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类似,同样用于降维,但因子分析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因为相较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多了一个因子旋转),因此更适合降维,在这个程度上讲,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扩展

需要进行特别讲述的是这里的因子和试验设计里的因子(或因素)不相同,得到的因子往往比较抽象,而且很难被单独测量

样例使用总平均、公共因子、特殊因子进行表示,如下公式,因为公共因子在每个案例都存在而且相同,故称之为公共因子,而特殊因子用来拟合那些不能被公共因子拟合的部分

{ x 1 = u 1 + a 11 f 1 + a 12 f 2 + ⋯ + a 1 m f m + ε 1 x 2 = u 2 + a 21 f 1 + a 22 f 2 + ⋯ + a 2 m f m + ε 2 ⋮ x p = u p + a p 1 f 1 + a p 2 f 2 + ⋯ + a p m f m + ε p ⇒ { f 1 = b 11 x 1 + b 12 x 2 + ⋯ + b 1 p x p f 2 = b 21 x 1 + b 22 x 2 + ⋯ + b 2 p x p ⋮ f m = b m 1 x 1 + b m 2 x 2 + ⋯ + b m p x p x = u + A f + ε \quad\left\{\begin{array} { c } { x _ { 1 } = u _ { 1 } + a _ { 1 1 } f _ { 1 } + a _ { 1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1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1 } } \\ { x _ { 2 } = u _ { 2 } + a _ { 2 1 } f _ { 1 } + a _ { 2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2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2 } } \\ { \vdots } \\ { x _ { p } = u _ { p } + a _ { p 1 } f _ { 1 } + a _ { p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p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p } } \end{array} \Rightarrow \left\{\begin{array}{c} f_{1}=b_{11} x_{1}+b_{12} x_{2}+\cdots+b_{1 p} x_{p} \\ f_{2}=b_{21} x_{1}+b_{22} x_{2}+\cdots+b_{2 p} x_{p} \\ \vdots \\ f_{m}=b_{m 1} x_{1}+b_{m 2} x_{2}+\cdots+b_{m p} x_{p} \end{array}\right.\right.\\ \\ x=u+A f+\varepsilon x1=u1+a11f1+a12f2++a1mfm+ε1x2=u2+a21f1+a22f2++a2mfm+ε2xp=up+ap1f1+ap2f2++apmfm+εp f1=b11x1+b12x2++b1pxpf2=b21x1+b22x2++b2pxpfm=bm1x1+bm2x2++bmpxpx=u+Af+ε

\quad\left\{\begin{array} { c } 
{ x _ { 1 } = u _ { 1 } + a _ { 1 1 } f _ { 1 } + a _ { 1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1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1 } } \\
{ x _ { 2 } = u _ { 2 } + a _ { 2 1 } f _ { 1 } + a _ { 2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2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2 } } \\
{ \vdots } \\
{ x _ { p } = u _ { p } + a _ { p 1 } f _ { 1 } + a _ { p 2 } f _ { 2 } + \cdots + a _ { p m } f _ { m } + \varepsilon _ { p } }
\end{array} \Rightarrow \left\{\begin{array}{c}
f_{1}=b_{11} x_{1}+b_{12} x_{2}+\cdots+b_{1 p} x_{p} \\
f_{2}=b_{21} x_{1}+b_{22} x_{2}+\cdots+b_{2 p} x_{p} \\
\vdots \\
f_{m}=b_{m 1} x_{1}+b_{m 2} x_{2}+\cdots+b_{m p} x_{p}
\end{array}\right.\right.\\
\\
x=u+A f+\varepsilon

i i i 个因子的得分可写成 f i = b i 1 x 1 + b i 2 x 2 + ⋯ + b i p x p ( i = 1 , 2 , ⋯   , m ) f_{i}=b_{i 1} x_{1}+b_{i 2} x_{2}+\cdots+b_{i p} x_{p}(i=1,2, \cdots, m) fi=bi1x1+bi2x2++bipxp(i=1,2,,m) b i j b_{i j} bij 就是第 i i i 个因子的得分对应于第 j j j 个变量 x j x_{j} xj 的系数

