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IP协议)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网络原理(IP协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IP协议

  • IP(IPv4、IPv6)相当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第3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这种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也叫“点对点通信”。
  • 网络的下一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连同一种数据链路的节点之间进行包传递。而一旦跨越多种数据链路,就需要借助网络层。网络层可以跨越不同的数据链路,即使是在不同的数据链路上也能实现两端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
  • IP 大致分为三大作用模块,它们是 IP 寻址、路由(最终节点为止的转发)以及 IP 分包与组包。
  • IP地址

  • 在计算机通信中,为了识别通信对端,必须要有一个类似于地址的识别码进行标识。在数据链路中的 MAC 地址正是用来标识同一个链路中不同计算机的一种识别码。
  • 作为网络层的 IP ,也有这种地址信息,一般叫做 IP 地址。IP 地址用于在“连接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中识别出进行通信的目标地址”。因此,在 TCP/IP 通信中所有主机或路由器必须设定自己的 IP 地址。
  • 不论一台主机与哪种数据链路连接,其 IP 地址的形式都保持不变。
  • IP 地址(IPv4 地址)由32位正整数来表示。IP 地址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方式被处理。然而,由于我们并不习惯于采用二进制方式,我们将32位的 IP 地址以每8位为一组,分成4组,每组以 “.” 隔开,再将每组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 网络原理(IP协议)

    IP 地址由网络和主机两部分标识组成

    网络标识在数据链路的每个段配置不同的值。网络标识必须保证相互连接的每个段的地址不相重复。而相同段内相连的主机必须有相同的网络地址。IP 地址的“主机标识”则不允许在同一个网段内重复出现。由此,可以通过设置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在相互连接的整个网络中保证每台主机的 IP 地址都不会相互重叠。即 IP 地址具有了唯一性。

    IP 包被转发到途中某个路由器时,正是利用目标 IP 地址的网络标识进行路由。因为即使不看主机标识,只要一见到网络标识就能判断出是否为该网段内的主机。

    IP 地址的分类

  • IP 地址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类、B类、C类、D类。它根据 IP 地址中从第 1 位到第 4 位的比特列对其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进行区分。
  • A 类 IP 地址是首位以 “0” 开头的地址。从第 1 位到第 8 位是它的网络标识。用十进制表示的话,0.0.0.0~127.0.0.0 是 A 类的网络地址。A 类地址的后 24 位相当于主机标识。因此,一个网段内可容纳的主机地址上限为16,777,214个。
  • B 类 IP 地址是前两位 “10” 的地址。从第 1 位到第 16 位是它的网络标识。用十进制表示的话,128.0.0.0~191.255.0.0 是 B 类的网络地址。B 类地址的后 16 位相当于主机标识。因此,一个网段内可容纳的主机地址上限为65,534个。
  • C 类 IP 地址是前三位为 “110” 的地址。从第 1 位到第 24 位是它的网络标识。用十进制表示的话,192.0.0.0~223.255.255.0 是 C 类的网络地址。C 类地址的后 8 位相当于主机标识。因此,一个网段内可容纳的主机地址上限为254个。
  • D 类 IP 地址是前四位为 “1110” 的地址。从第 1 位到第 32 位是它的网络标识。用十进制表示的话,224.0.0.0~239.255.255.255 是 D 类的网络地址。D 类地址没有主机标识,常用于多播。
  • 在分配 IP 地址时关于主机标识有一点需要注意。即要用比特位表示主机地址时,不可以全部为 0 或全部为 1。因为全部为 0 只有在表示对应的网络地址或 IP 地址不可以获知的情况下才使用。而全部为 1 的主机通常作为广播地址。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应该去掉这两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 C 类地址每个网段最多只能有 254( 28 - 2 = 254)个主机地址的原因。
  • 广播地址

  • 广播地址用于在同一个链路中相互连接的主机之间发送数据包。将 IP 地址中的主机地址部分全部设置为 1,就成了广播地址。
  • 广播分为本地广播和直接广播两种。在本网络内的广播叫做本地广播;在不同网络之间的广播叫做直接广播。
  • IP多播

  • 多播用于将包发送给特定组内的所有主机。由于其直接使用 IP 地址,因此也不存在可靠传输。
  • 相比于广播,多播既可以穿透路由器,又可以实现只给那些必要的组发送数据包。
  • 多播使用 D 类地址。因此,如果从首位开始到第 4 位是 “1110”,就可以认为是多播地址。而剩下的 28 位可以成为多播的组编号。
  • 此外, 对于多播,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外的主机和终端主机)必须属于 224.0.0.1 的组,所有的路由器必须属于 224.0.0.2 的组。
  • 子网掩码

