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和差波束法原理

单脉冲测角有多种方法,包括半阵侧向、加权测向和和差比幅法,半阵测向可以参考文章: 半阵法单脉冲测角 。关于和差比幅测角通过函数拟合由单脉冲比求角度可以参照博文: 单脉冲测角-和差比幅法 ,这篇写的更加详细。和差波束法是等信号测角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利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是部分重叠的波束,两个波束再形成和波束差波束,由和差波束测量目标回波的入射角。
如下图所示,波束1和波束2满足和差波束法的要求。两个波束相交叉的一点与原点的连线 O A OA OA为等信号轴,如果目标从等信号轴方向入射,此时两个波束测得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为0,即目标的角误差为 ϵ = 0 \epsilon=0 ϵ=0,则波束1和波束2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完全相等,两者的差信号的振幅为0。当信号不是从等信号轴方向入射时,波束1和波束2收到的信号强度必然不同,即目标的角误差 ϵ ≠ 0 \epsilon \neq 0 ϵ=0。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波束回波的强弱来判断目标偏离等信号轴的方向,目标偏离等信号轴的角度可以通过查表法进行估计。
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

图1. 等信号法测角示意图

设天线方向图为 F ( θ ) F(\theta) F(θ),等信号轴 O A OA OA指向 θ 0 \theta_0 θ0方向, θ Δ \theta_\Delta θΔ为等信号轴与波束最大值的夹角,那么可以得到波束1、波束2的方向图为:
F 1 ( θ ) = F ( θ − θ 0 + θ k ) F 1 ( θ ) = F ( θ − θ 0 − θ k ) F_1(\theta)=F(\theta-\theta_0+\theta_k)\\ F_1(\theta)=F(\theta-\theta_0-\theta_k) F1(θ)=F(θθ0+θk)F1(θ)=F(θθ0θk)
假设目标所在角度与等信号轴 θ 0 \theta_0 θ0的夹角为 θ t \theta_t θt,则波束1和波束2收到的信号分别为:
u 1 ( θ ) = k F ( θ k − θ t ) u 2 ( θ ) = k F ( θ k + θ t ) u_1(\theta)=kF(\theta_k-\theta_t)\\ u_2(\theta)=kF(\theta_k+\theta_t) u1(θ)=kF(θkθt)u2(θ)=kF(θk+θt)
其中, k k k为常数,波束1和波束2接收信号的和为和波束 Σ ( θ t ) \Sigma(\theta_t) Σ(θt),波束1和波束2接收到的差为差波束 Δ ( θ t ) \Delta(\theta_t) Δ(θt),即
Σ ( θ t ) = u 1 ( t ) + u 2 ( t ) = k ( F ( θ k − θ t ) + F ( θ k + θ t ) ) Δ ( θ t ) = u 1 ( t ) − u 2 ( t ) = k ( F ( θ k − θ t ) − F ( θ k + θ t ) ) \Sigma(\theta_t)=u_1(t)+u_2(t)=k(F(\theta_k-\theta_t)+F(\theta_k+\theta_t))\\ \Delta(\theta_t)=u_1(t)-u_2(t)=k(F(\theta_k-\theta_t)-F(\theta_k+\theta_t)) Σ(θt)=u1(t)+u2(t)=k(F(θkθt)+F(θk+θt))Δ(θt)=u1(t)u2(t)=k(F(θkθt)F(θk+θt))
在等信号轴 θ 0 \theta_0 θ0附近, Σ ( θ t ) ≈ 2 F ( θ 0 ) k \Sigma(\theta_t)\approx2F(\theta_0)k Σ(θt)2F(θ0)k Δ ( θ t ) ≈ 2 k θ t d F ( θ ) d θ ∣ θ = θ 0 \Delta(\theta_t)\approx2k\theta_t\frac{dF(\theta)}{d\theta}\mid_{\theta=\theta_0} Δ(θt)2kθtdθdF(θ)θ=θ0,和信号和差信号的比值为:
Δ ( θ t ) Σ ( θ t ) = k θ t F ( θ 0 ) d F ( θ ) d θ ∣ θ = θ 0 \frac{\Delta(\theta_t)}{\Sigma(\theta_t)}=k\frac{\theta_t}{F(\theta_0)}\frac{dF(\theta)}{d\theta}\mid_{\theta=\theta_0} Σ(θt)Δ(θt)=kF(θ0)θtdθdF(θ)θ=θ0
由此可见, Δ ( θ t ) Σ ( θ t ) \frac{\Delta(\theta_t)}{\Sigma(\theta_t)} Σ(θt)Δ(θt)正比于 θ t \theta_t θt,我们可以用它来估计目标的角度和方向。我们可以将和差波束的幅度比值随着误差角度的变化曲线称之为鉴角曲线。

