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在unity官网中提供了功能十分强大的final ik,让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

而手部的反向动力学更适合与所提供组件中的CCD IK

本文用到的资源如下,读者可自行下载

Final ik百度网盘资源如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BeH8FKOzuMmJwa0LFfhpw

提取码:123q

接下来可按照如下步骤完成手部反向动力学的设置。

1.导入手部模型到Assets下,点击import: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2.导入Final IK到Assets,点击import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3.选择其中一只手,点击Add component,选择CCD IK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4.在CCD IK中的Bones处点击四次加号按钮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5.以食指为例,依次打开每根骨节并在DEF-f_index.03.R处Create Empty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6.移动该GameObject到指尖位置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7.依次将食指的DEF-f_index.01.R,DEF-f_index.02.R,DEF-f_index.03.R,GameObject拖入第8部创建的四个骨节中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8.点击运行,发现可移动指尖达到手指反向动力学的目的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9.停止运行,再在Sci-FiHandModel中新加一个CCD IK插件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0.按照第7到10步的方法为另一根手指添加IK操作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1.重复第12到13步依次为其余每一根手指添加IK操作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2.点击运行,可以拖动任一指尖观察效果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3.停止运行,按照同样的方法,为另一只手添加手指IK操作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4.点击运行,拖动指尖查看效果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5.此时我们发现,手部放平移动手指是,关节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不符合生活常识的,由此,我们还可以为手部添加旋转限制,但是,考虑到可能存在有人的关节活动范围较广,且我们是根据手指头的位置来推断手指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将范围尽量放宽,但要保证手指活动符合常识。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6.每根关节的限制也不尽相同,先选择根关节,点击Add Component,选择 Rotation Limit Angle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7.再分别进行如下配置,注意x,y,z的设置及limit的设置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8.再设置中指其余两关节,这两个关节的设置可以相同,分别选择第二第三关节添加Rotation Limit Hinge,再进行如下配置,注意x,y,z轴设置及Min和Max设置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19.点击运行,发现其运行符合常识

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

 

CCD IK基本原理可参考如下内容:

循环坐标下降反向动力学(CCD Ik)_呀啊嘿的博客-CSDN博客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29985.html

到了这里,关于手部反向动力学的实现(final ik)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现代机器人学】学习笔记七:开链动力学(前向动力学Forward dynamics 与逆动力学Inverse dynamics)

    这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机器人动力学的内容。相对于本书其他部分运动学内容相比,把动力学一下子合成了一章。看完以后有三个感受: 1.本章难度相对其他章节较大,因此需要反复去看,以求对重要内容的眼熟,不求全部记住,但只求说起某块内容时,心中有数。2.阅读时一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35)
  • 动力学约束下的运动规划算法——Hybrid A*算法(附程序实现及详细解释)

       前言(推荐读一下)    本文主要介绍动力学约束下的运动规划算法中非常经典的Hybrid A*算法,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传统A * 算法的基础上,对Hybrid A * 算法的原理、流程进行理论介绍。第二部分是详细分析 MotionPlanning运动规划库中Hybrid A * 算法的源码,进一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1)
  • 二维离散动力学系统的混沌研究【基于matlab的动力学模型学习笔记_9】

    摘 要: 混沌(Chaos)是指发生在确定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本文将基于经典的二维系统,然后根据动力学方程研究其混沌产生过程以及相对应的MATLAB仿真,再讨论Lyapunov指数以及正平衡点。 上一篇中介绍了一维系统,这次我们将维数提升到二。 /*仅当作学习笔记,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6)
  • 自动驾驶——车辆动力学模型

    A矩阵离散化 B矩阵离散化 反馈计算 前馈计算: 超前滞后反馈:steer_angle_feedback_augment 参考【运动控制】Apollo6.0的leadlag_controller解析 控制误差计算 横向距离误差计算 横向误差变化率计算 航向角误差计算 航向角误差变化率计算 参考:Apollo代码学习(三)—车辆动力学模型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4)
  • 盐构造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盐构造可以由以下6 种机制触发引起(图 2)[18] :①浮力作用;②差异负载作用;③重力扩张作 用;④热对流作用;⑤挤压作用;⑥伸展作用。盐体 的塑性流动和非常规变形是盐构造的主要特点,岩 盐有时在几百m 深处就可以流动,这主要与盐的纯度、地温梯度和盐的干湿度等因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39)
  • 自动驾驶控制算法——车辆动力学模型

    考虑车辆 y 方向和绕 z 轴的旋转,可以得到车辆2自由度模型,如下图: m a y = F y f + F y r (2.1) ma_y = F_{yf} + F_{yr} tag{2.1} m a y ​ = F y f ​ + F yr ​ ( 2.1 ) I z ψ ¨ = l f F y f − l r F y r (2.2) I_zddotpsi = l_fF_{yf} - l_rF_{yr} tag{2.2} I z ​ ψ ¨ ​ = l f ​ F y f ​ − l r ​ F yr ​ ( 2.2 ) 经验公

    2024年01月18日
    浏览(48)
  • 观点动力学模型:主要理论与模型综述

    意见动态建模 1 n 1_n 1 n ​ :表示n维全为1的列向量 0 n 0_n 0 n ​ :表示n维全为0的列向量 I n I_n I n ​ :表示 n × n ntimes n n × n 的单位阵 e i e_i e i ​ :表示基单位向量,向量中除了第i个位置上为1外其余都为0 矩阵A为非负矩阵,意味着着其中所有的元素 a i j ≥ 0 a_{ij}≥0 a i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4)
  • 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概述

    对车辆建立数字化模型,分为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车辆运动学模型(Kinematic Model )把车辆完全视为刚体,主要考虑车辆的位姿(位置坐标、航向角)、速度、前轮转角等的关系,不考虑任何力的影响。 1.前提假设: 不考虑Z轴方向运动,默认车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 假设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1)
  • 血流动力学与血压(一)--平均动脉压

      上图表示了心脏泵血循环和一个简单的电路的相似程度,图(a)表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V1-V2是在电阻两点的电势差,I是流经电阻的电流,R是电阻的阻值。类比于图(a),图(b)中的 SVR(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表示的的是全身血管阻抗,P1-P2表示的是体循环两个端点之间的血压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5)
  • 旋翼无人机建模动力学公式整理

    C_T为升力系数,C_M为扭力系数,w为螺旋桨的转速 如果是‘十’字型的飞机 x,y,z轴的力矩为: d是机体中心到每个螺旋桨的距离,b是一个系数; f=Ct*W^2,Ct——升力系数,W——螺旋桨的转速 惯量矩阵为: 四个电机产生的力f1,f2,f3,f4,如果我们假设z轴向上为正,可以得到:

    2024年04月29日
    浏览(4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