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面试汇总2】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测试面试汇总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功能测试

1.点击按钮页面白屏怎么排查问题

  • 浏览器开发者工具:
    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如Chrome DevTools),查看控制台(Console)是否有任何JavaScript错误、资源加载失败(404或网络请求超时等)的消息。
    检查网络(Network)标签页,观察CSS和JS文件是否成功加载,加载顺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阻塞渲染的资源。

  • 资源加载检查:
    确认CSS样式表是否正确引入且有效,因为缺少关键的CSS可能导致内容不可见但不是真正的白屏。
    检查JavaScript脚本执行是否导致了错误或者阻塞了DOM解析。某些情况下,如果在文档头部有同步加载且运行时间较长的JS代码,可能会阻止后续HTML渲染。

  • 生命周期方法分析:
    如果是SPA应用,检查与按钮交互相关的组件生命周期方法,确认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或异步操作没有正确处理。

  • 硬件加速问题:
    某些场景下,GPU硬件加速设置或CSS3属性不当可能造成渲染异常,检查相关CSS规则。

  • 初始化过程:
    对于移动应用,要关注冷启动时的预加载机制以及初始化流程,确保应用程序启动到页面渲染完成期间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或卡死状态。

  • 性能监控:
    使用浏览器性能分析工具(如Timeline/Performance面板)记录并分析白屏发生前后CPU、内存、GPU的使用情况,寻找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

  • 日志跟踪:
    在代码层面添加必要的日志输出,以便在服务器端或客户端日志中查找线索。

  • 复现和隔离问题:
    尝试在不同环境、不同设备及浏览器版本下复现问题,看是否具有普遍性,缩小问题范围。

  • 调试模式:
    如果是Web应用,启用服务端或框架提供的调试模式,这有助于更深入地追踪问题所在。

2.对于已经上线的系统,作为测试人员接手工作时,你将怎么开展工作

  • 系统熟悉与业务理解:
    首先,详细了解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以及业务流程,查阅相关的系统设计文档和用户手册。
    与产品经理、开发团队以及运维团队进行沟通,了解系统的现状、历史问题、用户反馈等情况。
  • 需求梳理与分析:
    获取最新的需求变更文档或迭代计划,分析新需求对现有系统的影响。
    对于遗留系统,可能需要通过逆向工程的方式去理解和整理出隐性需求。
  • 已有测试资产整理:
    查阅和整理已有的测试用例库,评估其覆盖度和有效性,根据新需求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补充。
    梳理现有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和脚本,确认是否能够支持后续的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工作。
  • 风险识别与评估:
    根据系统特点和业务重要性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如性能瓶颈、安全漏洞、兼容性问题等。
    设计专项测试活动来针对这些高风险领域进行深入测试。
  • 测试策略制定:
    制定详尽的测试策略,包括回归测试、冒烟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性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
    确定测试的重点区域,并根据项目进度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测试周期和优先级。
  • 执行测试:
    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及时发现并提交缺陷报告,跟踪问题修复进展。
    定期进行回归测试,确保在修复旧问题的同时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 监控与数据分析:
    利用日志系统、APM工具等进行线上监控,收集实时数据,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错误频率及用户行为等信息。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隐性问题或优化空间。
  • 持续改进与优化:
    建立和完善测试过程中的反馈机制,推动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
    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或者频繁变更的功能模块,考虑采用自动化测试手段提升效率。
  • 应急响应与故障排查:
    参与线上故障的应急响应,快速定位问题并协助解决。
    在故障后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总的来说,在面对一个已经上线的系统时,我的工作重心不仅在于保证新功能的质量,更在于全面维护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用户体验,降低运营风险。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测试流程和方法,以适应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变化。

3.对应一个订单,用户已经付款成功,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权益,怎么去排查

  • 订单状态确认:
    首先检查系统中该用户的订单状态是否已经更新为“已支付”,确保款项确实到账且被系统正确识别。
  • 支付记录核对:
    在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后台查看对应的交易流水,确认支付的金额、时间以及支付成功的状态。
  • 权益发放逻辑审查:
    检查系统内的权益发放规则和流程,确认是否存在程序错误或配置问题。例如,是否有触发条件未满足、优惠券/积分发放延迟或者遗漏等情况。
  • 数据库查询:
    在数据库中查找用户在完成支付后的权益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优惠券、积分、会员升级记录等,看是否已正常添加到用户的账户中。
  • 接口调用验证:
    如果权益发放依赖于第三方服务接口,核实接口调用是否成功,返回结果是否正确,有无异常日志产生。
  • 缓存问题排查:
    若系统使用了缓存机制,则需要确认缓存是否同步更新,以免因缓存导致用户看到的是旧的数据。
  • 用户端确认:
    让用户提供其账户信息,从用户视角登录并检查账户内的权益明细,以排除前端显示问题。
  • 复现问题:
    尝试模拟相同的购买流程,并关注权益发放环节,尝试复现问题以便定位具体原因。
  • 日志分析:
    分析服务器端和支付回调相关的日志文件,查看在用户支付成功后,权益发放的相关处理过程是否存在异常或错误。

通过以上步骤通常能找出问题所在,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并及时补发用户应得的权益,同时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确保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Linux操作系统

1.Linux操作命令

【测试面试汇总2】
Linux 目录结构及常用命令详细介绍参考

2.在Linux中find和grep的区别?

在Linux中,find命令用于按照指定条件搜索文件或目录,而grep命令则用于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文本字符串。具体来说,find命令可以按照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条件来查找文件或目录,而grep命令则可以查找包含指定文本的文件,并显示匹配行的内容。

3.绝对路径用什么符号表示?

/
在Linux中,绝对路径是从 / (也被称为根目录)开始的,比如/usr、/etc/X11。如果一个路径是从/开始的,它一定是绝对路径,这样就好理解了。

4.当前目录、上层目录用什么表示?

当前目录:./
上层目录:…/

5.主目录用什么表示?

在linux中,主目录是用户的家目录,可以使用“~”来表示

6.怎么查看进程信息?

ps -ef

7.保存文件并退出vi 编辑?

按下esc键后输入 :wq

8.怎么查看当前用户id?

  • 首先,打开linux客户端。

  • 接着,点击上方的连接linux按钮。

  • 弹出窗口,输入用户名和主机ip地址。

  • 弹出窗口,输入密码,点击“OK”。

  • 进入新界面。

  • 输入id root命令,即可查看root用户的相关id信息。

9.怎么查看命令的帮助信息?

xxx --help    获取外部命令的帮助
info xxx      比man更丰富的帮助信息
man xxx       获取xxx命令的帮助

10.nmon工具是如何使用的?

首先安装nmon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 nmon 工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在 Ubuntu 或 Debian 系统上安装 nmon 工具:
sudo apt-get install nmon

#在 CentOS 或 RHEL 系统上,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nmon 工具:
sudo yum install nmon

然后启动 nmon 工具

# nmon 工具可以显示各种系统性能指标,例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 I/O 等。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显示这些指标:

sudo nmon -s1 -c 60
# 该命令将在 60 秒钟内每秒记录一次系统性能指标,并将结果显示在终端上。您可以使用 q 键退出 nmon 工具。

# 在命令中,-s1 表示每秒记录一次系统性能指标,-c 60 表示记录 60 秒钟。

nmon 查看进程信息的命令

sudo nmon -p
# 该命令将显示系统中运行的进程列表,并显示每个进程的 CPU 和内存使用情况。

查看网络流量信息的命令

sudo nmon -N
# 该命令将显示当前的网络流量信息,包括接收和发送的字节数、数据包数等。

查看磁盘 I/O 信息的命令

sudo nmon -d
# 该命令将显示磁盘 I/O 信息,包括每个磁盘的读写速度、IOPS 等。

11.怎么建立硬链接?

使用 ln 来创建:
ln hello.c hello 建立hello.c的硬链接hello

12.监控资源命令用到哪些?

查看静态资源占有率:vmstat
查看动态资源占有率:Top
iostat命令
iotop命令

13.创建文件用什么命令?

mkdir+文件名

14.复制文件用什么命令?

cp -r /opt/a/ /opt/b/ #将/opt/a/下的a.录复制到 /opt/b/目录

15.查看文件内容有哪些命令可以使用?

cat more less tail head 等命令

  • cat 文件名 #显示全部文件内容

  • more 文件名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 less 文件名 #与 more 相似,更好的是可以往前翻页

  • tail 文件名 #仅查看尾部,还可以指定数

  • head 文件名 #仅查看头部,还可以指定数

16.移动文件用哪个命令?

Mv+文件名称+移动的路径

17.删除文件用哪个命令?

Rm -rf+文件名称

18.对文件的内容进行统计(行号、单词数、字节数)

wc -l log.txt 统计log.txt文件中的行数

选项 说明
-w 统计字数,一个字被定义为由空白、跳格或换行字符分隔的字符串
-c 统计字节数
-l 统计行数
-m 统计字符数
-L 打印最长行的长度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19.grep命令有什么用?

文本搜索工具,根据用户指定的“模式(过滤条件)”对目标文本逐行进行匹配检查,打印匹配到的行.

格式:
  grep [OPTIONS] [pattern] file 
 # grep -o '查找内容' 文件名
   
参数:
-c    --count   #计算符合样式的列数
-l    --file-with-matches   #列出文件内容符合指定的样式的文件名称。 
-v   --revert-match   #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i    --ignore-case   #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
-o   # 只显示匹配到的关键字
-n  # 现实行号
 
-E    使用正则表达式        # grep -E '正则表达式' 文件

20.Linux中进程有哪几种状态?

  • R 状态:R 是 Running 或 Runnable 的缩写,表示进程在 CPU 的就绪队列中,正在运行或者正在等待运行。

  • D 不可中断状态睡眠:D 是 Disk Sleep 的缩写,不可中断状态睡眠(Uninterruptible Sleep),一般表示进程正在跟硬件交互,并且交互过程不允许被其他进程或中断打断。

  • Z 僵尸进程状态:Z 是 Zombie 的缩写,也就是进程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但是父进程还没有回收它的资源(比如进程的描述符、PID 等)。

  • S 可中断状态睡眠:S 是 Interruptible Sleep 的缩写,表示进程因为等待某个事件而被系统挂起。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它会被唤醒并进入 R 状态。

  • I 空闲状态:I 是 Idle 的缩写,用在不可中断睡眠的内核线程上。硬件交互导致的不可中断进程用 D 表示,但对某些内核线程来说,它们有可能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负载,用 Idle 正是为了区分这种情况。要注意,D 状态的进程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 I 状态的进程却不会。

  • T 由信号触发的停止状态:比如向一个进程发送 SIGSTOP 信号,它就会因响应这个信号变成暂停状态(Stopped);再向它发送 SIGCONT 信号,进程又会恢复运行(如果进程是终端里直接启动的,则需要你用 fg 命令,恢复到前台运行)。

  • t 由调试跟踪触发的停止状态:当使用调试器(如 gdb)调试一个进程时,在使用断点中断进程后,进程就会变成跟踪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暂停状态,只不过可以用调试器来跟踪并按需要控制进程的运行。

21.如何查看端口号是否被占用?

查找所有运行的端口:netstat -ano
查看某个端口号是否被占用:netstat -ano|findstr “3306”

22.终止进程用什么命令?

kill -9

23.搜索文件用什么命令?

find ./ -name “文件名称”

24.怎么查看磁盘使用空间?

df -h

25.怎么查看IP地址?

ifcogfig

26.把一个文件夹打包压缩成.tar.gz的命令?

tar -czf test.tar.gz test.txt

27.如何查看Linux系统运行的相关信息?

查看动态资源占有率 top

28.查看占用CPU使用率最高的进程?

ps aux|head -1;ps aux|grep -v PID|sort -rn -k 3|head

29.如何查看一个文件的末尾50行?

tail -n 50 test.txt

30.data目录下找到所有txt的文件的命令?

Find /data -name “*.txt”

31.查看某个端口号?

查看端口号:netstat -an
查看单个端口号:netstat -an |grep+端口号

32.查看某个进程号?

查看进程:ps -ef
查看单个进程:ps -ef|grep+进程号

33.查看系统硬盘空间命令?

df -h

34.日志具体怎么查看?

tail -100f test.log #实时监控100行日志

35.如何过滤文件内容中包含‘error’的行?

find /var/log -name ‘*.log’ | xargs cat | grep -i ‘error’ > all_error.log

  • 先用find命令,找到所有*.log文件
  • 再用xargs cat命令来一起读取
  • 接着用grep -i 'error’来获取特定的行
  • 最后用输出重定向到all_error.log文件中

MySQL数据库

1.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简而言之,用来存储大量数据的)

2.为什么使用数据库?

使用数据库可以方便地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查询等方式快速地获取和操作数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什么是MySQL?

My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用SQL语言进行查询和管理数据。它是一种开源软件,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上运行。

4.数据库的三大范式是什么?

  •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列都是原子性的,即每个列都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项。这个范式基本上是关于如何定义关系模式的,它要求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属性都是原子性的,不可再分解。
  • 第二范式(2NF):确保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非主属性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部分属性。
  • 第三范式(3NF):确保表中的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属性依赖于另一个非主属性,那么这个非主属性应该被拆分到另一个表中,以避免数据冗余。

这些范式旨在规范数据库设计,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5.MySQL有关权限的表都有哪几个?

  • mysql.user: 存储MySQL用户账号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和主机名。
  • mysql.db: 存储数据库级别的权限信息,比如哪些用户有哪些数据库的权限。
  • mysql.tables_priv: 存储表级别的权限信息,比如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表的哪些操作权限。
  • mysql.columns_priv: 存储列级别的权限信息,比如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列的哪些操作权限。

6.MySQL的binlog有几种录入格式?分别是什么?

binlog 有三种格式

  • Statement(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SBR):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 SQL 都会记录在 binlog 中。
  • Row(Row-Based Replication,RBR):不记录 SQL 语句上下文信息,仅保存哪条记录被修改。
  • Mixed(Mixed-Based Replication,MBR):Statement 和 Row 的混合体。

7.MySQL有哪些数据类型?

  • 数值类型
  • 字符串类型
  • 时间日期类型

8.什么是索引?

在数据中,索引相当于字典的目录一下,通过索引可以快速的检索数据。

9.索引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 提高数据的搜索速度
  • 加快表与表之间的连接速度
  • 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若使用分组及排序子句进行时,通过建立索引能有效的减少检索过程中所需的分组及排序时间,提高检索效率。

缺点:

  • 只能提高查询速度,相反会降低新增,修改,删除的效率
  • 浪费存储空间 索引不是越多越好,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不同的索引

10.索引有哪几种类型?

  • 唯一索引:在创建唯一索引时要不能给具有相同的索引值。
  • 主键索引:在我们给一个字段设置主键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创建主键索引,用来确保每一个值都是唯一的。
  • 聚集索引:我们在表中添加数据的顺序,与我们创建的索引键值相同,而且一个表中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 普通索引:它的结构主要以B+树和哈希索引为主,主要是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精确查找。
  • 全文索引:它的作用是搜索数据表中的字段是不是包含我们搜索的关键字,就像搜索引擎中的模糊查询。

11.MylSAM索引与InnoDB索引的区别?

  • InnoDB支持事务,MylSAM不支持事务。这是MySQL 将默认存储引擎从MylSAM变成InnoDB的重要原因之一;
  • InnoDB支持外键,而MylSAM不支持。对一个包含外键的lnnoDB表转为MYISAM会失败;
  • InnoDB是聚集索引,MylSAM是非聚集索引。聚簇索引的文件存放在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上,因此 InnoDB必须要有主键,通过主键索引效率很高。但是辅助索引需要两次查询,先查询到主键,然后再通过主键查询到数据。因此,主键不应该过大,因为主键太大,其他索引也都会很大。而MyISAM是非聚集索引,数据文件是分离的,索引保存的是数据文件的指针。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是独立的。
  • InnoDB 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需要全表扫描。而MylSAM用一个变量保存了整个表的行数,执行上述语句时只需要读出该变量即可,速度很快;
  • InnoDB最小的锁粒度是行锁,MyISAM最小的锁粒度是表锁。一个更新语句会锁住整张表,导致其他查询和更新都会被阻塞,因此并发访问受限。这也是MySQL将默认存储引擎从 MylSAM变成InnoDB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索引的基本原理?

就是把无序的数据变成有序的查询.

  • 把创建了索引的列的内容进行排序
  • 对排序结果生成倒排表
  • 在倒排表内容上拼上数据地址链
  • 在查询的时候,先拿到倒排表内容,再取出数据地址链,从而拿到具体数据

13.索引设计原则

查询更快、占用空间更小

  • 适合索引的列是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列,或者连接子句中指定的列
  • 基数较小的表(就是表的数据比较少,因为会单独维护一个索引表),索引效果较差,没有必要在此列建立索引
  • 使用短索引,如果对长字符串列进行索引,应该指定一个前缀长度,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索引空间,如果搜索词超过索引前缀长度,则使用索引排除不匹配的行,然后检查其余行是否可能匹配。
  • 不要过度索引。索引需要额外的磁盘空间,并降低写操作的性能。在修改表内容的时候,索引会进行更新甚至重构,索引列越多,这个时间就会越长。所以只保持需要的索引有利于查询即可。
  • 定义有外键的数据列一定要建立索引。
  • 更新频繁字段不适合创建索引
  • 若是不能有效区分数据的列不适合做索引列(如性别,男女未知,最多也就三种,区分度实在太低)
  • 尽量的扩展索引,不要新建索引。比如表中已经有a的索引,现在要加(a,b)的索引,那么只需要修改原来的索引即可。
  • 对于那些查询中很少涉及的列,重复值比较多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 对于定义为text、image和bit的数据类型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14.创建索引的原则?