因子分析做出的假设:
{ E ( f ) = 0 E ( ε ) = 0 Var ⁡ ( f ) = I Var ⁡ ( ε ) = D = diag ⁡ ( σ 1 2 , σ 2 2 , ⋯   , σ p 2 ) cov ⁡ ( f , ε ) = E ( f ε ′ ) = 0 \left\{\begin{array}{l} E(f)=0 \\ E(\varepsilon)=0 \\ \operatorname{Var}(f)=I \\ \operatorname{Var}(\varepsilon)=D=\operatorname{diag}\left(\sigma_{1}^{2}, \sigma_{2}^{2}, \cdots, \sigma_{p}^{2}\right) \\ \operatorname{cov}(f, \varepsilon)=E\left(f \varepsilon^{\prime}\right)=0 \end{array}\right. E(f)=0E(ε)=0Var(f)=IVar(ε)=D=diag(σ12,σ22,,σp2)cov(f,ε)=E(fε)=0

\left\{\begin{array}{l}
E(f)=0 \\
E(\varepsilon)=0 \\
\operatorname{Var}(f)=I \\
\operatorname{Var}(\varepsilon)=D=\operatorname{diag}\left(\sigma_{1}^{2}, \sigma_{2}^{2}, \cdots, \sigma_{p}^{2}\right) \\
\operatorname{cov}(f, \varepsilon)=E\left(f \varepsilon^{\prime}\right)=0
\end{array}\right.

因子分析过程(使用SPSS)

1. 第一次因子分析

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分析” -> “降维” -> “因子” -> 将需要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移到右面

在右侧的选项中,修改下列选项:

  • “描述” -> 勾选“单变量描述”(计算均值标准差等进行统计性分析)、“系数”(用来显示相关系数矩阵)、“显著性水平”、“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用来验证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提取” -> “方法”选择主成分(或最大似然法或主轴因子法) -> 勾选“碎石图”和“未旋转因子解”

  • “旋转” -> 勾选“最大方差法”和“载荷图”

  • “得分” -> 勾选“保存为变量”-> 将“回归”更改为“安得森-鲁宾” -> 勾选“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得到结果

先验证原始数据是否通过KMO检验和巴特尔特球形检验
  • KMO检验标准:
KMO>0.9 非常适合因子分析
0.8<KMO<0.9 适合因子分析
0.7<KMO<0.8 一般
0.6<KMO<0.7 不太适合因子分析
KMO<0.5 不适合因子分析
  •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SPSS中得到的结果中,显著性就是P值

如果其统计量对应的p值小于用户心中的显著性水平(一般取0.05),那么应该拒绝原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不适合降维,指标相关性太差)),认为相关系数不可能是单位阵,即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作因子分析;否则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论文中如何叙述?举个例子: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碎石图(scree test)确定因子的数目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第二次因子分析

重复上面的SPSS步骤,需要增加:“提取” -> 选择因子的固定数目 -> 输入因子数

这个选项,其余步骤不变

分析共性方差

共性方差——因子载荷矩阵行元素的平方和 h i 2 = ∑ j = 1 m a i j 2 h_{i}^{2}=\sum_{j=1}^{m} a_{i j}^{2} hi2=j=1maij2,表征了原始变量对公因子依赖的程度,数值越接近1,说明因子越能很好的解释原始变量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总方差解释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成分矩阵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旋转后的空间中的组件图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旋转后的空间中的组件图:是上面成分矩阵的可视化展示,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的两列数据所作(由于上面选择了两个因子,所以此图是二维的,如果有三个因子,那么画出来的图就是三维图)

因子得分

如果想要使用这些因子做其它的研究,比如把得到的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类等等,就需要写出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方法、巴特莱特方法等,具体的可以在SPSS中进行选择。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来写出因子得分:

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

和主成分分析一样,我们可以用因子得分f1和f2作为两个新的变量,来进行后续的建模(例如聚类、回归等)

注意:因子分析模型不能用于综合评价,尽管有很多论文是这样写的,但这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例如变量的类型(中间型、递减型变量等没有进行处理)、选择因子的方法、旋转对最终的影响都是很难说清的。

