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可以去小林coding进行巩固(点击前往)
1.MAC地址的简介
- 网卡是一块被设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又称为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
NIC
。其拥有MAC
地址,属于OSI
模型的第 2 层,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电缆或无线相互连接。每一个网卡都有一个被称为MAC
地址的独一无二的48
位串行号。
- 网卡的主要功能:
-
-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
- 链路管理。
-
- 数据编码与译码。
-
windows
查看网络的MAC
地址需要进入网络的适配器选项,任然后查看状态的详细信息。 -
Linux
中查看MAC
地址只需要输入命令ifconfig
即可。
-
-
MAC
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直译为媒体存取控制位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以太网地址、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烧录在网卡中。在OSI
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
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MAC
位址 。MAC
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
地址。 -
MAC
地址的长度为48
位(6
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
个16
进制数,如:00-16-EA-AE-3C-40
就是一个MAC
地址,其中前3
个字节,16
进制数00-16-EA
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它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分配,而后3
个字节,16
进制数AE-3C-40
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如网卡)的系列号。只要不更改自己的MAC
地址,MAC
地址在世界是唯一的。形象地说,MAC
地址就如同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
2.IP地址
①IP地址简介
-
IP
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
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
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 数据报
”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IP
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
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
IP
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IP
地址是IP
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
IP
地址是一个32
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
个“8 位二进制数
”(也就是4
个字节)。IP
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
)的形式,其中,a,b,c,d
都是0~255
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 例:点分十进IP地址(
100.4.5.6
),实际上是32
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
②IP地址编址方式
-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
IP
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
,即网络ID
和主机ID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
,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
与其对应。Internet
委员会定义了5
种IP
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即A
类~E
类。 - 其中
A、B、C
3
类(如下表格)由 InternetNIC 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
类为特殊地址。
类别 | 最大网络数 | IP地址范围 | 单个网段最大主机数 | 私有IP地址范围 |
---|---|---|---|---|
A | 126(2^7-2) | 1.0.0.1-126.255.255.254 | 16777214 | 10.0.0.0 10.255.255.255 |
B | 16384(2^14) | 128.0.0.1- 191.255.255.254 | 65534 | 172.16.0.0-172.31.255.255 |
C | 2097152(2^21) | 192.0.0.1- 223.255.255.254 | 254 | 192.168.0.0-192.168.255.255 |
③A类IP地址
- 一个
A
类IP
地址是指, 在IP
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
地址的话,A
类IP
地址就由1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A
类IP
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8
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
位,A
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有126
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主机数达1600
多万台。 -
A
类IP
地址: 地址范围1.0.0.1 - 126.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
A
类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0.0.0
,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
的3
次方-2 = 16777214 台
。
④B类IP地址
- 一个
B
类IP
地址是指,在IP
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
地址的话,B
类IP
地址就由2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
”。B
类IP
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6
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
位,B
类网络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有16384
个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
万多台。 -
B
类IP
地址地址范围128.0.0.1 - 191.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
B
类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
,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
的2
次方- 2 = 65534
台。
⑤C类IP地址
- 一个
C
类IP
地址是指,在IP
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
地址的话,C
类IP
地址就由3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C
类IP
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4
