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 缘起

无意中翻阅官方文档,看到了Kubernetes中的网络模型,
于是,开始学习,分享如下。
官方文档:
网络模型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ervices-networking/
Service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ervices-networking/service/

2 Kubernetes网络模型

集群中的每个Pod会在集群范围内获取自己唯一的IP地址。
因此,Pod间不需要创建链接,同样不要处理容器端口与主机端口的映射关系。
这样即构建了简洁且向后兼容的模型。
可以将Pod视为虚拟机或者物理机,比如在为Pod进行端口分配、命名、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应用配置和迁移。
Kubernetes在对网络实现上提出如下基本要求(禁止任何故意进行网络分段):

  • Pod与其他节点的Pod进行通信无需NAT
  • Node的代理(如系统进程、kublet)可以与该节点的任何Pod通信

注意:对于支持Pod运行于主机网络的平台(如Linux),当Pod获取节点的主机网络时,可以不通过NAT与所有节点的Pod通信。

该网络模型不仅仅减少全局复杂度,最重要是这种设计方式与Kubernetes的期望一样,即应用程序从虚拟机到容器平滑迁移。如果之前的任务运行于虚拟机中,那么虚拟机只要有IP即可与项目中其他虚拟机同通信。两者的基本模型是一致的。

Kubernetes的IP地址存在于Pod作用域中,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Pod中的容器共享网络命名空间),意味着Pod中的容器可以通过localhost在各自端口上相互通信,并且Pod需要管理端口的使用,这与虚拟机中的处理是一致的,称为“IP-per-pod”模型。
将Node端口的请求转发到Pod(称为主机端口),但这是非常常规的操作,如何实现转发仍然是容器运行时的处理的,Pod自身是不关心主机端口的。

3 Service

Service是将一系列Pod应用暴露为网络服务的一种方法。
Kubernetes中不需要编辑应用来使用陌生的服务发现机制,Kubernetes为Pod分配了IP地址、独立的DNS名称,通过IP和DNS名称实现Pod的负载均衡。

3.1 动机

Kubernetes中Pod的创建和销毁是为了集群的正常的运行,Pod是非持久性的资源(可以按需要创建和销毁),如果使用Deployment运行应用可以动态地创建或销毁Pod(即水平扩缩容)。

虽然每个Pod可以获取各自的IP地址,但是在Deployment中,Pod的IP地址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即时刻A Pod的IP可能和时刻B的IP不同。
这会导致的问题:集群中如果后端Pod为前端Pod提供服务,前端如何实时跟随变化的后端IP?
答案:使用Service。

3.2 Service资源

Kubernetes中,Service是一种顶层抽象,定义了进入Pod的逻辑和策略(有时,这种模式称为微服务)。Service通过定义selector定向到Pod群组。
比如,一个无状态的镜像处理后台有3个副本,这些副本是可替代的,前端无需关心他们使用的是哪个,虽然实际的后台Pod可能会发生变更,但是,前端客户端无需感知以及实时跟踪这些Pod的变化。

Service的这种设计方式实现不同服务的Pod解耦,结构如下图所示。
不同业务间的Pod通过Service转发请求与响应。
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

云原生服务发现

如果应用中可以使用Kubernetes的API进行服务发现,
那么,通过API即可查询服务变更情况。
对于非原生应用,Kubernetes在应用和后端Pod间提供了配置网络端口和负载均衡的入口。

3.3 定义Service

Kubernetes中的Service是REST对象,类似于Pod,与所有REST对象一样,可以通过POST请求API来创建实例,Service对象名称需是有效的RFC 1035标签名称。
比如,假定每个Pod监听TCP端口为9376,包含标签:app=MyApp,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 MyApp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9376

上述配置创建的Service对象名称为my-service,将请求转发到标签为MyApp、TCP端口为9376的Pod上。
Kubernetes为my-service这个服务分配IP地址(有时称为clusterIP),供Service代理使用。
控制器为Service选择器持续扫描匹配的Pod,然后向my-service提交更新信息。
注意:Service可以将port映射到targetPort,为方便起见,默认将port和targetPort设为相同的值。

