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的几种形成机理
一切要素都具有稀缺性,生产原料、机械、人力,包括数据要素由于必须有物质载体所以也是具有稀缺性的。在要素具有稀缺性的前提下,竞争是处理稀缺性的唯一方式。然而竞争的强度却不是普遍统一的,这也导致利润有相对高低之分。经济学理论对竞争强度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已有充分论证,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获得的超额利润为零,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生产者可以充分获取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最大超额利润。至此,我们可以将利润与垄断性挂钩。
垄断性的来源有外生来源与内生来源两类。外生垄断性来源包括资源禀赋、监管部门资格授予等,这类垄断性与企业所处的历史、地理局限性息息相关;内生垄断性来源包括技术壁垒、先发优势、规模效应等。虽然垄断性的外生来源与内生来源之间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但由于外生垄断性主要是源于宏观背景的局限性,凭借生产者自身力量难以克服,因此生产者主要可以操作的是内生垄断性。
虽然对内生垄断性的概括包括了技术壁垒、先发优势、规模效应等多个方面,但站在生产要素的广义概念的角度,以上内生垄断性的来源均可以归纳为规模效应。传统涵义中,规模效应仅指企业的业务、客户、资产等传统经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或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新的业态环境下,数据、技术等动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将这些新的要素一同纳入经营要素的范畴,则技术壁垒其实是技术要素的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其实是先发开展业务所积累的技术、客户、人脉等要素资源的规模效应。
具体分析来看,不同经营要素的规模效应可通过如下机制给生产者带来垄断优势:
(1)资本规模水平可从资本成本和资本规模要求两方面带来垄断优势。随着资本规模提高,经营规模扩大,企业的债务承担、偿付能力增强,信用水平提高,资本成本相应降低。足够低的资本成本可增厚企业利润率,且仅当某项要素的成本低于边际收益,企业才能够持续运用该要素。此外一些行业业务,如房地产,有对资本门槛的要求。
(2)风险分担。随着业务规模提高,客户与项目数量增加,不同业务、客户群或项目之间可产生风险分散作用。但如果企业在某一市场领域内的市占率达到很高水平,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该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3)信息优势。在良好的信息管理条件下,规模效应将为生产者企业带来信息优势。信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涉及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三个主要环节,其中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随企业规模增加而被分担,呈现边际成本递减,信息要素的边际使用成本为零,在适用条件下可无限复制使用。为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具有可得、可用性,发挥最大价值,避免信息的外部性作用,企业需根据业务流程设计其信息管理机制。
(4)提升企业信誉。客户群体数量大,历史时间较长,市占率较高或分支机构数量较多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信任。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且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5)规模是网络效应的基础。客户群体或业务网络的规模是产生优势的基础,例如微信等互联网通信软件,客户网络的规模越大,给用户带来的效用就越高。对于债券交易商,所参与的交易网络越庞大,就越能够找到符合交易需求的对手方。
(6)规模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例如在视频网站、企业邮箱、网络云盘等领域,一种商业模式是对大多数客户提供免费服务,并对有进一步需求的客户收费提供增值服务。这种商业模式中,收益来源是客户群体的厚尾部分,同时企业的投入规模相对固定,因此需要客户群体具备一定规模。商业模式创新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具备一定规模、要素足够丰富是重新组合的前提条件。
资本家的思考方式,即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本(生产要素),使其发挥规模效应。无产阶级的思考方式,则是如何对抗规模效应,充分发挥有限的生产要素的作用。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3451.html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3451.html
到了这里,关于规模效应的几种形成机理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