  • 对于经常需要搜索、排序或分组的列,应该创建索引。这样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 对于表中唯一值比较多的列,也应该创建索引。这些列通常是主键、外键和唯一约束列。

  • 避免在大型表上创建过多的索引。因为索引会占用磁盘空间,并且会影响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性能。

  • 对于经常进行范围查询的列,如日期或价格,应该使用复合索引。复合索引可以包含多个列,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 在创建索引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选择较小的数据类型和长度可以减少索引占用的磁盘空间,并提高查询性能。

  • 定期对索引进行优化和维护。可以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或脚本来分析索引使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维护操作。

15.使用索引查询一定能提高查询的性能吗?为什么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DELETE,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 5次的磁盘I/O。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使用索引查询不一定能提高查询性能,索引范围查询(INDEX RANGE SCAN)适用于两种情况:

  • 基于一个范围的检索,一般查询返回结果集小于表中记录数的30%。
  • 基于非唯一索引的检索。

16.百万级别或以上的数据如何删除?

  • 分批次删除:将要删除的数据分成多个批次,每次删除一部分数据。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删除过多数据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或者系统崩溃。

  • 使用TRUNCATE命令:TRUNCATE命令可以快速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比使用DELETE命令要快得多。但是,TRUNCATE命令不能回滚数据,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谨慎考虑。

  • 使用DROP命令:DROP命令可以删除整个表,包括表结构和所有数据。但是,这个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会永久删除数据,而且无法恢复。

  • 使用存储过程:可以编写存储过程来删除数据。存储过程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批量删除,可以提高删除效率。

  • 使用分区表:如果表中的数据可以按照某个条件进行分区,可以使用分区表来删除数据。这样可以只删除指定分区中的数据,而不会影响其他分区的数据。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删除之前备份数据,并在删除之后进行必要的优化和维护操作。

17.什么是最左前缀原则?什么是最左匹配原则?

  • 顾名思义,最左优先,以最左边为起点任何连续的索引都能匹配上。同时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会停止匹配。

  • 如建立 (a,b,c,d) 索引,查询条件 b = 2 是匹配不到索引的,但是如果查询条件是 a = 1 and b = 2 或 a=1 又或 b = 2 and a = 1 就可以,因为优化器会自动调整 a,b 的顺序。

  • 再比如 a = 1 and b = 2 and c > 3 and d = 4,其中 d 是用不到索引的,因为 c 是一个范围查询,它之后的字段会停止匹配。

18.什么是数据库事务?

数据库事务是指一组数据库操作,这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在数据库中,事务通常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事务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称为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都会被回滚到之前的状态。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应该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事务执行后,数据库应该满足所有的约束和规则。

  • 隔离性(Isolation):事务应该在独立的隔离环境中运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这可以避免数据冲突和并发问题。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执行成功后,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该被永久保存。即使系统崩溃或者重启,数据也应该能够恢复。

通过使用事务,可以确保数据库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果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都会被回滚到之前的状态,这可以避免数据损坏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19.什么是关系型数据库,主键,外键索引分别是什么?

  •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采用了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关系型数据库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称为表,一组表组成了数据库。
  • 主关键字(primary key)是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它的值用于唯一的标识表中的某一条记录
  • 外键表示了两个关系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另一个关系的外键作主关键字的表被称为主表,具有此外键的表被称为主表的从表。外键又称作外关键字
  • 在关系数据库中,索引是一种单独的、物理的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存储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20.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哪些?

  • MySQL-MySQL AB公司开发(开源)
  • Oracle-公司开发
  • DB2-IBM公司开发DB2
  • 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公司开发
  • 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公司开发
  • Sybase-Sybase公司开发

21.SQL的select语句完整的执行顺序是什么?

  • FROM子句:从指定的表中获取数据。

  • WHERE子句:筛选满足条件的数据行。

  • GROUP BY子句:将数据按照指定的列进行分组。

  • HAVING子句:筛选满足条件的分组。

  • SELECT子句:选择需要查询的列。

  • DISTINCT关键字:去除重复的行。

  • ORDER BY子句:对结果集进行排序。

  • LIMIT子句:限制结果集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并不是严格按照顺序执行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的。例如,如果查询中使用了聚合函数,那么GROUP BY子句会在WHERE子句之后执行。同时,数据库系统也会根据索引和其他优化策略来调整执行顺序,以提高查询性能。

因此,虽然SELECT语句的执行顺序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的,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22.事务的特性?

事务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称为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都会被回滚到之前的状态。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应该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事务执行后,数据库应该满足所有的约束和规则。

  • 隔离性(Isolation):事务应该在独立的隔离环境中运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这可以避免数据冲突和并发问题。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执行成功后,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该被永久保存。即使系统崩溃或者重启,数据也应该能够恢复。

23.数据库怎么优化查询效率?

  • 储存引擎选择,如果数据表需要事务处理,应该考虑使用InnoDB, 因为它完成兼容 ACID 特性,如果不需要事务处理,使用默认储存引擎 MyISQM 比较明智
  • 对查询进行优化,尽量避免全表扫描,可以考虑再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 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则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 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 或 < > 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 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 如果一个字段有索引,一个字段没有索引,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 使用 Update 语句, 如果只更改 1、2 个字段,不要 update 全部字段,否则频繁调用会引起明显的性能小号,同时带来大量日志
  • 对于多张大数据量的表 JINO,要先分页再 JOIN, 否则逻辑读会很高,性能差
  • 尽量使用表变量来代替临时表。如果表变量包含大量数据,请注意索引非常有限(只有主键索引)
  • 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24.什么是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度?

  •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 事务 A 读取事务 B 更新的数据,然后 B 回滚操作,那么 A 读取到的数据是脏数据。

  •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中两次读取的数据的内容不一致。 事务 A 多次读取同一数据,事务 B 在事务 A 多次读取的过程中,对数据作了更新并提交,导致事务 A 多次读取同一数据时,结果 不一致。

  • 幻读:一个事务中两次读取的数据量不一致。 系统管理员 A 将数据库中所有学生的成绩从具体分数改为 ABCDE 等级,但是系统管理员 B 就在这个时候插入了一条具体分数的记录,当系统管理员 A 改结束后发现还有一条记录没有改过来,就好像发生了幻觉一样,这就叫幻读。

25.SQL注入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

程序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书写规范写SQL语句和关键字未进行过滤,导致客户端可以通过全局变量get或者post提交sql语句到服务器端正常运行;

防止方法:

  • 过滤掉一些常见的数据库操作关键字,或者通过系统函数来进行过滤。
  • 在PHP配置文件中将register_globals=off;设置为关闭状态
  • SQL语句书写的时候尽量不要省略小引号(tab键上面那个)和单引号
  • 提高数据库命名技巧,对于一些重要的字段根据程序的特点命名,去不易被猜到的
  • 对于常用的方法加以封装,避免直接暴漏SQL语句
  • 开启PHP安全模式:Safe_mode = on;
  • 打开magic_quotes_gpc 来防止SQL注入、
  • 控制错误信息:关闭错误提示信息,将错误信息写到系统日志。
  • 使用mysqli或pdo预处理。

26.MySQL与MongoDB本质之间最基本的差别是什么?

​​

  • 数据库模型:mongodb-非关系型;mysql-关系型;
  • 存储方式:mongodb-以类JSON的文档的格式存储;mysql-不同引擎有不同的存储方式;
  • 查询语句:mongodb-MongoDB查询方式(类似JavaScript的函数);mysql-SQL语句;
  • 数据处理方式:mongodb-基于内存,将热数据存放在物理内存中,从而达到高速读写;mysql-不同引擎有自己的特点;
  • 成熟度:mongodb-新兴数据库,成熟度较低;mysql-成熟度高;
  • 广泛度:mongodb-NoSQL数据库中,比较完善且开源,使用人数在不断增长;mysql-开源数据库,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 事务性:mongodb-仅支持单文档事务操作,弱一致性;mysql-支持事务操作;
  • 占用空间:mongodb-占用空间大;mysql-占用空间小;
  • join操作:mongodb-MongoDB没有join;mysql-MySQL支持join;

27.为什么要使用视图?什么是视图?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它是由 SELECT 语句定义的。视图不像表那样实际存在于数据库中,而是在需要时动态生成的结果集。视图可以看作是一张虚拟表,它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中选择、过滤和排序数据,生成一个新的逻辑表。

使用视图的主要原因如下:

  • 简化复杂查询:视图可以将多个表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逻辑表,从而简化复杂查询。这样就不需要编写复杂的 SQL 查询语句,而是可以使用简单的 SELECT 语句查询视图。

  • 限制数据访问:通过视图,可以限制用户对表中某些列的访问权限,从而保护敏感数据不被随意访问和修改。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简化数据操作:通过视图,可以将多个表的数据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表,使得查询和操作数据更加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查询和操作数据时需要编写复杂的 SQL 查询语句。

  • 提高数据一致性:通过视图,可以对数据进行约束和验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用户在操作数据时出现错误。

28.视图有哪些特点?

  • 视图的列可以来自不同的表,是表的抽象和在逻辑意义上建立的新关系。
  • 视图是由基本表(实表)产生的表(虚表)。
  • 视图的建立和删除不影响基本表。
  • 对视图内容的更新(添加,删除和修改)直接影响基本表。
  • 当视图来自多个基本表时,不允许添加和删除数据。

29.视图的优缺点?

优点:

  • 使用视图,可以定制用户数据,聚焦特定的数据。
  • 使用视图,可以简化数据操作。
  • 使用视图,基表中的数据就有了一定的安全性
  • 可以合并分离的数据,创建分区视图

缺点:

  • 性能差
  • 修改限制

30.什么是存储过程?有哪些优缺点?

存储过程是一个预编译的SQL语句,优点是允许模块化的设计,就是说只需要创建一次,以后在该程序中就可以调用多次。如果某次操作需要执行多次SQL,使用存储过程比单纯SQL语句执行要快。

优点:

  • 存储过程是一个预编译的代码块,执行效率比较高
  • 存储过程在服务器端运行,减少客户端的压力
  • 允许模块化程序设计,只需要创建一次过程,以后在程序中就可以调用该过程任意次,类似方法的复用
  • 一个存储过程替代大量T_SQL语句 ,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提高通信速率
    可以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安全

缺点:

  • 调试麻烦(没有像开发程序那样容易)
  • 可移植性不灵活(因为存储过程依赖于具体的数据库)

31.SQL语句主要分为哪几类?

  • DQL:数据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进行查询,如select
  • DML:数据操作语言,对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如insert、udpate、delete
  • TPL:事务处理语言,对事务进行处理,包括begin transaction、commit、rollback
  • DCL:数据控制语言,进行授权与权限回收,如grant、revoke
  • DDL:数据定义语言,进行数据库、表的管理等,如create、drop
  • CCL:指针控制语言,通过控制指针完成表的操作,如declare cursor

32.什么是死锁?怎么解决?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资源而相互等待,从而导致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对方释放资源,而自己又无法释放自己持有的资源,从而导致整个系统陷入僵局。

解决死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超时机制:在事务等待资源的过程中,设置一个超时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需要的资源,就放弃等待并回滚事务。

  • 死锁检测和解除:系统可以定期检测是否存在死锁,并尝试解除死锁。一旦发现死锁,系统就会选择一个事务进行回滚,从而解除死锁。

  • 加锁顺序:在进行资源加锁时,可以规定所有事务必须按照同一顺序进行加锁。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事务之间的加锁顺序不一致,从而导致死锁的产生。

  • 减少事务持有资源的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事务持有资源的时间,可以减少死锁的发生概率。

  • 使用读写锁:对于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可以使用读写锁来提高并发性能。读写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个资源,但只允许一个事务进行写操作。

33.左连接与右链接有什么区别?

  • 左连接(LEFT JOIN):左连接会读取左边数据表的全部数据,即使右边数据表没有对应数据;

左连接会读取左边数据表的全部数据,即使右边数据表没有对应数据。如果两个表中数据有相同部分,只显示一个数据

  • 连接(RIGHT JOIN):右连接会读取右边数据表的全部数据,即使左边数据表没有对应数据。

右连接会读取右边数据表的全部数据,即使左边数据表没有对应数据。如果两个表中数据有相同部分,只显示一个

34.where与having的区别?

  • 一般情况下,where用于过滤数据行,而 having用于过滤分组。
  • where查询条件中不可以使用聚合函数,而 having查询条件中可以使用聚合函数。
  • where 在数据分组前进行过滤,而 having在数据分组后进行过滤 。
  • where 针对数据库文件进行过滤,而 having针对查询结果进行过滤。也就是说,where根据数据表中的字段直接进行过滤,而 having是根据前面已经查询出的字段进行过滤。
  • where查询条件中不可以使用字段别名,而 having查询条件中可以使用字段别名。

35.分组查看

select * from 表名 group by 列明 having 条件

36.查询数据库的前100行数据,你sq怎么写?

select top 100 * from 表名 order by 列名 desc (升序asc 降序desc)

37.如何进行多表查询?

多表联查:select * from 表1 join 表2 on 表1.列=表2.列(列里的字段一样)
select * from 表1 a join 表2 b on a.id=b.id(id相同)
内连接:select * from 表1 a inner join 表2 b on a.id=b.id
左连接:select * from 表1 a left join 表2 b on a.id=b.id
右链接:select * from 表1 a right join 表2 b on a.id=b.id

38.操作数据库命令

【测试面试汇总2】

49.查询章节数量最多的前10个课程

SELECT course_id , COUNT(*) AS count FROM labs GROUP BY course_id ORDER BY count DESC limit 10

测试工具和框架

1.编写代码段一再webdriver中启动firefox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创建Firefox浏览器实例
driver = webdriver.Firefox()

# 打开一个网页
driver.get("https://www.lanqiao.cn/")

# 执行一些操作
# ...

# 关闭浏览器
driver.quit()

需要注意的是,代码中需要引入selenium库,同时需要安装Firefox浏览器和对应版本的geckodriver驱动。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参考Selenium官方文档中的说明。

2.jmeter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JMeter是一款基于Java的性能测试工具,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测试计划:JMeter的测试计划是由一个或多个线程组组成的,每个线程组代表着一组并发用户。测试计划中可以设置各种参数,比如并发用户数、测试时间、测试数据等。

  • Sampler:Sampler是JMeter中的采样器,它负责发送HTTP请求或其他协议的请求,模拟并发用户的行为。在测试计划中,可以添加多个Sampler来模拟不同的用户行为。

  • Listener:Listener负责收集Sampler发送的请求的响应信息,并将其显示在JMeter的图形界面上。常用的Listener有图表、表格、聚合报告等。

  • 配置元件:配置元件可以用来设置Sampler的参数,比如HTTP请求的参数、HTTP头部信息等。

  • 断言:断言用来检查响应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在JMeter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断言来检查响应的内容、响应时间、HTTP状态码等。

  • 定时器:定时器用来模拟并发用户之间的时间间隔,控制并发请求的速率和频率。

JMeter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根据测试计划设置的参数和配置,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向被测系统发送请求,采集响应结果,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通过JMeter可以了解被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状况,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找出系统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3.jmeter聚合报告里面的参数是什么意思?

在 JMeter 的聚合报告中,包含了很多参数,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参数以及它们的含义:

  • Sample Count: 总共执行的请求数量。
  • Average: 每个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
  • Median: 执行的请求数的中位数响应时间。
  • 90% Line: 执行的请求数中 90% 的响应时间低于这个值。
  • 95% Line: 执行的请求数中 95% 的响应时间低于这个值。
  • 99% Line: 执行的请求数中 99% 的响应时间低于这个值。
  • Min: 执行的请求数的最小响应时间。
  • Max: 执行的请求数的最大响应时间。
  • Error%: 发生错误的请求数的百分比。
  • Throughput: 每秒完成的请求数量。
  • Received KB/sec: 每秒接收的数据量。
  • Sent KB/sec: 每秒发送的数据量。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系统的性能表现,从而进行性能调优和问题定位。

4.说明在哪里可以使用函数和变量?

在 JMeter 中,函数和变量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

  • Thread Group 的配置元件中。例如可以在 “Number of Threads” 字段中使用变量,从而动态控制并发线程数。
  • HTTP 请求中的参数值中。例如可以在 “Path” 字段中使用变量,从而动态指定请求的路径。
  • HTTP 请求中的请求头中。例如可以在 “User-Agent” 字段中使用变量,从而动态指定用户代理。
  • HTTP 请求中的响应断言中。例如可以使用函数来动态提取响应内容并进行判断。
  • BeanShell 脚本中。例如可以在 BeanShell 脚本中使用变量或函数,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逻辑。
  • JMeter 自定义函数或者扩展函数中。例如可以编写自定义函数或者使用 JMeter 支持的扩展函数,从而扩展 JMeter 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函数和变量的使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例如使用正确的函数名称和参数格式,以及注意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等。

5.提到jmeter中的正则表达式是什么?

