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HTTP/2、HTTP/3】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HTTP/1.1、HTTP/2、HTTP/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HTTP/1.1 如何优化?

三种优化思路来优化 HTTP/1.1 协议:

  • 尽量避免发送 HTTP 请求;
  • 在需要发送 HTTP 请求时,考虑如何减少请求次数;
  • 减少服务器的 HTTP 响应的数据大小;

避免发送HTTP请求

  • 对于一些具有重复性的 HTTP 请求,比如每次请求得到的数据都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对「请求-响应」的数据都缓存在本地,那么下次就直接读取本地的数据。

如何实现缓存的呢?

  • 客户端会把第一次请求以及响应的数据保存在本地磁盘上,其中将请求的 URL 作为 key,而响应作为 ,value,两者形成映射关系。后续请求时,先在本地磁盘上通过 key 查到对应的 value。

缓存不是最新的?

  • 在请求的 Etag 头部带上第一次请求的响应头部中的摘要,这个摘要是唯一标识响应的资源,当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将本地资源的摘要与请求中的摘要做个比较。
    • 如果不同,服务器在响应中带上最新的资源。
    • 如果相同,说明客户端的缓存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服务器仅返回不含有包体的 304 Not Modified 响应,告诉客户端仍然有效
      【HTTP/1.1、HTTP/2、HTTP/3】

减少HTTP次数

减少 HTTP 请求次数自然也就提升了 HTTP 性能,可以从这 3 个方面入手:

  • 减少重定向请求次数;
  • 合并请求;
  • 延迟发送请求;

减少重定向

  • 服务器上的一个资源可能由于迁移、维护等原因从 url1 移至 url2 后,而客户端不知情,它还是继续请求 url1,此时服务器就会出错。
  • 重定向的工作交由代理服务器完成,就能减少 HTTP 请求次数了
    【HTTP/1.1、HTTP/2、HTTP/3】

合并请求

  • 把多个访问小文件的请求合并成一个大的请求,虽然传输的总资源还是一样,但是减少请求,也就意味着减少了重复发送的 HTTP 头部。

延迟发送请求

  • 请求网页的时候,没必要把全部资源都获取到,而是只获取当前用户所看到的页面资源,当用户向下滑动页面的时候,再向服务器获取接下来的资源,这样就达到了延迟发送请求的效果。
  • HTTP/1.1 是请求响应模型,如果第一个发送的请求,未收到对应的响应,那么后续的请求就不会发送
    • 于是为了防止单个请求的阻塞,所以一般浏览器会同时发起 5-6 个请求,每一个请求都是不同的 TCP 连接,那么如果合并了请求,也就会减少 TCP 连接的数量,因而省去了 TCP 握手和慢启动过程耗费的时间。

减少 HTTP 响应的数据大小

  • 对于 HTTP 的请求和响应,通常 HTTP 的响应的数据大小会比较大,也就是服务器返回的资源会比较大。于是资源进行压缩:
    • 无损压缩;
    • 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

  • 无损压缩是指资源经过压缩后,信息不被破坏,还能完全恢复到压缩前的原样,适合用在文本文件、程序可执行文件、程序源代码。
  • HTTP 请求中通过头部中的 Accept-Encoding 字段告诉服务器:
'请求头部'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响应头部'
Content-Encoding: gzip

有损压缩

  • 解压的数据会与原始数据不同但是非常接近。
  • 将次要的数据舍弃,牺牲一些质量来减少数据量、提高压缩比,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压缩多媒体数据,比如音频、视频、图片。

HTTP/2

HTTP/1.1性能问题

现在网站比之前变化太多了

  • 消息的大小变大了,从几 KB 大小的消息,到几 MB 大小的消息;
  • 页面资源多了,从每个页面不到 10 个的资源,到每页超 100 多个资源;
  • 内容形式多样了,从单纯到文本内容,到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
  • 实时性高了,对页面的实时性要求的应用越来越多;

