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本节我们介绍另一种基本三端元件,BJT。

物理结构

下图展示了NPN型和PNP型BJT的物理结构简图。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从图中看出,BJT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极(n类型),基极(p类型),集电极(n类型)。这样的BJT称为npn BJT。另外一种对偶元件是pnp BJT。

BJT是一个三端元件,具有 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三个电极。BJT由两个pn结构成,一个是 发射极-基极结 ,另一个是 集电极-基极结 。根据两个pn结的偏置条件,BJT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主动模式 是当任何一个pn结处于前向偏置,另一个处于反向偏置,是BJT放大器的工作模式。剩下两个模式 截止模式 和 ** 饱和模式** 是BJT开关管的主要工作模式。正如名称所说,截止模式两个pn结都是反向偏置,此时BJT无电流通过。

主动模式

主动模式是BJT的最重要的工作模式,我们设计下面的电路: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电压 V B E V_{BE} VBE 确保 EBJ 是正向偏置,电压 V C B V_{CB} VCB 确保 CBJ 是反向偏置。

电流流向

首先我们分析EBJ的电流,因为EBJ是正向偏置,从发射极到基极的电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集电极发射到基极的电子,另一部分是从基极发射到集电极的空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空穴电流占比较低,电子电流占主导地位(发射极掺杂浓度高,基极掺杂浓度低)。从发射极流出的电流为 i E i_E iE 是这两部分的和,主要由电子电流决定。

接下来我们考虑被发射到基极中的电子,这些电子在p类型区域的基极称为了 次载流子 ,因为基极很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基极电子浓度的分别几乎是一条直线,如下图: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电子在EBJ的边界处浓度最大,为 n p ( 0 ) n_p(0) np(0) ,在CBJ边界处浓度最小,为零。在任何正向偏置的pn结中,我们知道,浓度 n p ( 0 ) n_p(0) np(0) 正比于 e v B E / V T e^{v_{BE}/V_T} evBE/VT 。则:

n p ( 0 ) = n p 0 e v B E / V T n_p(0) = n_{p0} e^{v_{BE}/V_T} np(0)=np0evBE/VT

这里 n p 0 n_{p0} np0 是在基极中,次载流子(电子)的热平衡浓度。 v B E v_{BE} vBE 是正向偏置电压, V T V_T VT 是热电压(室温为25mV)。在CBJ边界处浓度为零是因为正向电压 v C B v_{CB} vCB 将电子沿着CBJ耗散区清除了。

在基极中的电子向集电极扩散,电子扩散电流 I n I_n In 正比于直线的斜率:

I n = A E q D n d n p ( x ) d x = A E q D n ( − n p ( 0 ) W ) I_n = A_E q D_n \frac{dn_p(x)}{dx} = A_E q D_n(-\frac{n_p(0)}{W}) In=AEqDndxdnp(x)=AEqDn(Wnp(0))

这里 A E A_E AE 是BEJ的横截面积, q q q 是电子电荷量, D n D_n Dn 是电子在基极中的扩散律, W W W 是基极的宽度。斜率为负说明电流和x轴的方法相反,由集电极流向基极。

一些基极中的电子和空穴重组,因为基极很薄,并且是轻度掺杂的,因此重组现象损失的电子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的电子浓度分别曲线是直线下面的虚线,在EBJ处的斜率要大于CBJ,这是因为在EBJ处和CBJ处的重组现象的发生数量不同。

集电极电流

上面我们说过,在基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因为集电极的电压比发射极高,大量的电子从CBJ的耗散区进入集电极,这将形成集电极电流 i C i_C iC 。因此 i C = I n i_C = I_n iC=In ,我们将集电极电流表示成:

i C = I S e v B E / V T i_C = I_S e^{v_{BE}/V_T} iC=ISevBE/VT

在这里 饱和电流 为:

I S = A E q D n n p 0 / W = A E q D n n i 2 N A W I_S = A_E q D_n n_{p0} /W = \frac{A_E q D_n n_i^2}{N_AW} IS=AEqDnnp0/W=NAWAEqDnni2

从中可以看出,集电极电流 i C i_C iC v C B v_{CB} vCB 无关,也就是说,只要保证CBJ是反向偏置,那么电流永远都是这个值。饱和电流反比于基极的宽度 W W W 。因此 I S I_S IS 的值取决于BJT的尺寸,同时 I S I_S IS 还与温度有关,每上升5摄氏度就加倍一次。因为 I S I_S IS 和结面积成比例关系,因此也称缩放电流。在相同的 v B E v_{BE} vBE 的电压下,面积是其两倍的BJT,集电极电流也比其大两倍。这个理论通常被用来设计集成电路。

