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割的常用算法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图像分割的常用算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图像分割是指将一幅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区域或像素集合的过程,其中每个子区域或像素集合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或语义信息。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基础任务,其应用涵盖了医学影像、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

1. 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将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灰度值划分成若干个区域,通常采用单一阈值、多阈值和自适应阈值等方式进行分割。该算法简单易懂,适用于对比度较高的图像,但对于光照、噪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 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通过检测图像中的边缘或轮廓来进行分割,常用的算法包括Canny算法、Sobel算法等。该算法对于边缘比较明显的图像效果较好,但对于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图像效果较差。

3. 基于区域的分割算法: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并通过区域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分割。常用的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分水岭算法等。该算法对于复杂背景和噪声比较多的图像效果较好,但对于分割结果的评估和优化比较困难。

4. 基于能量的分割算法:通过定义能量函数来进行图像分割,常用的算法包括GrabCut算法、GraphCut算法等。该算法对于图像的分割效果较好,但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较长的运行时间。

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该算法根据像素的灰度值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

算法流程如下:

1. 选择一个阈值T。
2. 遍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将像素的灰度值与阈值T进行比较。
3. 如果像素的灰度值小于阈值T,则将该像素标记为背景;否则将该像素标记为前景。
4. 最终得到的图像即为分割后的图像。

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计算速度快。但缺点是需要手动选择合适的阈值,对不同图像需要不同的阈值,因此该算法适用于对比较简单的图像进行分割。

下面是一个基于阈值的分割算法的 Matlab 代码实现:
% 读入图像
img = imread('image.jpg');

% 将图像转为灰度图像
gray_img = rgb2gray(img);

% 选择阈值
T = 128;

% 分割图像
binary_img = gray_img > T;

% 显示分割结果
subplot(1, 2, 1), imshow(gray_img);
title('原图像')
subplot(1, 2, 2), imshow(binary_img);
title('分割后的图像')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读入了一张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选择一个阈值 T,将灰度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二值图像。最后使用 subplot 函数将原图像和分割后的图像显示在同一窗口中。

基于区域的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局部区域的特征进行分割的方法,它通常根据相邻像素之间的灰度和颜色等特征将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

算法流程如下:

1. 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小区域。
2. 计算每个区域的特征,例如灰度、颜色等。
3. 根据相邻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将区域合并,得到更大的区域。
4. 不断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区域都被合并成一个区域为止。

基于区域的分割算法通常使用聚类算法实现,例如 k-means 算法、mean shift 算法等。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图像局部区域的特征进行分割,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图像。

下面是一个基于区域的分割算法的 Matlab 代码实现,其中使用了 k-means 算法:
% 读入图像
img = imread('image.jpg');

% 将图像转为 Lab 颜色空间
lab_img = rgb2lab(img);

% 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
num_regions = 100;
[height, width, ~] = size(lab_img);
pixel_labels = zeros(height, width);
num_pixels = height * width;
rand_indices = randperm(num_pixels);
for i = 1:num_regions
    pixel_labels(rand_indices(i)) = i;
end

% 计算每个区域的特征
features = zeros(num_pixels, 3);
for i = 1:num_pixels
    [row, col] = ind2sub([height, width], i);
    features(i, :) = lab_img(row, col, :);
end

% 使用 k-means 算法将相似的区域合并
num_clusters = 10;
cluster_labels = kmeans(features, num_clusters, 'Distance', 'sqEuclidean', 'Replicates', 3);

% 将区域合并后的标签映射到像素上
segmented_images = cell(1, num_clusters);
rgb_label = repmat(pixel_labels, [1, 1, 3]);
for i = 1:num_clusters
    color = img;
    color(rgb_label ~= cluster_labels(i)) = 0;
    segmented_images{i} = color;
end

% 显示分割结果
figure();
subplot(1, num_clusters+1, 1);
imshow(img);
title('原图像');
for i = 1:num_clusters
    subplot(1, num_clusters+1, i+1);
    imshow(segmented_images{i});
    title(sprintf('区域 %d', i));
end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读入了一张图像,并将其转换为 Lab 颜色空间。然后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使用 k-means 算法将相似的区域合并,得到分割后的图像。最后使用 subplot 函数将原图像和分割后的图像显示在同一窗口中。

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信息进行分割的方法,它通常使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然后根据边缘信息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算法流程如下:

1. 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边缘图像。
2. 根据边缘图像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3. 对每个区域进行后处理,例如填充、平滑等操作,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分割结果。

常用的边缘检测算法包括 Sobel 算子、Canny 算子等。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分割,适用于处理具有明显边缘的图像。

下面是一个基于边缘的分割算法的 Matlab 代码实现,其中使用了 Canny 算子进行边缘检测:
% 读入图像
img = imread('image.jpg');

% 将图像转为灰度图像
gray_img = rgb2gray(img);