给HTTP/1.1带来高延迟的主要原因

  • 延迟难以下降,虽然现在网络的「带宽」相比以前变多了,但是容易到达延迟的下限;
  • 并发连接有限,谷歌浏览器最大并发连接数是 6 个,而且每一个连接都要经过 TCP 和 TLS 握手耗时,以及 TCP 慢启动过程给流量带来的影响;
  • 队头阻塞问题,同一连接只能在完成一个 HTTP 事务(请求和响应)后,才能处理下一个事务;
  • HTTP 头部巨大且重复,由于 HTTP 协议是无状态的,每一个请求都得携带 HTTP 头部,特别是对于有携带 Cookie 的头部,而 Cookie 的大小通常很大;
  • 不支持服务器推送消息,因此当客户端需要获取通知时,只能通过定时器不断地拉取消息,这无疑浪费大量了带宽和服务器资源。

HTTP/2兼容HTTP/1.1

  • HTTP/2 没有在 URI 里引入新的协议名,仍然用「http://」表示明文协议。但是在浏览器和服务器背后自动升级协议
  • 只在应用层做了改变,还是基于 TCP 协议传输。HTTP/2 把 HTTP 分解成了「语义」和「语法」两个部分「语义」层不做改动,与 HTTP/1.1 完全一致,比如请求方法、状态码、头字段等规则保留不变。HTTP/2 在「语法」层面做了很多改造,基本改变了 HTTP 报文的传输格式

HTTP/2的性能优化

头部压缩
  • HTTP/1.1的协议报文是由「Header + Body」构成的,对于 Body 部分,「Content-Encoding」指定 Body 的压缩方式,比如用 gzip 压缩,可以节约带宽。但是Header部分没有进行优化
  • HTTP/1.1 报文中 Header 存在的问题:
    • 含很多固定的字段,比如 Cookie、User Agent、Accept 等(压缩)
    • 大量的请求和响应的报文里有很多字段值都是重复的(避免重复)
    • 字段是 ASCII 编码的,但效率低(二进制编码)
  • HTTP/2 没使用 gzip 压缩方式来压缩头部,而是开发了 HPACK 算法,HPACK 算法主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 静态字典;
    • 动态字典;
    • Huffman 编码(压缩算法);
  • 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端都会建立和维护「字典」,用长度较小的索引号表示重复的字符串,再用 Huffman 编码压缩数据

静态表编码

  • 静态表+ Huffman 编码
  • index表示索引,header Value表示key对应的value(Index 为 2 代表 GET,Index 为 8 代表状态码 200。)
  • 表中有的 Index 没有对应的 Header Value, 因为这些 Value 是变化的,这些 Value 都会经过 Huffman 编码后,才会发送出去。
    【HTTP/1.1、HTTP/2、HTTP/3】

【HTTP/1.1、HTTP/2、HTTP/3】
动态表编码

  • 静态表只包含了 61 种高频出现在头部的字符串,但是有些不再静态表中的头部字符串就需要自己构建动态表,它的 Index 从 62 起步,会在编码解码的时候随时更新。
  • 比如,第一次发送时头部中的「User-Agent 」字段数据有上百个字节,经过 Huffman 编码发送出去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双方都会更新自己的动态表,添加一个新的 Index 号 62。那么在下一次发送的时候,就不用重复发这个字段的数据了,只用发 1 个字节的 Index 号就好了,因为双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态表获取到字段的数据。
  • 使得动态表生效有一个前提:必须同一个连接上,重复传输完全相同的 HTTP 头部

