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设计思想

  1. 此系列文章非本人原创,是学习笔记。

下面讲一些常见的设计思想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代码质量的手段,在平时的开发中特别经常被用到。

如何解读原则中的“接口”二字?

  1.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的英文描述是:“Program to an interface, not an implementation”。我们理解这条原则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与具体的编程语言挂钩,局限在编程语言的“接口”语法中(比如 Java 中的 interface 接口语法)。这条原则最早出现于 1994 年 GoF 的《设计模式》这本书,它先于很多编程语言而诞生(比如 Java 语言),是一条比较抽象、泛化的设计思想。
  2. 实际上,理解这条原则的关键,就是理解其中的“接口”两个字。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讲的“接口”的定义吗?从本质上来看,“接口”就是一组“协议”或者“约定”,是功能提供者提供给使用者的一个“功能列表”。“接口”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接口”,类库提供的“接口”,甚至是一组通信的协议都可以叫作“接口”。刚刚对“接口”的理解,都比较偏上层、偏抽象,与实际的写代码离得有点远。如果落实到具体的编码,“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中的“接口”,可以理解为编程语言中的接口或者抽象类。
  3. 前面我们提到,这条原则能非常有效地提高代码质量,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应用这条原则,可以将接口和实现相分离,封装不稳定的实现,暴露稳定的接口。上游系统面向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不依赖不稳定的实现细节,这样当实现发生变化的时候,上游系统的代码基本上不需要做改动,以此来降低耦合性,提高扩展性。
  4. 实际上,“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这条原则的另一个表述方式,是“基于抽象而非实现编程”。后者的表述方式其实更能体现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在软件开发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也是考验代码设计好坏的一个标准。越抽象、越顶层、越脱离具体某一实现的设计,越能提高代码的灵活性,越能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好的代码设计,不仅能应对当下的需求,而且在将来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仍然能够在不破坏原有代码设计的情况下灵活应对。而抽象就是提高代码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何将这条原则应用到实战中?

假设我们的系统中有很多涉及图片处理和存储的业务逻辑。图片经过处理之后被上传到阿里云上。为了代码复用,我们封装了图片存储相关的代码逻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AliyunImageStore 类,供整个系统来使用。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AliyunImageStore {
  //...省略属性、构造函数等...
  
  public void 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String bucketName) {
    // ...创建bucket代码逻辑...
    // ...失败会抛出异常..
  }
  
  public String generateAccessToken() {
    // ...根据accesskey/secrectkey等生成access token
  }
  
  public String uploadToAliyun(Image image, String bucketName, String accessToken) {
    //...上传图片到阿里云...
    //...返回图片存储在阿里云上的地址(url)...
  }
  
  public Image downloadFromAliyun(String url, String accessToken) {
    //...从阿里云下载图片...
  }
}

// AliyunImageStore类的使用举例
public class ImageProcessingJob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BUCKET_NAME = "ai_images_bucket";
  //...省略其他无关代码...
  
  public void process() {
    Image image = ...; //处理图片,并封装为Image对象
    AliyunImageStore imageStore = new AliyunImageStore(/*省略参数*/);
    imageStore.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BUCKET_NAME);
    String accessToken = imageStore.generateAccessToken();
    imagestore.uploadToAliyun(image, BUCKET_NAME, accessToken);
  }
  
