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AVL树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结构】AVL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作者:一只大喵咪1201
🐱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
🔥格言: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数据结构】AVL树

我们知道,二叉搜索树的搜索效率非常高,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log2N),但是当数据原本就有序时,插入二叉树中就会形成单支结构,此时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为了避免二叉搜索树的这个缺陷,在它的基础上提出了AVL树(高度平衡二叉搜索树)和红黑树。

🌲AVL树

  • AVL树:当向二叉搜索树中插入新节点后,要保证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根据高度差不超过1的规制,可以避免二叉搜索树出现单支的情况,使其更加接近完全二叉树,保证搜索效率是O(log2N)。

AVL树的性质:

  • 它的左右子树都是AVL树。
  • 左右子树的高度差(简称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不超过1。

注意: 一颗空树或者只有一个根的树也属于AVL树。

  • 平衡因子 = 右子树高度 - 左子树高度

【数据结构】AVL树

  • a和b两种情况下根节点的平衡因子都是是0,因为此时左右子树高度相同。
  • c情况下根节点的平衡因子是-1,因为此时左子树比右子树一个节点。
  • d情况下根节点的平衡因子是1,因为此时左子树比右子树一个节点。

在AVL树中,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只能是1,0,-1三种情况,一旦不是这三种就需要进行调整,保证平衡因子不会出现第四种情况。

【数据结构】AVL树
插入新节点10以后,导致多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发生了变化:

  • 节点9的平衡因子从0变成了1,说明新节点插入到了节点9的右边。
  • 节点8的平衡因子从1变成了2,因为新节点插入到了节点8的右子树中。
  • 节点8的平衡因子不再是1,0,-1三个数中的一个,所以就需要进行调整。

至于怎么调整一会儿本喵再详细讲解。

🌴AVL树的插入

破坏二叉搜索树平衡的操作主要就是插入,所以我们主要来看看AVL树是如何插入的,是如何在插入过程中保证平衡的。

节点的定义: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struct AVLTreeNode
{
	pair<K, V> _kv;//键值对
	AVLTreeNode* _left;//左子树
	AVLTreeNode* _right;//右子树
	AVLTreeNode* _parent;//父节点
	int _bf;//平衡因子balance factor

	//节点的构造函数
	AVLTreeNode(const pair<K, V>& kv)
		:_kv(kv)
		, _left(nullptr)
		,_right(nullptr)
		,_parent(nullptr)
		,_bf(0)
	{}
};
  • 节点中的值是一个键值对。
  • 是一个三叉链的结构,不仅有左右子节点的指针,还有父节点的指针。
  • 平衡因子用来衡量该节点的状态,默认情况下是0。

AVL树的定义:

template<class K,class V>
class AVLTree
{
	typedef AVLTreeNode Node;
public: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
	}
protected:
	Node* _root = nullptr;//缺省值
};

和二叉搜索树一样,AVL树种也是只有一个成员变量根,给根一个缺省值,默认情况下它是空树。

插入:

AVL树的插入和二叉搜索树的插入在前半部分一模一样,大于根的插入到右边,小于根的插入到左边,区别在于AVL树插入后的调整。

template<class K,class V>
class AVLTree
{
	typedef AVLTreeNode<K, V> Node;
public: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空树时直接插入
		if (_root == nullptr)
		{
			_root = new Node(kv);
			return true;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插入节点大于当前节点,插入右边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插入节点小于当前节点,插入左边
			else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插入节点等于当前节点
			else
			{
				//不允许插入
				return false;
			}
		}

		cur = new Node(kv);
		//判断当前节点是父节点的左子节点还是右子节点
		if (parent->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_right = cur;
			cur->_parent = parent;
		}
		else
		{
			parent->_left = cur;
			cur->_parent = parent;
		}

		//更新平衡因子,进行调整
		break;
	}
}

上面代码是将节点插入到二叉搜索树中的代码,不再解释,最重要的是后面的更新平衡因子,这才是AVL树的重点。

🌴AVL树的旋转

【数据结构】AVL树
平衡因子不是-1/0/1的节点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是旋转,下面本喵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旋转。

每一个子树都是一个AVL树,所以子树的平衡因子发生变化,势必会对其父节点以及祖父节点等祖宗节点有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调整。

