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篇记录我的面经准备
上三层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协议数据单元)。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7356.html
Application Layer第7层应用层:
- 用户与网络的接口。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网络通信服务。
-
定义数据格式并按照对应的格式解读数据。
服务端解析、处理、响应请求&客户端解读数据。经过其他几层的数据传输,传输到应用层的数据是字节流,不能很好的被程序识别,操作性差,因此,应用层定义了各种各样的协议来规范数据格式,常见的有http,ftp,smtp等,在请求Header中,分别定义了请求数据格式Accept和响应数据格式Content-Type,有了这个规范以后,当对方接收到请求以后就知道该用什么格式来解析,然后对请求进行处理,最后按照请求方要求的格式将数据返回,请求端接收到响应后,就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解读。
Presentation Layer第6层表示层:
- 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
数据的编码,压缩和解压缩,数据的加解密。
Session Layer第5层会话层:
- 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对话,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即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
如果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Transport Layer第4层传输层:
-
源端与目的端间提供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 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
传输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 传输层引入UDP协议为每个应用程序标识身份。链路层定义了主机的身份,即MAC地址,网络层定义了IP地址,明确了主机所在的网段,有了这两个地址,数据包就可以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实际上数据包是从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发出,然后由对方主机的应用程序接收。而每台电脑都有可能同时运行着很多应用程序,所以当数据包被发送到主机以后,是无法确定哪个应用程序要接收这个包。
Network Layer第3层网络层:
- 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 路由协议:首先通过IP协议来判断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如果在同一个子网,就通过ARP协议查询对应的MAC地址,然后以广播的形式向该子网内的主机发送数据包;如果不在同一个子网,以太网会将该数据包转发给本子网的网关进行路由。网关是互联网上子网与子网之间的桥梁,所以网关会进行多次转发,最终将该数据包转发到目标IP所在的子网中,然后再通过ARP获取目标机MAC,最终也是通过广播形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而完成这个路由协议的物理设备就是路由器,路由器扮演着交通枢纽的角色,它会根据信道情况,选择并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来转发数据包。
-
定义网络地址、区分网段、子网内MAC寻址、对于不同子网的数据包进行路由。
选择路由: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通过互连网络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
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数据包数量进行拥塞控制。当数据包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
Data Link Layer第2层数据链路层:
-
接收来自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并封装成帧,传送到上一层。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
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差错控制)。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常用设备有网卡、网桥、交换机。
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为数据帧,包含MAC地址、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
Physical Layer第1层物理层:
-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 常用设备有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它主要关心的是通过物理链路从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传送比特流,物理链路可能是铜线、卫星、微波或其他的通讯媒介。总的来说关心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网络适配器(网卡):
以太网协议规定,接入网络的设备都必须安装网络适配器,数据包必须是从一块网卡传送到另一块网卡。而网卡地址就是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有了MAC地址以后,以太网采用广播形式,把数据包发给该子网内所有主机,子网内每台主机在接收到这个包以后,都会读取首部里的目标MAC地址,然后和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就做下一步处理,如果不同,就丢弃这个包。链路层对电信号进行分组并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数据帧,然后以广播的形式通过物理介质发送给接收方。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37356.html
到了这里,关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TCP/IP协议栈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