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
位,C
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多,有209
万余个网络。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最多只能包含254
台
计算机。 -
C
类IP
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 -
C
类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 - 2 = 254
台。
⑥D类IP地址
-
D
类IP
地址在历史上被叫做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即组播地址。在以太网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组应该在这个网络中应用接收到一个分组的站点。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10”
,范围从224.0.0.0 - 239.255.255.255
。 - 每一个字节都为
0
的地址(“0.0.0.0”
)对应于当前主机; -
IP
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
的IP
地址(“255.255.255.255”
)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
IP
地址中凡是以 “11110
” 开头的E
类IP
地址都保留用于将来和实验使用。 -
IP
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 “127
” 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
到127.255.255.255
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
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
⑧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 IP 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 IP 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 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子网掩码是一个 32 位地址,用于屏蔽 IP 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 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广域网上。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3207.html
- 子网掩码是在
IPv4
地址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为了解决lP
地址分配而产生的虚拟lP
技术,通过子网掩码将A、B、C
三类地址划分为若干子网,从而显著提高了IP
地址的分配效率,有效解决了IP
地址资源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在企业内网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络,网管人员也利用子网掩码的作用,人为地将一个较大的企业内部网络划分为更多个小规模的子网,再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实现子网互联,从而有效解决了网络广播风暴和网络病毒等诸多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 在大多数的网络教科书中,一般都将子网掩码的作用描述为通过逻辑运算,将
IP
地址划分为网络标识(Net.ID)
和主机标识(Host.ID)
,只有网络标识相同的两台主机在无路由的情况下才能相互通信。根据RFC950
定义,子网掩码是一个32
位的2
进制数, 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1
,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置都为0
。子网掩码告知路由器,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使路由器正确判断任意IP
地址是否是本网段的,从而正确地进行路由。网络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是依靠IP
寻址。从逻辑上来讲,是两步的。第一步,从IP
中找到所属的网络,好比是去找这个人是哪个小区的;第二步,再从IP
中找到主机在这个网络中的位置,好比是在小区里面找到这个人。 - 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二进制
IP
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由1
和0
组成,且1
和0
分别连续。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
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 “1
” 表示,1
的数目等于网络位的长度;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 “0
” 表示,0
的数目等于主机位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掩码与IP
地址做按位与运算时用0
遮住原主机数,而不改变原网络段数字,而且很容易通过0
的位数确定子网的主机数(2
的主机位数次方- 2
,因为主机号全为1
时表示该网络广播地址,全为0
时表示该网络的网络号,这是两个特殊地址)。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3.端口
①简介
端口” 是英文 port 的意译,可以认为是设备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端口可分为虚拟端口和物理端口,其中虚拟端口指计算机内部或交换机路由器内的端口,不可见,是特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是逻辑意义上的端口。例如计算机中的 80 端口、21 端口、23 端口等。物理端口又称为接
口,是可见端口,计算机背板的 RJ45 网口,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 RJ45 端口。电话使用 RJ11 插口也属于物理端口的范畴。
如果把 IP 地址比作一间房子,端口就是出入这间房子的门。真正的房子只有几个门,但是一个 IP地址的端口可以有 65536(即:2^16)个之多!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 0 到65535(2^16-1)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3207.html
②端口类型
- 周知端口
(Well Known Ports)
- 周知端口是众所周知的端口号,也叫知名端口、公认端口或者常用端口,范围从
0 - 1023
,它们紧密绑定于一些特定的服务。例如80
端口分配给WWW
服务,21
端口分配给FTP
服务,23
端口分配给Telnet
服务等等。我们在IE
的地址栏里输入一个网址的时候是不必指定端口号的,因为在默认情况下WWW
服务的端口是 “80
”。网络服务是可以使用其他端口号的,如果不是默认的端口号则应该在地址栏上指定端口号,方法是在地址后面加上冒号“:”
(半角),再加上端口号。比如使用“8080”
作为WWW
服务的端口,则需要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8080
”。但是有些系统协议使用固定的端口号,它是不能被改变的,比如139
端口专门用于NetBIOS
与TCP/IP
之间的通信,不能手动改变。
- 注册端口
(Registered Ports)
- 端口号从
1024
到49151
,它们松散地绑定于一些服务,分配给用户进程或应用程序,这些进程主要是用户选择安装的一些应用程序,而不是已经分配好了公认端口的常用程序。这些端口在没有被服务器资源占用的时候,可以用用户端动态选用为源端口。
- 动态端口 / 私有端口
(Dynamic Ports / Private Ports)
- 动态端口的范围是从
49152
到65535
。之所以称为动态端口,是因为它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种服务,而是动态分配。
到了这里,关于4.2和4.3、MAC地址、IP地址、端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