当子树更新完毕后,是否继续向上更新平衡因子的依据是子树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1. parent->_bf == 0,说明之前是-1或者1,说明插入之前,该节点的左右子树一边高一边低,此次插入填平了,但是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用继续向上更新。
  2. parent->_bf == 1 或者 parent->_bf == -1,说明之前是,两边一样高,此次插入导致一边高于另外一边,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继续向上更新。
  3. parent->_bf == 2 或者 parent->_bf == -1,说明之前是1或者-1,本来就左右不平衡,此次插入导致更加不平衡,违反了规则,需要进行旋转处理。

更新平衡因子的代码:

		//更新平衡因子,进行调整
		while (parent)//最差更新到根
		{
			//左边新插入,平衡因子减一
			if (cur == parent->_left)
			{
				parent->_bf--;
			}
			//右边新插入,平衡因子加一
			else
			{
				parent->_bf++;
			}

			//跟新后的平衡因子是0,说明高度没有变化,不用继续更新
			if (parent->_bf == 0)
			{
				break;
			}
			//新插入节点,高度发生了变化,向上更新
			else if(parent->_bf==1 || parent->_bf == -1)
			{
				//向上更新父节点
				cur = parent;
				parent = parent->_parent;
			}
			//高度差超出1,进行旋转
			else if(parent->_bf == 2 || parent->_bf == -2)
			{
				//旋转
				//更新旋转后的平衡因子
			}
			//前面出错,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这里
			else
			{
				//出错直接退出
				assert(false);
			}

旋转的作用:

  1. 让这颗子树左右高度差不超过1。
  2. 旋转过程中继续保持它是搜索树。
  3. 更新旋转节点和其孩子节点的平衡因子。
  4. 让这颗子树的高度跟插入之前保持一直。

左单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节点以后,右子树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最终变成了2,需要进行旋转。

旋转过程:

  • 30变成60的左子节点,60变成根节点。
  • 30和60的平衡因子都变成了0。

在上图的基础上,左右子树同时增加一层节点,如下图: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节点后,右子树高度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2,需要进行旋转。

旋转过程:

  • 40变成30的右子节点
  • 30变成60的左子节点
  • 60变成根节点
  • 30和6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在上图基础上再增加一层节点,如下图:

【数据结构】AVL树

此时30的左子树有两层,右子树有3层。

  • 左子树的两层有三种情况,如黑色箭头指向的,这里使用红色框代表两层子树。
  • 右子树中要想让新增节点引起旋转,新增的两层节点必须如上图所示。
  • 新插入的节点可以插入的位置有两个,如上图实线圈和虚线圈所示。

旋转过程:

  • 6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
  • 30变成60的左子树。
  • 60变成根。
  • 30和60的平衡因子变成0。

从新增两层开始就有多种情况了,当层数越多,情况就越多,所以使用抽象图来代表有多层子树的情况:

【数据结构】AVL树
a,b,c都是高度为h的AVL子树。

  • 在子树c处插入新节点,此时c子树高度变成了h+1,更新平衡因子,最终导致30的平衡因子变成了2,需要进行旋转。

旋转过程:

  • 6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
  • 30变成60的左子树。
  • 60变成根。
  • 30和60的平衡因子变成0。

通过上面具象图和抽象图插入节点后的旋转,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的节点后,平衡因子发生了变化的3个节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衡因子为2的节点在最上边,其余两个依次排在右下方。
//用左单旋的代码条件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旋转过程:

  • subRL成为parent的右子树。
  • parent成为subR的左子树。
  • subR成为根。
  • parent个subR的平衡因子变成0。

上面所述的旋转就左旋。形象的理解就是将左边高的一端按下去。

【数据结构】AVL树

将左单旋的具体实现封装在一个函数中,在更新平衡因子的过程中调用左单旋来调整结构。

右单旋

右单旋的结构只是和左单旋的结构方向不一样,其他都一样,本喵就不再画具象图推演了,直接上抽象图:

【数据结构】AVL树
a,b,c都是高度为h的AVL子树。

  • 在子树a处插入新节点,此时a子树高度变成了h+1,更新平衡因子,最终导致60的平衡因子变成了-2,需要进行旋转。

旋转过程:

  • 30的右子树成员60的左子树。
  • 60成为30的右子树。
  • 30成为根。
  • 60和3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右单旋的规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的节点后,平衡因子发生了变化的3个节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衡因子为-2的节点在最上边,其余两个依次排在左下方。
//用右单旋的代码条件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旋转过程:

  • subLR成为parent的左子树。
  • parent成为subL的右子树。
  • subL成为根。
  • parent和subL的平衡因子成为0。

形象的理解就是右边高,将右边按下去。

【数据结构】AVL树
右单旋实现代码:

//右旋实现
	void RotateR(Node* parent)
	{
		Node* subL = parent->_left;
		Node* subLR = subL->_right;

		parent->_left = subLR;
		if (subLR)
		{
			//不为空才会链接
			subLR->_parent = parent;
		}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subL->_right = 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L;

		//旋转后与旧树的链接
		if (ppNode == nullptr)
		{
			_root = subL;
			subL->_parent = nullptr;
		}
		//新根是子树
		else
		{
			//在左子树插入的
			if (ppNode->_left == parent)
			{
				ppNode->_left = subL;
			}
			//在右子树插入的
			else
			{
				ppNode->_right = subL;
			}
			subL->_parent = ppNode;
		}
		//更新平衡因子
		parent->_bf = subL->_bf = 0;
	}

只是逻辑和左单旋相反,其他一样,不再进行详细讲解。

左右双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节点后,左子树的高度发生变化,根节点90的平衡因子最终变成-2。

旋转过程:

  • 左子树先进行左单旋:
  • 30变成40的左子树。
  • 40变成根节点。
  • 再整体进行右单旋:
  • 90变成40的右子树。
  • 40变成根节点。
  • 90和4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在上图基础上各个子树再增加一层节点:

【数据结构】AVL树
插入的节点为红色圈,可插入的位置有两个。

  • 插入新的节点后,左子树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根节点90的平衡因子变成了-2。

旋转过程:

  • 先进行左单旋:
  • 5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图中左子树为空,所以不用管)。
  • 30变成50的左子树。
  • 50变成子树的根。
  • 再进行右单旋:
  • 50的右子树变成90的左子树。
  • 90变成50的右子树。
  • 50变成根。
  • 90的平衡因子变成0,30的平衡因子变成-1,5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在上图基础上再增加一层节点:

【数据结构】AVL树
相对于最开始来说一共增加了两层,红色框表示两层,这两层右三种情况,如黑色简单所指。

  • 插入新节点后,左子树高度发生了变化,根节点90的平衡因子变成-2。

旋转过程:

  • 先进行左单旋:
  • 5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
  • 30变成50的左子树。
  • 50变成子树的根。
  • 再进行右单旋:
  • 50的右子树变成90的左子树。
  • 90变成50的右子树。
  • 50成为根。
  • 30的平衡因子变成-1,90和5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将上面具象图画成抽象图:

【数据结构】AVL树
h表示子树的高度,紫色框表示插入的节点。

  • 插入新节点后,左子树的高度发生变化,根节点90的平衡因子变成-2。
//用左右双旋的代码条件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旋转过程:

  • 先进行左单旋:
  • 6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
  • 30变成60的左子树。
  • 60成为子树的根。
  • 再进行右单旋:
  • 60的右子树成为90的左子树。
  • 90成为60的右子树。
  • 60成为根。
  • 60的平衡因子变成0,90的平衡因子变成1,3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左右双旋规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的节点后,平衡因子发生了变化的3个节点形成一个左边突出的拐,平衡因子为-2的节点在最上边,左下方是平衡因子为1的节点,最后一个在1节点的右下方,该节点的平衡因子可能是-1也可能是1。

平衡因子更新:

双旋中,旋转很好实现,直接复用前面的左单旋和右单旋就可以,难点在于双旋过后平衡因子的更新。从上面具象图和抽象图中看不出一点平衡因子的变化规律。

换个角度来看:

【数据结构】AVL树

  • 子树b在旋转前是60的左子树,旋转后成为了30的右子树。
  • 子树c在旋转前是60的右子树,旋转后成为了90的左子树。
  • 节点60在旋转前是子树根,旋转后成了新的根。

一步到位的来看,旋转就是将节点60的左右子树分摊给了30个90,而它自己做了新的根。

  • 新插入的节点如果在子树b,那么旋转后30的右子树高度就会加一,导致30的平衡因子是0,90的平衡因子是1。
  • 新插入的节点如果在子树c,那么旋转后90的左子树高度就会加一,导致90的平衡因子是0,30的平衡因子是-1。
  • 新的根节点60的平衡因子是0。