  • 在JMeter中,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从HTTP响应中提取和处理数据。正则表达式是一种模式匹配工具,它可以从一段文本中匹配出符合特定模式的内容。在JMeter中,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从HTTP响应中提取需要的数据,如用户ID、时间戳、订单号等。

  • 在JMeter中,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作为提取器(Extractor)或前置处理器(Pre-Processor)的参数来进行数据提取或处理。例如,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提取HTTP响应中的某个字段,然后将其保存到一个变量中,以便在后续的测试步骤中使用。

  • 使用正则表达式时需要注意,正则表达式的编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错误的正则表达式可能会导致提取不到需要的数据。因此,建议在编写正则表达式之前,先对待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的格式和特点,并参考正则表达式的相关文档和教程。

6.解释什么是采样器和线程组?

  • 在 JMeter 中,采样器(Sampler)是一种执行特定类型测试的组件。它可以发送 HTTP 请求、TCP 请求、FTP 请求、JDBC 请求等。每个采样器表示了一种特定的测试类型,比如 HTTP 请求或者 FTP 请求。

  • 线程组(Thread Group)则用于配置测试线程的数量、测试时间、循环次数、测试起始和结束时间等参数。线程组是 JMeter 测试计划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线程组定义了模拟的用户(线程)的行为,并设置了测试执行的次数、并发数、循环数和延迟时间等参数。

  • 线程组和采样器是 JMeter 中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线程组控制着测试执行的逻辑和并发数,而采样器则是实际执行测试的组件。通过配置线程组和采样器,我们可以构建出各种复杂的测试场景,从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

7.使用jmeter构建的测试计划是否依赖于操作系统?

JMeter本身是一个Java应用程序,它可以在支持Java虚拟机的各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因此,JMeter构建的测试计划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可以在任何支持Java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但是,要注意的是,测试计划中的一些组件,例如HTTP请求和FTP请求等,可能会依赖于被测试的应用程序或服务所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因此,在测试计划中使用这些组件时,需要根据被测试的应用程序或服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和调整。

8.jmeter中处理器的类型是什么?

在JMeter中,处理器(Processor)是一种用于对测试请求或响应进行处理和转换的组件。它可以对请求或响应进行修改、提取、过滤、断言等操作,以实现对测试过程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

常见的处理器类型包括:

  • BeanShell处理器:用于执行自定义的Java脚本代码,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

  • JSR223处理器:与BeanShell处理器类似,但是支持多种脚本语言,例如JavaScript、Groovy、Python等。

  • 正则表达式提取器:用于从响应中提取指定的数据,通常用于获取动态生成的参数或验证响应结果。

  • 响应断言器:用于对响应结果进行验证,可以判断响应是否符合预期,通常用于验证接口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JSON提取器:用于从JSON格式的响应中提取指定的数据。

  • XPath提取器:用于从XML格式的响应中提取指定的数据。

  • Debug Sampler:用于在调试测试计划时,打印出请求和响应的详细信息,便于排查问题。

除了以上常用的处理器类型,JMeter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处理器,例如BeanShell前置处理器、BeanShell后置处理器、CSS/JQuery Extractor等。这些处理器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9.解释一下什么是预置处理器元件?列举出一些预处理器

在 JMeter 中,预处理器是一种元素,它可以在每个请求之前执行一些特定的动作或操作。预处理器主要用于修改请求的参数或者请求头,以便对测试进行更好的控制。

常见的预处理器包括:

  • HTTP Cookie 管理器:用于处理 HTTP 请求中的 Cookie 信息。

  • HTTP URL 重写修正器:用于将请求 URL 中的某些部分进行修改。

  • 用户参数:用于在每个请求中设置用户参数,比如用户名、密码等。

  • BeanShell 前置处理器:用于执行 BeanShell 脚本以修改请求参数或执行其他特定操作。

  • JSR223 前置处理器:类似于 BeanShell 前置处理器,但是支持多种脚本语言,比如 Groovy、JavaScript 等。

  • JDBC 连接配置:用于配置 JDBC 连接,以便在后面的 JDBC 请求中使用。

预处理器元素可以被添加到每个线程组、控制器或单个 HTTP 请求下。它们可以在测试计划的任何阶段执行,包括测试计划开始前和测试计划结束后。

10.测试元件的执行顺序?

在JMeter中,测试计划的执行顺序是固定的,执行顺序如下:

  • 所有的配置元件(Config Element)都会在测试计划启动时执行。
  • 所有的前置处理器(Pre-Processor)都会在每个请求之前执行。
  • 所有的取样器(Sampler)都会按照它们在测试计划中的顺序执行。
  • 所有的后置处理器(Post-Processor)都会在每个请求之后执行。
  • 所有的断言(Assertion)都会在每个请求之后执行。
  • 所有的监听器(Listener)都会在每个请求之后执行。

在每个线程(Thread)中,以上步骤会依次执行,直到线程完成所有请求为止。在多线程测试中,所有线程会并发执行以上步骤。

11.正则表达式中 ‘包含’ 和 ‘匹配’ 表示什么?

"包含"指的是一个字符串是否包含另一个字符串。例如,在查找一个HTML页面中是否包含某个特定的字符串时,可以使用包含关系。在正则表达式中,使用通配符表示包含关系。例如,可以使用点号(.)来表示任何单个字符,星号(*)表示前面的字符可以出现零次或多次。

"匹配"指的是检查一个字符串是否符合给定的模式。例如,在检查一个字符串是否符合一个特定的格式时,可以使用匹配关系。在正则表达式中,使用特定的字符和语法来表示匹配关系。例如,可以使用方括号([])表示匹配任何一个字符集中的一个字符,使用问号(?)表示前面的字符可以出现零次或一次,使用加号(+)表示前面的字符可以出现一次或多次。

12.什么是配置元件?

在JMeter中,配置元件是一种用于设置测试场景、测试数据以及其他测试元件的元件。配置元件只会被执行一次,并且通常在测试计划的开头执行,以便为后续的测试元件提供必要的配置信息。配置元件可以设置很多不同的选项,例如HTTP Cookie管理器可以用来管理HTTP请求中的cookie,HTTP Cache管理器可以用来缓存HTTP请求的响应,CSV数据集配置元件可以从外部文件中读取测试数据等等。

在执行测试时,配置元件会优先于其他元件执行,以便确保测试数据和场景在运行测试之前已经设置好了。这有助于避免测试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干扰。

常见的配置元件包括:HTTP Cookie管理器、HTTP Cache管理器、CSV数据集配置元件、用户定义的变量、Keystore配置元件等。

13.jmeter中的计时器是什么?计时器的类型是什么?

在 JMeter 中,计时器(Timer)用于模拟一些虚拟用户之间的延迟,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情况下的负载。计时器的作用是在请求之间插入固定或随机的延迟时间。

JMeter 中有多种类型的计时器:

  • 固定计时器(Constant Timer):在每个请求之间插入固定的延迟时间,例如500毫秒。

  • 随机计时器(Random Timer):在每个请求之间插入随机的延迟时间,以避免请求太过规律,例如在100毫秒到500毫秒之间随机生成一个时间。

  • 均匀随机计时器(Uniform Random Timer):在每个请求之间插入一个随机的、在指定范围内的延迟时间。

  • 恒定定时计时器(Constant Throughput Timer):根据所需的吞吐量和线程数,自动计算每个请求之间的延迟时间,以保持所需的吞吐量。

  • SyncTimer:在多个线程之间保持同步,以便一组线程在同一时间发出请求。

这些计时器可用于模拟各种负载模式,并支持各种不同的场景。

14.什么是测试片段?

在JMeter中,测试片段(Test Fragment)是一组可重用的测试元件,可以在测试计划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使用。测试片段可以包含多个测试元件,如HTTP请求、逻辑控制器、断言等,形成一个可重复使用的逻辑模块,可以在多个线程组中使用,以便于管理和维护测试计划。

测试片段是一种方便的工具,可以使测试计划更加模块化,避免代码冗余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多个测试计划之间的复用。在测试片段中对测试元件的设置和修改,可以自动应用于测试计划中所有使用了该测试片段的地方。

15.什么是jmeter中的断言?断言的类型有哪些?

在 JMeter 中,断言用于验证响应数据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响应数据与预期不符,断言会标记测试结果为失败。断言的作用是确保被测试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是否按照预期进行,以及被测试的应用程序是否返回正确的结果。

JMeter 支持多种断言类型,包括:

  • 响应断言(Response Assertion):用于验证响应数据是否包含了预期的内容,例如特定的文本、正则表达式、响应代码等。

  • 容器断言(HTML Assertion):用于验证 HTML 页面的内容是否符合预期,例如标题、链接、图像等。

  • 变量断言(BeanShell Assertion):使用 BeanShell 脚本语言编写的断言,可以用于验证任何条件。

  • 持续时间断言(Duration Assertion):用于验证响应时间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 XML Schema 验证器(XML Schema Assertion):用于验证 XML 格式的响应数据是否符合预期的 XML Schema。

  • JUnit 断言(JUnit Assertion):用于测试 Java 代码的断言。

  • JSON 断言(JSON Assertion):用于验证 JSON 格式的响应数据是否符合预期。

  • 比较断言(Compare Assertion):用于比较两个响应的内容是否相同,例如比较两个文件的内容。

在测试计划中,可以将多个断言添加到同一个测试步骤中,以确保响应数据符合多个预期条件。

16.怎么减少jmeter中的资源需求?

JMeter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负载测试工具,但在运行大型测试计划时可能会占用大量资源。以下是一些减少JMeter资源需求的方法:

  • 减少并发用户数:减少并发用户数是减少JMeter资源需求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如果您使用的是多个线程组,则可以减少每个线程组的线程数。还可以通过减少每个线程的迭代次数来减少测试时间。

  • 使用非图形用户界面模式:JMeter默认在图形用户界面模式下运行,这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可以使用非图形用户界面模式来运行测试计划,以减少资源占用。在非图形用户界面模式下,可以使用命令行或批处理脚本来运行测试计划。

  • 禁用结果树或查看结果树中的详细信息:结果树可以显示每个请求的详细信息,但它也会消耗大量的内存和CPU资源。可以禁用结果树或限制结果树的显示以减少资源占用。

  • 优化测试计划:可以通过减少采样器和其他元素的数量来优化测试计划,以减少资源需求。此外,可以使用精简的协议和较小的数据量来优化测试计划。

  • 增加JMeter的最大堆大小:如果您运行的测试计划非常大,则可以尝试增加JMeter的最大堆大小。可以通过编辑JMeter启动脚本中的HEAP参数来实现.

17.解释如何在jmeter中捕获身份证验证窗口的脚本

在 JMeter 中捕获身份证验证窗口的脚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添加一个 HTTP Request Sampler:在 JMeter 中创建一个线程组,并在线程组下添加一个 HTTP Request Sampler,用于发送请求。

  • 添加一个 HTTP Authorization Manager:在添加的 HTTP Request Sampler 下添加一个 HTTP Authorization Manager,用于管理请求的身份验证。

  • 配置 HTTP Authorization Manager:在 HTTP Authorization Manager 中添加一个新的用户,输入身份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 “URL Patterns to Include” 字段中输入身份验证的 URL。

  • 添加 HTTP Cookie Manager:在添加的 HTTP Request Sampler 下添加一个 HTTP Cookie Manager,用于管理请求的 Cookie。

  • 配置 HTTP Cookie Manager:在 HTTP Cookie Manager 中选择 “Cookie Policy” 为 “standard”,勾选 “Clear cookies each iteration?” 以确保每次迭代使用新的 Cookie。

  • 添加一个 HTTP Header Manager:在添加的 HTTP Request Sampler 下添加一个 HTTP Header Manager,用于添加请求头。

  • 配置 HTTP Header Manager:在 HTTP Header Manager 中添加一个 “User-Agent” 请求头,设置为浏览器的 User-Agent。

  • 在请求的 HTTP Request Sampler 下添加一个 Response Assertion,用于检查身份验证是否成功。

  • 配置 Response Assertion:在 Response Assertion 中添加一个 “Text Response” 断言类型,并在 “Patterns to Test” 字段中输入一个验证字符串。

完成上述步骤后,运行 JMeter 脚本,就可以捕获身份验证窗口并执行验证操作了。

18.说出jmeter中的几个监听器

JMeter中的监听器用于收集和展示测试结果。以下是JMeter中的几个常见的监听器:

  • Summary Report:显示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请求成功率和错误数等汇总信息。

  • View Results Tree:显示每个请求的详细信息,包括请求和响应的头部和正文信息。

  • Aggregate Report:类似于Summary Report,但提供更详细的统计信息,如标准偏差、吞吐量等。

  • Graph Results:绘制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图形,可以快速看到测试中的性能趋势。

  • Assertion Results:显示测试中的断言结果,包括通过和失败的断言。

  • Active Threads Over Time:绘制测试运行期间活动线程数的图表。

  • Response Time Graph:绘制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图形,可以查看请求的响应时间是否稳定。

Backend Listener:将测试结果发送到外部系统,如Grafana、InfluxDB等。
这些监听器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分析性能测试结果,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

19.什么是分布式负载测试?如何实现?

分布式负载测试是指将负载测试任务分配到多个机器上同时执行,从而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分布式负载测试中,一个JMeter主控机控制多个JMeter从机执行测试,主控机将测试计划分发给从机执行,然后将从机的测试结果返回到主控机进行汇总。

JMeter实现分布式负载测试的方法如下:

  • 首先需要在多台机器上安装JMeter,并保证它们在同一网络下,并且可以相互通信。

  • 在JMeter主控机上打开测试计划,然后选择菜单中的“运行”->“远程启动所有”,这将启动多个JMeter从机。

  • 配置测试计划,将需要进行分布式测试的线程组分配到多个从机上。在每个线程组的属性中,选择要使用的从机列表。

  • 启动测试计划,主控机将分配测试任务到各个从机,从机将执行测试任务,并将结果返回到主控机。

  • 在测试完成后,可以通过查看主控机上的汇总报告来了解整个测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JMeter的分布式负载测试需要在多台机器上部署JMeter,并且需要额外的配置。另外,在进行分布式测试时,需要确保各个从机的硬件和网络环境的配置是相同的,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20.在jmeter中是否有必要显示调用嵌入式资源?

在 JMeter 中,嵌入式资源指的是一些与测试计划相关联的资源文件,例如图片、脚本、数据文件等。这些资源文件在执行测试过程中会被使用,但是如果不显式地在测试计划中引用它们,JMeter 也可以自动识别并加载它们。

通常情况下,如果测试计划中需要使用某个嵌入式资源,建议显式地在测试计划中引用它,这样有利于测试计划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同时,在测试计划中引用嵌入式资源可以确保在分布式测试或共享测试计划时,资源可以正确地加载和使用。

21.解释计时器在jmeter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 JMeter 中,计时器(Timer)用于控制请求之间的延迟时间,它可以在定时器的范围内随机地等待一段时间,以模拟用户之间的间隔时间。计时器主要用于模拟真实的用户场景,让负载更加真实,避免服务器端过于理想化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模拟负载和压力。

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如果每个用户请求之间没有适当的延迟时间,会导致服务器无法承受过高的负载压力,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通过使用计时器,可以模拟用户请求之间的间隔,让测试结果更准确。

JMeter 中支持多种类型的计时器,包括常量计时器、随机计时器、高斯计时器等。常量计时器可以按照固定时间间隔等待,而随机计时器可以随机等待一段时间,高斯计时器则可以模拟正态分布等待时间。通过选择适当的计时器类型,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用户场景,得到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22.解释什么是后置处理器?

在JMeter中,后置处理器(Post-Processor)是一种测试元件,用于在请求发送之后处理服务器响应。后置处理器可以解析服务器响应、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将其保存为变量或属性,这些变量或属性可以在测试计划中的其他位置使用。后置处理器通常用于处理服务器响应中的动态数据,例如在登录响应中提取会话ID并在后续请求中使用它。

后置处理器可以在多个请求之间共享,可以将它们添加到线程组、单个请求或整个测试计划中。JMeter提供了多种后置处理器类型,包括正则表达式提取器、CSS/JQuery提取器、XPath提取器和JSON提取器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后置处理器来处理服务器响应中的数据。

23.web UI自动化都用到哪些库?