总结

  • HTTP/2 头部的编码通过「静态表、动态表、Huffman 编码」共同完成的。
    【HTTP/1.1、HTTP/2、HTTP/3】
二进制帧(重点)
  • 将 HTTP/1 的文本格式改成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极大提高了 HTTP 传输效率,而且二进制数据使用位运算能高效解析。
    【HTTP/1.1、HTTP/2、HTTP/3】
  • HTTP/2 把响应报文划分成了两类帧(Frame),图中的 HEADERS(首部)和 DATA(消息负载) 是帧的类型,也就是说一条 HTTP 响应,划分成了两类帧来传输,并且采用二进制来编码。
  • 在 HTTP/2 对于状态码 200 的二进制编码是 10001000,只用了 1 字节就能表示
    【HTTP/1.1、HTTP/2、HTTP/3】
  • 最前面的 1 标识该 Header 是静态表中已经存在的 KV。
  • 静态表内容,“:status: 200 OK”其静态表编码是 8,即 1000。因此,整体加起来就是 10001000
    【HTTP/1.1、HTTP/2、HTTP/3】
  • HTTP/2 二进制帧的结构如下图:
    【HTTP/1.1、HTTP/2、HTTP/3】
并发传输
  • HTTP/1.1 的实现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同一个连接中,HTTP 完成一个事务(请求与响应),才能处理下一个事务。如果响应不来,那就会造成队头阻塞问题
  • HTTP/2 通过 Stream 这个设计,多个 Stream 复用一条 TCP 连接,达到并发的效果,解决了 HTTP/1.1 队头阻塞的问题,提高了 HTTP 传输的吞吐量。
  • HTTP/2 中的 Stream、Message、Frame 这 3 个概念。
    【HTTP/1.1、HTTP/2、HTTP/3】
  • 1 个 TCP 连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 Stream,Stream 是 HTTP/2 并发的关键技术;
  • Stream 里可以包含 1 个或多个 Message,Message 对应 HTTP/1 中的请求或响应,由 HTTP 头部和包体构成;
  • Message 里包含一条或者多个 Frame,Frame 是 HTTP/2 最小单位,以二进制压缩格式存放 HTTP/1 中的内容(头部和包体);

总结:

  • 多个 Stream 跑在一条 TCP 连接,同一个 HTTP 请求与响应是跑在同一个 Stream 中,HTTP 消息可以由多个 Frame 构成, 一个 Frame 可以由多个 TCP 报文构成。
  • 在 HTTP/2 连接上,不同 Stream 的帧是可以乱序发送的(因此可以并发不同的 Stream ),因为每个帧的头部会携带 Stream ID 信息,所以接收端可以通过 Stream ID 有序组装成 HTTP 消息,而同一 Stream 内部的帧必须是严格有序的。
  • 同一个连接中的 Stream ID 是不能复用的,只能顺序递增,所以当 Stream ID 耗尽时,需要发一个控制帧 GOAWAY,用来关闭 TCP 连接。
  • 当 HTTP/2 实现 100 个并发 Stream 时,只需要建立一次 TCP 连接,而 HTTP/1.1 需要建立 100 个 TCP 连接,每个 TCP 连接都要经过 TCP 握手、慢启动以及 TLS 握手过程,这些都是很耗时的。
服务器主动推送资源
  • HTTP/1.1 不支持服务器主动推送资源给客户端,都是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后,才能获取到服务器响应的资源。
  • 比如,客户端通过 HTTP/1.1 请求从服务器那获取到了 HTML 文件,而 HTML 可能还需要依赖 CSS 来渲染页面,这时客户端还要再发起获取 CSS 文件的请求,需要两次消息往返
  • 在 HTTP/2 中,客户端在访问 HTML 时,服务器可以直接主动推送 CSS 文件,减少了消息传递的次数。
    【HTTP/1.1、HTTP/2、HTTP/3】

推送的实现

  • 客户端发起的请求,必须使用的是奇数号 Stream,服务器主动的推送,使用的是偶数号 Stream。服务器在推送资源时,会通过 PUSH_PROMISE 帧传输 HTTP 头部,并通过帧中的 Promised Stream ID 字段告知客户端,接下来会在哪个偶数号 Stream 中发送包体。
    【HTTP/1.1、HTTP/2、HTTP/3】

HTTP/2问题

  • HTTP/2 通过 Stream 的并发能力,解决了 HTTP/1 队头阻塞的问题。但是 HTTP/2 还是存在“队头阻塞”的问题,只不过问题不是在 HTTP 这一层面,而是在 TCP 这一层。

原因

  • HTTP/2 是基于 TCP 协议来传输数据的,TCP 是字节流协议,TCP 层必须保证收到的字节数据是完整且连续的,这样内核才会将缓冲区里的数据返回给 HTTP 应用,那么当「前 1 个字节数据」没有到达时,后收到的字节数据只能存放在内核缓冲区里,只有等到这 1 个字节数据到达时,HTTP/2 应用层才能从内核中拿到数据,这就是 HTTP/2 队头阻塞问题。
    HTTP/3不再使用TCP协议,而是使用UDP 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

