平方
力扣链接
给你一个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 每个数字的平方 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示例 1:
输入:nums = [-4,-1,0,3,10] 输出:[0,1,9,16,100] 解释:平方后,数组变为 [16,1,0,9,100],排序后,数组变为 [0,1,9,16,100]
示例 2:
输入:nums = [-7,-3,2,3,11] 输出:[4,9,9,49,121]
暴力解法
最直观的想法,莫过于:每个数平方之后,排个序,美滋滋,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sortedSquares(vector<int>& A) {
for (int i = 0; i < A.size(); i++) {
A[i] *= A[i];
}
sort(A.begin(), A.end()); // 快速排序
return A;
}
};
这个时间复杂度是 O(n + nlogn), 可以说是O(nlogn)的时间复杂度,但为了和下面双指针法算法时间复杂度有鲜明对比,我记为 O(n + nlog n)。
双指针法
数组其实是有序的, 只不过负数平方之后可能成为最大数了。
那么数组平方的最大值就在数组的两端,不是最左边就是最右边,不可能是中间。
此时可以考虑双指针法了,i指向起始位置,j指向终止位置。
定义一个新数组result,和A数组一样的大小,让k指向result数组终止位置。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ortedSquares(int[] nums) {
int right = nums.length - 1;
int left = 0;
int[] result = new int[nums.length];
int index = result.length - 1;
while (left <= right) {
if (nums[left] * nums[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 正数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 需要调整的是负数平方后的相对位置
result[index--] = nums[left] * nums[left];
++left;
} else {
result[index--] = nums[right] * nums[right];
--right;
}
}
return result;
}
}
最后说一句
感谢大家的阅读,文章通过网络资源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才疏学浅,难免会有纰漏,如果你发现了错误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会对其加以修改。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0974.html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0974.html
到了这里,关于最基础的数组你真的掌握了吗?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