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能按特定指令完成工作的软件,可以代替人类执行日常办公中大量烦琐的操作,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数字化劳动力(Digital Labor)。
RPA可以将原本依赖人工的工作变为机器自动执行,并且是7×24小时不间断执行,在保证原有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结合人工智能技术,RPA不仅可以处理重复性高且细节烦琐的业务流程,在未来,一些涉及分析与决策的任务也可以由多个岗位的机器人相互协调并配合完成。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3038.html
RPA是什么样的机器人技术?
【1】RPA是一种软件技术,也就是说RPA概念中所谓的“机器人”并不是指有物理形态、物理实体的机器人,不是工厂中的机器手臂、自动设备、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以及银行大堂的迎宾机器人。说到底,它就是计算机中的程序代码,所以被称作软件机器人(SoftwareRobot),也可以把运行在RPA中的机器人称作Bot。
【2】RPA可无缝地实现跨系统连接。员工通常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多个业务系统、桌面软件,以及不定时访问内外部网站来获取信息,所以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他们需要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将数据传来传去,不停地复制粘贴,从而花费了大量时间。RPA目前能够调用几乎所有桌面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如常用的办公软件Excel、PPT、Word、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等,以及其他带有客户端的用户界面和各类浏览器支持的Web页面,这样就可以模拟员工的以上行为,无缝地集成上述业务操作,变相起到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作用。
【3】RPA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RPA其实是一类自动化技术的统称,通常包括键盘和鼠标的模拟操作技术、屏幕信息获取和定位的抓屏技术、流程控制处理的工作流引擎技术,以及自动化任务调动控制和管理技术等。
RPA与自动化测试(TestAutomation,TA)的区别
很多测试人员也许使用过如QTP和Selenium这样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二者在很多方面看起来十分相似,如都是为了避免重复的人工操作,避免人工处理过程中引入的错误和风险,基于结构化数据和固定的业务规则等。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RPA可以代替TA工具,但在测试设计上需要做些特别的改进,也就是说RPA基本兼容了TA的功能。TA与RPA比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TA的目的是测试,输入的是测试案例,加载于测试环境;而RPA既可以用于测试,也可以用于生产,输入既可以是测试案例,也可以是实际生产的案例,并且RPA可以加载于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中。由于RPA可使用真正的生产数据,所以需要RPA能够兼容各种异常,跟踪和记录所有的用户操作行为,对机器人的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控,这些能力都是TA软件所不具备的。
通常TA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回归测试,另一个是压力测试。为了达成这两个目的,自动化测试只需要关注于某个测试案例或测试场景的成败,而不需要关注整个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和业务逻辑,从而可以把这些内容都交给后端程序。RPA既可以实现单任务的自动化,也可以实现多任务的长流程自动化。另外,RPA可以把真正的业务处理逻辑写在脚本或代码中,而TA的业务处理逻辑只能依赖于后台应用程序。
总之,RPA是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合集,通过模拟人类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实现了跨应用系统的操作集成。
RPA可以实现哪些流程的自动化?
RPA是运行在计算机中的机器人程序,能实现的自动化流程必然是那些涉及电脑处理的。如果在一个业务流程中,一部分步骤是人工的电脑操作,一部分是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那么可以肯定地说,RPA只能自动化地替代人工的电脑操作,而对于人类的物理行为无能为力。
既然RPA是利用程序模拟人的操作行为,那么这些流程中的操作行为就必须要有明确的业务规则、明确的行为逻辑,才能转换成可执行的软件程序。目前RPA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为企业用户服务。
在商业世界中,90%的业务行为都是有逻辑规则可循的,尤其一线业务人员的操作过程,更是需要严格遵守公司的操作规程。
RPA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如费用报销、单据审核、人员入职、开具证明、订单核对等流程。
通常得出的结论是,那些重复执行且劳动量大的工作一定是人力相对密集的流程,越多的人执行这样的流程,规则越不会轻易调整,将这些流程进行自动化所带来的业务收益通常也会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RPA首先应用于外包服务和企业内部共享中心的原因。
总之,RPA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业务规则、重复执行且业务量较大的、相对稳定的业务流程
IPA
自2015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和RPA在同一时间大幅度发展和进步,恰好相辅相成,汇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地,RPA和AI两者的结合运用,带来了一股非常独特的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潮流,我们称之为智能RPA技术,或者IPA技术(Intelligent Processing Automation),即智能流程自动化技术。人们往往会认为传统的RPA技术只能从事步骤明确、规则固定、重复且简单的工作,应用场景通常只能局限于很狭小的领域,例如财务中的对账、核算等重复性的工作,或者一些批量进行而且烦琐的上传下载、简单的数据填写转录等工作。这些工作所需要的人工经验和智慧很少,在传统企业中,一般是由初级员工、实习生甚至外包岗位来承担
上述情况正在发生转变,有了AI加持,将大量智能化模块和RPA组合在一起后,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潜力。国际知名战略咨询机构Forrester Wave在报告中指出:“随着RPA技术的日渐成熟,分析类型将决定哪些供应商将会引领行业潮流。提供文本分析、人工智能组件集成、流程分析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表面自动化的供应商将定位于成功交付。”RPA软件可用于实现任意数量任务的自动化。
