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准备
1.1 准备软件工具
• 系统镜像 ZStack-Cloud-x86_64-DVD-4.2.10-c76.iso
• Zstack安装包 ZStack-installer-4.2.10.bin
• http://www.zstack.io/product_downloads/
请准备以上的软件,并通过 MD5 校验工具核对校验码,以确保软件完整无损。
1.2 核对硬件设备
• 以单节点服务器作为部署案例,对服务器硬件需求如下
• 服务器 :CPU 支持 64 位,支持 Intel VT 或 AMD VT 硬件虚拟化技术,不低于 8 核心;内存不低于 16GB;至少 1 个 SATA 硬盘,容量不低于 1TB;至少配备1 块千兆网卡;
• 网络交换机 :至少配备 1 个千兆交换机,推荐万兆交换机;若干五类跳线;
1.3 镜像刻录U盘
• 前文所述,管理员已经获取安装光盘。在 Windows 环境下,管理员使用 UltraISO 工具可 把 ISO 文件刻录到 U 盘。
• 打开 UltraISO,点击“文件”按钮,选择打开已下载好的 ISO 文件:
图1.1 在 UltraISO 打开 ZStack DVD 镜像
• 在 UltraISO 点击“启动”按钮,选择“写入硬盘镜像”:
图1.2 在 UltraISO写入ZStack DVD镜像
在硬盘驱动器列表选择相应的 U 盘进行刻录,如果系统只插了一个 U 盘,则默认以此 U盘进行刻录和写入,在刻录前,注意备份 U 盘内容。 其他选项,按照默认设置。点击“写入”按钮。在新界面中点击“是”按钮进行确认,UltraISO 将会把此 ISO 刻录到 U 盘。
图1.3 在UltraISO确认写入 ZStack DVD 镜像
至此,ISO 镜像已经刻录到 U 盘。此时 U 盘可用来作为启动盘,支持 Legacy 模式和 UEFI模式引导。
1.4安装操作系统
管理员需要预先在服务器进行以下配置:
• 确认服务器内硬盘的数据已作备份,安装过程会覆盖写入;
• 进入 BIOS,开启 CPU VT 选项;开启超线程 HT 选项;
• 进入阵列卡配置,合适的 RAID 级别,以提供一定的数据冗余特性;
• 设置 U 盘为第一启动顺序;
以上设置完毕后,服务器重启或上电后,进入 U 盘操作系统安装引导界面:
图1.4 U盘引导界面
默认选择“Install ZStack”开始安装操作系统。在进入安装界面后,已经预先配置默认选项:
时区—Asia/Shanghai,键盘–English(United States),一般情况下管理员无需更改配置,选择安装 ZStack
管理节点角色:1. ZStack Community Management Node 社区版(无限期使用社区版所有功能) 2. ZStack Enterprise Management Node (无限期免费试用版:可以免费添加 1台物理主机,并无限期使用全部功能。)教程选择社区版安装。
图1.5 选择安装ZStack管理节点角色
管理员选择指定的物理硬盘,执行自动分区:
图1.6 进行自动分区
• 管理员在网卡配置设置不需要做操作,默认情况会把网卡开启。
• 注意 Host name 选项不设置为带点的 hostname,如果设置带点”.”之后,安装 ZStack 管理节点后,会启动不起来。
图1.7 网卡配置信息
如果默认网络配置方案不能满足需要,或者实际环境中无 DHCP 服务,可以选择“NETWORK & HOST NAME”进入网络配置页面:
-
选中待配置网卡
-
点击“Configure”唤出网卡配置选项卡
-
点击“IPv4 Settings”
-
点击“Add”添加配置项,并填写 IP 地址等信息
-
点击“General”选项卡
-
进入“General”选项卡后,勾选“Automatically connect to this networkwhen it is available”,确保该网卡在每次机器重启后都能自动启动。
-
点击“Save”保存配置信息
-
点击确认
图1.8 网卡配置信息
-
确认自定义网络配置信息
-
建议根据所 IP 地址配置 HOSTNAME,将地址中的点变短横,并点击“Apply”
-
点击确认退回主界面
图1.9 主机名设置信息
上述过程完成后,点击“Begin Installation”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会自动进行。安装过程中,管理员需填写账号 root 的默认密码,建议配置合适的密码强度。
注意
如果安装 ISO 选择是 ZStack Expert Mode 在安装 ZStack 时有两种情况:
-
安装社区版本 命令如下:
[root@zstack-1 ~]# bash ZStack-installer-2.0.1.bin -
安装无限期免费试用版 命令如下:
[root@zstack-1 ~]# bash ZStack-installer-2.0.1.bin -E
• 2、安装软件
安装 ZStack 操作系统后,在重新引导的过程,会自动化安装管理节点。 安装结束后,有帮助信息输出到屏幕。在 ZStack 安装过程默认设定 MariaDB 的 root 密码为zstack.mysql.password,同时在 MariaDB 创建用户 zstack,默认密码为 zstack.password ZStack 云管理软件安装到目录/usr/local/zstack/,并在系统执行环境提供命令行工具/usr/bin/zstack-ctl 和/usr/bin/zstack-cli。打开网址 http://your-zstack-ipaddress:5000/,将会访问 ZStack 网页控制台。图2.1 ZStack 登录界面
3、快速使用
3.1 配置资源
• 通过浏览器(推荐 Firefox 或 Chrome)访问 ZStack
网页控制台:http://your-zstack-ipaddress:5000/
• 默认管理员账户为 admin,密码为 password,登陆访问。
• 进入初始化向导后,一共有 9 个步骤需要添加物理资源,分别是:区域、集群、物理机、主存储、镜像服务器、计算规格、镜像文件、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
1.新建区域:
图3.1 ZStack 登陆后进入初始化新建区域
2.新建集群:
图3.2 ZStack 登陆后进入初始化新建集群
3.添加物理机:填写物理主机的 IP 地址或域名,填写 SSH 端口号和 root 用户名及密码。
图3.3 ZStack初始化填写物理服务器资源
4.添加镜像服务器: 选择【Sftp】类型,填写目标镜像存储的 IP 地址(可以写当前服务器 IP),输入ZStack服务器的IP地址挂载路径为/zstack_bs
图3.4 ZStack初始化填写镜像服务器资源
5.添加主存储: 这里以本地存储为例,选择类型 LocalStorage,设置挂载路径为服务器本地目录某个文件夹的绝对路径,例如/data,该目录必须在本地服务器上存在。
图3.5 ZStack初始化填写主存储资源
6.添加计算规格: ZStack 默认提供计算规格【My-Instance】为 2C4G 内存,这个计算规格代表创建云主机的规格模板。
图3.6 ZStack初始化填写计算规格信息
7.添加镜像文件: 可以使用任何镜像文件进行测试,该镜像文件需要使用http的URL进行访问,例如:Nginx或Apcache的目录浏览功能,ZStack会将识别到的ISO文件,转换到自己选择的镜像服务器对应的目录下的一个数据卷模板。
图3.7 查看镜像上传后的文件
图3.8 ZStack初始化填写镜像文件资源
图3.9 ZStack 镜像成功加入
8.创建二层网络目的是,让ZStack公共网络连接到二层网络上,这样在创建云主机时选择三层网络才能正常通信
9.目前创建的云主机需要连通外部网络需要走ZStack的公共网络,也就是安装ZStack服务器的网口,二层网络选择刚才创建的61.0二层网络。
图3.10 创建二层网络
图3.11 ZStack初始化填写三层网络资源
10.创建云盘规格,云盘规格是用来创建云主机选择的硬盘规格大小
图3.12 创建云盘规格模板
3.2、创建云主机
-
ZStack 初始化结束后,各项资源就绪。此时,管理员可以创建第一台云主机,计算规格选择刚才创建的My-Instance,镜像选择刚才创建的Centos7.6,云盘规格选择之前创建的Storage大小为40G的云盘,然后下一步
图3.13 ZStack创建云主机
-
资源配置,配置网络、选择物理机,网络选择公有网络,公有网络我这里划分了61.180-61.185共有个地址:
图3.14 选择云主机网络模式
-
下一步,确认自己的创建信息,然后确定安装系统
图3.15 确认创建信息
-
云主机创建中
图3.16 云主机创建中
-
打开控制台,安装云主机
图3.17 ZStack云主机控制台
-
系统安装成功
图3.18 ZStack云主机控制台
-
执行提示的命令,/bin/bash -c “$(curl -s -S http://169.254.169.254/vm-tools.sh)”,优化使用体验感觉,并重启该服务。
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4354.html图3.19 安装ZStack性能优化工具
-
尝试远程ssh连接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4354.html图3.20 SSH连接测试
到了这里,关于ZStack Cloud4.2.10部署手册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