MATLAB仿真

设阵元数为11的一维均匀等距线阵,以等信号轴为法线方向,两个波束的指向分别为-3°和3°,波长为 1 / 2 λ 1/2\lambda 1/2λ,代码和两个波束的方向图如下所示。

%% 形成波束1和波束2的方向图
%% 波长为半波长,波束1指向-3°,波束2指向3°
close all; clear all; clc;
N = 11;                 %阵元数
theta = -90:0.1:90;
theta1 =-3;             %波形1指向的方向
theta2 = 3;             %波束2指向的方向
theta1 = theta1*pi/180; %将度转换为弧度
theta2 = theta2*pi/180;
theta = theta*pi/180;
d_lembda = 0.5;         %阵元间距比波长
w_1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1)); %波束1加权权向量
w_2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2)); %波束2加权权向量
a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    %导向矢量
y1 = abs(w_1'*a); % 波束1的方向图
y2 = abs(w_2'*a); % 波束2的方向图
figure;
%plot(theta*180/pi,20*log10(y1/max(y1)))        ;%归一化,并取dB为单位
plot(theta*180/pi,(y1/max(y1)),'linewidth',1);   %绘制波束1
hold on;
plot(theta*180/pi,(y2/max(y2)),'linewidth',1);   %绘制波束2
xlabel('方位角/°');
ylabel('归一化方向图');
legend('波束1','波束2');
axis tight;
grid on;

方向图如下,取归一化的结果
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

图2. 两个波束的方向图

分别绘制和波束和差波束,代码入下:

close all; clear all; clc;
N = 11;                 %阵元数
theta = -90:0.1:90;
theta1 =-3;             %波形1指向的方向
theta2 = 3;             %波束2指向的方向
theta1 = theta1*pi/180; %将度转换为弧度
theta2 = theta2*pi/180;
theta = theta*pi/180;
d_lembda = 0.5;                                  %阵元间距比波长
w_1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1)); %波束1加权权向量
w_2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2)); %波束2加权权向量
a = exp(j*2*pi*d_lembda*(0:N-1)'*sin(theta));    %导向矢量
y1 = abs(w_1'*a);                                %波束1的方向图
y2 = abs(w_2'*a);                                %波束2的方向图
ySum = y1+y2;                                    %和波束的方向图
yDiff = y1-y2;                                   %差波束的方向图
%% 绘制两波束
figure;
plot(theta*180/pi,(y1/max(y1)),'linewidth',1);   %绘制波束1
hold on;
plot(theta*180/pi,(y2/max(y2)),'linewidth',1);   %绘制波束2
xlabel('方位角/°');
ylabel('归一化方向图');
legend('波束1','波束2');
axis tight;
grid on;
%% 绘制和差波束
figure;
plot(theta*180/pi,ySum,'linewidth',1);   %绘制波束1
hold on;
plot(theta*180/pi,yDiff,'linewidth',1);   %绘制波束2
xlabel('方位角/°');
ylabel('功率增益');
legend('和波束','差波束');
axis tight;
grid on;

绘制出来的和差波束如下:
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

图3. 和差波束的方向图

由和波束和差波束可以得到鉴角曲线

ybili = yDiff./ySum; % 差和比
figure
plot(linspace(-5,5,101),ybili(850:950)); %-5°到5°范围内的鉴角曲线
xlabel('方位角/°');
ylabel('差和比');
axis tight;
grid on;

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

图4. 鉴角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到,在-5°~5°范围内,差波束与和波束的比值近似一条斜线,差和比与角度值一一对应,可以将此曲线保存,通过查表得方式得到角度值。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63572.html

到了这里,关于单脉冲测角和差波束法原理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插拔结构脉冲离子风工作原理

