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递归,字面意思是递出去,拿回来,通过不断递过去,拿回来的过程,将每次调用结果保存起来,最后实现循环调用。递归在某些情况下会极大降低我们编程的复杂度。是软件开发工程师一定要掌握的技能。
1. 概念
递归: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中,是指在函数的定义中使用函数自身的方法。也就是说,递归算法是一种直接或者间接调用自身函数或者方法的算法。
2. 本质
递归,去的过程叫"递",回来的过程叫”归“。递是调用,归是结束后回来。是一种循环,而且在循环中执行的就是调用自己。递归调用将每次返回的结果存在栈帧中
2.1 递归三要素
- 递归结束条件
- 函数的功能,这个函数要干什么
- 函数等价公式,递归公式,一般是每次执行之间,或者个数之间逻辑关系
3. 小例子
3.1 循环实现
@Test
public void test1(){
for (int i = 0; i < 5; i++) {
System.out.println("你好呀");
}
}
3.2 递归实现
void print(int count,String msg){
//结束条件
if (count<=0){
return;
}
//函数功能
System.out.println(msg);
//等价公式
print(--count,msg);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print(5,"你好呀");
}
4. 经典案例
4.1 斐波那契数列
0、1、1、2、3、5、8、13、21、34、55…
4.2 规律:
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和
4.3 递归分析
- 函数功能:返回n的前两个数之和
- 结束条件:从第三个数开始,n<=2
- 等价公式:fun(n)=fun(n-1)+fun(n-2)
4.4 代码实现
@Test
public void test3(){
int febnum = febnum(10);
System.out.println(febnum);
}
int febnum(int n){
if (n<0){
System.out.println("输入错误");
}
//结束条件
if (n==0 || n==1){
return n;
}
//等价公式 函数功能
return febnum(n-1)+febnum(n-2);
}
5. 时间复杂度
斐波那契数列 普通递归解法为O(2^n)
6. 优缺点
6.1 优点:
代码简单
6.2 缺点:
占用空间较大,如果递归太深,可能会发生栈溢出,可能会有重复计算通过备忘录或递归的方式去优化(动态规划)
7. 应用
递归作为基础算法,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二分查找、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树的遍历上都有使用递归回溯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中也大量使用递归算法实现。
8. 斐波那契优化
通过上面的算法可以看到,我们实际做了大量的重复计算,比如计算f(5)需要计算f(4) 和 f(3),但是在计算f(4)的时候,又需要计算f(3)和f(2),又因为这是层层递归的,数字一大,递归的层数,计算的次数就会迅速扩张。为此,我们可以优化一下处理逻辑
8.1 动态规划
8.1.1 逻辑分析
斐波那契数的边界条件是 F(0) = 0 和 F(1) = 1当 >1 时,每一项的和都等于前两项的和,因此有如下递推关系:
F(n)= F(n -1) + F(n - 2)
由于斐波那契数存在递推关系,因此可以使用动态规划求解。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即为上述递推关系边界条件为 F(0) 和 F(1)。根据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得到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是 O(n)的实现。
由于 F(n)只和F(n - 1)与 F( - 2)有关,因此可以使用滚动组思想] 把空间复杂度优化成 0(1)。
8.1.2 代码验证
public int fib(int n) {
//因为数会很大,为此对结果取模,保证最终计算结果不会太大
static final int MOD = 1000000007;
if (n < 2) {
return n;
}
int p = 0, q = 0, r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p = q;
q = r;
r = (p + q)%MOD;
}
return r;
}
8.1.3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为O(n)
- 空间复杂度为O(1)
8.2 矩阵快速幂
8.2.1 前置知识
- 如需求数据 a 的幂次,此处 a 可以为数也可以为矩阵,常规做法需要对a进行不断的乘积即 a * a * a * … 此处的时间复杂度将为 O(n)
- 以3^10为例
3^10=3*3*3*3*3*3*3*3*3*3
=9^5 = 9^4*9
=81^2*9
=6561*9
- 基于以上原理,我们在计算一个数的多次幂时,可以先判断其幂次的奇偶性,然后:
- 如果幂次为偶直接 base(底数) 作平方,power(幂次) 除以2
- 如果幂次为奇则底数平方,幂次整除于2然后再多乘一次底数
- 对于以上涉及到 [判断奇偶性] 和 [除以2] 这样的操作。使用系统的位运算比普通运算的效率是高的,因此可以进一步优化:把 power % 2 == 1 变为 (power & 1) == 1。把 power = power / 2 变为 power = power >> 1
8.2.2 逻辑分析
8.2.3 代码验证
package org.wanlong.recursi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矩阵快速幂
if (n < 2) {
return n;
}
//定义乘积底数
int[][] base = {{1, 1}, {1, 0}};
//定义幂次
int power = n - 1;
int[][] ans = calc(base, power);
//按照公式,返回的是两行一列矩阵的第一个数
return ans[0][0];
}
//定义函数,求底数为 base 幂次为 power 的结果
public int[][] calc(int[][] base, int power) {
//定义变量,存储计算结果,此次定义为单位阵
int[][] res = {{1, 0}, {0, 1}};
//可以一直对幂次进行整除
while (power > 0) {
//1.若为奇数,需多乘一次 base
//2.若power除到1,乘积后得到res
//此处使用位运算在于效率高
if ((power & 1) == 1) {
res = mul(res, base);
}
//不管幂次是奇还是偶,整除的结果是一样的如 5/2 和 4/2
//此处使用位运算在于效率高
power = power >> 1;
base = mul(base, base);
}
return res;
}
//定义函数,求二维矩阵:两矩阵 a, b 的乘积
public int[][] mul(int[][] a, int[][] b) {
int[][] c = new int[2][2];
for (int i = 0; i < 2; i++) {
for (int j = 0; j < 2; j++) {
//矩阵乘积对应关系
c[i][j] = a[i][0] * b[0][j] + a[i][1] * b[1][j];
}
}
return c;
}
}
8.2.4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logn)
- 空间复杂度O(1)
8.3 备忘录
8.3.1 逻辑分析
前面提到计算复杂度高很大原因是重复计算,为此,很容易想到的是,我们将计算结果保存起来,下次先看看有没有计算过,如果计算过,就不重复计算了
8.3.2 代码验证
package org.wanlong.recurs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
* @author wanlong
* @version 1.0
* @description:
* @date 2023/5/30 11:02
*/
public class SolutionWithMap {
Map<Integer, Integer> result = new HashMap<>();
int febnum(int n) {
if (n < 0) {
System.out.println("输入错误");
}
//结束条件
if (n == 0 || n == 1) {
return n;
}
//判断是否计算过
if (result.get(n) != null) {
return result.get(n);
}
int febnum1 = febnum(n - 1);
int febnum2 = febnum(n - 2);
result.put(n - 1, febnum1);
result.put(n - 2, febnum2);
//等价公式 函数功能
int res = febnum1 + febnum2;
result.put(n, res);
return res;
}
}
测试类验证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64534.html
//测试备忘录
@Test
public void test6(){
int fib = new SolutionWithMap().febnum(10);
System.out.println(fib);
}
8.3.3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2)
- 空间复杂度O(n)
以上,本人菜鸟一枚,如有错误,请不吝指正。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64534.html
到了这里,关于08. 算法之递归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