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以下库进行 Web UI 自动化:

  • Selenium:Selenium 是最常用的 Web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之一,它可以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中的操作,并对浏览器进行自动化测试。

  • PyAutoGUI:PyAutoGUI 是一个可以在 Windows、Linux 和 macOS 上进行 GUI 自动化的库,可以实现模拟鼠标和键盘操作等功能。

  • Appium:Appium 是一款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框架,它支持多种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如 iOS、Android 等),可以用来对移动应用进行 UI 测试、功能测试等。

  • pytest:pytest 是一个流行的 Python 测试框架,支持 Web UI 自动化测试。

  • Unittest:unittest 是 Python 的一个自带测试框架,也可以用来进行 Web UI 自动化测试。

  • Behave:Behave 是一个基于行为驱动开发(BDD)的测试框架,可以用于编写 Web UI 自动化测试用例。

还有其他一些用于 Web UI 自动化的 Python 库,如 Robot Framework、Cypress、Puppeteer 等。

24.unittest框架的原理?

unittest 是 Python 中的一个单元测试框架,用于测试代码的正确性。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组织和运行测试,让测试更容易编写、管理和维护。unittest 框架的原理是在测试代码中定义一个继承自 unittest.TestCase 的测试类,然后在该类中定义测试用例,最后使用 unittest 框架提供的运行器来运行测试。

具体来说,unittest 框架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测试类:在测试代码中定义一个继承自 unittest.TestCase 的测试类,并在该类中定义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都是一个测试函数,该函数必须以 test_ 开头命名。
  • 断言方法:在测试用例中使用断言方法来检查测试结果的正确性。unittest 框架提供了多种断言方法,例如 assertEqual、assertTrue、assertFalse 等。
  • 测试运行器:使用 unittest 框架提供的测试运行器来运行测试。测试运行器可以运行单个测试类、多个测试类或整个测试模块。
  • 测试装置:unittest 框架还提供了测试装置,用于在测试之前或之后执行某些操作,例如创建数据库连接、初始化测试数据等。

通过上述机制,unittest 框架能够自动地发现、执行测试用例,并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测试结果。

25.unittest框架有哪些组件?

unittest框架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

  • TestCase:测试用例的基本类。一个测试用例就是一个继承自 TestCase 的类,它包含了需要测试的方法和相关的测试数据。

  • TestSuite:测试套件。用于组织多个测试用例,可以将多个测试用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测试单元。

  • TestLoader:用于加载测试用例和测试套件,可以从模块、类、目录等多种方式进行加载。

  • TestRunner:用于执行测试用例和测试套件,可以将测试结果输出到控制台或者文件中,可以自定义测试报告格式等。

除了以上几个组件,unittest还提供了一些装饰器,用于设置测试用例或测试方法的特性,比如 @classmethod、@staticmethod、@setup、@teardown 等,以及一些断言方法,用于检查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26.unittest框架怎么使用?

unittest框架是Python标准库中的一个单元测试框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下面是unittest框架的基本使用方法:

(1.)引入unittest模块

import unittest

(2.)定义测试用例

在unittest中,每个测试用例都是一个类,需要继承unittest.TestCase类,并在类中定义测试方法。测试方法的名称必须以test开头,否则unittest框架不会将其识别为测试用例。

class TestExample(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addition(self):
        self.assertEqual(2 + 2, 4)

    def test_subtraction(self):
        self.assertEqual(5 - 3, 2)

(3.)运行测试用例

可以使用命令行运行测试用例,也可以在IDE中运行。在命令行中,使用python -m unittest命令运行测试用例。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4.)断言方法

unittest框架提供了很多断言方法,用于判断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例如:

  • assertEqual(a, b):判断a是否等于b
  • assertTrue(x):判断x是否为True
  • assertFalse(x):判断x是否为False
  • assertIs(a, b):判断a和b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 assertIsNone(x):判断x是否为None
  • assertIn(a, b):判断a是否在b中
  • assertRaises(exc, fun, *args, **kwds):判断执行函数fun时是否抛出异常exc

以上只是部分常用的断言方法,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具体可以参考Python官方文档中的unittest部分。

27.怎么生成自动化测试报告?

生成自动化测试报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 使用测试框架自带的报告功能:常见的测试框架,如JUnit、TestNG、pytest、unittest等,都会提供生成测试报告的功能,可以通过在测试运行时设置相应参数来生成测试报告,一般包括测试用例运行结果、覆盖率等信息。

  • 使用第三方报告工具:一些第三方的报告工具,如Allure、ExtentReports等,可以将测试框架生成的测试结果转化为可读性更好的测试报告。这些报告工具一般提供交互式的测试报告,支持筛选、搜索、排序等功能,以及图表展示等丰富的功能。

  • 自定义脚本生成报告:如果测试框架或第三方报告工具的报告格式不满足需求,也可以使用自定义脚本生成报告。一般可以使用HTML、Excel、PDF等格式生成报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报告格式和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生成测试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地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解释。同时,报告中应当包括测试用例的详细信息,包括测试用例名称、运行结果、耗时、异常信息等,以便开发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28.pytest框架怎么使用?

pytest是一个基于Python的测试框架,它支持自动化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多种类型的测试。使用pytest可以方便地编写、执行和管理测试用例,并且可以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

下面是使用pytest框架编写和执行测试用例的一般步骤:

(1.)安装pytest框架:

pip install pytest

(2.)编写测试用例:

使用pytest编写测试用例非常简单,只需要在Python文件中定义测试函数,并且以"test_"开头即可。例如:

def test_add():
    assert add(2, 3) == 5

在这个例子中,"test_add"函数是一个测试用例,它调用了一个名为"add"的函数,并且使用"assert"语句来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3.)执行测试用例:

在终端中切换到测试脚本所在的目录,执行以下命令:

pytest

pytest会自动发现所有以"test_"开头的测试用例,并且执行它们。在执行测试用例时,pytest会输出详细的测试结果和统计信息,包括测试用例的名称、状态、运行时间等等。

(4.)生成测试报告:

pytest可以生成各种格式的测试报告,包括HTML、XML、JSON等等。可以通过在pytest命令后面添加不同的参数来指定生成不同格式的测试报告。例如,要生成HTML格式的测试报告,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pytest --html=report.html

这个命令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report.html"的测试报告文件,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这个文件来查看测试结果和统计信息。

总之,pytest框架非常简单易用,使用它可以快速、高效地编写和执行测试用例,并且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

29.pytest框架怎么去生成测试报告?

pytest可以使用多种插件来生成测试报告,比如:

  • pytest-html:这是一个用于生成漂亮的HTML测试报告的插件,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html指定报告文件的名称和路径。使用方法是先安装pytest-html插件,然后在运行pytest命令时添加–html参数,如:pytest --html=report.html
  • pytest-cov:这是一个用于生成测试覆盖率报告的插件,可以通过命令行参数–cov指定要测试覆盖率的代码目录,–cov-report指定要生成的报告类型,比如html、xml、term等。使用方法是先安装pytest-cov插件,然后在运行pytest命令时添加–cov和–cov-report参数,如:pytest --cov=./app --cov-report=html
  • allure-pytest:这是一个用于生成漂亮的测试报告的插件,可以生成HTML格式的测试报告,并且支持截图、参数化、历史记录等功能。使用方法是先安装allure-pytest插件,然后在运行pytest命令时添加–alluredir参数指定报告生成的目录,如:pytest --alluredir=./allure-results。然后使用allure工具来生成测试报告,如:allure serve ./allure-results。

除了上述插件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第三方插件可以生成测试报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0.bytes如何去运行多个文件或者整个目录?

bytes 是一个Python的内置函数,用于将字符串转换为字节序列。如果您想要运行多个文件或者整个目录,需要使用Python自带的测试框架(例如unittest或pytest)编写测试用例,然后使用测试运行器来运行这些测试用例。

对于pytest,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运行多个测试文件或整个目录:

pytest /path/to/test_directory

其中,/path/to/test_directory是测试文件所在的目录。如果您只想运行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测试文件,可以将文件名指定为参数:

pytest /path/to/test_file.py

要生成测试报告,可以使用pytest-html插件,它可以生成HTML格式的测试报告。安装完插件后,在运行pytest时添加–html=<path/to/report.html>选项,指定报告生成的路径。例如:

pytest /path/to/test_directory --html=/path/to/report.html

生成测试报告后,可以在浏览器中打开HTML文件来查看测试结果。

31.pytest框架如何去运行上次失败的测试用例?

Pytest框架提供了–lf和–ff两个选项来运行上次失败的测试用例。

–lf选项表示"Last Failed",运行上次执行失败的测试用例。执行命令如下:

pytest --lf

–ff选项表示"First Failed",运行上次执行失败的测试用例,并在第一个失败的测试用例后停止执行。执行命令如下:

pytest --ff

这些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在持续集成中更快地修复失败的测试用例,加快测试结果反馈速度。

32.运行完成后如何自动发送邮件?

要在pytest框架中自动发送邮件,可以使用pytest的插件pytest-email来实现。这个插件可以在测试运行完毕后自动发送邮件,并且可以包含测试结果和日志等信息。

首先需要安装pytest-email插件,可以使用pip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email

安装完成后,在pytest.ini文件中添加以下配置:

[pytest]
addopts = --email
email_subject = Test Report
email_body = Hi, all.\n\nThe test result is attached below.\n\nThanks.
email_to = receiver@example.com
smtp_ssl = true
smtp_host = smtp.example.com
smtp_port = 465
smtp_username = sender@example.com
smtp_password = password

这里的配置项包括邮件的主题,收件人、SMTP服务器的配置等。然后在终端中执行pytest命令时,添加–email参数,pytest就会在测试运行完毕后自动发送邮件。

如果想要在测试运行失败时才发送邮件,可以使用pytest-rerunfailures插件和pytest-sugar插件结合起来。pytest-rerunfailures插件可以自动重新运行测试用例,而pytest-sugar插件可以使测试结果更加易于阅读。

安装好这两个插件后,可以在pytest.ini文件中添加以下配置:

[pytest]
addopts = --reruns 1
          --html=report.html
          --self-contained-html
          --tb=line
          --color=yes
          --reruns-delay 5
          --reruns-args "-n 2"
          --verbose
          --email-on-failure

这里的配置项包括重新运行次数、HTML测试报告的生成、是否在测试失败时发送邮件等。

33.在 Pytest 中,fixture装饰器的作用与默认值?

在 Pytest 中,fixture 装饰器用于定义在测试用例中需要用到的资源(例如数据库连接、API客户端、配置对象等),从而使测试用例之间相互独立,易于维护和重用。

通常情况下,fixture 函数会返回被测试代码所需的对象实例,而测试函数则通过参数的形式获取这些对象,从而在测试函数中使用这些对象。Pytest 会自动执行 fixture 函数,并在测试函数中调用。

fixture 装饰器的默认值是 function,表示默认情况下每个测试函数都会调用它。其他可用的作用域有:module、class、session。它们的作用分别为:

  • function:每个测试函数都会调用 fixture 函数,这是默认的作用域。
  • class:每个测试类调用一次 fixture 函数,类中的所有测试函数都可以使用。
  • module:每个模块调用一次 fixture 函数,模块中的所有测试函数都可以使用。
  • session:整个测试过程中只调用一次 fixture 函数,所有测试函数都可以使用。
  • fixture 装饰器可以通过 yield 语句来实现在测试用例执行前和执行后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这时,测试用例需要在 yield 语句前使

用对象,执行完后自动释放对象。这种方式称为“fixture 作为上下文管理器使用”。例如:

import pytest

@pytest.fixture
def database_connection():
    conn = create_database_connection()
    yield conn
    conn.close()

def test_database(database_connection):
    # 使用数据库连接 conn 进行测试

在这个例子中,fixture 函数 database_connection 返回一个数据库连接对象。在测试函数 test_database 中,通过 database_connection 参数获取该对象,并使用它进行测试。当测试结束时,fixture 函数中的 yield 语句会被执行,关闭数据库连接。

34.yield的作用是什么?

在 Python 中,yield 是一个关键字,用于定义生成器函数。生成器函数在执行时会暂停,并且可以在下次执行时从暂停的位置继续执行,这种方式被称为“生成器迭代器协议”。

当函数中包含 yield 语句时,该函数就成为了生成器函数,当该函数被调用时,它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而不是函数的返回值。生成器对象是一种特殊的迭代器,可以用于迭代函数中生成的值。

在生成器函数中,每次执行到 yield 语句时,函数会暂停并返回一个值给调用者。当生成器被再次调用时,它会从上一次暂停的位置继续执行。这使得生成器函数可以逐步生成序列中的值,而不需要一次性生成所有值。

一个简单的使用 yield 的示例:

def my_generator():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for value in my_generator():
    print(value)
这段代码会输出:

1
2
3

在这个例子中,my_generator() 是一个生成器函数,当它被调用时,它会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通过 for 循环迭代该生成器对象时,每次都会调用 my_generator() 函数并执行到下一个 yield 语句,生成器函数的执行会在此暂停并返回值。因此,循环会依次输出 1、2 和 3。

35.pytest运行用例,用例命名规则有哪些?

在pytest中,用例命名规则有以下几种:

  • 以 “test” 开头命名的函数或方法
  • 以 “Test” 开头的类,并且类中的方法以 “test” 开头
  • 使用参数化装饰器 @pytest.mark.parametrize 声明的参数化测试用例

其中,以 “test” 开头命名的函数或方法是最基本的一种用例命名规则,pytest 会自动发现和运行这些用例。使用类和参数化测试用例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测试用例。

36.appscan的原理是什么?

AppScan是一款常用的Web应用程序漏洞扫描器,可以自动发现Web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并生成详细的报告。其原理是通过对Web应用程序进行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识别和测试Web应用程序的各种输入点和输出点,如表单、链接、cookie、HTTP请求和响应等,尝试使用各种攻击技术来突破应用程序的安全措施,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

AppScan能够检测的漏洞类型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文件包含、路径遍历、命令注入、文件上传、不安全的会话管理等。其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对Web应用程序进行自动探测,发现Web应用程序中的各种输入点和输出点;
  • 对发现的输入点进行主动测试,如尝试使用SQL注入、XSS、CSRF等攻击 - 技术来测试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 对Web应用程序进行被动测试,如对HTTP请求和响应进行监控和分析,以检测可能存在的漏洞;
  • 对发现的漏洞进行分类和评估,生成漏洞报告,并提供修复建议和验证脚本;
  • 进行漏洞修复,并重新测试应用程序以确保漏洞已被成功修复。

通过AppScan等漏洞扫描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发现并修复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37.jenkins+ant+jmeter+SVN接口自动化测试安装步骤?

Jenkins是一个流行的开源自动化构建和集成工具,可以与许多测试工具和框架集成,包括Apache Ant构建工具、JMeter性能测试工具和SVN版本控制系统。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步骤说明如何在Jenkins上设置一个Ant + JMeter + SVN构建:

  • 安装Jenkins:在Jenkins官方网站上下载并安装Jenkins。
  • 安装Ant插件:在Jenkins管理页面中,安装Ant插件以便于Jenkins能够使用Ant进行构建。
  • 安装SVN插件:在Jenkins管理页面中,安装SVN插件以便于Jenkins能够连接SVN版本控制系统。
  • 创建JMeter测试计划:在JMeter中创建一个测试计划并保存为JMX文件。
  • 创建Ant构建文件:使用Ant构建工具创建一个包含JMeter测试计划的构建文件,并添加必要的Ant任务(如JMeter任务和SVN任务)。
  • 在Jenkins中配置项目:在Jenkins中创建一个新项目,并在项目配置中指定Ant构建文件和其他必要的构建参数。
  • 运行构建:在Jenkins中启动构建并查看构建输出以查看测试结果。

在运行完测试后,可以使用Jenkins的自动化邮件通知功能将测试结果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以包括测试报告、性能分析和错误信息等。

38.jenkins怎么使用?

Jenkins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工具。它可以自动构建、测试和部署软件项目。下面是使用Jenkins的基本步骤:

  • 下载和安装Jenkins:Jenkins可以从官网下载并安装到你的电脑或服务器上。

  • 配置Jenkins:安装完成后,你需要打开Jenkins并进行基本配置。这包括设置管理员账号、安装插件、设置构建环境等。

  • 创建一个新的Jenkins项目: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可以是一个软件项目或者其他的任务,如自动化测试或构建文档。在项目设置中,你需要设置项目的源代码管理方式、构建步骤、构建触发器等。

  • 配置构建步骤:在项目设置中,你需要设置构建步骤,包括构建环境、构建脚本等。这些步骤会在项目构建时自动执行。

  • 触发项目构建:一旦项目设置完成,你可以手动触发项目构建,也可以设置自动构建触发器,如定时构建、代码提交时构建等。

  • 查看构建结果:构建完成后,你可以查看构建结果,包括构建日志、测试报告等。

Jenkins可以通过插件来扩展其功能。例如,你可以安装用于集成JMeter测试的插件,以便在Jenkins中自动执行JMeter测试并查看测试结果。

性能测试

1. jmeter为性能测试提供了什么好处?

JMeter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性能测试工具,可以用于测试 Web 应用程序、Web 服务、FTP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JMeter 为性能测试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

  • 模拟大量用户:JMeter 可以模拟大量并发用户访问您的应用程序,以评估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 监控系统资源:JMeter 可以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如 CPU、内存和磁盘 I/O,以帮助您确定系统瓶颈所在。

  • 测试多种协议:JMeter 支持测试多种协议,包括 HTTP、HTTPS、FTP、SMTP、JDBC、SOAP 等,可以覆盖广泛的应用程序场景。

  • 可扩展性:JMeter 是基于插件架构构建的,可以通过安装插件来扩展其功能,例如添加自定义的测试计划元素、监听器或功能扩展。

  • 可重复性:JMeter 可以记录测试用例并自动重复执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

  • 测试报告:JMeter 可以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图表和数据表格,以便您了解应用程序的性能表现,并快速发现性能问题和瓶颈。

综上所述,JMeter 为性能测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功能和特性,可以帮助您评估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并快速识别性能问题和瓶颈。

2.常见的性能测试包括?