}
  1. 整个上传流程包含三个步骤:创建 bucket(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存储目录)、生成 access token 访问凭证、携带 access token 上传图片到指定的 bucket 中。代码实现非常简单,类中的几个方法定义得都很干净,用起来也很清晰,乍看起来没有太大问题,完全能满足我们将图片存储在阿里云的业务需求。
  2. 不过,软件开发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自建了私有云,不再将图片存储到阿里云了,而是将图片存储到自建私有云上。为了满足这样一个需求的变化,我们该如何修改代码呢?
  3. 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实现一个存储图片到私有云的 PrivateImageStore 类,并用它替换掉项目中所有的 AliyunImageStore 类对象。这样的修改听起来并不复杂,只是简单替换而已,对整个代码的改动并不大。不过,我们经常说,“细节是魔鬼”。这句话在软件开发中特别适用。实际上,刚刚的设计实现方式,就隐藏了很多容易出问题的“魔鬼细节”,我们一块来看看都有哪些。
  4. 新的 PrivateImageStore 类需要设计实现哪些方法,才能在尽量最小化代码修改的情况下,替换掉 AliyunImageStore 类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 AliyunImageStore 类中所定义的所有 public 方法,在 PrivateImageStore 类中都逐一定义并重新实现一遍。而这样做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我总结了下面两点。
    • 首先,AliyunImageStore 类中有些函数命名暴露了实现细节,比如,uploadToAliyun() 和 downloadFromAliyun()。如果开发这个功能的同事没有接口意识、抽象思维,那这种暴露实现细节的命名方式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最初我们只考虑将图片存储在阿里云上。而我们把这种包含“aliyun”字眼的方法,照抄到 PrivateImageStore 类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我们在新类中重新命名 uploadToAliyun()、downloadFromAliyun() 这些方法,那就意味着,我们要修改项目中所有使用到这两个方法的代码,代码修改量可能就会很大。
    • 其次,将图片存储到阿里云的流程,跟存储到私有云的流程,可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阿里云的图片上传和下载的过程中,需要生产 access token,而私有云不需要 access token。一方面,AliyunImageStore 中定义的 generateAccessToken() 方法不能照抄到 PrivateImageStore 中;另一方面,我们在使用 AliyunImageStore 上传、下载图片的时候,代码中用到了 generateAccessToken() 方法,如果要改为私有云的上传下载流程,这些代码都需要做调整。
  5. 那这两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要遵从“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的原则,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到下面这 3 点。
    1. 函数的命名不能暴露任何实现细节。比如,前面提到的 uploadToAliyun() 就不符合要求,应该改为去掉 aliyun 这样的字眼,改为更加抽象的命名方式,比如:upload()。
    2. 封装具体的实现细节。比如,跟阿里云相关的特殊上传(或下载)流程不应该暴露给调用者。我们对上传(或下载)流程进行封装,对外提供一个包裹所有上传(或下载)细节的方法,给调用者使用。
    3. 为实现类定义抽象的接口。具体的实现类都依赖统一的接口定义,遵从一致的上传功能协议。使用者依赖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来编程。
  6.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把代码重构一下。重构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mageStore {
  String upload(Image image, String bucketName);
  Image download(String url);
}

public class AliyunImageStore implements ImageStore {
  //...省略属性、构造函数等...

  public String upload(Image image, String bucketName) {
    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bucketName);
    String accessToken = generateAccessToken();
    //...上传图片到阿里云...
    //...返回图片在阿里云上的地址(url)...
  }

  public Image download(String url) {
    String accessToken = generateAccessToken();
    //...从阿里云下载图片...
  }

  private void 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String bucketName) {
    // ...创建bucket...
    // ...失败会抛出异常..
  }

  private String generateAccessToken() {
    // ...根据accesskey/secrectkey等生成access token
  }
}

// 上传下载流程改变:私有云不需要支持access token
public class PrivateImageStore implements ImageStore  {
  public String upload(Image image, String bucketName) {
    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bucketName);
    //...上传图片到私有云...
    //...返回图片的url...
  }

  public Image download(String url) {
    //...从私有云下载图片...
  }

  private void createBucketIfNotExisting(String bucketName) {
    // ...创建bucket...
    // ...失败会抛出异常..
  }
}

// ImageStore的使用举例
public class ImageProcessingJob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BUCKET_NAME = "ai_images_bucket";
  //...省略其他无关代码...
  
  public void process() {
    Image image = ...;//处理图片,并封装为Image对象
    ImageStore imageStore = new PrivateImageStore(...);
    imagestore.upload(image, BUCKET_NAME);
  }
}
  1.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定义接口的时候,希望通过实现类来反推接口的定义。先把实现类写好,然后看实现类中有哪些方法,照抄到接口定义中。如果按照这种思考方式,就有可能导致接口定义不够抽象,依赖具体的实现。这样的接口设计就没有意义了。不过,如果你觉得这种思考方式更加顺畅,那也没问题,只是将实现类的方法搬移到接口定义中的时候,要有选择性的搬移,不要将跟具体实现相关的方法搬移到接口中,比如 AliyunImageStore 中的 generateAccessToken() 方法。
  2. 总结一下,我们在做软件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有抽象意识、封装意识、接口意识。在定义接口的时候,不要暴露任何实现细节。接口的定义只表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而且,在设计接口的时候,我们要多思考一下,这样的接口设计是否足够通用,是否能够做到在替换具体的接口实现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接口定义的改动。

是否需要为每个类定义接口?