基极电流

基极电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基极向发射极发射的空穴,记为 i B 1 i_{B1} iB1 ,其正比于 e v B E / V T e^{v_{BE}/V_T} evBE/VT 。第二部分是外部电路向基极补充的空穴用来补充重组过程中损失的空穴,记为 i B 2 i_{B2} iB2 ,因为其仍正比于想基极发射的电子,因此也正比于 e v B E / V T e^{v_{BE}/V_T} evBE/VT 。总之, i B = i B 1 + i B 2 i_B = i_{B1} + i_{B2} iB=iB1+iB2 正比于 e v B E / V T e^{v_{BE}/V_T} evBE/VT 。因为 i C i_C iC 同样正比于 e v B E / V T e^{v_{BE}/V_T} evBE/VT 。这也就是说,存在下面的比例关系:

i B = i C β i_B = \frac{i_C}{\beta} iB=βiC

也就是:

i B = ( I S β ) e v B E / V T i_B = (\frac{I_S}{\beta}) e^{v_{BE}/V_T} iB=(βIS)evBE/VT

这里的 β \beta β 是BJT参数。对于常用的BJT来说,其范围在50-200左右,但是它也能在特定的元件上达到1000或是更高。在晶体管设计中, β \beta β 被称为 共发射极电流增益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 β \beta β 由两部分因素决定,基极宽度 W W W 和基极-发射极的相对掺杂浓度 N A / N D N_A/N_D NA/ND 。为了获得更大的 β \beta β BJT的基极应该做的尽可能薄,基极轻度掺杂而发射极重度掺杂。

发射极电流

根据电流关系可得:

i E = i C + i B i_E = i_C + i_B iE=iC+iB

使用 β \beta β 表述为:

i E = β + 1 β i C i_E = \frac{\beta + 1}{\beta} i_C iE=ββ+1iC

也就是:

i E = β + 1 β I S e v B E / V T i_E = \frac{\beta + 1}{\beta} I_S e^{v_{BE}/V_T} iE=ββ+1ISevBE/VT

我们可以表示成这个形式:

i C = α i E i_C = \alpha i_E iC=αiE

这里 α \alpha α β \beta β 的关系为:

α = β β + 1 \alpha = \frac{\beta}{\beta + 1} α=β+1β

β = α 1 − α \beta = \frac{\alpha}{1 - \alpha} β=1αα

发射极电流可以写作:

i E = ( I S / α ) e v B E / V T i_E = (I_S / \alpha) e^{v_{BE}/V_T} iE=(IS/α)evBE/VT

通过 α = β β + 1 \alpha = \frac{\beta}{\beta + 1} α=β+1β 可以看出 α \alpha α 是一个非常接近1的常量,也被称为 共基极电流增益

等效模型

上述的电流关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等效模型: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我们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表述为一颗发射极串联的正向偏置的二极管 D E D_E DE ,其饱和电流为 I S E = I S / α I_{SE} = I_S/\alpha ISE=IS/α 。发射极电流 i E i_E iE v B E v_{BE} vBE 控制:

i E = ( I S / α ) e v B E / V T i_E = (I_S / \alpha) e^{v_{BE}/V_T} iE=(IS/α)evBE/VT

集电极电流 i C i_C iC 也由 v B E v_{BE} vBE 控制:

i C = I S e v B E / V T i_C = I_S e^{v_{BE}/V_T} iC=ISevBE/VT

因为 α ≃ 1 \alpha \simeq 1 α1 所以 I C ≃ I E I_C \simeq I_E ICIE 。注意到该电流电压关系仍然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关系的。如果我们将该模型的基极作为共地端,发射极作为输入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那么电流的增益等于 α \alpha α ,所以称 α \alpha α 为共基极电流增益。

另外两个等效模型如图所示: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此时我们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表述为一颗基极串联的正向偏置的二极管 D B D_B DB ,其饱和电流为 I S B = I S / β I_{SB} = I_S/\beta ISB=IS/β ,电压和电流关系由图中给出。