  •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测试系统在高并发和高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测试系统在超出其预期负载和容量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 容量测试(Capacity Testing):测试系统在其正常使用情况下,处理预期负载的能力。

  • 稳定性测试(Stability Testing):测试系统的长期使用情况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 性能基准测试(Performance Baseline Testing):测试系统的基准性能,以便将来可以进行性能优化和改进。

  • 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测试系统在不同配置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定最优配置。

  • 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 Testing):测试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 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测试系统在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时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稳定性测试、性能基准测试、配置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并发测试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测试方法。

3.什么是tps?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是指每秒钟能够完成的事务数量,通常用于衡量一个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

在计算机系统中,事务可以是任何完成特定任务的操作,例如数据库查询、数据传输、文件操作等。TPS 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越高表示系统处理事务的能力越强,系统的性能越好。

对于不同类型的系统,TPS 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数据库系统中,TPS 可以指数据库每秒钟完成的事务数量,如提交、回滚、查询等;在交易系统中,TPS 可以指每秒钟处理的交易数量;在网络系统中,TPS 可以指每秒钟处理的数据包数量等。

总之,TPS 是一个用于衡量系统性能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并找出系统瓶颈和优化方案。

4.什么是QPS?

QPS(Queries Per Second)是指每秒钟能够完成的请求数量,通常用于衡量一个系统的性能和处理能力。

在计算机系统中,请求可以是任何向系统发送的请求,例如网络请求、数据库查询、API 调用等。QPS 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越高表示系统处理请求的能力越强,系统的性能越好。

QPS 的具体定义因系统而异,例如在 Web 服务器中,QPS 可以指每秒钟处理的 HTTP 请求的数量;在数据库系统中,QPS 可以指每秒钟处理的 SQL 查询的数量等。

总之,QPS 是一个用于衡量系统性能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并找出系统瓶颈和优化方案。

5.如何确定一个系统的并发用户数?

确定一个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是性能测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 分析系统的业务场景和用户行为:了解系统的业务流程、用户行为和访问模式等,确定系统的瓶颈和关键性能指标。

  • 确定负载模型: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负载模型进行测试,例如逐步加压、平均负载、峰值负载等。

  • 设计场景脚本:根据负载模型,设计一系列场景脚本,模拟真实的用户行为和请求流量。

  • 进行逐步加压测试:从少量用户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记录系统响应时间、TPS、QPS 等关键指标,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

  •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和稳定性负载,确定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在确定并发用户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系统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和分析,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怎么分析性能测试的结果?

性能测试的结果分析是性能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案,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响应时间分析: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用户请求从发出到返回的时间。通过分析响应时间的分布、趋势和异常值,可以了解系统的吞吐量、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 TPS/QPS 分析: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和 QPS(Queries Per Second)是衡量系统吞吐量的指标,它们反映了系统每秒钟处理事务或查询的数量。通过分析 TPS/QPS 的趋势、波动和瓶颈,可以了解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和瓶颈位置,进而优化系统性能。

  • 资源利用率分析:资源利用率是衡量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利用率等。通过分析资源利用率的趋势和峰值,可以了解系统资源的瓶颈和负载情况,进而进行性能优化和容量规划。

  • 异常情况分析:在性能测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例如错误率、超时率、崩溃等。通过分析异常情况的类型、发生率和原因,可以找出系统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进行修复和优化。

  • 压力测试分析:在压力测试中,通常需要对系统进行逐步加压、峰值负载等测试,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可以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和稳定性负载,进而进行性能优化和容量规划。

综上所述,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是性能测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7.在性能测试中,think_time的作用是什么?

Think Time 是指在每个请求之间停留的时间。它的作用是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行为,避免测试过程中过于频繁的请求,从而更好地模拟真实场景,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Think Time 可以包括用户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以及用户输入和响应的时间。Think Time 可以用固定的时间值、随机时间值或者根据用户在页面上的停留时间进行计算。

Think Time 的作用包括:

  • 模拟真实用户行为:Think Time 可以模拟真实用户在访问网站时的操作行为,避免测试过程中请求过于频繁的问题。

  • 生成更真实的负载:Think Time 可以使测试结果更真实地反映系统在真实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 避免过度压力:Think Time 可以控制压力,使测试过程更加平滑,避免对系统造成过度压力。

  • 更好地检测性能瓶颈:通过设置不同的 Think Time,可以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瓶颈,从而更好地进行性能优化。

综上所述,Think Time 在性能测试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模拟真实用户行为,生成更真实的负载,避免过度压力,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检测系统的性能瓶颈。

8.响应时间不达标怎么处理?

在性能测试中,响应时间是评估系统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如果响应时间不达标,那么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

处理响应时间不达标的方法包括:

  • 增加硬件资源:如果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达标,可以考虑增加硬件资源来提升系统的性能,例如增加 CPU、内存、硬盘等。

  • 优化代码:对系统进行代码优化,例如使用更高效的算法、避免重复计算、减少数据传输等,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性能。

  • 优化数据库:优化数据库的访问和查询,例如建立索引、分表分库等,可以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

  • 优化网络:对网络进行优化,例如增加带宽、优化网络拓扑等,可以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

  • 压力测试和性能调优: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找出性能瓶颈,进而进行性能调优,例如通过优化并发数、线程数等参数,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如果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达标,可以从增加硬件资源、优化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网络、压力测试和性能调优等方面入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9.服务器CPU指标异常怎么办?

当服务器的 CPU 指标异常时,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以下是一些处理 CPU 指标异常的方法:

  • 查看 CPU 利用率:首先需要查看 CPU 的利用率,确定是不是 CPU 利用率过高导致的异常。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性能监测工具或者第三方性能监测工具进行查看。

  •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如果发现 CPU 利用率过高,可以先尝试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减轻 CPU 的负担。例如,可以停用一些不常用的服务或者进程,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

  • 优化代码:对于 CPU 利用率过高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系统中的代码效率不高,可以通过对代码进行优化来减少 CPU 的负担,提升系统的性能。

  • 增加 CPU 数量:如果系统的 CPU 利用率很高,可以考虑增加 CPU 的数量来提升系统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 CPU 数量之前,需要确保系统支持多 CPU,且应用程序也支持多 CPU。

  • 调整系统参数:有些情况下,系统参数的配置也会影响 CPU 的利用率,可以尝试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减少进程数、调整 CPU 调度策略等。

综上所述,处理服务器 CPU 指标异常的方法包括:查看 CPU 利用率、关闭不必要的服务、优化代码、增加 CPU 数量、调整系统参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0.性能测试的指标有哪些?

性能测试的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响应时间:指从请求发送到收到响应的时间。通常包括客户端请求、服务器响应、传输时间等。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被视为衡量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 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或者事务的数量。吞吐量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被用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扩展能力。

  • 并发用户数:指同时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并发用户数是衡量系统负载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被用来评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 CPU、内存、磁盘和网络利用率:这些指标是评估系统资源利用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可以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 错误率:指系统在处理请求或者事务时出现的错误比例。错误率是衡量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需要及时定位和解决错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性能测试的指标主要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和错误率等,不同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系统在不同方面的性能和稳定性。

11.APP性能测试关注点是什么?

对于APP的性能测试,关注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响应时间:APP的响应时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需要测试APP在各种网络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包括首次启动、页面加载、操作响应等。

  • 内存占用:APP的内存占用对系统资源的消耗很大,会影响用户体验。需要测试APP在不同场景下的内存占用情况,如长时间运行、使用过程中频繁切换等。

  • 电量消耗:APP的电量消耗也会影响用户体验。需要测试APP在不同场景下的电量消耗情况,如长时间运行、使用过程中频繁切换等。

  • CPU使用率:APP的CPU使用率也会影响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需要测试APP在不同场景下的CPU使用率情况,如启动、页面加载、操作响应等。

  • 网络带宽:APP的网络带宽对于在线应用来说非常关键。需要测试APP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网络带宽使用情况,如2G、3G、4G、5G网络下的带宽使用情况。

  • 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测试APP承载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需要测试APP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 兼容性:APP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需要测试APP在不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分辨率下的兼容性。

综上所述,APP的性能测试需要关注响应时间、内存占用、电量消耗、CPU使用率、网络带宽、并发用户数和兼容性等方面,以保证APP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12.常用的APP性能测试工具?

  • JMeter:JMeter是一款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支持HTTP、HTTPS、FTP、SOAP、JDBC等协议。可以使用JMeter对APP进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等性能测试。

  • LoadRunner:LoadRunner是一款商业性能测试工具,支持多种协议。可以使用LoadRunner对APP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如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性能监控等。

  • Gatling:Gatling是一款开源性能测试工具,支持多种协议。可以使用Gatling对APP进行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性能测试。

  • Apache Bench:Apache Bench是Apache服务器自带的一款简单的性能测试工具。可以使用Apache Bench对APP进行简单的压力测试、性能测试。

  • Appium:Appium是一款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用户在手机上进行各种操作,如点击、滑动、输入等,同时可以监控APP的性能表现。

  • Robotium:Robotium是一款专门用于Android应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用户对APP进行各种操作,并监控APP的性能表现。

  • Selendroid:Selendroid是一款用于Android应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用户在APP上的操作,并监控APP的性能表现。

13.常见的性能测试方法有哪些?举例解释一下?

常见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基准测试等。

  •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是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负载包括用户数、请求量、数据量等。例如,一个电商网站进行负载测试时,可以模拟不同用户数的访问请求,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TPS、QPS等指标。

  •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测试系统在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可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例如,一个社交应用进行压力测试时,可以模拟大量用户同时发送信息、评论、点赞等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

  •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是测试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负载,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容量、伸缩性和性能极限。例如,一个云存储服务进行容量测试时,可以模拟大量用户同时上传、下载大文件,观察系统的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 基准测试:基准测试是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多次测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系统的性能水平和瓶颈。例如,一个数据库系统进行基准测试时,可以在相同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对不同的查询操作进行多次测试,比较各个操作的性能表现和优化方案。

这些性能测试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对系统性能的全面评估。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性能测试工具来进行测试,例如JMeter、LoadRunner、Gatling等。

14.服务端性能分析都从哪些角度来进行?

服务端性能分析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

  • 硬件资源分析:包括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磁盘I/O等指标,通过监控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服务器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瓶颈所在,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硬件升级或优化。

  • 网络传输分析:包括网络带宽、延迟、连接数等指标,通过监控这些指标可以了解网络传输的性能情况和瓶颈所在,进而确定是否需要优化网络结构或提升网络带宽。

  • 代码性能分析:包括函数调用次数、执行时间、内存占用等指标,通过对代码进行性能分析可以了解系统在各个环节中的性能表现和瓶颈所在,进而确定需要进行代码优化的部分。

  • 数据库性能分析:包括SQL查询性能、索引使用情况、缓存使用情况等指标,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性能分析可以了解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性能表现和瓶颈所在,进而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库优化的部分。

  • 日志分析:包括系统日志、应用日志、访问日志等,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系统运行时的行为和状态,进而确定需要进行调整或优化的部分。

以上是服务端性能分析的主要角度和方法,不同场景下可能还有其他的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应用。

15.如何理解压力测试,负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和性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它们的含义如下:

  • 压力测试: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模拟多种负载场景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情况下的表现。在压力测试过程中,通常会控制虚拟用户数量、请求次数等参数,以模拟不同的负载情况,从而确定系统的瓶颈和性能极限。

  • 负载测试:指对系统的负载情况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例如测试系统能够承受多大的访问流量或处理多少个并发请求等。负载测试通常通过模拟并发请求或虚拟用户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负载情况。

  • 性能测试:指通过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来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测试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包括服务器性能、网络性能、代码性能等方面,从而确定系统的瓶颈和优化方向。

综上所述,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和性能测试都是为了测试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性能极限,但它们的重点和方法略有不同。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通常更加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而性能测试更加关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向。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测试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来进行。

16.性能测试计划有哪些内容?

性能测试计划是性能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 测试目的和范围:明确测试的目的和范围,例如测试哪些功能、测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需要覆盖哪些场景等。

  • 测试环境和配置:确定测试环境的配置和参数,包括硬件配置、网络配置、软件版本等信息。这些信息对测试结果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在测试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配置。

  • 测试数据:确定测试数据的来源和数量,以及数据生成和管理的方法。测试数据应当能够充分覆盖测试场景,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 测试计划和策略:确定测试的计划和策略,包括测试的时间、频率、测试的持续时间等信息。此外,还需要制定测试的策略,例如选择哪些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执行方法等。

  • 测试人员和责任:明确测试人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方式。同时,还需要制定测试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计划,以确保测试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测试需求和方法。

  • 测试报告和分析:确定测试报告和分析的内容和格式,以及报告的提交方式和时间。测试报告应当包括测试结果、问题发现和解决方案等信息,同时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性能测试计划需要全面考虑测试的各个方面,从测试目的和范围、测试环境和配置、测试数据、测试计划和策略、测试人员和责任以及测试报告和分析等多个方面制定详细和全面的计划。

17.性能测试报告有哪些内容?

性能测试报告是性能测试的重要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测试概述:简要介绍测试的目的、范围和环境等信息。

  • 测试结果概述:总结测试结果,包括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如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等。

  • 测试环境:描述测试环境的硬件配置、软件版本、网络拓扑结构等信息。

  • 测试用例:列出测试用例,包括每个测试用例的描述、执行步骤和预期结果等信息。

  • 测试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深入探讨测试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 问题汇总:总结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详细描述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 性能优化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和问题分析提出性能优化建议,包括系统、应用、网络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建议。

  • 测试总结: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测试的成功因素、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等内容。

  • 附录:包括测试数据、测试日志、测试截图等附加材料,以及参考资料和相关文档等。

综上所述,性能测试报告需要详细介绍测试结果和分析,总结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性能优化建议以及对测试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也需要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测试日志等附加材料。

18.什么是内存泄漏,什么是内存溢出?

内存泄漏(Memory Leak)指的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没有被释放,导致内存占用越来越高,最终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或崩溃。内存泄漏通常是由于程序设计或实现中存在的错误导致的,比如忘记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或释放不完整。

内存溢出(Memory Overflow)指的是程序在申请内存时,超出了操作系统或程序运行环境所规定的内存分配上限,导致程序崩溃。内存溢出通常是由于程序设计或实现中对内存分配量的估计错误导致的,比如申请了过多的内存空间,而系统不能满足这个需求。

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都是程序中的常见问题,对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开发人员在编写程序时应该注意内存管理,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并合理估计内存的使用量,以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问题的出现。另外,一些性能测试和性能监控工具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等问题。

19.吞吐量与吞吐率跟负载有什么关系?

吞吐量和吞吐率都是性能测试中常用的指标,它们与负载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负载是指对被测试系统施加的并发访问量或负荷,通常由同时发起的请求数量、并发用户数或并发连接数等来衡量。当负载增加时,被测试系统需要处理的请求也会随之增加。

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测试系统成功处理的请求数量,通常以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RPS)来衡量。吞吐量是一个系统处理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当负载增加时,如果系统的吞吐量也能随之增加,则说明系统的处理能力比较强。

吞吐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测试系统成功处理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传输字节数(Bytes Per Second,BPS)来衡量。吞吐率与吞吐量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考虑了请求的处理速度,还考虑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在性能测试中,通常通过不断增加负载的方式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同时记录吞吐量和吞吐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当负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吞吐量和吞吐率不能随之增加,就说明系统的性能达到了瓶颈。因此,通过分析吞吐量和吞吐率等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性能瓶颈,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20.一个系统的tps指标是怎么估算的?

一个系统的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指标通常需要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具体的方法可能会因系统的类型、应用场景、负载模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估算方法:

  • 通过系统架构和设计来估算:根据系统的架构和设计,计算出每个事务处理所需的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和系统的配置参数(如最大并发连接数、线程池大小等)来估算出系统的 TPS。

  • 通过压力测试来估算:通过模拟实际的负载场景进行压力测试,记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等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来计算系统的 TPS。

  • 通过监控系统运行状况来估算: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监控系统的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等指标,以及记录每个事务的处理时间和成功率等指标,然后通过这些指标来计算系统的 TPS。

需要注意的是,估算出来的 TPS 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实际的 TPS 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波动,如系统的负载、网络延迟、硬件性能等。因此,在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而不是单纯依靠 TPS 来判断系统的性能。

21.做并发测试一般CPU和内存是多少?

并发测试需要考虑的服务器 CPU 和内存资源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 并发用户数:服务器需要支持的并发用户数越多,需要的 CPU 和内存资源也就越大。

  • 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如果应用程序很复杂,需要处理大量的计算和数据操作,那么需要更多的 CPU 和内存资源。

  • 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负载: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大量地访问数据库和文件系统,那么需要更多的 CPU 和内存资源来处理这些请求。

  • 硬件和网络环境:服务器的硬件性能和网络环境也会影响性能测试的结果,如果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不好,那么就需要更多的 CPU 和内存资源来支持并发测试。

因此,服务器 CPU 和内存资源的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负载模型进行确定,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压力测试来确定服务器的最大负载和性能瓶颈,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服务器的配置。一般来说,在进行并发测试时,建议服务器的 CPU 和内存资源配置要充足一些,这样可以保证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22.响应超时时,怎么定位问题?