Pod中定义端口同时可以配置名称,根据名字可以配置Service中targetPort属性,如下配置:
在Pod中通过port名称:http-web-svc,将Servcie中的targetPort绑定到Pod中的containerPort:80。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nginx
  labels:
    app.kubernetes.io/name: proxy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stable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name: http-web-svc
        
---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nginx-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kubernetes.io/name: proxy
  ports:
  - name: name-of-service-port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http-web-svc

即使Service中混合多个Pod使用同一个配置名称同样是可以正常工作的,相同的网络协议使用不同的端口号,这为部署和迭代Service提供了诸多方便。比如更新Pod的可以修改暴露的端口,而无需终止客户端。默认的Service协议为TCP,也可以使用其他支持的协议,如:UDP和SCTP。
鉴于Service需要暴露多个端口,Kubernetes支持在一个Service对象中定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3.1 Service没有选择器

Service可以通过选择器访问Kubernetes的Pod,当使用了没有选择器的终端,Service可以抽象出其他类型的后端服务,包括集群外的服务,如:

  • 生产环境使用外部数据库集群,但测试环境使用自己的数据库;
  • 将自己的Service指向有不同Namespace或者其他集群的服务;
  • 迁移工作负载到Kubernetes。

如上情况可以定义没有Pod选择器的Servcie,如: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9376

由于这个Service没有选择器,所以对应的终端对象不会自动创建。可以手动将Service映射到对应的地址和端口,手动添加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Endpoints
metadata:
  # the name here should match the name of the Service
  name: my-service
subsets:
  - addresses:
      - ip: 192.0.2.42
    ports:
      - port: 9376

终端对象的名称必须是有效的DNS子域名。当为Service创建终端对象时,对象名称必须与Service名称一致,即metadata.name一致。
注意:终端的IP不应该是:环回地址(127.0.0.0/8 for IPv4, ::1/128 for IPv6)或者链路本地地址(169.254.0.0/16 and 224.0.0.0/24 for IPv4, fe80::/64 for IPv6)。
终端IP地址不能是其他Kubernetes集群Service的IP,因为,kube-proxy不支持虚拟IP作为终点。

访问Service无需区分有无选择器。上面的例子中,流量会路由到定义的终端对象:192.0.2.42:9376(TCP协议)。
Endpoint是Service的映射对象。

注意:Kubernetes API服务禁止代理没有映射的Pod。比如执行kubectl proxy ,由于这个限制,该Service没有选择器会代理失败。这会阻止Kubernetes API服务被用于代理未授权的终端接入。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是一类没有选择器并且使用DNS名称的特殊Service。

3.3.2 终端过载

如果终端资源超过1000个,Kubernetes集群(版本v1.22或更高),Endpoints会使用标识:endpoints.kubernetes.io/over-capacity: truncated。该注解说明Endpoints对象过载,控制器会删除Endpoints,保持1000个。

3.3.3 Endpoint分片

Endpoint分片是API资源提供可伸缩的Endpoint。虽然概念上与Endpoint非常相似,但是,Endpoint分片允许跨资源分配网络。默认情况下,Endpoint分片达到100个即认为是满载,多余的Endpoint分片会在其他的终端中创建并存储。

3.3.4 应用协议

appProtoco属性为每个Service的端口提供了访问协议,该属性由对应的Endpooints和EndpointSlice对象进行映射。
该属性遵循Kubernetes标准标签语法,值应为IANA标准服务名称或者域名前缀名称,如mycompany.com/my-custom-protocol

3.4 虚拟IP和服务代理

Kubernetes集群的每个节点(Node)都会运行kube-proxykube-proxy是Service虚拟IP的实现方式(除了ExternalName)。

3.4.1 为什么不使用round-robin域名系统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Kubernetes依赖于代理将流量转发给后端。有没有其他方案呢?
比如,是否可以配置有多个A值(或IPv6的AAAA) DNS以及依赖round-robin名称的解析?
Service使用代理的几点原因:

  • DNS的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不遵守记录TTL(存活时间)并且缓存应该过期的查询结果;
  • 一些应用使用DNS搜索一次,会永久缓存该结果;
  • 虽然应用和相关工具库重新解析,但是,DNS记录的低存活时间或者零存活时间会导致DNS负载增加,导致DNS最终很难管理。

3.4.2 配置

kube-proxy可以通过配置使用不同的启动模式。

  • kube-proxy通过ConfigMap进行配置,ConfigMap可以有效清除无需使用的kube-proxy功能;
  • CoinfigMap不支持实时重载配置;
  • kube-proxy的ConfigMap参数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因为,有硬件要求。比如,你的操作系统不允许使用iptables命令,kube-proxy内核的标准实现将无法正常工作。

3.4.3 用户空间代理模式

该模式下,kube-proxy监视Kubernetes控制平面中Service和Endpoint对象的添加和移除。
kube-proxy在本地节点(Node)上为每个Service开放一个随机选择的端口。
任何连接到这个“代理端口”的服务都会代理到Service的后端Pod上(通过Endpoint)。
kube-proxy Sevice根据SessionAffinity配置决定使用哪个后端Pod。
最后,用户空间代理安装iptables规则来获取流量,
流量分配被到Service的clusterIP(虚拟IP)和端口上。
kube-proxy将流量重定向到后端Pod的代理端口上,
默认情况下,kube-proxy在用户空间模式下通过round-robin算法选后端Pod,
过程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流量分发:traffic->clusterIP->kube-proxy->pod
图片地址:https://d33wubrfki0l68.cloudfront.net/e351b830334b8622a700a8da6568cb081c464a9b/13020/images/docs/services-userspace-overview.svg

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

3.4.4 iptables代理模式

iptable代理模式中,kube-proxy通过Kubernetes控制平面监控Service和Endpoint对象的添加和移除。kube-proxy为每个Servcie安装iptable规则,将流量分配到Service的clusterIP和端口上,然后重定向到Service的后端Pod上。kube-proxy为每个Endpoint对象安装iptable规则来选择后端Pod。默认情况下,iptable模式下的kube-proxy是纯随机选择后端Pod。
该模式的架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流量分发:traffic->clusterIP->pod或者traffic->kube-proxy->pod
原图地址:https://d33wubrfki0l68.cloudfront.net/27b2978647a8d7bdc2a96b213f0c0d3242ef9ce0/e8c9b/images/docs/services-iptables-overview.svg

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

使用iptable处理流量系统开销很小,因为Linux网络筛选器处理流量时无需进行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切换。这种处理方式貌似更加可靠。
如果kube-proxy运行在iptable模式化下,选中的第一个Pod无响应,连接会失败。与用户空间模式不同的是:用户空间模式下,kube-proxy在第一个Pod中无法获取响应时,会自动向其他Pod发起重试请求。

可以使用就绪探针(readiness)验证后端Pod是否正常工作,因此iptable模式下kube-proxy只能观测到测试正常的后端Pod。这样意味着无需将流量通过kube-proxy分发到Pod就可以知道响应异常。

3.4.5 IPVS代理模式

ipvs模式下,kube-proxy观测kubernetes的Service和Endpoint,调用netlink接口创建对应的IPVS规则,并定期向Kubernetes的Sevice和Endpoint同步IPVS规则。该控制回环保证IPVS与期望的状态是一致的。当访问Servcie时,IPVS将流量直接定向到后端Pod。
IPVS模式是基于网络筛选器回调功能,与iptable模式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是,IPVS使用hashtable作为数据结构并在内核空间中进行工作。这意味着IPVS模式下,kube-proxy流量重定向的时延比iptable模式中更低,同步代理规则的性能会更好。与其他模式相比,IPVS也支持更高吞吐量。
该模式的架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流量分发:traffic->clusterIP->pod或者traffic->kube-proxy->pod
原图地址:https://d33wubrfki0l68.cloudfront.net/2d3d2b521cf7f9ff83238218dac1c019c270b1ed/9ac5c/images/docs/services-ipvs-overview.svg
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