我们将发射极作为共地端,基极作为输入端,发射极作为输出端,那么电流的增益为 β \beta β ,因此 β \beta β 被称为共发射极电流增益。

在上述两个模型中,我们并没有对 v B E v_{BE} vBE 做出任何限制,也就是说 v B E v_{BE} vBE 为任意值该模型均适用,只要保证BJT处于主动模式,相对于小信号模型这样的模型称为 大信号模型

BJT晶体管的实际结构

下图展示了BJT在硅晶上的实际制作结构: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在图中,n类型的作为底物集电极,在底物上方刻蚀出一块p类型的井状区域作为基极,然后再在p类型的井状区域上刻蚀出n类型的发射极,基极的厚度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可以制作出 β \beta β 不同的BJT。

并且,BJT并非对称元件(和MOSFET不同),因此发射极和集电极是不可交换的。图中显示CBJ的结面积要比EBJ大很多,因此CB处的二极管的饱和电流 I S C I_SC ISC 要远大于EB二极管的饱和电流,如果交换的话, β \beta β 会急剧下降,降低BJT的性能。

饱和模式

我们知道,硅晶体的pn结在正向偏置电压低于-0.4V的时候才会进入反向偏置区,也就是说当npn型BJT的 v C B > − 0.4 V v_{CB} > -0.4V vCB>0.4V 的时候BJT仍处在主动模式下,而小于-0.4V的时候则会进入饱和模式,如图: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i E i_E iE 固定的理想情况下,在主动模式中, i C i_C iC 的值与 v C B v_{CB} vCB 无关,当 v C B < − 0.4 V v_{CB} < -0.4V vCB<0.4V 的时候,CBJ导通,此时BJT离开主动模式,进入饱和模式,图中 i C i_C iC 急速下降。

为了说明为什么 i C i_C iC 会急速下降,我们可以将两个正向偏置的pn结描述为下图: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D B D_B DB 为EBJ的pn结, D C D_C DC 为CBJ的pn结,根据节点电流关系,集电极电流为:

i C = I S e v B E / V T − I S C e v B C / V T i_C = I_S e^{v_{BE}/V_T} - I_{SC} e^{v_{BC}/V_T} iC=ISevBE/VTISCevBC/VT

当BJT处于饱和模式的时候,后一项作为主导项,因此电流会像图中一样直至减小到零。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基极电流会迅速增大:

i B = ( I S / β ) e v B E / V T + I S C e v B C / V T i_B = (I_S/\beta) e^{v_{BE}/V_T} + I_{SC} e^{v_{BC}/V_T} iB=(IS/β)evBE/VT+ISCevBC/VT

将上述两个式子相除得到饱和模式下的BJT电流比为:

β f o r c e d = i C i B ∣ s a t u r a t i o n ≤ β \beta_{forced} = \frac{i_C}{i_B}|_{saturation} \le \beta βforced=iBiCsaturationβ

我们将此时的电流增益记为 β f o r c e d \beta_{forced} βforced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 β f o r c e d \beta_{forced} βforced 一定是小于等于 β \beta β 的。

β f o r c e d \beta_{forced} βforced 不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关于 v B C v_{BC} vBC 的变量,当 v B C v_{BC} vBC 越大,则 β f o r c e d \beta_{forced} βforced 越小,BJT进入深度饱和区。

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判断BJT是否处在饱和区:

  1. CBJ的正向偏置电压是否低于 -0.4V ?
  2. 电流增益 i C i B \frac{i_C}{i_B} iBiC 是否低于 β \beta β

我们假设BJT进入饱和区,那么此时 v C E v_{CE} vCE 的电压为:

V C E s a t = V B E − V B C V_{CEsat} = V_{BE} - V_{BC} VCEsat=VBEVBC

是两个正向偏置的pn结电压差,这两个正向偏置的pn结电压应该相近,但是CBJ的面积要大于EBJ的面积,因此 V B E V_{BE} VBE 要比 V B C V_{BC} VBC 大0.1V-0.3V左右,因此:

V C E s a t ≃ [ 0.1 V , 0.3 V ] V_{CEsat} \simeq [0.1V,0.3V] VCEsat[0.1V,0.3V]