    脉冲离子风机有着特殊的结构-插拔结构,清洁保养维修更简单、更安全;核心部件模块化;它有着超强的消除静电能。 脉冲台式离子风机的安装方法:将离子风机置于台面上或悬挂于台面上,插上电源插头,打开风机,调节风机气流到所需工作区域,旋紧风机两边的紧固螺丝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31)
  • 如何看待第三代神经网络SNN?详解脉冲神经网络的架构原理、数据集和训练方法

    作者丨科技猛兽 编辑丨极市平台 本文首发于极市平台公众号,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标明出处。 1 脉冲神经网络简介 2 脉冲神经网络原理 3 脉冲神经网络数据集 4 脉冲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5 脉冲神经网络评价指标 脉冲神经网络 (SNN) 属于 第三代神经网络模型 ,实现了更高级的生物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61)
  • 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

    共模电压 (common mode voltage):在每一导体和所规定的参照点之间(往往是大地或机架)出现的相量电压的平均值。. 或者说同时加在电压表两测量端和规定公共端之间的那部分输入电压。. 差模电压 (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一对导线上电压的差值;. 共模、差模正是“输入信号”整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29)
  • 回波3DFFT处理(测距、测速、测角)

    本文主要针对TI 毫米波雷达的测距、测速、测角的基本方法——3DFFT处理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MATLAB处理程序,分析3DFFT处理结果。 毫米波雷达测距主要是通过检测回波时延来计算目标距离;测速是通过检测目标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来计算目标速度。TI的毫米波雷达采用LF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36)
  • 雷达测角方法(MUSIC ESPRIT)

      假设有D个信号源,N个阵元,将阵列接收的信号表示为: X ( t ) = A ( θ ) S ( t ) + N ( t ) X(t) =A(theta)S(t)+N(t) X ( t ) = A ( θ ) S ( t ) + N ( t ) 其中, S ( t ) S(t) S ( t ) 是D×1阶信号矢量, N ( t ) N(t) N ( t ) 是M×1阶噪声, A ( θ ) A(theta) A ( θ ) 是阵列对信号的M×D阶导向矢量矩阵。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6)
  • 欧拉角和旋转矩阵之间的转换

    在3D 空间中,表示物体的旋转可以由三个欧拉角来表示:  pitch围绕X轴旋转,叫俯仰角。  yaw围绕Y轴旋转,叫偏航角。  roll围绕Z轴旋转,叫翻滚角。  这三个角的顺序对旋转结果有影响。     此处得到结论: 自旋转的“先转的放前面”  将旋转矩阵表示如下:    则可以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37)
  • Unity旋转 欧拉角和四元数

    Unity中的旋转最为常知的是Transform.rotation,但其内部实现是由 Quaternion (四元数)进行计算处理,而Inspactor中显示的旋转值是由 EulerAngles (欧拉角)处理。 Unity使用四元数对实际的旋转值进行计算和存储,使用欧拉角对基于世界空间坐标的旋转进行描述和显示,而Inspacetor中显示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6)
  • 四元数,欧拉角和旋转矩阵相互转换

    打印输出: 在线转换网站:1、三维在线旋转变换网站 https://www.andre-gaschler.com/rotationconverter/ 2、 Rotation Conversion Tool https://danceswithcode.net/engineeringnotes/quaternions/conversion_tool.html 3、角度、弧度在线转换工具 https://www.osgeo.cn/app/sc210 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fda4c34b829 https://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1)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

    啥也不说,咱们先上公式:  乍一看,这啥呀这是! 不过别紧张,任何公式都是可以推导的,为了方便我们先从余弦公式开始推: 推导过程: 得到这个公式: 公式助记: coco sinsin,符号异号。  接下来就简单了很多。 推导过程涉及诱导公式: 将β替换成-β: 公式助记: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2)
  • 捷联惯导算法(三)姿态角和姿态矩阵

    文中算法公式摘自《捷联惯导算法与组合导航原理》(严恭敏、翁浚 编著)、《惯性导航》(秦永元 编著),其他理解仅代表个人观点。本文是对姿态角和姿态矩阵之间转化的理解。 机体坐标系b系定义: o飞机质心 x轴指向机头方向 z轴处在飞机对称面垂直x轴向下 y轴垂直

    2023年04月16日
    浏览(35)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