自己是新增:

  • 插入新节点后,60的平衡因子是0,说明它自己就是新增节点。
  • 此时旋转过后,平衡因子变化了的3个节点的平衡因子都变成了0。

左右双旋代码实现:
【数据结构】AVL树

重点在于平衡因子的更新,左单旋和右单旋直接复用前面的代码即可。

右左双旋

右左双旋和左右双旋逻辑相反,同样也不再画具象图了,直接看抽象图: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节点后,右子树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最终根节点30的平衡因子变成了2。
//右左双旋的代码条件
parent->_bf == 2 && cur->_bf == -1;

旋转过程:

  • 先进行右单旋:
  • 60的右子树变成90的左子树。
  • 90变成60的右子树。
  • 60成为子树根。
  • 再进行左单旋:
  • 60的左子树变成30的右子树。
  • 30变成60的左子树。
  • 60成为根。
  • 90的平衡因子变成0,30的平衡因子变成-1,60的平衡因子变成0。

右左双旋规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新节点后,变化了平衡因子的3个节点,组成一个右边退出的拐,平衡因子为2的节点在最上边,为-1的节点在其右下方,剩下一个在其左下方。

平衡因子更新:

同样忽略旋转过程,直接对比最开始和旋转后的结构:

【数据结构】AVL树

更新方法和左右双旋的方式一样,就不再对图详细解释了,直接看代码:

//右左双旋实现
	void RotateRL(Node* parent)
	{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Node* subRL = subR->_left;
		int bf = subRL->_bf;//在单旋转之前拿到平衡因子

		RotateR(subR);//先进行右单旋
		RotateL(parent);//在进行左单旋

		//更新平衡因子
		//插入subRL的左边
		if (bf == -1)
		{
			//右单旋后,该分支成为parent的右子树
			//parent的平衡因子为0
			parent->_bf = 0;
			//左单旋后,另一个分支成为subR的左子树
			//subR的平衡因子是1
			subR->_bf = 1;
		}
		//插入subRL的右边
		else if (bf == 1)
		{
			//右单旋后,另一分支成为parent的右子树
			//parent的平衡因子为-1
			parent->_bf = -1;
			//左单旋后,该分支成为subR的左子树
			//subR的平衡因子为0
			subR->_bf = 0;
		}
		//subRL就是新插入的节点
		else if (bf == 0)
		{
			//parent和subR的平衡因子都是0
			parent->_bf = 0;
			subR->_bf = 0;
		}
		//出错
		else
		{
			//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这里
			assert(false);
		}
		//新根的平衡因子为0
		subRL->_bf = 0;
	}

只是逻辑和左右双旋相反,就不再详细讲解了。

注意:

  1. 旋转过后,平衡因子的更新最好是在封装的旋转函数中更新,如果在外面更新会因为指向关系混乱而出错。
  2. 双旋时,在左右单旋之前拿到平衡因子,否则会因为旋转改变平衡因子导致判断出问题。

🌴AVL树的验证

上面已经实现了AVL树的插入,包括旋转的插入,此时我们通过插入就能成功建立一颗AVL树。

【数据结构】AVL树
写几个测试用例看看创建是否能够成功,插入的数值是键值对,如上图所示,并且按照升序打印出来。

  • 但是这只能证明二叉搜索树创建成功了,到底是不是AVL树是无法证明。

为了证明这是AVL树需要专门写一个函数来检查一下。

【数据结构】AVL树
如上图所示,是专门用来检测是否是AVL树的。

【数据结构】AVL树

  • 通过检测,上面的三个测试用例都是AVL树。

这样拿三个例子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下面我门用随机数来检测:

【数据结构】AVL树

  • 插入十万个随机数,经过多次检测运行,发现都是AVL数,此时说明我们的AVL数成功实现了。

🌴AVL数的删除(了解)

AVL树也是二叉搜索树,可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方式将节点删除,然后再更新平衡因子,只不过与删除不同的是,删除节点后的平衡因子更新,最差情况下一直要调整到根节点的位置。

情况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推荐《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殷人昆版。

