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电感的阻抗-频率曲线

这个曲线对于我们分析理解问题有很大帮助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上一讲我们得到了高频电感模型,然后我们可以到电感的阻抗公式,我们就能画出阻抗频率曲线了,横轴为频率,纵轴为阻抗的模。蓝色的曲线为理想电感,理想电感的阻抗Z=jwL,阻抗和频率成正比,所以看起来是一条直线。而黄色曲线是电感的实际曲线,最高点对应频率为谐振频率SRF

可以看出:

  1. 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实际电感的阻抗与理想电感的基本一样,可以看作是理想的电感
  2. 在谐振频率SRF处,阻抗达到最大,然后随频率的增加不断下降
  3. 在SRF左侧,电感占主导地位,电感主要成感性。而在SRF右侧,电容占主导地位,主要成容性。

以顺络的电感为例,用MATLAB绘制阻抗曲线

源代码如下:

%顺络SWPA6040S1R0MT 1uH电感 
C1=0.0000000000027; %2.7pF
L1=0.000001;        %1uH
R1=0.01;            %0.01Ω
 
%SWPA6040S100MT   10uH 电感
C2=0.00000000001; %10pF
L2=0.00001;       %10uH
R2=0.062;          %0.062Ω
 
%SWPA6040S471MT     470uH 电感
C3=0.0000000000134; %13.4pF
L3=0.00047;         %470uH
R3=2.5;             %2.5Ω
 
f=[10000:1000:1000000000];   
w=(f.*pi*2);
Z0=w.*L1;
Z1=(((w.*L1).^2+R1^2)./((1-w.^2*L1*C1).^2+(w.*R1*C1).^2)).^0.5;
Z2=(((w.*L2).^2+R2^2)./((1-w.^2*L2*C2).^2+(w.*R2*C2).^2)).^0.5;
Z3=(((w.*L3).^2+R3^2)./((1-w.^2*L3*C3).^2+(w.*R3*C3).^2)).^0.5;
 
loglog(f,Z0,f,Z1,f,Z2,f,Z3);
legend('理想1uH','顺络1uH','顺络10uH','顺络470uH');
grid on;
xlabel('频率-Hz'), ylabel('|Z|:阻抗Ω');
title '电感阻抗-频率曲线';

我们已经有了电感的阻抗公式: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只要有了电感的感值,等效串联电阻ESR,寄生电容C,那么我们就可以画出来了。一般厂家给出的规格书都会给出电感的感值和等效串联电阻ESR,没有给出寄生电容C。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根据厂家给出的自谐振频率反算出寄生电容C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以下表电感为例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绘制得到下图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1. 比较1UH理想电感与1UH实际电感的曲线,在频率小于谐振频率的十分之一时(坐标时10的x次方),两者基本是重合的。而之后随着频率的升高,两者差别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要使信号频率小于谐振频率的十分之一
  2. 随着容值增大,谐振频率变小

上图的横坐标是从10K开始的,那么从零开始曲线也和理想电感重合吗?

答案是否定的。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实际电感的阻抗是比较平的,而理想电感是线性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频率比较低时,电感的感抗和容抗都很小,尽管电感的导线电阻已经很小了,但是因为频率实在太低了,感抗和容抗比导线电阻还小,所以这时阻抗主要由导线电阻决定。而导线电阻随频率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前面是平的。

电感的Q值

电感的Q值也是电感的基本参数之一。。不过在DCDC电路设计中,我们很少去考虑它,厂家一般也不会标注。那么电感的Q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呢?

考虑几个问题

1. 为什么DCDC电路电感选型不考虑Q值?
2. 功率电感的Q值曲线是怎么样的?
3. 电感的Q值在自谐振频率处是最大的吗?
4. 电感的Q值是越大越好吗?

Q值的定义

电感的Q值也叫作品质因数,其为无功功率除以有功功率。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无功功率为电感存储的能量,有功功率为电感消耗的能量,两者比值即为品质因数Q。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无功功率为电感存储的能量,有功功率为电感消耗的能量。电感Q值主要衡量的是损耗情况,因为理想电感本身是不消耗能量的,而实际的电感是有损耗的,那么在一个周期内,实际电感完成一次存储能量并释放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无功能量。而因为这个过程额外损耗的能量就是有功能量,损耗的能量主要作为热量耗散,而两者的比值就是电感的Q值。所以电感的Q值越高,损耗越小

因为电感一般使用频率远小于其自谐振频率,因此寄生电容可以忽略,此时无功功率主要由电感产生,所以Q等于wL除以Rs。(这里的Rs并不是电感的直流导通电阻Rdc,它包含了电感的所有损耗,我们可以称之为等效串联总电阻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总电阻Rs包含这几个分量: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1. Rac因为趋肤效应所以会比Rdc大
  2. Q值的提高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比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磁芯和屏蔽引起的损耗以及高频工作时的趋肤效应等
  3. 因此线圈的Q值不可能很高,一般为几十至一百

功率电感的选型为什么不考虑Q值?