当系统响应超时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问题定位:

  • 确认超时现象的具体表现:比如是请求超时还是响应超时,具体是哪个接口超时等。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排查方式。

  • 查看服务器日志:可以查看服务器的日志文件,找到请求超时的时间点,查看异常日志和错误信息,排查服务器端的异常情况。

  • 监控系统指标: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 CPU、内存、网络等指标,查看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可以通过查看服务器 CPU 使用率是否达到了 100%、内存是否过度占用等来判断是否出现了资源瓶颈。

  • 进行网络抓包分析:可以通过使用网络抓包工具,如 Wireshark 等,对请求和响应进行抓包分析,查看网络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例如网络延迟、数据包丢失等。

  • 进行代码分析:如果以上排查方法都没有找到问题,可以进行代码分析。可以通过对代码进行 debug 或者加入日志来查看程序执行流程,找到具体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排查方式,可以逐步缩小问题范围,最终找到响应超时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23.压测返回数据报错,怎么定位问题?

当进行压力测试时,返回数据报错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问题定位:

  • 确认报错现象的具体表现:查看报错的具体信息,比如报错信息的类型、位置、出现频率等等,了解问题的具体表现。

  • 检查代码逻辑:查看代码是否有逻辑错误,例如参数传递错误、接口调用错误、数据库操作错误等等。可以加入调试信息和日志,从而快速定位问题。

  • 检查接口调用:查看接口调用是否出现异常,包括网络超时、返回码异常、接口调用异常等。可以通过抓包工具查看网络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例如网络延迟、数据包丢失等。

  • 检查系统资源:查看服务器的 CPU、内存、磁盘等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是否出现资源瓶颈。如果资源使用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响应缓慢或者请求超时。

  • 检查系统配置:检查系统配置是否合理,例如线程池大小、连接池大小等等,这些配置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 扩大测试范围:如果以上步骤都没有找到问题,可以尝试扩大测试范围,增加测试数据量、并发量等,进一步观察问题现象,从而快速定位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排查方式,可以逐步缩小问题范围,最终找到返回数据报错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24.性能调优怎么理解?它是什么?

性能调优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优化策略,提升系统的性能指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软件开发中,性能调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系统性能的优化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宕机的风险。

性能调优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性能测试:首先需要进行性能测试,收集系统性能指标数据,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确定系统性能瓶颈和瓶颈原因。

  • 性能问题分析:对性能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的性能问题,包括代码实现、系统配置、硬件设备等方面的问题。

  • 性能优化设计:根据性能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和实施计划,包括代码优化、系统配置优化、硬件升级等方面的措施。

  • 性能优化实施:根据优化设计的方案,实施性能优化,对系统进行改进,提升系统性能指标。

  • 性能测试验证: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确保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总之,性能调优是一个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涵盖从需求分析到实施验证的整个过程,并且需要结合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策略,以达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25.并发用户数跟响应时间与吞吐量的关系是什么?

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一般来说,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响应时间会逐渐变慢,而吞吐量则会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几个术语来描述:

  •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表示从发送一个请求到接收到响应所需的时间,包括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响应等时间。
  •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单位时间内可以处理的请求数量,通常用每秒钟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RPS)来表示。
  • 并发用户数(Concurrency):表示在同一时刻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

当并发用户数增加时,系统会面临更多的负载,可能会导致响应时间变长,因为服务器需要处理更多的请求。如果负载超过了系统的承载能力,响应时间会急剧上升,而吞吐量则会下降。在实际测试中,可以通过控制并发用户数来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找到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

26.如果要做万并发,怎么做?

要做万并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硬件设备配置、网络带宽、代码优化等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 做系统架构设计:要支持万并发,需要将系统架构设计为分布式、集群化的架构。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分布式缓存、负载均衡、CDN加速等技术来实现。此外,也需要考虑数据库设计、缓存设计等问题。

  • 增加硬件设备:万并发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内存,因此需要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并且需要适当增加服务器数量,实现负载均衡。

  • 优化代码性能:需要对代码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例如,可以采用异步编程、使用线程池等技术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 做充分的性能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找出性能瓶颈和瓶颈所在的位置,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可以采用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等不同类型的测试来进行。

  • 使用CDN加速:通过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降低用户等待时间。

  • 合理利用缓存:缓存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响应时间,需要根据业务特点和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和缓存技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做法,实际实现时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特点和系统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压测的时候,QPS一直上不去,怎么排查?

  • 看被测服务器的性能,看是否资源被打满,导致请求无法连接 解决办法:被测服务器扩容。

  • 看接口是否出现报错,以及响应时间是否变慢 解决办法:接口性能优化。

  • 看压测机器的性能,是不是网络 IO 占满,并发数达不到 解决办法:多台压测机器并发。

  • 看压测工具是否支持并发请求 解决办法:采用多线程或协程的方式去并发请求

web ui & selenium自动化

1.web自动化如何进行元素定位?

  • css 定位
  • xpath定位
  • id属性定位->find_element_by_id
  • name属性定位->find_element_by_name 不唯一
  • class 属性定位->find_element_by_class_name
  • class_name:->find_element_by_class_name 不能唯一的找到特定的元素
  • tag name:->find_element_by_tag_name(“标签名”)
  • link text:->find_element_by_link_text(“链接的显示文本”)
  • partial link text:->find_element_by_partial_link_text(“部分链接的显示文本”)

2.UI自动化元素常用的操作方法?

  • 查找元素:使用定位器(如ID、名称、类名、标签名等)查找特定元素。

  • 点击元素:使用click()方法模拟用户单击元素。

  • 输入文本:使用send_keys()方法向元素输入文本内容。

  • 获取文本:使用text属性或get_attribute(‘textContent’)方法获取元素的文本内容。

  • 获取元素属性:使用get_attribute()方法获取元素的属性值。

  • 拖放元素:使用drag_and_drop()方法将一个元素从一个位置拖移到另一个位置。

  • 等待元素:使用各种等待方法(例如显式等待和隐式等待)等待元素加载完成。

3.webdriver操作浏览器常用的方法?

  • 打开网页:使用get()方法打开指定URL的网页。

  • 定位元素:使用各种定位器(如ID、名称、类名、标签名等)查找特定元素。

  • 点击元素:使用click()方法模拟用户单击元素。

  • 输入文本:使用send_keys()方法向元素输入文本内容。

  • 获取文本:使用text属性或get_attribute(‘textContent’)方法获取元素的文本内容。

  • 获取元素属性:使用get_attribute()方法获取元素的属性值。

  • 拖放元素:使用drag_and_drop()方法将一个元素从一个位置拖移到另一个位置。

  • 执行JavaScript代码:使用execute_script()方法在当前页面上执行JavaScript代码。

  • 切换窗口和框架:使用switch_to.window()方法切换到另一个浏览器窗口,使用switch_to.frame()方法切换到另一个iframe中。

  • 等待元素:使用各种等待方法(例如显式等待和隐式等待)等待元素加载完成。

  • 截屏:使用save_screenshot()方法截取当前页面的屏幕截图。

4.webdriver操作鼠标常用的方法?

  • 移动鼠标:使用move_to_element()或move_by_offset()方法移动鼠标到指定元素或坐标位置。

  • 单击鼠标:使用click()方法模拟单击鼠标左键。

  • 右键单击:使用context_click()方法模拟鼠标右键单击。

  • 长按鼠标:使用click_and_hold()方法模拟长按鼠标左键。

  • 拖放元素:使用drag_and_drop()或drag_and_drop_by()方法将一个元素从一个位置拖移到另一个位置。

  • 双击鼠标:使用double_click()方法模拟鼠标双击。

  • 滚动鼠标:使用scroll()方法滚动鼠标到指定的元素或位置。

  • 键盘操作:使用send_keys()方法发送键盘事件,例如输入文本、按下和释放某个键等。

5.什么是显式等待?

在Selenium中,显式等待是一种等待方式,它会等待特定条件发生或达到最大等待时间后超时。相比于隐式等待,显式等待更加灵活和精准,因为您可以指定要等待的条件以及等待的时间。

在使用显式等待时,您需要先定义一个WebDriverWait对象,并指定等待的最长时间。然后,您可以使用该对象的until()或until_not()方法来等待满足特定条件或不满足特定条件(即等待条件变成false)。

以下是一个显式等待的示例,用于等待某个元素出现: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 import WebDriverWait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 等待直到元素出现
element = WebDriverWait(driver, 10).until(
    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By.ID, "my-element"))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条件,它表示等待页面中是否存在具有指定ID的元素。driver参数是当前的WebDriver对象,10是等待的最长时间(秒),element是成功等待后返回的元素对象。

如果在等待期间元素没有出现,将引发TimeoutException异常。

5.什么是隐式等待?

在Selenium中,隐式等待是一种等待方式,它会在查找元素或执行操作时等待一段固定的时间。如果在等待时间内找到了元素或执行了操作,则不会等待剩余时间而直接继续执行后续代码。如果在等待时间内没有找到元素或执行操作,则会引发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以下是一个隐式等待的示例,将等待3秒钟(即最长等待时间),然后再尝试查找一个元素: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driver.implicitly_wait(3)  # 等待3秒钟

driver.get("https://www.baidu.com")
element =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  # 在3秒内等待元素出现

driver.quit()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implicitly_wait()方法设置了全局隐式等待时间为3秒钟。当我们查找ID为“kw”的元素时,如果元素未立即可用,WebDriver将等待最长3秒钟,然后再次尝试查找元素。如果在3秒钟内找到元素,将继续执行后续代码,否则将引发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6.显式等待和隐式等待的区别?

  • 等待对象不同:显式等待是针对特定条件或操作等待,而隐式等待是全局等待,在每个查找元素或执行操作时都会应用等待。

  • 等待时间设置不同:显式等待和隐式等待的等待时间设置方式不同。显式等待在创建WebDriverWait对象时指定等待时间,而隐式等待在创建WebDriver对象后使用implicitly_wait()方法设置全局等待时间。

  • 等待精度不同:显式等待通常比隐式等待更加精准,因为您可以在等待期间检查任意条件。相反,隐式等待只是简单地等待一段固定的时间,而不考虑实际情况。

  • 报错信息不同:在等待超时时,显式等待将引发TimeoutException异常,而隐式等待将引发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 适用场景不同:显式等待通常用于需要等待特定条件的情况,例如等待特定元素出现,而隐式等待通常用于等待页面加载完成或等待Ajax请求返回结果。

7.如何操作下拉选择框?

使用 select.select_by_value()、select.select_by_visible_text() 或者 select.select_by_index() 方法来选择下拉框中的选项

  • select_by_value() 方法按照 option 元素的 value 属性值选择选项
  • select_by_visible_text() 方法按照 option 元素的显示文本选择选项
  • select_by_index() 方法则根据选项的索引来选择选项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 import Select

# 初始化 WebDriver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 打开网页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找到下拉框并创建 Select 对象
select_element =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select")
select = Select(select_element)

# 选择选项
select.select_by_value("value") # 按照 value 值选择
select.select_by_visible_text("text") # 按照显示的文本选择
select.select_by_index(2) # 按照索引选择

# 退出 WebDriver
driver.quit()

注意:如果下拉框是动态加载的,则可能需要等待下拉框中的选项加载完毕后再进行选择。这可以通过使用 WebDriver 的等待机制来实现,例如 WebDriverWait 类。

8.如何在webdriver中处理iframe弹出框?

使用switch_to.frame()方法将控制权转移到该iframe中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初始化Chrome浏览器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 打开网页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定位iframe元素
iframe_element =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iframe[@id="my-iframe"]')

# 将控制权切换到iframe中
driver.switch_to.frame(iframe_element)

# 执行iframe中的操作
element_inside_iframe =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div[@class="some-class"]')
element_inside_iframe.click()

# 切换回主文档
driver.switch_to.default_content()

# 继续在主文档中进行操作
element_outside_iframe =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button[text()="Submit"]')
element_outside_iframe.click()


9.如何控制滚动条?

使用execute_script()方法执行JavaScript语句来控制滚动条
window.scrollBy()方法用于相对滚动
window.scrollTo()方法用于绝对滚动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创建webdriver实例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 打开网页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模拟向下滚动1000个像素
driver.execute_script('window.scrollBy(0, 1000)')

# 模拟向上滚动1000个像素
driver.execute_script('window.scrollBy(0, -1000)')

# 将滚动条滚动到页面底部
driver.execute_script('window.scrollTo(0, document.body.scrollHeight)')

10.如何开展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架构?

  • 测试目标:确定要测试的系统或应用程序以及测试目标,例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 自动化工具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技术,如Selenium WebDriver、Appium、PyTest等。

  •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测试目标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

  • 架构设计:构建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基本架构,包括模块划分、代码规范、报告生成、日志记录、异常处理等。

  • 数据管理:管理测试数据和配置信息,包括读取测试数据、存储测试结果等。

  • 持续集成:将自动化测试集成到CI/CD流程中,实现持续集成和自动化部署。

  • 团队协作: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和流程,包括版本控制、代码评审、文档管理等。

├── config
│   ├── settings.py               # 配置文件
│   └── testdata.xlsx             # 测试数据
├── pages                          # 页面对象模型
│   ├── base_page.py
│   ├── home_page.py
│   └── login_page.py
├── tests                          # 测试用例
│   ├── test_login.py
│   └── test_home.py
├── utils                          # 工具包
│   ├── browser.py                # 浏览器初始化
│   ├── data_reader.py            # 读取测试数据
│   ├── logger.py                 # 日志记录
│   └── report.py                 # 报告生成
├── main.py                        # 测试入口
└── requirements.txt               # 依赖库

这个示例框架包括了配置管理、页面对象模型、测试用例、工具包和测试入口等几个部分,其中页面对象模型(POM)是通过一个单独的Python文件来实现的,并且在测试用例中进行调用。工具包包含了常见的浏览器初始化、日志记录、报告生成等多个工具函数。最后,在main.py中将所有的测试用例进行集成并执行,生成测试报告。

11.如何设计自动化测试用例?

  • 确定测试目标:确定需要测试的功能或模块。

  • 定义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包括测试输入、预期输出和测试步骤。

  • 选择测试工具:选择适合当前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或框架,例如Selenium、Robot Framework等。

  • 编写测试脚本:使用Python编写测试脚本,实现对应的测试用例。

  • 执行测试脚本:在执行测试脚本前,需要准备好测试数据,并确保测试环境和测试配置正确。

  • 分析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查找并记录缺陷。

  • 持续改进:根据测试结果不断改进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Python和Selenium实现的自动化测试用例示例: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创建浏览器对象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 打开被测试网站
driver.get("https://www.baidu.com")

# 找到搜索框元素并输入关键字
search_box =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
search_box.send_keys("Python")

# 找到搜索按钮元素并点击
search_button =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
search_button.click()

# 验证搜索结果是否包含指定字符串
assert "Python" in driver.title

# 关闭浏览器
driver.close()

这个示例测试的是百度搜索功能,用到了Selenium库来模拟用户操作浏览器。通过编写类似于这样的测试脚本,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

12.如何开启和退出一个浏览器?

首先安装Selenium WebDriver并下载与浏览器相对应的驱动程序ChromeDriver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创建Chrome浏览器实例
browser = webdriver.Chrome('/path/to/chromedriver')

# 打开指定链接
browser.get('http://example.com')

要退出浏览器,请使用以下代码:

# 关闭浏览器
browser.quit()

注意,在退出浏览器之前,您应该先关闭所有已打开的浏览器窗口。这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实现:

# 关闭所有浏览器窗口
browser.close()

13.如何查找屏幕上是否显示了元素?

WebDriverWait函数被用来等待页面加载完毕。如果指定元素在10秒钟内出现,那么将会返回该元素;否则将抛出超时异常。如果元素被成功找到,它将被存放在element变量中。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 import WebDriverWait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 使用Chrome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url = "http://example.com"
driver.get(url)

#等待特定元素加载完成,然后找到该元素
try:
    element = WebDriverWait(driver, 10).until(
        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By.ID, "my-element-id"))
    )
    print("Element found!")
except:
    print("Element not found.")

14.什么是POM(页面对象模型)?它有什么优势?

页面对象模型(POM)是一种用于测试Web应用程序的测试设计模式。在POM中,每个页面被表示为一个对象,并且所有该页面上的元素都被封装在该对象中。

POM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提供了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通过将页面元素封装在单独的对象中,开发人员可以更轻松地维护测试代码,并在需要时更轻松地重复使用相同的代码段。此外,由于每个对象都只关注特定页面的元素,因此测试代码也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另一个POM的优势是其可维护性。如果页面元素的名称或位置发生更改,那么开发人员只需要修改相应的页面对象即可,而不必修改整个测试代码。这使得测试代码更加健壮,并减少了测试代码维护的工作量。

15.如何通过某个代理从浏览器重定向浏览?