  • 现在一个 IP 地址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已不再受限于该地址的类别,而是由一个叫做“子网掩码”的识别码通过子网网络地址细分出比 A 类、B 类、C 类更小粒度的网络。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将原来 A 类、B 类、C 类等分类中的主机地址部分用作子网地址,可以将原网络分为多个物理网络的一种机制。
  • 子网掩码用二进制方式表示的话,也是一个 32 位的数字。它对应 IP 地址网络标识部分的位全部为 “1”,对应 IP 地址主机标识的部分则全部为 “0”。由此,一个 IP 地址可以不再受限于自己的类别,而是可以用这样的子网掩码自由地定位自己的网络标识长度。当然,子网掩码必须是 IP 地址的首位开始连续的 “1”。
  • 对于子网掩码,目前有两种表示方式。第一种是,将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地址分别用两行来表示。以 172.20.100.52 的前 26 位是网络地址的情况为例,如下:
  • 网络原理(IP协议)

  • 第二种表示方式是,在每个 IP 地址后面追加网络地址的位数用 “/ ” 隔开,如下:
  • 网络原理(IP协议)
  • 另外,在第二种方式下记述网络地址时可以省略后面的 “0” 。例如:172.20.0.0/26 跟 172.20/26 其实是一个意思。
  • 路由

    1. 发送数据包时所使用的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即 IP 地址。然而仅仅有 IP 地址还不足以实现将数据包发送到对端目标地址,在数据发送过程中还需要类似于“指明路由器或主机”的信息,以便真正发往目标地址。保存这种信息的就是路由控制表。
    2. 该路由控制表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管理员手动设置,另一种是路由器与其他路由器相互交换信息时自动刷新。前者也叫做静态路由控制,而后者叫做动态路由控制。
    3. IP 协议始终认为路由表是正确的。然后,IP 本身并没有定义制作路由控制表的协议。即 IP 没有制作路由控制表的机制。该表示由一个叫做“路由协议”的协议制作而成。

    IP 地址与路由控制

    1. IP 地址的网络地址部分用于进行路由控制。
    2. 路由控制表中记录着网络地址与下一步应该发送至路由器的地址。
    3. 在发送 IP 包时,首先要确定 IP 包首部中的目标地址,再从路由控制表中找到与该地址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记录,根据该记录将 IP 包转发给相应的下一个路由器。如果路由控制表中存在多条相同网络地址的记录,就选择一个最为吻合的网络地址。

    IP 分包与组包

    1. 每种数据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不同类型的数据链路的使用目的不同。使用目的不同,可承载的 MTU 也就不同。
    2. 任何一台主机都有必要对 IP 分片进行相应的处理。分片往往在网络上遇到比较大的报文无法一下子发送出去时才会进行处理。
    3. 经过分片之后的 IP 数据报在被重组的时候,只能由目标主机进行。路由器虽然做分片但不会进行重组。

    什么是IP分片

    IP协议在传输数据包时会将数据报文分成若干片进行传输,并在目标系统中进行重组。这以过程就成为分片。

    为什么要进行IP分片

    如果IP数据报加上数据帧头部后大于MTU,数据报文就会分成若干片进行传输。那么什么是MTU呢?每一种物理网络都会规定链路层数据帧的最大长度,称为链路层MTU。在以太网的环境中可传输的最大IP报文为1500字节。如果要传输的数据帧的大小超过1500字节,即IP数据报的长度大于1472(1500-20-8=1472,普通数据报)字节,需要分片之后进行传输。

    IP分片是如何组装的

    在IP头里面有16bit的识别号唯一记录了一个IP包的ID,以确定这几个分片是否属于同一个包,具有同一个ID的IP分片将会从新组装。13bit的片偏移记录了一个IP分片相对于整个包的位置。3bit的标志位记录了该分片后面是否还有新的分片。这三个分片组成了IP分片的所有的信息。

    路径 MTU 发现

    分片机制也有它的不足。如路由器的处理负荷加重之类。因此,只要允许,是不希望由路由器进行 IP 数据包的分片处理的。
    为了应对分片机制的不足,“路径 MTU 发现” 技术应运而生。路径 MTU 指的是,从发送端主机到接收端主机之间不需要分片是MTU 的大小。即路径中存在的所有数据链路中最小的 MTU 。
    进行路径 MTU 发现,就可以避免在中途的路由器上进行分片处理,也可以在 TCP 中发送更大的包。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1010.html