🌴AVL数的性能

AVL数是二叉搜索树,而且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会超过1,所以它非常接近完全二叉树,可以保证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在O(log2N),而不会出现单只的情况。

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问题:

  • 插入时要维护其绝对平衡,旋转的次数比较多,更差的是在删除时,
    有可能一直要让旋转持续到根的位置。

虽然旋转保证了搜索的时间复杂度在O(log2N),但是又增加了旋转的时间复杂度,主要是体现在插入数据时。

也就是说,AVL树的结构在修改时会导致效率低下

🌴总结

AVL树是在二叉搜索树的基础上增加左右子树高度不超过1的限制,但是在修改结构的时候又因为旋转导致了效率降低,后面的红黑树就克服了这个问题,下篇文章见。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17832.html

到了这里,关于【数据结构】AVL树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数据结构进阶(一):AVL树

    所谓的AVL树也叫做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啥是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高度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意味着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大不超过一 。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二叉搜索树的概念: 二叉搜索树又称二叉排序树,它或者是一棵空树 ,或者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树: 若它的左子树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26)
  • 【高阶数据结构】AVL树详解

    前面对map/multimap/set/multiset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其文档介绍中发现。 这几个容器有个共同点是: 其底层都是按照二叉搜索树来实现的,但是二叉搜索树有其自身的缺陷,假如往树中插入的元素有序或者接近有序,二叉搜索树就会退化成单支树,时间复杂度会退化成O(N),因此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29)
  • 数据结构与算法——18.avl树

    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一下avl树 目录 1.概述 2.AVL树的实现 我们前面讲了二叉搜索树,它是有一个key值,然后比父节点key值大的在左边,小的在右边。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查找。但是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所有的结点都在一边,那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和在链表的查找时间复杂度就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29)
  • 【数据结构】—AVL树(C++实现)

                                                            🎬慕斯主页 : 修仙—别有洞天                                                  💜 本文前置知识:  搜索二叉树                                                       ♈️ 今日夜电波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0)
  • 【1++的数据结构】之AVL树

    👍作者主页:进击的1++ 🤩 专栏链接:【1++的数据结构】 在说AVL树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AVL树。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过二叉搜索树,虽然查找,插入效率比较高,但其有个缺陷:在某些情况下其可能会成为一颗单支树或其他高度较高的树,这时我们的效率就比较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26)
  • 数据结构:AVL树讲解(C++)

    普通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虽可以缩短查找的效率,但如果 数据有序或接近有序普通的二叉搜索树将退化为单支树 ,查找元素相当于在顺序表中搜索元素,效率低下。因此,两位俄罗斯的数学家G.M.Adelson-Velskii和E.M.Landis在1962年发明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3)
  • 【数据结构】AVL树的插入与验证

    普通的二叉搜索树在极端情况下会 退化成类似链表 的形状,从而使 查找的效率降低至O(N) 。 在此基础上,苏联与以色列数学家 A delson- V elskii 与 苏联数学家 L andis,发明出了 AVL树或者说平衡二叉搜索树。 注:第一张——Adelson-Velskii(1922-2014) ,第二张——Landis(1921——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24)
  • 数据结构(C++) : AVL树 实现篇

    目录 1.AVL树引入   (1)二叉搜索树缺点   (2)AVL树简介     [1]问题的解决     [2]AVL树的性质 2.AVL树的插入旋转操作   (1)术语解释   (2)左单旋     [1]插入到右侧的左边     [2]插入到右侧的右边   (3)右单旋     [1]插入到左侧的左边     [2]插入到左侧的右边   (4)左右双旋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28)
  • 【高阶数据结构】AVL树详解(图解+代码)

    前面对map/multimap/set/multiset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其文档介绍中发现。 这几个容器有个共同点是: 其底层都是按照二叉搜索树来实现的,但是二叉搜索树有其自身的缺陷,假如往树中插入的元素有序或者接近有序,二叉搜索树就会退化成单支树,时间复杂度会退化成O(N),因此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36)
  • [数据结构 C++] AVL树的模拟实现

    问题引入: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二叉搜索树在插入时,可能会形成单边树,会降低二叉搜索的性能。因此我们需要平衡二叉搜索树,降低二叉搜索树的高度,使得二叉搜索树趋于一颗完全二叉树的样子,这样就可以提高二叉搜索树的性能。本篇文章就来介绍一种平衡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3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