参考:
清风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

清风老师讲的课程很清晰,尤其是这次对于SPSS的使用讲解很清楚,清风老师的课程还是不错的,安利一下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50039.html

到了这里,关于因子分析的过程(使用SPSS,提供部分公式的LATEX代码)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SPSS上机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题目来自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五版)例题5-3 试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全国各地区水泥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始数据来 源于2014 年《中国水泥统计年鉴》,如表5一5所示。 掌握主成分分析的使用方法,提取主成分,计算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一、标准化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50)
  • 【SPSS】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详细操作过程(附案例实战)

    🤵‍♂️ 个人主页:@艾派森的个人主页 ✍🏻作者简介:Python学习者 🐋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一起进步!😄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 欢迎评论 💬点赞👍🏻 收藏 📂加关注+ 目录 相关分析与散点图 相关系数  使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要点 相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58)
  • 如何在PowerPoint中使用LaTex公式编辑器

    TexLive官网: https://www.tug.org/texlive/ 按照如下步骤依次进行安装 1、 2、 3、 4、 5、下载下来的是一个镜像文件,将其放在纯英文文件夹下,建议为 D:LaTex ,即 D:LaTextexlive2023.iso 6、右键解压缩到当前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7、右击以管理员模式运行 8、弹出下面窗口后点击“修改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0)
  • SCI论文Latex使用技巧——绘制表格、Fig 1:改为Fig.1.、公式编辑、文献管理bib

    网上在线绘制表格:https://www.tablesgenerator.com/ 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添加行和列,居中,加粗;点击generate生成Latex代码。 载入宏包加入这一行代码: usepackage{caption} 并且在begin {document} 下一行(下面)输入 网上在线编辑公式:https://www.slager.link/#/home?redirect=%2FGoogleScholar 线上教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4)
  • 玩转LaTeX(三)【数学公式(基础)、​矩阵、多行公式】

    数学公式基础 导言区(引包) 正文区 矩阵: 导言区:(自命令) 正文区: 多行公式 导言区(导包): 正文区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2)
  • word将mathtype公式批量转为latex公式

    最近,由于工作学习需要,要将word里面的mathype公式转为latex公式。 查了查资料,有alt+的操作,这样太慢了。通过下面链接的操作,结合起来可以解决问题。 某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2353646 csdn:https://blog.csdn.net/m0_52232795/article/details/130617795 某乎比较详细,但是配合c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4)
  • SPSS--如何使用分层分析以及分层分析案例分享

         分层分析: 将资料按某个或某些需要控制的变量的不同分类进行分层,然后再估计暴露因子与某结局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资料分析方法 。 分层分析的最重要的用途是评估和控制混杂因子所致的混杂偏倚。通过按混杂因子分层,可使每层内的两个比较组在所控制的混杂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4)
  • 【Latex 写作】数学公式

    单层分式: 分子 over 分母 。如: 编译为 a + 1 b + 1 a+1 over b+1 b + 1 a + 1 ​ 多层分式: frac {分子} {分母} 。如: 编译为 a b + 1 c + 2 d + 4 + 8 frac {frac ab +1} {frac {c+2}{d+4} +8} d + 4 c + 2 ​ + 8 b a ​ + 1 ​ 根式: sqrt [根指数] {被开方数} ,缺省根指数时默认为 2。如: 编译为 x + y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9)
  • latex行间插入公式

    1、 插入公式 : 行内公式 :  $公式$ ,例子: $frac{L^4}{2}+frac{L^3}{6}-frac{4L}{3}$ ; 行间公式(自带公式编号) , begin{equation}公式end{equation} ,例子: begin{equation} frac{L^4}{2}+frac{L^3}{6}-frac{4L}{3} end{equation} ; 无编号行间公式 :也可以使用  begin{displaymath} ... end{displaymat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42)
  • Latex数学公式排版

    The not so short introduction to latex各种语言版本下载地址 空格和分段: 空格键和Tab 键输入的空白字符视为“空格”。连续的若干个空白字符视 为一个空格。一行开头的空格忽略不计 多个空行被视为一个空行。也可以在行末使用 par 命令分段。 注释: % 特殊字符: # $ % 等等,均需转义

    2023年04月23日
    浏览(4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