总结

  • 第一点:对于常见的 HTTP 头部通过静态表和 Huffman 编码的方式,将体积压缩了近一半,而且针对后续的请求头部,还可以建立动态表,将体积压缩近 90%,大大提高了编码效率,同时节约了带宽资源。
    • 不过,动态表并非可以无限增大, 因为动态表是会占用内存的,动态表越大,内存也越大,容易影响服务器总体的并发能力,因此服务器需要限制 HTTP/2 连接时长或者请求次数。
  • 第二点:HTTP/2 实现了 Stream 并发,多个 Stream 只需复用 1 个 TCP 连接,节约了 TCP 和 TLS 握手时间,以及减少了 TCP 慢启动阶段对流量的影响。不同的 Stream ID 可以并发,即使乱序发送帧也没问题,但是同一个 Stream 里的帧必须严格有序。
  • 第三点:服务器支持主动推送资源,大大提升了消息的传输性能,服务器推送资源时,会先发送 PUSH_PROMISE 帧,告诉客户端接下来在哪个 Stream 发送资源,然后用偶数号 Stream 发送资源给客户端。

HTTP/3

HTTP/2的性能问题

  • 队头阻塞;
  • TCP 与 TLS 的握手时延迟;
  • 网络迁移需要重新连接;
队头阻塞
  • HTTP/2 多个请求是跑在一个 TCP 连接中的,那么当 TCP 丢包时,整个 TCP 都要等待重传,那么就会阻塞该 TCP 连接中的所有请求。
    • 因为 TCP 是字节流协议,TCP 层必须保证收到的字节数据是完整且有序的,如果序列号较低的 TCP 段在网络传输中丢失了,即使序列号较高的 TCP 段已经被接收了,应用层也无法从内核中读取到这部分数据。只有当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接收后,应用层才可以从内核中读取数据
TCP 与 TLS 的握手时延迟
  • 发起 HTTP 请求时,需要经过 TCP 三次握手和 TLS 四次握手(TLS 1.2)的过程,因此共需要 3 个 RTT 的时延才能发出请求数据。
  • TCP 由于具有「拥塞控制」的特性,所以刚建立连接的 TCP 会有个「慢启动」的过程,它会对 TCP 连接产生“减速”效果。
网络迁移需要重新连接
  • 一个 TCP 连接是由四元组(源 IP 地址,源端口,目标 IP 地址,目标端口)确定的,这意味着如果 IP 地址或者端口变动了,就会导致需要 TCP 与 TLS 重新握手,比如 4G 网络环境切换成 WiFi。无论应用层的 HTTP/2 在怎么设计都无法逃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输层协议替换成 UDP
    【HTTP/1.1、HTTP/2、HTTP/3】

QUIC 协议

  • UDP 是一个简单、不可靠的传输协议。UDP 是不需要连接的,也就不需要握手和挥手的过程,所以天然的就比 TCP 快。
  • HTTP/3 不仅仅只是简单将传输协议替换成了 UDP,还基于 UDP 协议在「应用层」实现了 QUIC 协议,它具有类似 TCP 的连接管理、拥塞窗口、流量控制的网络特性,相当于将不可靠传输的 UDP 协议变成“可靠”的了,所以不用担心数据包丢失的问题。
  • QUIC协议特点:
    • 无队头阻塞;
    • 更快的连接建立;
    • 连接迁移;

【HTTP/1.1、HTTP/2、HTTP/3】

无队头阻塞
  • QUIC 协议也有类似 HTTP/2 Stream 与多路复用的概念。也是可以在同一条连接上并发传输多个 Stream,Stream 可以认为就是一条 HTTP 请求。
  • QUIC 使用的传输协议是 UDP,UDP 不关心数据包的顺序,数据包丢失也不关系