% 使用 Canny 算子检测边缘
edge_img = edge(gray_img, 'Canny');

% 对边缘图像进行形态学操作,填充边缘断裂
se = strel('disk', 5);
dilated_edge_img = imdilate(edge_img, se);

% 对二值图像进行连通区域分析,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cc = bwconncomp(dilated_edge_img);
num_regions = cc.NumObjects;

% 将不同的区域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rgb_label = label2rgb(labelmatrix(cc), 'jet', 'k', 'shuffle');

% 显示分割结果
figure();
subplot(1, 2, 1);
imshow(img);
title('原图像');
subplot(1, 2, 2);
imshow(rgb_label);
title(sprintf('分割成 %d 个区域', num_regions));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读入了一张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使用 Canny 算子检测图像的边缘,并对边缘图像进行形态学操作,填充边缘断裂。接着使用 bwconncomp 函数对二值图像进行连通区域分析,得到一个包含多个区域的标签矩阵。最后使用 label2rgb 函数将标签矩阵转换为彩色图像,并将不同的区域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基于能量的分割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能量最小化原理进行分割的方法,它通常根据图像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连通性等特征,通过最小化能量函数来得到图像的分割结果。

算法流程如下:

1. 定义能量函数,通常包括数据项和平滑项两部分。
2. 初始化分割结果,通常使用随机初始化或者基于其他算法的初始化方法。
3. 迭代优化能量函数,得到最优的分割结果。

常用的能量函数包括 Potts 模型、Markov 随机场模型等。基于能量的分割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图像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连通性等特征进行分割,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图像。但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下面是一个基于能量的分割算法的 Matlab 代码实现,其中使用了 Potts 模型作为能量函数:
% 读入图像
img = imread('image.jpg');

% 将图像转为灰度图像
gray_img = rgb2gray(img);

% 定义 Potts 模型的参数
lambda = 1;  % 平滑项的权重
beta = 1;    % 数据项的权重
num_labels = 2;  % 分割结果的标签数

% 初始化分割结果
label_img = randi(num_labels, size(gray_img));

% 迭代优化能量函数
for iter = 1:100
    % 计算数据项的能量
    data_energy = 0;
    for i = 1:numel(gray_img)
        [row, col] = ind2sub(size(gray_img), i);
        neighbors = get_neighbors(row, col, size(gray_img));
        for j = 1:numel(neighbors)
            if label_img(row, col) ~= label_img(neighbors(j))
                data_energy = data_energy + beta;
            end
        end
    end
    
    % 计算平滑项的能量
    smooth_energy = 0;
    for label = 1:num_labels
        [x, y] = find(label_img == label);
        for i = 1:numel(x)
            neighbors = get_neighbors(x(i), y(i), size(gray_img));
            for j = 1:numel(neighbors)
                if label_img(x(i), y(i)) ~= label_img(neighbors(j))
                    smooth_energy = smooth_energy + lambda;
                end
            end
        end
    end
    
    % 计算总的能量
    total_energy = data_energy + smooth_energy;
    fprintf('Iteration %d: Total energy = %f\n', iter, total_energy);
    
    % 更新分割结果
    label_img = graphcut(gray_img, label_img, 'smoothness', lambda, 'weight', beta);
end

% 显示分割结果
figure();
subplot(1, 2, 1);
imshow(img);
title('原图像');
subplot(1, 2, 2);
imshow(label2rgb(label_img));
title(sprintf('分割成 %d 个区域', num_labels));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读入了一张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定义了 Potts 模型的参数,并使用随机初始化的方法初始化了分割结果。接着使用 graphcut 函数迭代优化能量函数,得到最优的分割结果。最后使用 label2rgb 函数将标签矩阵转换为彩色图像,并将不同的区域显示为不同的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get_neighbors 函数,用于获取某个像素的周围像素的位置。具体实现如下:

function [neighbors] = get_neighbors(row, col, img_size)
% 获取某个像素的周围像素的位置
    neighbors = [];
    if row > 1
        neighbors = [neighbors sub2ind(img_size, row-1, col)];
    end
    if col > 1
        neighbors = [neighbors sub2ind(img_size, row, col-1)];
    end
    if row < img_size(1)
        neighbors = [neighbors sub2ind(img_size, row+1, col)];
    end
    if col < img_size(2)
        neighbors = [neighbors sub2ind(img_size, row, col+1)];
    end
end