IPVS为后端Pod的流量分发提供多种均衡策略:

  • rr:轮询
  • lc:最小连接(开启连接数量最少)
  • dh:目标地址Hash
  • sh:源Hash
  • seq:期待延迟最少
  • nq:非队列

注意:IPVS模式下运行kube-proxy,需保证启动kube-proxy前,在节点(Node)中IPVS是可用的。
kube-proxy以IPVS代理模式启动时,会确认IPVS内核模块是否可用,如果没有检测到可用的IPVS内核模块,kube-proxy会回退使用iptable代理模式。

这些代理模型,流量会绑定到Service的IP和Port(代理了后端Pod的Service),客户端无需感知任何关于Kubernetes、Servcie或者Pod。
如果想将某个特定的客户端的流量发送到同一个Pod,可以基于客户端IP地址设置会话,通过属性service.spec.sessionAffinity,配置为ClientIP,默认为None,同时支持配置会话最大存活时间,通过属性service.spec.sessionAffinityConfig.clientIP.timeoutSeconds配置,默认为10800秒,即3小时。

注意:Windows系统中,Service不支持最大会话存活时间。

3.5 多个端口Service

对于某些Service需要暴露多个端口。Kubernetes允许在Service对象中配置多个端口。一个Service配置多个端口,必须给端口配置名称,明确目的。多个端口配置样例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 MyApp
  ports:
    - name: http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9376
    - name: https
      protocol: TCP
      port: 443
      targetPort: 9377

注意:与Kubernetes命名一致,端口的名称只能包含小写字母和中划线。端口名称的开始和结束必须是字母或数字。如合法的:123-abc,web;不合法:123_abc,-web。

3.6 选择IP地址

通过配置.spec.clusterIP属性,在Service创建请求中指定集群的IP地址。如,想重用已经有DNS或者原有系统已配置IP地址并且很难重新配置。
选择的IP地址须满足:在API server配置的service-cluster-ip-range CIDR范围内,有效的IPv4或者IPv6地址。如果创建的Service包含无效的clusterIP地址,API server会返回422状态码,表明错误。

3.7 流量策略

3.7.1 外部流量策略

通过属性spec.externalTrafficPolicy控制流量在外部资源的分发。可用的类型有Cluster和Local。Cluster:流量分发到已就绪的Endpoint,Local:只分发到已就绪的本地节点Endpoint。如果流量策略为Local,但是没有本地节点Endpoint,kube-proxy不会将流量转发到相关的Service。

注意:如果为kube-proxy开启ProxyTerminatingEndpoints属性,kube-proxy会检测节点是否有本地Endpoint以及所有本地Endpoint是否标记为terminating。如果有本地Endpoint并且所有本地Endpoint标记为terminating,kube-proxy会忽略Local策略的外部流量。如果外部流量策略为Cluster,本地节点Endpoint为terminating,kube-proxy会将流量分发到其他正常的Endpoint。即使健康检查节点启动失败时,这种转发方式对于终止的Endpoint,仍允许外部负载均衡器优雅地分离出NodePort Service的连接。否则,流量会在Pod终止期间丢失。

3.7.2 内部流量策略

通过属性spec.internalTrafficPolicy控制流量在内部资源的分发。与externalTrafficPolicy一样,有两种值:Cluster和Local。Cluster:内部流量只分配到就绪的Endpoint;Local:流量值分发到本地节点的Endpoint。如果流量策略为Local,如果没有本地Endpoint,kube-proxy会丢弃该流量。

3.8 Service部署

https://blog.csdn.net/Xin_101/article/details/124519232

4 小结

核心:
(1)集群中的每个Pod会在集群范围内获取自己唯一的IP地址,Pod间通信无需建立连接,无需考虑端口映射;
(2)Service是将一系列Pod应用暴露为网络服务的一种方法,即通过Service访问Pod;
(3)代理模式有3种:用户空间代理模式、iptables代理模式和IPVs代理模式;
(4)Kubernetes允许在Service对象中配置多个端口;
(5)流量分配策略:Cluster和Local两种方式,Cluster:流量分发到就绪的Endpoint;Local流量只分发到本机Endpoint,Endpoint终止后,则会丢弃流量。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67788.html