在以后我们都假设在饱和区边界的BJT的 V C E s a t = 0.3 V V_{CEsat} = 0.3V VCEsat=0.3V 而在深度饱和区的BJT的 V C E s a t = 0.2 V V_{CEsat} = 0.2V VCEsat=0.2V

pnp型BJT

pnp型BJT和npn型相似,下图展示了一个pnp型BJT在主动模式下的构造: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
pnp型的分析方法和npn型一致,将所有的电压变为负数即可,但是pnp型BJT的导电主要载体是空穴,因此pnp型和npn型存在一些特性的差异。下图是pnp型BJT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

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2914.html

到了这里,关于电子技术——BJT的物理结构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多功能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摘要 1  设计任务要求 2  设计方案及论证 2.1  任务分析 2.1.1 晶体振荡器电路 2.1.2 分频器电路 2.1.3 时间计数器电路 2.1.4 译码驱动电路 2.1.5 校时电路 2.1.6 整点报时/闹钟电路 2.2  方案比较 2.3  系统结构设计 2.4  具体电路设计 3  电路仿真测试及结论分析 3.1  电路仿真测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56)
  • 电子技术——晶体管尺寸

    在本节我们介绍关于IC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晶体管尺寸(例如长度和长宽比)。我们首先考虑MOS反相器。 为了说明 ( W / L ) (W/L) ( W / L ) 的尺寸大小以及 ( W / L ) p (W/L)_p ( W / L ) p ​ 和 ( W / L ) n (W/L)_n ( W / L ) n ​ 的比例问题对于MOS的性能问题。 为了缩小尺寸,所有沟道的长度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9)
  • 电子技术——CMOS反相器

    在本节,我们深入学习CMOS反相器。 下图是我们要研究的CMOS反相器的原理图: 下图展示了当输入 v I = V D D v_I = V_{DD} v I ​ = V DD ​ 时的 i D − v D S i_D-v_{DS} i D ​ − v D S ​ 曲线: 我们把 Q N Q_N Q N ​ 当做是驱动源,而 Q P Q_P Q P ​ 作为负载,我们在图像上叠加关于 Q P Q_P Q P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2)
  • 2-单级交流放大电路【电子技术】

    晶体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利用其放大作用组成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功能是把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较强的电信号 ,放大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是电子设备中最普遍的一种基本单元。 晶体管构成的放大电路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5)
  • 电子技术——共栅(共基)放大器

    在本节我们学习IC中共栅(共基)放大器的配置,虽然我们之前在分立电路中学习过共栅(共基)放大器的配置。但是在IC中共栅(共基)放大器主要作为电流缓冲器来使用,这正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下图是CG放大器的原理图,输入信号源 $v_{sig} 带有内阻 R s R_s R s ​ : 负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1)
  • 电子技术——CMOS 逻辑门电路

    在本节我们介绍如何使用CMOS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在组合电路中,电路是瞬时发生的,也就是电路的输出之和当前的输入有关,并且电路是无记忆的也没有反馈。组合电路被大量的使用在当今的数字逻辑系统中。 CMOS数字电路使用NMOS和PMOS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之前,我们

    2023年04月08日
    浏览(38)
  • 电子技术——伪NMOS逻辑电路

    下图展示了从CMOS修改而来的CMOS反相器: 在这里只有 Q N Q_N Q N ​ 接入输入端电压,同时 Q P Q_P Q P ​ 接地。 Q P Q_P Q P ​ 相当于是 Q N Q_N Q N ​ 的负载。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个电路之前,首先这个电路存在一个显然的优点:每一个输入变量只连接了一个晶体管。因此受到扇入效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5)
  • 电子技术——MOS管的CV特性

    MOS管是一种压控晶体管,本节我们学习MOS管的CV特性,即电压-电流特性。MOS管的特性曲线有两种,分别是伏安特性和传导特性。 为了测量MOS管的 i D − v D S i_D-v_{DS} i D ​ − v D S ​ 曲线,我们使用下面的电路: 由上图可知,我们固定栅极电压 v G S v_{GS} v GS ​ 然后调节源极

    2023年04月27日
    浏览(45)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7.时序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就在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输入,还取决于当前电路的状态甚至之前电路的状态。也就是说时序逻辑电路有某一个 反馈/存储结构 。 因此可以用三组方程来描述一个时序逻辑电路: 输出方程。也就是输出变量和输入变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69)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6-时序逻辑电路

    在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SR锁存器(Latch)和各类触发器(Filp Flop),它们赋予了电路存储的功能,该功能是本章时序电路所依赖的东西。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要把握每一章节的基本思想与核心知识点,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捋清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6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