我们首先定义代理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以及可能需要的用户名和密码。
然后,我们使用Selenium的ChromeDriver选项将这些代理设置传递给Chrome浏览器。
最后,我们打开了指定的网址并开始进行其他操作。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 设置代理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
PROXY_HOST = '代理服务器地址'
PROXY_PORT = '代理服务器端口'

# 设置代理服务器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有的话)
PROXY_USERNAME = '用户名'
PROXY_PASSWORD = '密码'

# 定义代理设置选项
proxy_options = {
    "proxy": {
        "httpProxy": f"http://{PROXY_USERNAME}:{PROXY_PASSWORD}@{PROXY_HOST}:{PROXY_PORT}",
        "ftpProxy": f"ftp://{PROXY_USERNAME}:{PROXY_PASSWORD}@{PROXY_HOST}:{PROXY_PORT}",
        "sslProxy": f"https://{PROXY_USERNAME}:{PROXY_PASSWORD}@{PROXY_HOST}:{PROXY_PORT}",
        "noProxy": ""
    }
}

# 初始化Chrome浏览器
driver = webdriver.Chrome(options=proxy_options)

# 打开指定网址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进行其他操作

16.导航命令有哪些不同类型?

  • get(url):加载指定的URL。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forward():转到浏览历史中的下一页。
driver.forward()
  • back():返回到浏览历史中的上一页。
driver.back()
  • refresh():刷新当前页面。
driver.refresh()
  • 此外,还可以使用execute_script()方法执行JavaScript代码来进行导航操作
# 模拟浏览器向下滚动
driver.execute_script("window.scrollBy(0, 500);")

# 模拟浏览器向上滚动
driver.execute_script("window.scrollBy(0, -500);")

17.findelement()和findelements()有什么区别?

  • find_element() 方法返回页面中第一个匹配指定选择器或条件的元素对象,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元素,则会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 find_elements() 方法返回页面中所有匹配指定选择器或条件的元素对象列表,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元素,则返回空列表 []。

因此,当需要查找多个元素时,应该使用 find_elements() 方法,而当只需要查找一个元素时,可以使用 find_element() 方法。

18.xpath中’‘/’‘和’‘//’'之间有什么区别?

“/”表示从当前节点选取直接子节点,即只匹配当前节点的第一层子节点。

“//”表示从当前节点选取所有后代节点(子节点、孙子节点、曾孙子节点等),即匹配当前节点的所有子节点,以及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

举个例子,假设有以下XML结构:

<books>
  <book id="1">
    <title>Book 1</title>
    <author>Author 1</author>
  </book>
  <book id="2">
    <title>Book 2</title>
    <author>Author 2</author>
    <publisher>
      <name>Publisher 2</name>
    </publisher>
  </book>
</books>

如果我们要选取所有book元素的直接子节点,可以使用“/”运算符。

/books/book
# 这将返回两个book元素

如果我们想要选取所有book元素的所有后代元素,可以使用“//”运算符。

/books//title
# 这将返回所有book元素下的title元素,即包括Book 1和Book 2的title元素

注意,这里的“//”会匹配所有后代节点,而不仅仅是第一层子节点。

19.自动化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 环境准备:确定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对象,如Web应用程序或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必要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

  • 测试计划:编写测试计划,确定测试的范围、目标、策略和方法,并制定测试计划文档。

  • 测试脚本开发:根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是用于执行自动化测试的代码,它能够模拟用户的操作,检查应用程序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 测试执行:在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脚本,收集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

  • 缺陷跟踪和管理:记录和跟踪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分析其原因并进行修复。

  • 测试评审和改进:对测试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评估自动化测试的价值和优势,寻找测试流程中的改进点,并对测试计划和测试脚本进行优化。

以上流程不一定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有时会有重叠和交错出现。

20.自动化测试相比手工测试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 高效性:自动化测试可以快速执行大量的测试用例,从而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

  • 可重复性:自动化测试能够重复执行测试用例,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帮助发现潜在的稳定性问题。

  • 节省成本:自动化测试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测试成本,并提高软件开发周期的效率。

  • 更好的回归测试:自动化测试能够快速检测到代码变更引起的问题,支持快速回归测试。

  • 发现潜在问题:自动化测试可以模拟各种测试场景和异常情况,帮助发现隐藏的缺陷和错误。

缺点:

  • 无法完全替代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虽然能够更快速执行测试用例,但是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脚本的编写和维护。

  • 需要技术和人力资源:自动化测试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力资源支持,包括编程技能、测试工具的使用和测试环境的配置等。

  • 初始成本较高:自动化测试涉及到测试工具和硬件资源的购买,可能需要较高的初始投入。

  • 难以应对复杂场景:自动化测试在处理复杂测试场景时可能会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额外的设置和调整。

21.selenium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总体来说,Selenium使用了浏览器驱动程序来控制Web浏览器,通过模拟用户行为来实现自动化测试。Selenium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 Selenium WebDriver:Selenium WebDriver是Selenium的核心组件,它提供了一系列API,用于控制Web浏览器和对Web页面进行操作。

  • 浏览器驱动程序:浏览器驱动程序是连接Selenium WebDriver和浏览器之间的桥梁,通过启动浏览器驱动程序,Selenium可以与浏览器进行交互。

  • 测试脚本:测试脚本是用来执行自动化测试的代码,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如Java、Python、JavaScript等。

  • 测试框架:测试框架提供了一些基础功能,如测试报告生成、测试数据管理、测试结果统计等,帮助简化测试脚本的编写和维护。

在Selenium中,用户可以通过编写测试脚本来控制WebDriver,WebDriver会模拟用户在浏览器中的操作,例如打开网页、填写表单、点击按钮等。当测试脚本执行完毕后,Selenium可以根据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22.如何去处理上传Windows文件?

  • 导入需要的模块和库,例如 os、shutil 和 pathlib 等。

  • 使用文件对话框或 Web 表单等方法让用户上传文件,或者在代码中指定要处理的文件路径。

  • 检查文件是否存在并确定其类型。

  • 打开文件,读取或写入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操作。例如,如果您正在处理 Excel 文件,可以使用 pandas 库来读取和操作数据。

  • 处理完文件后,关闭文件句柄并将结果保存到所需位置。注意,如果您对原始文件做了更改,请确保备份原始文件以防意外损失。

  • 可选:在处理文件时,记录日志和错误信息以便以后跟踪问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片段,展示如何使用 Python 读取 Excel 文件:

import pandas as pd

# 定义要读取的 Excel 文件路径
file_path = "C:\\example\\example.xlsx"

# 读取 Excel 文件
df = pd.read_excel(file_path)

# 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
df = df[df["column_name"] > 0]

# 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新文件
new_file_path = "C:\\example\\example_processed.xlsx"
df.to_excel(new_file_path, index=False)

23.自动化如何定位时间控件?

先使用 selenium 库打开网页并查找时间控件元素: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keys import Keys

# 打开浏览器并访问网页
driver = webdriver.Chrome()
driver.get("https://www.example.com")

# 定位时间控件并输入时间
time_input =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time-input")
time_input.send_keys("10:30 AM")

然后使用 pywinauto 库在 Windows 应用程序中查找时间控件:

from pywinauto import application

# 打开应用程序并获取主窗口句柄
app = application.Application()
app.start("C:\\example\\example.exe")
main_window_handle = app.top_window().handle

# 在主窗口中查找时间控件并设置时间
time_control = app.window(handle=main_window_handle).child_window(title="Time Control", control_type="DateTimePicker")
time_control.set_time(hour=10, minute=30)

24.元素定位不到,你碰到过哪些?怎么解决的

  • 定位器错误:检查定位器的语法是否正确,例如属性名、值等。如果定位器使用了动态ID或其他变量,可以尝试使用正则表达式来处理。

  • 元素加载时间过长:有时候元素需要加载一段时间,超时后就无法被定位。可以尝试增加等待时间,或者使用 WebDriverWait 等方法来显式等待元素加载完成。

  • 元素未出现在当前页面:当页面已经切换或跳转时,可能会出现元素无法定位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 switch_to.window() 方法或者其他导航方法来切换页面。

  • 元素被遮挡或隐藏:有时候元素可能被其他元素覆盖或隐藏,导致无法定位。可以尝试使用 execute_script 方法来执行 JavaScript 代码来绕过此问题。

  • 应用程序或浏览器崩溃:在某些情况下,应用程序或浏览器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崩溃,导致元素无法被定位。可以尝试重新启动应用程序或浏览器,并确保测试环境稳定。

  • 版本兼容性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测试代码或应用程序可能会因为版本兼容性问题而导致元素无法被定位。可以尝试升级或降级相关的库、驱动程序或应用程序。

25.数据驱动有没有了解过、具体怎么做的?

了解数据驱动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是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其中测试用例的输入和输出由数据驱动。数据可以存储在CSV、Excel或数据库等外部文件中,并且可以通过参数化来使用这些数据来执行多个测试用例。

  • 准备测试数据:将测试数据存储在一个外部数据源中,例如CSV或Excel文件,确保数据可以轻松地被读取和处理。

  • 创建测试脚本:编写测试脚本,对于每个测试用例,使用测试数据作为输入并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验证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 参数化测试脚本:将测试数据与测试脚本结合起来,以便测试脚本可以基于提供的数据执行多个测试用例。设置测试脚本中的变量以从外部数据源读取数据,并在测试脚本中使用这些变量。

  • 运行测试:运行测试脚本并记录测试结果。如果测试失败,请检查日志和报告以确定失败的原因,并根据需要进行修复。

26.随机数如何操作?

  • 使用编程语言中的内置函数:大多数编程语言都具有生成随机数的内置函数。例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random模块中的randint()函数来生成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

  • 生成唯一标识符(UUID):可以使用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UUID)库生成唯一的随机字符串,以确保每次生成都是不同的。

  • 使用当前时间作为种子:可以使用当前时间作为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这样可以确保每次生成的随机数都是不同的。

  • 使用第三方库:可以使用第三方库,如Faker,它可以生成各种假数据,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并允许您自定义生成数据的格式和类型。

27.如何去操作Excel表格?

使用load_workbook()方法打开Excel文件,使用cell()方法读取或写入单元格值,并使用save()方法保存Excel文件

  • openpyxl:这是一个用于读取和写入Excel文件的库。它支持.xlsx格式,并提供了许多操作Excel文件的方法和属性。

  • xlrd/xlwt/xlutils:这三个库可用于读取、写入和修改.xls格式的Excel文件。

  • pandas:这是一个流行的数据分析库,还可以处理Excel文件。它可以读取和写入不同格式的Excel文件,并提供了许多数据操作和转换功

import openpyxl

# 打开工作簿
workbook = openpyxl.load_workbook('example.xlsx')

# 选择工作表
worksheet = workbook['Sheet1']

# 读取单元格内容
cell_value = worksheet.cell(row=1, column=1).value

# 写入单元格内容
worksheet.cell(row=1, column=1).value = 'Hello'

# 保存Excel文件
workbook.save('example.xlsx')

28.自动化如何操作数据库?

首先使用connect()方法连接到SQLite数据库
然后创建游标对象并执行SQL查询
最后,我们使用fetchall()方法获取结果集,并使用close()方法关闭游标和连接

  • sqlite3:这是Python内置库,可用于连接和操作SQLite数据库。

  • MySQL Connector/psycopg2: 这两个库可用于连接和操作MySQL和PostgreSQL数据库。

  • SQLAlchemy:这是一个流行的ORM(对象关系映射)库,可以连接和操作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并提供了高级查询和数据操作功能。

下面是一个使用sqlite3库连接和操作SQLite数据库的示例代码:

import sqlite3

# 连接到SQLite数据库
conn = sqlite3.connect('example.db')

# 创建游标对象
cursor = conn.cursor()

# 执行SQL查询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my_table')

# 获取结果集
results = cursor.fetchall()

# 关闭游标和连接
cursor.close()
conn.close()

29.pom模型如何划分模块?

POM(页面对象模型)测试框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测试模块:

  • 页面:将每个页面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每个页面都有一个对应的Page Object类,该类包含页面上的所有元素和操作。

  • 功能:将每个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例如,登录、注册、搜索等功能可以分别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测试。

  • 业务流程:将每个业务流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例如,下订单、添加到购物车等流程可以分别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测试。

  • 用户角色:将每个用户角色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例如,管理员、普通用户、VIP用户等用户角色可以分别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测试。

30.划分模块有哪些好处?

  •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将系统拆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于一个特定的任务或功能。这样可以减少代码的复杂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提高代码复用率:将通用的功能和库封装成模块,可以在不同的项目和场景中重复使用,提高代码复用率和开发效率。

  • 提升测试效率:将测试用例按照模块进行组织,可以优化测试流程和测试资源的分配,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 降低风险:通过划分模块,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当系统中某个模块出现错误时,只需要调试该模块,而不必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模块化可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每个人负责自己的模块,并且可以并行工作,从而提高开发和测试效率。

31.自动化维护工作怎么做?

  • 定期检查测试用例:定期检查测试用例,确保所有测试用例都是最新的,并且包含正确的数据和预期结果。

  • 更新测试框架:根据需要更新测试框架,例如升级库、更新依赖项等,以确保测试框架始终保持最新状态。

  • 实现新功能:随着应用程序的不断演进,可能需要添加新的测试场景或测试用例。在这种情况下,您需要根据需要修改自动化测试框架,以适应新的需求。

  • 调试失败的测试用例:当自动化测试用例失败时,需要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调试失败的测试用例可以帮助您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并加以修复。

  • 管理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是自动化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有效地管理测试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 维护文档: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需要编写和维护文档,以记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信息。这可以帮助您跟踪工作流程,并提高工作效率。

  • 性能监测:针对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性能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分析。这可以帮助您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以确保测试框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对于生成的自动化测试报告如何分析?

  • 分析测试执行结果:测试执行结果通常包括测试通过的用例数、未通过的用例数和跳过的用例数。您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确定测试执行的准确性和覆盖率。

  • 分析错误信息:错误信息可以帮助您了解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您可以根据错误信息分类错误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代码中存在的问题。

  • 计算测试覆盖率:测试覆盖率是指您的测试用例覆盖了系统代码中的哪些部分。您可以使用测试覆盖率工具来计算测试覆盖率,并评估测试用例是否涵盖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和条件。

  • 比较不同版本的测试报告:如果您在不同的应用程序版本之间执行了测试,那么您可以比较不同版本的测试报告,以了解测试结果和应用程序的进展情况。

  • 分析趋势:您可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测试报告,并分析测试结果的趋势。这可以帮助您了解软件开发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 评估测试质量:您可以评估测试质量,并确定测试用例是否能够检测出应用程序中的所有错误。这可以帮助您提高测试用例的质量和覆盖率,并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Appium & 移动端测试

1.如果模块请求http改为HTTPS,测试方案应该如何更改?

  • 首先,您需要确保您的测试环境支持HTTPS。这意味着您需要在测试环境中安装并配置证书。

  • 建议使用一个工具来捕获请求和响应,以便在进行 HTTPS 请求时可以快速检查请求和响应内容是否正确。例如,您可以使用像Fiddler这样的抓包工具。

  • 如果您的测试用例包含了对HTTP的特定测试步骤,那么您需要更新这些测试步骤,使它们能够与 HTTPS 一起工作。例如,在测试用例中使用HTTP跳转到其他页面,您需要更新这些步骤以在HTTPS下执行跳转操作。

  • 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有任何第三方组件,则需要确保这些组件也支持HTTPS。

  • 您需要验证HTTPS请求的安全性,以确保请求和响应都是加密传输的,并且不会被黑客截取或篡改。

2.APP测试和web测试有什么区别?

  1. 系统结构方面
  • Web项目,B/S架构,基于浏览器的;Web测试过程中,客户端会随服务器端同步更新,所以只需更新服务器端即可
  • App项目,C/S架构,基于客户端的;App测试过程中,只要修改了服务端,那么客户端用户所有核心版本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1次
  1. 性能方面
  • Web项目,需要监测响应时间、CPU、Memory,另外则还需系统能支持多少用户同时在线;超过最大用户数,系统会给出什么样的反映
  • App项目,需要监测响应时间、CPU、Memory,另外则还需监测流量、电量等
  1. 兼容方面
  • Web项目:考虑操作系统兼容(Windows7、Windows10、Linux等);其次,考虑浏览器兼容(IE6、IE8、Firefox、Chrome、360等)

  • App项目:考虑设备系统兼容(Android【华为、联想、小米、三星等】、 iOS【ipad、iphone】、Windows【Win7、Win8】、OSX【Mac】);其次,考虑手机设备的大小、型号、分辨率的兼容

  1. 网络连接方面
  • APP测试需要考虑网络连接问题,如断开连接、弱信号、漫游3g/4g/5g等情况。
  • Web测试则需要考虑不断变化的网络带宽和延迟问题。
  1. 专项测试方面
  • Web专项测试:链接测试;图形测试;打印机测试
  • App项目:安装、更新、卸载、跨版本升级、访问权限测试、界面操作、干扰测试(电话、短信)

3.Android和iOS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两个操作系统的不同特性、用户界面、硬件要求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区别:

  • 硬件和软件兼容性:由于Android设备生态系统非常分散,因此在Android上进行测试时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组合。而iOS设备生态系统相对较小,这使得测试更容易管理。

  • 用户界面差异:Android和iOS的用户界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测试Android应用程序时,需要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不同的设备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下都能正常运行,而在iOS上则需要确保应用程序符合苹果公司的用户界面指南。

  • 软件版本管理:在Android上,由于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可能会推迟更新,导致用户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这使得对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进行测试变得更加复杂。而在iOS上,由于苹果公司控制着所有设备的更新,使得应用程序测试更为简单。

  • 发布流程:Android应用程序发布相对灵活,可以通过Google Play Store、应用宝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而iOS应用程序只能通过Apple App Store发布,并需要经过苹果公司的审核。

  • 测试工具和技术:Android和iOS区别较大,需要使用不同的测试工具和技术。例如,在Android上使用Appium或Robotium来执行自动化测试,而在iOS上使用XCUITest或Calabash等工具进行测试。

4.APP出现应用程序无响应(ANR),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主线程被阻塞:主线程是处理UI事件和其他任务的核心线程。如果主线程被长时间阻塞,例如执行了耗时操作或者网络请求,那么应用程序就会出现ANR。

  • 数据库或文件I/O操作:如果应用程序需要频繁读写数据库或文件,并且这些操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那么应用程序就容易出现ANR。

  • 内存不足:如果应用程序过度使用内存,甚至造成OOM(Out Of Memory),那么应用程序也会出现ANR。

  • 网络延迟: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从服务器获取数据,而网络不稳定或者延迟过高,那么应用程序也容易出现ANR。

  • 代码错误或死循环:应用程序中存在代码错误或死循环,导致应用程序无响应。

当出现ANR时,Android系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强制关闭应用程序。为了避免ANR的出现,开发人员应该尽量减少主线程的阻塞,避免过度使用内存、网络请求和数据库操作,并进行代码质量保证。

5.APP闪退通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内存不足:当手机内存不足时,会导致应用程序崩溃退出。

  • 代码错误:应用程序中存在编程错误或逻辑错误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 第三方库问题:应用程序使用的第三方库版本不兼容或存在缺陷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 网络连接问题:应用程序需要进行网络连接,如果网络连接失败或超时,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 设备兼容性问题:某些设备上可能存在与应用程序不兼容的硬件或系统版本,导致应用程序崩溃退出。

  • 数据库连接问题: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库连接时,如果连接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程序崩溃退出。

  • 用户操作问题: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可能存在误操作或者不当操作,导致应用程序崩溃退出。

6.如何测试一个APP的登录场景?