QUIC 协议会保证数据包的可靠性

  • 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号唯一标识。当某个流中的一个数据包丢失了,即使该流的其他数据包到达了,数据也无法被 HTTP/3 读取,直到 QUIC 重传丢失的报文,数据才会交给 HTTP/3。
  • 但是与HTTP/2不同的是,HTTP/2中只要有一个stream数据丢失,那么其他流都会受影响,而HTTP/3多个 Stream 之间并没有依赖,都是独立的,某个流发生丢包了,只会影响该流,其他流不受影响。
更快的连接建立
  • HTTP/1 和 HTTP/2 协议,TCP 和 TLS 是分层的,分别属于内核实现的传输层,OpenSSL 库实现的表示层,因此需要先 TCP 握手,再 TLS 握手。
  • HTTP/3 在传输数据前虽然需要 QUIC 协议握手,这个握手过程只需要 1 RTT,握手的目的是为确认双方的「连接 ID」
连接迁移
  • 基于 TCP 传输协议的 HTTP 协议,由于是通过四元组(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确定一条 TCP 连接。
  • 当移动设备的网络从 4G 切换到 WiFi 时,意味着 IP 地址变化了,那么就必须要断开连接,然后重新建立连接,而建立连接的过程包含 TCP 三次握手和 TLS 四次握手的时延,以及 TCP 慢启动的减速过程
  • QUIC 协议使用连接 ID 来标记通信的两个端点,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各自选择一组 ID 来标记自己。即使移动设备的网络变化后,导致 IP 地址变化了,只要仍保有上下文信息(比如连接 ID、TLS 密钥等),就可以“无缝”复用原连接
  • 但是 HTTP/3 的 QUIC 协议并不是与 TLS 分层,而是 QUIC 内部包含了 TLS,它在自己的帧会携带 TLS 里的“记录”,再加上 QUIC 使用的是 TLS 1.3,因此仅需 1 个 RTT 就可以「同时」完成建立连接与密钥协商,甚至在第二次连接的时候,应用数据包可以和 QUIC 握手信息(连接信息 + TLS 信息)一起发送,达到 0-RTT 的效果。
  • 将TCP和TLS握手整合在一起了,所以只需要1RTT
  • 如果需要恢复加密通信,只需要使用加密参数就可以了,直接是0RTT【HTTP/1.1、HTTP/2、HTTP/3】

HTTP/3协议

  • HTTP/3 协议在 HTTP 这一层做了什么变化。
    • HTTP/3 同 HTTP/2 一样采用二进制帧的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 HTTP/2 的二进制帧里需要定义 Stream而 HTTP/3 自身不需要再定义 Stream,直接使用 QUIC 里的 Stream,于是 HTTP/3 的帧的结构也变简单了。
    • HTTP/3 在头部压缩算法使用 QPACK,与 HTTP/2 中的 HPACK 编码方式相似,也采用了静态表、动态表及 Huffman 编码。
      • 静态表的变化,HTTP/2 中的 HPACK 的静态表只有 61 项,而 HTTP/3 中的 QPACK 的静态表扩大到 91 项。
      • 动态表编解码方式不同。QPACK 通过两个特殊的单向流来同步双方的动态表
      • Huffman 编码相同

总结

QUIC 协议的特点:

  • 无队头阻塞,QUIC 连接上的多个 Stream 之间并没有依赖,都是独立的,也不会有底层协议限制,某个流发生丢包了,只会影响该流,其他流不受影响;
  • 建立连接速度快,因为 QUIC 内部包含 TLS 1.3,因此仅需 1 个 RTT 就可以「同时」完成建立连接与 TLS 密钥协商,甚至在第二次连接的时候,应用数据包可以和 QUIC 握手信息(连接信息 + TLS 信息)一起发送,达到 0-RTT 的效果。
  • 连接迁移,QUIC 协议没有用四元组的方式来“绑定”连接,而是通过「连接 ID 」来标记通信的两个端点,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各自选择一组 ID 来标记自己,因此即使移动设备的网络变化后,导致 IP 地址变化了,只要仍保有上下文信息(比如连接 ID、TLS 密钥等),就可以复用原连接

另外 HTTP/3 的 QPACK 通过两个特殊的单向流来同步双方的动态表,解决了 HTTP/2 的 HPACK 队头阻塞问题。

【HTTP/1.1、HTTP/2、HTTP/3】
【HTTP/1.1、HTTP/2、HTTP/3】

文章参考:https://xiaolincoding.com/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5902.html