到了这里,关于网络原理(IP协议)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JavaScript 发布-订阅设计模式实现 React EventBus(相当于vue的$Bus)非父子之间通信

    参考文档:https://github1s.com/browserify/events/blob/main/events.js                  https://www.npmjs.com/package/events                  https://github.com/browserify/events                     首先先新建一个文件eventBus.tsx 然后再组件A使用=接收 然后再组件B使用=触发     安装这个events插件

    2023年04月18日
    浏览(87)
  • Unity UGUI的PhysicsRaycaster (物理射相当于利用泛型函数保存了类型信息线检测)组件的介绍及使用

    这是在Datadog公司任职的Kevin Gosse大佬使用C#编写.NET分析器的系列文章之一,在国内只有很少很少的人了解和研究.NET分析器,它常被用于APM(应用性能诊断)、IDE、诊断工具中,比如Datadog的APM,Visual Studio的分析器以及Rider和Reshaper等等。之前只能使用C++编写,自从.NET NativeAOT发

    2024年01月22日
    浏览(63)
  • 【网络基础】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

    目录 一、分层的思想 1.1 分层的原因 1.2 分层的好处 二、OSI参考模型 2.1 七层的划分 2.2 各层原理 三、TCP/IP协议 3.1 五层模型 3.2 各层常用协议 四、数据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4.1 封装过程 4.2 解封装过程 硬件和软件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厂商之间的设备无法通信。 各层相互独立,每

    2024年04月14日
    浏览(49)
  •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OSI七层与TCP/IP协议)

    目录 1 为什么要分层 1.1 层次划分的必要性 1.2 层次划分的方法 1.2 层次划分的优点 2 七层和四层的定义 2.1 七层的介绍 2.1.1 OSI七层参考模型 2.1.2 OSI七层工作原理 2.1.3 PDU 2.2 四层的介绍 2.2.1 TCP/IP 参考模型 2.2.2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2.2.3 数据封装和解封过程 2.2.4 设备与层的对应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0)
  • 网络基础、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

    网络 是一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通过 有形的线缆或无形的媒介 如无线,连接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通信的集合。 通信 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网络通信 是指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 局域网: 小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2)
  • 计算机网络之TCP/IP协议第二篇:OSI参考模型详解

    😉😉 学习交流群: ✅✅1:这是孙哥suns给大家的福利! ✨✨2:我们免费分享Netty、Dubbo、k8s、Mybatis、Spring...应用和源码级别的视频资料 🥭🥭3:QQ群:583783824   📚📚  工作微信:BigTreeJava 拉你进微信群,免费领取! 🍎🍎4:本文章内容出自上述:Spring应用课程!💞💞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50)
  • TCP/IP网络参考模型(端口号、TCP滑动窗口、TCP拥塞控制、IP协议号、以太网帧)

    目录 TCP/IP四/五层模型 应用层常见协议——传输数据PDU 传输层协议——传输数据段 端口号 TCP面向连接服务CONS  TCP报文格式 TCP数据传输——ACK确认机制 TCP会话建立——三次握手 TCP会话结束——四次握手 TCP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 TCP可靠传输机制 TCP拥塞控制 UDP无面向连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55)
  • 【网络原理】TCP/IP协议五层模型

    🥊作者:一只爱打拳的程序猿,Java领域新星创作者,CSDN、阿里云社区优质创作者。 🤼专栏收录于:计算机网络原理 本期讲解协议、OSI七层模型、TCP/IP五层模型、网络设备所在的分层、数据的封装和分佣。 目录 1. 什么要有协议? 2. 协议的分层 2.1 协议分层的好处 3. OSI七层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8)
  • 【网络原理】TCP/IP四层模型中的重点网络协议

    目录 🌟一、应用层协议 🌈1、XML协议  🌈 2、JSON 🌈 3、其他协议 🌟二、传输层协议(UDP与TCP重点) 🌈1、UDP协议格式 🌈 2、TCP协议格式 🎉TCP的10条机制(必会) 1、确认应答机制(可靠机制) 2、超时重传机制(可靠机制) 3、连接管理机制(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6)
  • 【JavaEE初阶】网络原理|认识协议|协议分层|TCP/IP模型|封装和分用

    目录 一、认识协议 1.概念 2.作用(为什么需要协议?) 二、协议分层 1.为什么需要⽹络协议的分层? 2. 协议分层是什么 3.分层带来的好处 三、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应用层 四、封装和分用(协议的层和层之间

    2024年04月23日
    浏览(4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