  • 登录功能测试:测试登录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输入账号密码、点击登录按钮等操作是否正确,然后检查是否能够成功登录,同时也要测试错误用户名或密码登录、输入特殊字符等异常情况下的处理。

  • 数据准确性测试:测试登录后用户信息是否准确,包括用户昵称、头像、个人资料等信息是否显示正确。

  • 安全性测试:测试登录过程中是否有安全隐患,例如是否加密传输用户信息和密码。

  • 界面测试:测试登录界面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是否有布局问题、字体大小是否适当等。

  • 自动化测试: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用户操作来测试登录场景,并且可以覆盖更多的测试用例和场景,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 其他测试:还可以进行并发测试、异常测试、压力测试等其他类型的测试,以验证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平时查看日志一般会出现哪些异常?

  • 崩溃:应用程序因为某种错误而崩溃,导致无法继续正常运行。

  • 闪退:应用程序因为某种错误而突然退出,通常在打开某个页面或执行某个操作时发生。

  • 卡顿:应用程序响应时间延迟,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 功能异常:应用程序某个功能无法正常工作,例如登录、注册、支付等。

  • 网络异常:应用程序无法连接到服务器,或者请求数据失败。

  • 安全异常:例如应用程序存在漏洞,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或被攻击。

  • 内存异常:应用程序占用过多内存,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或者崩溃。

8.APP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如何开展?

主要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以及用户体验测试等

为了开展这些测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目标,制定测试计划,并确定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

  • 执行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并执行它们,记录每个测试用例的结果和异常情况。

  • 进行缺陷管理: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记录、跟踪和统计,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和分析。

  • 修复缺陷:针对发现的缺陷进行修复,并确保修复后的应用程序满足相关规范。

  • 重复测试:对修改后的应用程序进行再次测试,以确保修复的缺陷已经完全解决。

9.常用的ADB命令有哪些?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是一种用于与Android设备通信的命令行工具。以下是常用的ADB命令列表:

  • adb devices:列出连接到计算机的所有Android设备。

  • adb shell:进入远程设备的shell终端,可以执行命令。

  • adb install APK文件路径:安装APK程序到设备上

  • adb uninstall [包名]:卸载指定的应用程序。

  • adb push [本地文件路径] [设备文件路径]:将本地文件推送到设备上。

  • adb pull [设备文件路径] [本地文件路径]:将设备上的文件拉取到本地。

  • adb logcat:查看设备日志信息。

  • adb reboot:重启设备。

  • adb shell dumpsys [服务名]:打印指定服务的信息。

  • adb logcat -c:清除log缓存

  • adb connect [IP地址]:连接到指定IP地址的设备。

  • adb disconnect [IP地址]:断开指定IP地址的设备连接。

  • adb shell top -m 6:查看占用内存前6的app

  • adb shell top:查看设备cpu和内存占用情况

  • adb shell am shart -W 包名/启动名:获取APP启动时间

10.monkey命令?

adb shell monkey -v -p your.package.name 500

11.PO模式是什么?

“PO” (Page Object) 模式是指页面对象模式,它是一种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将一个页面抽象为一个对象,该对象封装了页面的属性和方法,并提供了一组操作页面元素的API。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调用页面对象的方法来访问页面上的元素,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和验证。

使用PO模式可以使测试代码更具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因为每个页面都被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所以当页面变化时,只需要修改该页面对象的代码即可,而不必修改整个测试用例或测试套件。此外,PO模式还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管理测试数据、测试逻辑和测试结果等信息。

12.当点击APP图标启动程序,说明将要发生哪些过程?

  • 系统会检查应用程序是否已安装在设备上。如果应用程序未安装,则会跳转到 Google Play 或其他应用商店下载页面。

  • 如果应用程序已经安装在设备上,则会启动该应用程序的启动器 Activity(Launcher Activity)。

  • 在启动器 Activity 中,系统会加载应用程序的布局和资源文件,并显示应用程序的图标、名称等信息。

  • 当用户点击应用程序的图标时,系统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并启动应用程序的主 Activity。

  • 在主 Activity 中,系统会依次调用 onCreate、onStart 和 onResume 方法,加载应用程序的界面并开始运行程序。

  • 如果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网络或其他外部资源,则需要获得相应的权限,并在程序中进行相应的处理。

  • 当用户离开应用程序时,系统会依次调用 onPause、onStop 和 onDestroy 方法,释放资源并保存应用程序的状态。

13.针对APP的安装功能,列出测试点?

  • 安装流程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安装流程,包括下载、验证、安装和启动等过程。确保应用程序能够在所有支持的设备上正确安装并运行。

  • 更新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更新流程,包括自动更新和手动更新。测试更新时是否会保留用户数据,并且新版本是否与旧版本兼容。

  • 恢复测试:测试当应用程序安装或更新失败时的恢复过程。确保应用程序可以正确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以避免数据丢失。

  • 安全性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措施,例如是否使用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是否有适当的权限控制等。

  • 安装环境测试:测试应用程序在各种环境下的安装情况,例如不同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不同型号的设备、不同网络条件等。

  • 用户体验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是否简单易懂,是否提供足够的反馈信息,并且是否符合用户习惯。

  • 兼容性测试:测试应用程序在安装期间与其他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以及是否有任何冲突或错误。

  • 回滚测试:测试当应用程序升级失败时,系统是否能够自动回滚至之前的版本,并在用户界面上给出足够的提示和反馈。

  • 技术支持测试:测试当用户在安装或升级期间遇到问题时,应用程序是否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14.BDD是什么?TDD是什么?

BDD和TDD都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BDD(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测试方法。它强调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业务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侧重于确定需求和规格,并在设计产品时考虑这些因素。在BDD中,测试用例被描述为一系列应该发生的行为或事件,这些行为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编写,以帮助确保业务目标得到满足。BDD测试方法通常使用Given-When-Then结构来描述测试用例,即给定某种条件,当某些操作发生时,然后期望出现某些结果。

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是一种在编写代码之前先编写测试用例的开发方法。在TDD中,开发人员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来描述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然后编写足够的代码来实现该测试用例。一旦测试通过,开发人员就可以继续添加更多的代码和测试用例,直到完成整个应用程序。TDD对于确保代码质量非常有用,因为它要求开发人员遵循单元测试标准,将代码分解为小块并确保每个部分都能正常工作。TDD 还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要实现的功能并确保开发的每一行代码都有用。

总的来说,BDD和TDD都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而设计的测试方法。BDD 更强调在敏捷团队中业务参与者、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的协作,侧重于确定需求和规格,并在设计产品时考虑这些因素,而 TDD 则更关注代码的单元测试和模块化开发。

15.简述appium的原理?

其原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发送命令行的方式将APP操作指令从测试代码传递到手机或模拟器上运行的APP,再将APP的响应信息传回测试代码中进行分析和验证。

简单来说,Appium的工作流程如下:

  • 测试代码发送命令:测试代码通过Appium提供的框架API发送命令,例如点击按钮、输入文本等操作。

  • 命令传递到设备:Appium使用ADB(Android Debug Bridge)或Xcode来连接真实设备或模拟器,并把命令传递到设备上。

  • 设备执行命令:APP在设备上接收到命令后,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响应结果。

  • 响应结果传递回测试代码:Appium将设备返回的响应结果解析成可读的格式,并传递回测试代码中进行分析和验证。

16.使用Appium可能遇到的错误?

  • 找不到设备/模拟器:这是因为Appium没有正确地连接到设备或模拟器。解决方法是检查连接和配置是否正确。

  • 元素定位失败:这是因为自动化测试脚本无法找到要操作的元素。解决方法是检查元素定位器是否正确,并且元素是否存在。

  • 应用程序崩溃:这是因为应用程序正在进行某些不正确的操作。解决方法是检查应用程序代码并修复错误。

  • 不稳定的测试结果:这是因为测试环境不稳定,例如网络连接不好、设备性能不足等。解决方法是优化测试环境并调整测试策略。

  • 与Appium版本不兼容的错误:这是因为使用了不兼容的Appium版本。解决方法是使用与应用程序和设备/模拟器兼容的Appium版本。

  • Appium服务器无法启动:这是因为端口被占用或者配置文件有误。解决方法是检查端口和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Appium服务器。

17.APP兼容性测试怎么做?

APP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检查应用程序在不同的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和屏幕尺寸等因素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以确保应用程序能够在各种设备上良好地运行。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需要覆盖的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和屏幕尺寸等参数,以及测试的目标和基准。

  • 配置测试环境:准备各种类型的设备或模拟器,并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版本、分辨率等参数的虚拟机,以便进行测试。

  • 手动测试:在每个设备上手动执行测试用例,包括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应用程序的各种交互、应用程序的性能等方面。

  • 自动化测试:使用Appium等自动化测试框架,在各种设备上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以加快测试速度和减少人为误差。

  •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哪些设备或操作系统版本存在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测试结果可以分为兼容性缺陷、性能问题等方面,对于每个缺陷都需要记录详细的描述以便开发人员修复和测试人员验证。

  • 缺陷修复和验证:开发人员根据缺陷描述进行修复,测试人员再次对修复后的应用程序进行验证,确保缺陷被彻底解决。

除了以上步骤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提高APP兼容性测试的质量:

  • 尽可能涵盖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版本以及屏幕尺寸。

  • 确定测试目标和基准,并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测试计划。

  • 定期进行兼容性测试,以确保应用程序能够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变化而保持稳定。

  • 与开发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问题并追踪缺陷状态。

18.小程序怎么测试?

小程序测试是指对微信小程序或其他平台的小程序进行测试,以下是小程序测试的具体步骤:

  • 功能测试:针对小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相关的功能测试用例,以确保其功能符合预期。

  • 兼容性测试:在不同设备、操作系统版本和小程序客户端版本等环境下,测试小程序的兼容性,以确保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工作。

  • 性能测试:测试小程序在高流量访问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页面加载速度、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测试。

  • 安全性测试:测试小程序的安全性,包括数据传输加密、账户安全等方面的测试。

  • 响应式设计测试:测试小程序在不同设备屏幕尺寸下的适应性和用户体验,以确保其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正常工作。

  • UI测试:测试小程序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例如颜色、字体、布局、交互等方面的测试。

  • 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写: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缺陷描述和建议等。

19.Charles抓包的操作步骤?

  • 下载并安装Charles:您可以从Charles官网下载适用于您的操作系统版本的安装程序,并按照说明进行安装。如果您使用的是Mac电脑,还需要将Charles拖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 配置代理设置:打开Charles后,您需要配置您的设备或浏览器来使用Charles作为代理服务器。在Charles菜单栏中选择“Proxy”->“Proxy Settings”,然后查看“HTTP Proxy”和“HTTPS Proxy”选项卡中的端口号(通常是8888)。这些信息将在下一步中使用。

  • 配置移动设备或浏览器的代理:首先在同一局域网下,然后在移动设备或浏览器中,找到网络设置,并将其修改为使用Charles所提供的代理服务器。输入上一步中获取到的IP地址和端口号即可。

  • 开始捕获数据包:回到Charles,您应该能够看到正在发生的请求和响应。您可以在会话列表中选择特定的会话,然后在底部的“Request”、“Response”和“Summary”选项卡中查看有关该会话的详细信息。

  • 分析数据包:通过查看每个请求和响应的头部和正文,可以了解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情况。Charles还提供了其他功能,例如重复请求、修改请求等,以帮助您更好地分析数据包。

20.APP偶然闪退如何排查?

  • 一般成熟的团队都会有 crash 的监控平台,可以从 crash 平台上去查看 crash 发生位点。
  • 手工尝试复现 crash,一般偶然的闪退,都不会特别容易复现,可能需要适当施加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弱网、断网、快速点击、快速划动等等)。
  • 查看 crash 日志,比如 Android APP 可以用 adb 命令去查看:
// mac 
adb logcat *:E | grep CRASH
 
// windows 
adb logcat *:E | findstr CRASH

21.APP提示无法连接网络,你会如何排查?

第一步:检查网络环境

  • 检查 4G 和 Wifi 是否可用,可以先看手机网络连接图标状态,有无信号,是否弱网,并且可以切换其他 APP,测试网络是否可用。
  • 检查是否有网络限制,比如仅公司内网可用的 APP,你在别的网络环境是无法连接的。
  • 检查是否连接了代理或代理连接是否出现异常,手机连接电脑代理之后,如果不安装证书,发起 https 的请求将出现异常。

第二步:检查 APP 的网络请求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70908.html

  • 抓包,检查 APP 请求的域名是否正确
  • 抓包,检查后端接口是否响应超时
  • 抓包,检查后端接口是否返回异常,而 APP 没有做相关的异常提示。

到了这里,关于【测试面试汇总2】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系统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是将已经集成好的 软件系统 ,作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 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 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系列的测试活动。 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负载、并发) 容量测试 健壮性测试 安全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4)
  • Unity点击按钮进行页面跳转

    省流:完整代码在底部 1、导入命名空间 2、(1)切换场景后销毁前场景 (2)切换场景后不销毁前场景 3、将脚本挂载到按钮上,添加按钮单击事件。 完整代码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5)
  • vue点击按钮实现页面跳转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55)
  • vue点击按钮跳转页面

    在Vue.js中,你可以使用router-link或this.$router.push()来实现点击按钮跳转页面的功能,前提是你已经配置了Vue Router。以下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页面跳转: 方法一:使用router-link router-link 是Vue Router提供的组件,用于创建导航链接。你可以在模板中使用它来创建按钮,实现页面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9)
  •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Unittest

     颗粒度最小,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盒方式来测试,主要测试单元是否符合“设计”;是指 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介于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盒+黑盒的方法来测试,即验 证“设计”又验证“需求”。主要用来测试模板与模

    2023年04月08日
    浏览(44)
  • 软件功能测试有什么注意事项?功能测试报告起到什么作用?

    软件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用于评估软件功能的质量和稳定性,并确保软件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工作。然而,在进行功能测试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软件功能测试进行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功能测试时,有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55)
  • 【触摸屏功能测试】昆仑通态MCGS——物联网功能测试

    测试触摸屏: 型号:TPC7022Ni 测试内容:物联网产品设备的无线通信和远程调试功能 物联网产品设备可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远程调试和操作。物联网产品设备支持以下功能: l 4G和WiFi通信 l 远程上传/下载触摸屏工程,更新触摸屏运行环境 l VNC远程监控触摸屏画面 l PL

    2023年04月14日
    浏览(56)
  • 接口测试vs功能测试

    接口测试和功能测试的区别: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从问题出发,引入接口测试的相关内容并与前端测试进行简单对比,总结两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但该部分只交代了怎么做和如何做?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做? 第二部分: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做接口测试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51)
  • 软件测试:功能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的主要流程 一、测试主要的四个阶段 1.测试计划设计阶段 :产品立项之后,进行需求分析,需求评审,业务需求评级,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测试负责人,开始制定测试计划; 2.测试准备阶段 :各成员编写测试用例、先小组内评审、后会议评审,测试样机和配件,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62)
  • 【vue中点击按钮跳转页面】

    做一下笔记 1.为按钮绑定click事件 2.利用路由进行跳转 注意:需要去route下index.js文件中配置路由地址,并且跳转的路由与按钮所在的路由地址在同一级别下。若放在上一级,会出现单独的页面而不是在组件下;在下一级也就是children中会不显示  下图是将路由放在了上一级,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