从前面Q值的定义可以看出,Q值越小损耗越高,而DCDC电感选型,我们从来没有要考虑过Q值,而仅仅考虑DCR,这是为什么呢?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在BUCK电路中,负载所获得的能量都要经过电感,而输出电压基本恒定,比如12V转5V的电路,输出就是5V,根据公式P=UI,U恒定,所以功率主要电流成正比,那么功率曲线与电流曲线形状一样。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电感电流可以看成是直流上叠加交流,所以从电感输送到负载的功率可以看作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流电,一部分是交流电。能量等于时间乘以功率,所以一个时间周期传输的能量大小分别对应图中的面积大小。

BUCK电路设计中,一般交流电流Iac的峰峰值为电感平均电流的30%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直流电能量占总传递能量的85%,而交流能量占15%。尽管一般我们并不会知道电感的Q值是多少,但是电感在开关频率处的Q值总不会小于10,而即使我们让Q等于10来计算,交流电流的损耗也不过1.5%左右,正因如此,在DCDC电路中,一般不用去考虑电感的Q值,因为它的影响比较小。

与此同时,直流电传递了整个系统85%的能量,而其损耗主要由直流导通电阻DCR决定,所以我们在选用电感的时候,主要去看DCR参数,为了减小发热,一般选用DCR较小

功率电感Q值曲线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1. 在谐振频率处,Q值最小,基本为0,这时因为在谐振频率处,电感与其寄生电容谐振了,相当于一个电阻(从微观来看,进入电感的能量在其内部电容和电感之间来回倒腾,并不能释放出来,只能通过Rs慢慢消耗)
  2. 在频率大于100KHz后,电感的损耗就不是主要由Rdc决定了,因为如果由Rdc决定,那么Q值应该随着频率线性增大。
  3. 通过计算,总的交流电阻要比Rdc大很多的。(Rs=1.18欧,Rdc=0.029欧)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

什么时候考虑电感的Q值?

Q值的大小取决于实际应用,并不是越大越好

1、LC滤波器,电感Q值不能太大(过高的Q值会使带内平坦度变坏,在电源去耦电路中,采用LC滤波时,如果采用高Q值的电感和电容,那么对谐振频率附近的噪声还有所放大)
2、谐振电路,射频电路要求电感Q值大(Q值越高,越接近于理想的无损电感)

村田电感参数查询网址:
https://ds.murata.co.jp/simsurfing/powerinductor.html?lcid=zh-cn

本文为学习课程“硬件工程师练成之路”的笔记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7238.html

到了这里,关于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电感(五)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硬件设计】硬件学习笔记一--元器件的介绍与选型

    写在前面:本篇笔记来自王工的硬件工程师培训课程,想要学硬件的同学可以去腾讯课堂直接搜索,以下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硬件的学习还是建议大家多去看元器件手册,多动手实操。 1.1 电阻的分类 常用贴片电阻有三种基本类型:金属膜电阻、薄膜贴片电阻及厚膜贴片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1)
  •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铝电解电容(二)

    容量、耐压、封装、损耗角、ESR、工作温度、使用寿命、漏电流、最大纹波电流等 按照需求选用就好了 封装分为 贴片和直插 ,相比之下, 插件的要便宜一点。但是插件在做PCBA时多了一道插件的工序。 (PCBA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的简称,也就是说PCB空板经过SMT上件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2)
  • 硬件学习笔记(器件篇)—— 铝电解电容(三)

    铝电解电容的ESR比较大,这是我们都知道的结论。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比较大到底是多大。 所有厂家都没有标注铝电解电容的ESR,那我们如何知道呢? 答案是 损耗正切值 。这个参数是120Hz下的,这个频率很低,这意味着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是可以忽略的,那么损耗正切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1)
  • 一种电阻电感电容自动识别及阻抗值测量电路

    笔者大学里一个模拟电赛的题目,做完之后闲着没事就传到这,希望和大家学习交流。 摘要 本电路能够实现自动识别电阻电感电容,并对它们的阻抗值进行测量。当分别接入电阻电感电容时,对应的小灯泡会发光,指示使用者查看相应的万用表。电阻测量范围为0.1 - 1k欧姆,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8)
  • 06电容阻抗-频率特性曲线

    目录 一、阻抗-频率曲线图 二、曲线图来源 三、滤波电容如何选择 四、MLCC陶瓷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图 五、电容滤波如何设计 六、电容充放电波形 七、不同封装相同容值的区别是? 八、为什么说大电容滤低频,小电容滤高频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电容的阻抗频率曲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41)
  • 初识EMC元器件(四)——共模电感选型及应用

            通过上一篇文章《共模电感的参数解读》,已经对共模电感的参数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本章将结合电路应用。        共模电感滤波应用选型步骤:确定电路性质→电气参数→滤波频段→电感参数。主要需要考虑的参数有:电感感量、额定电流、额定电压、频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63)
  • 初识EMC元器件(三)——共模电感的参数解读

          1、定义 :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是在一个闭合磁环上绕制方向和匝数相同的线圈。其共模阻抗很大,对共模干扰具有抑制作用;而差模阻抗很低,对差模信号基本无抑制作用。        2、保护原理:当有共模干扰信号流过时,上下两组线圈产生相互增强的磁场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33)
  • EMC学习笔记(七)阻抗控制(一)

    在集总电路中,输入阻抗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 ,它的物理意义是: 从单口网络看进去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如图: 输入阻抗:Zin=U/i。 对于PCB 来说每一段走线都有特定的阻抗值,走线电感是引起PCB 上射频辐射的重要因素之甚至于从芯片硅芯到安装焊盘之间的引线电感也会引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7)
  • 初识EMC元器件(七)——差模电感的参数解读及选型应用

          差模电感是一种对差模高频干扰的感抗大的电感,也称差模扼制线圈。        对于差模电感,我们可以对照共模电感进行理解。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通过导线传输时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两根导线分别做为往返线路传输, 即在线-线之间产生差模电流,我们称之为\\\"差模干扰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50)
  • 【物联网】常见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综合,详细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它们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三极管到电容器、电阻器,这些常用元器件承担着放大、开关、滤波等关键任务。它们的特性和组合方式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功能。本文将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