例如,RPA可将数据移入或移出第三方应用程序系统,解决企业各独立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RPA还能从文档或系统中提取信息,并为有需要的工作人员自动进行填写或核对。随着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与RPA的结合逐步深入,IPA将有望在未来的十年里探索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使更多规则不明确、判断过程复杂、需要深度行业经验才能从事的业务都实现自动化。
诸如复杂的财务核算、供应链自动调度、合同和报告审阅、法律文书起草、智慧化行政审批等原先需要很多领域知识、专家经验才能进行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智能RPA技术逐步发展起来。
RPA的应用价值
【1】大幅度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也远高于人类,并且不会因为工作时间延长而出现疲劳和准确率降低等问题,因此综合工作效率预计可达到人类的5~10倍。
【2】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将既定的流程改用RPA软件机器人来执行之后,机器人不会疲倦、不会犯错,而且不会受人的主观情感因素的波动影响,这都能有效地降低操作的风险。
【3】打通和对接各个业务系统,提高灵活性。RPA在对接客户的各类系统时具有非常强大的先天优势,因为RPA软件机器人在进行操作时不用改造原有的系统,而是直接模仿人类行为进行操作,且保密性更好。比如复制和粘贴数据、填写表单、从文档中提取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抓取并执行浏览器控件等流程,传统的IT改造要想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从底层数据库或API方面进行二次技术开发,改用RPA实现之后,则无需对原有系统做任何程序改动即可实现自动化。
RPA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90—2000):批处理脚本和触发器。
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以命令行的方式逐条执行任务,因为部分流程包括若干个相互嵌套依存的任务,为方便流程的执行,批处理脚本(BatchScript)技术应运而生。
代码编写生成的.bat等批处理脚本,通常用于执行定时开关系统、自动化运维、日志处理、文档的定时复制、文件的移动或删除等固定动作。一般采用手动或按计划任务启动的机制,可提供按日期、日历、周期等多种方式触发规则。这些程序严格来看并不属于典型的RPA程序,只是自动化处理的雏形。
【2】第二阶段(2000—2015):VBA宏编程和BPM。
VBA主要用于扩展Windows的应用程序功能,尤其是微软Office软件中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将重复性的动作自动化,例如,对Excel中每个单元格的数据进行转录和格式调整等操作,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Office2000之后的版本在宏编程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功能,即“宏录制”功能,该功能的宗旨是降低宏脚本的编写门槛。之前,VBA脚本的编写需要很专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很多功能(如报表文档修改、誊写的场景)如果直接使用VBA编写程序则会非常复杂,开发门槛比较高。“宏录制”功能将手工操作的过程逐一记录下来,变成一条条可执行的脚本,然后自动重复运行。现代RPA因为受该功能的启发也集成了录制功能。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BPM从“事务+分析”的角度来连接公司的员工、过程、资源、服务,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流转过程进行重组和优化,运用BPM流程图进行透视管BPM从“事务+分析”的角度来连接公司的员工、过程、资源、服务,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流转过程进行重组和优化,运用BPM流程图进行透视管理,BPM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都有密切协同。
【3】第三阶段(2015—2018):RPA功能成型并投入应用
RPA产品的真正成型是从2015年开始的,国外一些RPA厂商在这个阶段陆续创建,比如UiPath、AutomationAnywhere等。
运用可视化流程拖曳设计,以及操作录制等技术,部分替代了传统方式依赖编程来构建机器人流程的方式。可视化Robots设计器极大地降低了RPA的使用门槛,让更多的普通白领用户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流程来制作RPA软件机器人,促进了RPA在产业中大范围应用和落地。
【4】第四阶段(2019年至今):RPA的广泛认可和智能化发展
2019年,Gartner公布了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10大关键技术,RPA荣登榜首。Gartner着重介绍了RPA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对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对国内创投圈来说也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RPA元年”,RPA领域的初创企业无不受到全行业的格外关注,国内各类RPA企业纷纷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各行各业也开始拥抱RPA技术,采购RPA产品进行试点应用。
RPA的核心产品功能
【1】模拟人工执行用户操作
RPA的一项关键能力是可自动控制计算机,调用操作系统的底层接口,模拟人工来执行相关的操作。
【2】非侵入式外挂部署
与传统的ERP、OA、CRM等IT信息化系统不同,RPA运行于更高的软件层级,它不会侵入和影响已有的软件系统,而是在表现层对这些系统进行操作,其本质就是一个“外挂”程序,可以模拟人的操作行为去访问当前系统。这种在表现层操作的方式,遵循了现有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与现有系统共存,彼此之间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而且不会对已有系统造成任何威胁,从而在帮助企业提升效能的同时,还能保持已有IT系统平稳、可靠地运行。
思考:这对于系统开发来说是一种可参考的解决方法,当我们需要对接或者修改一个或多个不能二次开发的项目时,可以将这个作为一个参考的解决方法。
【3】可视化的流程设计
RPA功能中的一个重要闪光点是通过可视化的拖曳设计方法降低流程编写门槛,为那些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但只有很少编程经验的业务人员提供便利。
是否具备以图形界面的方式来进行可视化流程设计的能力,是区分“真正的RPA产品”和传统批处理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志。
【4】对接调用外部组件
为了让RPA的能力成倍地增长,一个很关键的能力是可以对接和调用外部的组件来扩展其功能。常见的接口包括PowerShell、WebService、VBScript、数据库SDK、DLL插件,以及CV、NLP、ASR等高级的AI组件等。
RPA行业的主要企业
【海外知名RPA企业】
UiPath、AutomationAnywhere、BluePrism、WorkFusion、NICE
【国内知名RPA企业】
达观数据、云扩科技、弘玑、来也科技、英诺森、金智维、阿博茨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3038.html
到了这里,关于全面认识RPA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