到了这里,关于详解K8S网络模型(包含Service讲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k8s Service服务详解

    k8s中Service定义了这样一种抽象:一个pod的逻辑分组,一种可以访问他们的策略—通常称为微服务。这一组pod能够被Service访问到,通常是通过Label Selector Service能够提供负载均衡的能力,但是在使用上有以下限制: 只提供4层负载均衡能力,而没有7层功能,但有时我们可能需要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9)
  • 11-k8s中网络资源service

            每当我们企业的业务pod迭代功能的时候,都会修改pod,修改后重新启动pod,ip就会变化,那么在生产环境当中,从用户到宿主机、从宿主机到pod,这一个访问流程,都是事先写好的,一旦pod修改后,ip产生变化,就需要重新配置,因此,k8s提供了service资源用于解决这

    2024年02月22日
    浏览(46)
  • K8s之Service四层代理入门实战详解

    官网中文参考文档: 1、Service四层代理概念 在K8S中Pod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重启Pod如果Pod重启它的IP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程序中指定Pod地址是写死的,Pod每升级一次,刚升级的Pod,集群中其他关联此Pod的服务就找不到升级的Pod。 为了解决上面问题,在K8S集群中定义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1)
  • k8s服务发现之第二弹Service详解

    Kubernetes Servies 是一个 RESTFul 接口对象,可通过 yaml 文件创建。 例如,假设您有一组 Pod: 每个 Pod 都监听 9376 TCP 端口 每个 Pod 都有标签 app=MyApp 上述 YAML 文件可用来创建一个 Service: 名字为 my-service 目标端口为 TCP 9376 选取所有包含标签 app=MyApp 的 Pod 关于 Service,您还需要了解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9)
  • k8s网络模型

    通过《Linux网络原理》我们已据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k8s是怎么构建网络模型的呢? 交换机和路由器都是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它们在网络通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交换机(Switch)是一种用于构建局域网(LAN)的网络设备,它可以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复制到另一个端口,以便在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5)
  • k8s网络详解

    节点网络:集群宿主机节点间的网络通信,并且负责打通与集群外部的通讯。 pod网络:为集群上的pod提供网络,通过CNI网络插件来完成,如Fannel、Calico、Cilium等。 service网络:部署集群时指定网段,service从这里面分配。service对象的IP地址存在于相关的ipvs、iptables规则中,k8

    2024年04月16日
    浏览(39)
  • K8S--service

    Service 是将集群中的 一个或一组 Pod应用程序公开为网络服务的方法。我们都知道pod是不稳定的,有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创建和销毁,这一时刻运行的 Pod 集合可能不同于下一刻运行该应用的 Pod 集合,并且新创建的pod的ip地址会改变,所以我们不应该寄期望于pod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4年01月19日
    浏览(49)
  • k8s service

    程序在容器中、容器在Pod中,可以通过pod的ip来访问应用程序,但是podIP会随着创建销毁而改变。由此,Service出现: Service会对提供同一个服务的 多个pod进行聚合 ,并且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地址。通过访问Service的入口地址就能访问到后面的pod服务。 在整个Service的生命周期中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1)
  • k8s指南-Service

    目录: (1)k8s指南-概述 (2)k8s指南-架构 (3)k8s指南-工作负载(1) (4)k8s指南-工作负载(2) (5)k8s指南-工作负载(3) (6)k8s指南-工作负载(4) (7)k8s指南-Service (8)k8s指南-Ingress (9)k8s指南-DNS与服务发现 (10)K8S指南-平滑升级与自动扩缩容 在k8s集群中,虽然每个pod都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ip地址,但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8)
  • k8s service (三)

    K8s service (三) LoadBalancer类型的Service LoadBalancer和NodePort其实是同一种方式,目的都是向外暴露一个端口,区别在于LoadBalancer会在集群的外部再来做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而这个设备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的,外部服务发送到这个设备上的请求,会被设备负载之后转发到集群中     E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