到了这里,关于【HTTP/1.1、HTTP/2、HTTP/3】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HTTP/1.1协议中的请求报文

    2023年8月30日,周三上午 目录 概述 请求报文示例 详述 HTTP/1.1协议的请求报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请求行(Request Line) 请求头部(Request Headers) 空行(Blank Line) 请求体(Request Body) 需要注意的是,请求头部是可选的,而请求行和空行是必需的。 在这个示例中, 请求行指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0)
  • HTTP/1.1协议中的八种请求

    2023年8月29日,周二晚上 目录 概述八种请求 GET请求 POST请求 PUT请求 PATCH请求 DELETE请求 HEAD请求 OPTIONS请求 TRACE请求  HTTP/1.1协议中定义了8种常用的请求方法,分别是: 1. GET 用途: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例子:获取一个网页、图片等静态内容。 2. POST  用途:向指定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3)
  • 详解HTTP协议版本(HTTP/1.0、1.1、2.0、3.0区别)

    HTTP/1.0是无状态、无连接的应用层协议。 无连接   无连接:每次请求都要建立连接,需要使用 keep-alive 参数建立长连接、HTTP1.1默认长连接keep-alive   无法复用连接,每次发送请求都要进行TCP连接,TCP的连接释放都比较费事,会导致网络利用率低 队头阻塞   队头阻塞(head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46)
  • HTTP协议演进:为什么说HTTP/1.1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前言   欢迎来到今天的每日一题,每日一提。昨天聊到了,HTTP 是什么。有哪些组成部分。并且最后提到了 HTTP 的一些缺点,比如:性能较低,容易导致网络拥塞和延迟,不支持服务器推送等等。设计协议的大佬们,对这样的缺点肯定是不能容忍的,所以 HTTP2 它来了。 什

    2023年04月17日
    浏览(41)
  • Go 重构:尽量避免使用 else、break 和 continue

    else 操作 例如,我们有简单的用户处理程序: 如果没有提供用户,则需要将收到的请求重定向到登录页面。If else 似乎是个不错的决定。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业务逻辑单元在任何输入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因此,让我们使用提前返回来实现这一点。 逻辑是一样的,但是下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6)
  • 详解HTTP1.0、1.1、2.0版本区别/优化

    1、HTTP 1.0 是一种无状态,无连接的应用层协议 规定浏览器和服务器保持短暂的链接。 浏览器每次请求都需要与服务器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处理完成以后立即断开TCP连接(短连接),服务器不跟踪也每个客户单,也不记录过去的请求(无状态)。 这种无状态性可以 借助

    2023年04月08日
    浏览(68)
  • 好的FPGA编码风格(1)--尽量避免组合逻辑环路(Combinational Loops)

             组合逻辑环路 (Combinational Loops):指组合逻辑的输出信号 不经过任何时序逻辑电路 (FF等),而直接 反馈到输入节点 ,从而构成的电路环路。         此外,如果 直接将寄存器的输出端通过组合逻辑反馈到该寄存器的异步端口 (异步复位或异步置位),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7)
  • 什么是好的FPGA编码风格?(1)--尽量避免组合逻辑环路(Combinational Loops)

             组合逻辑环路 (Combinational Loops):指组合逻辑的输出信号 不经过任何时序逻辑电路 (FF等),而直接 反馈到输入节点 ,从而构成的电路环路。         此外,如果 直接将寄存器的输出端通过组合逻辑反馈到该寄存器的异步端口 (异步复位或异步置位),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2)
  • 如何避免软件bug?优化你的测试流程和设计用例方法就对啦!

    目录 引言 一、测试流程 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 边界值 场景设计法 判定表 错误推测法 结语 对于大多数软件开发者和测试人员而言,避免出现bug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或者流程上的问题,导致测试的结果不尽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52)
  • 前端面试:【网络协议与性能优化】HTTP/HTTPS、TCP/IP和WebSocket

    嗨,亲爱的Web开发者!在构建现代Web应用时,了解网络协议是优化性能和确保安全性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HTTP/HTTPS、TCP/IP和WebSocket这三个网络协议,帮助你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Web应用的性能。 1. HTTP/HTTPS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是用于在Web上传输数据的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8)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