该函数输入某个像素的行列坐标和图像的大小,输出该像素周围像素的位置。

代码实现中的 graphcut 函数,它是一个 Matlab 工具箱中的函数,用于进行图割分割。该函数的调用格式如下:
[label, energy] = graphcut(I, mask, varargin)
```

其中,I 是输入图像,mask 是二值掩模,用于指定前景和背景像素的位置,其他参数用于指定平滑项和数据项的权重等参数。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 graphcut 函数进行分割,并指定了平滑项和数据项的权重。这里我们将平滑项的权重 lambda 和数据项的权重 beta 分别设置为 1,分割结果的标签数 num_labels 设置为 2。在迭代过程中,我们计算了数据项和平滑项的能量,并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的能量。然后使用 graphcut 函数更新分割结果,并输出当前迭代的总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能量的分割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迭代次数一般需要设置为较大的值,如上述代码中的 100。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图像和应用场景调整参数,以得到最优的分割结果。

 label2rgb 函数的用法,它是一个 Matlab 工具箱中的函数,用于将标签矩阵转换为彩色图像。该函数的调用格式如下:
rgb = label2rgb(L, cmap, 'name', value, ...)
```

其中,L 是标签矩阵,cmap 是颜色映射表,用于指定不同标签的颜色,其他参数用于指定颜色映射表的范围、颜色空间等参数。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 label2rgb 函数将标签矩阵 label_img 转换为彩色图像。由于分割结果只有两个区域,因此我们没有指定颜色映射表 cmap,而是使用了默认的颜色映射表。最终,我们将原图像和分割结果显示在同一张图像上,方便进行对比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 label2rgb 函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颜色映射表。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67526.html

到了这里,关于图像分割的常用算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图像分割 - 分水岭算法

    目录 1. 介绍 2.  分水岭算法的实现 距离变换 连接连通分量 3. 代码 图像是由x,y表示的,如果将灰度值也考虑进去的话,那么一幅图像需要一个三维的空间去表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32)
  • 科研作图-常用的图像分割指标 (Dice, Iou, Hausdorff) 及其计算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图像分割中常用指标的定义、公式和代码。常用的指标有Dice、Jaccard、Hausdorff Distance、IOU以及科研作图-Accuracy,F1,Precision,Sensitive中已经介绍的像素准确率等指标。在每个指标介绍时,会使用编写相关代码,以及使用MedPy这个Python库进行代码的调用。 2.1 Dice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58)
  • 基于Python实现图像分割算法

    资源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sheziqiong/86763995 资源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sheziqiong/86763995 结合“Lecture 7 Segmentation”内容及参考文献[1],实现基于 Graph-based image segmentation 方法(可以参考开源代码,建议自己实现) ,通过设定恰当的阈值将每张图分割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7)
  • 基于区域生长的图像分割算法!

    图像分割的目的是将图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所以我们可以直接从寻找图像中的区域来设计分割算法。区域生长正是一种基于区域寻找的传统图像分割算法。 区域生长基本原理 区域生长(Region Growth)算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的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区域生长可以根据预先定义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29)
  • 提升图像分割精度:学习UNet++算法

    由于工作需要对 UNet++ 算法进行调参,对规则做较大的修改,初次涉及,有误的地方,请各位大佬指教哈。 1.1 什么是 UNet++ 算法 UNet++ 算法是基于 UNet 算法的改进版本,旨在提高图像分割的性能和效果。它由 Zhou et al. 在论文 “ UNet++: A Nested U-Net Architecture for Medical Image Segment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4)
  • 利用OpenCV把一幅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

    图像灰度化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矩阵,提高运算速度。 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颜色由R、G、B三个分量来决定,而每个分量的取值范围都在0-255之间,这样对计算机来说,彩色图像的一个像素点就会有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的变化范围! 而灰度图像是R、G、B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彩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67)
  • 【图像分割】卫星遥感影像道路分割:D-LinkNet算法解读

    因为毕设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到卫星遥感影像道路分割,因此去对相关算法做了一些调研。 本文所使用数据集为DeepGlobe,来自于CVPR2018年的一个挑战赛:DeepGlobe Road Extraction Challenge。 D-LinkNet为该挑战赛的冠军算法。 考虑到D-LinkNet开发版本较老(Python 2.7、Pytorch 0.2.0),我对此项目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9)
  • 图像分割算法U-net

    @[TOC] UNet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最初由Olaf Ronneberger等人在2015年提出。它的名字来源于其U形状的网络结构。 UNet的主要特点是它使用了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其中编码器部分由一系列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可以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压缩。解码器部分则

    2024年01月23日
    浏览(36)
  • 图像分割Unet算法及其Pytorch实现

    UNet是一种用于图像分割的神经网络,由于这个算法前后两个部分在处理上比较对称,类似一个U形,如下图所示,故称之为Unet,论文链接:U-Net: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Bio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全文仅8页。 从此图可以看出,左边的基础操作是两次 3 × 3 3times3 3 × 3 卷积后池化,

    2024年01月22日
    浏览(41)
  • Matlab遗传算法道路图像阈值分割(附上完整源码)

    图像阈值分割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将图像分割为不同的区域。本文介绍了遗传算法在道路图像阈值分割中的应用。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的灰度化和噪声去除。然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阈值的选择,以得到最佳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