  1. 看了刚刚的讲解,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了满足这条原则,我是不是需要给每个实现类都定义对应的接口呢?在开发的时候,是不是任何代码都要只依赖接口,完全不依赖实现编程呢?
  2.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求一个“度”,过度使用这条原则,非得给每个类都定义接口,接口满天飞,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开发负担。至于什么时候,该为某个类定义接口,实现基于接口的编程,什么时候不需要定义接口,直接使用实现类编程,我们做权衡的根本依据,还是要回归到设计原则诞生的初衷上来。只要搞清楚了这条原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你就会发现,很多之前模棱两可的问题,都会变得豁然开朗。
  3. 前面我们也提到,这条原则的设计初衷是,将接口和实现相分离,封装不稳定的实现,暴露稳定的接口。上游系统面向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不依赖不稳定的实现细节,这样当实现发生变化的时候,上游系统的代码基本上不需要做改动,以此来降低代码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扩展性。
  4. 从这个设计初衷上来看,如果在我们的业务场景中,某个功能只有一种实现方式,未来也不可能被其他实现方式替换,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设计接口,也没有必要基于接口编程,直接使用实现类就可以了。
  5. 除此之外,越是不稳定的系统,我们越是要在代码的扩展性、维护性上下功夫。相反,如果某个系统特别稳定,在开发完之后,基本上不需要做维护,那我们就没有必要为其扩展性,投入不必要的开发时间。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有一条非常经典的设计原则,那就是:组合优于继承,多用组合少用继承。为什么不推荐使用继承?组合相比继承有哪些优势?如何判断该用组合还是继承?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来详细讲解一下这条设计原则。

为什么不推荐使用继承?

  1. 继承是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之一,用来表示类之间的 is-a 关系,可以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虽然继承有诸多作用,但继承层次过深、过复杂,也会影响到代码的可维护性。所以,对于是否应该在项目中使用继承,网上有很多争议。很多人觉得继承是一种反模式,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议?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2.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关于鸟的类。我们将“鸟类”这样一个抽象的事物概念,定义为一个抽象类 AbstractBird。所有更细分的鸟,比如麻雀、鸽子、乌鸦等,都继承这个抽象类。
  3. 我们知道,大部分鸟都会飞,那我们可不可以在 AbstractBird 抽象类中,定义一个 fly() 方法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大部分鸟都会飞,但也有特例,比如鸵鸟就不会飞。鸵鸟继承具有 fly() 方法的父类,那鸵鸟就具有“飞”这样的行为,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认识。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在鸵鸟这个子类中重写(override)fly() 方法,让它抛出 UnSupportedMethodException 异常不就可以了吗?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AbstractBird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public void fly() { //... }
}

public class Ostrich extends AbstractBird { //鸵鸟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public void fly() {
    throw new UnSupportedMethodException("I can't fly.'");
  }
}
  1. 这种设计思路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不够优美。因为除了鸵鸟之外,不会飞的鸟还有很多,比如企鹅。对于这些不会飞的鸟来说,我们都需要重写 fly() 方法,抛出异常。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徒增了编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违背了我们之后要讲的最小知识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也叫最少知识原则或者迪米特法则),暴露不该暴露的接口给外部,增加了类使用过程中被误用的概率。

  2. 你可能又会说,那我们再通过 AbstractBird 类派生出两个更加细分的抽象类:会飞的鸟类 AbstractFlyableBird 和不会飞的鸟类 AbstractUnFlyableBird,让麻雀、乌鸦这些会飞的鸟都继承 AbstractFlyableBird,让鸵鸟、企鹅这些不会飞的鸟,都继承 AbstractUnFlyableBird 类,不就可以了吗?具体的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

  3.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继承关系变成了三层。不过,整体上来讲,目前的继承关系还比较简单,层次比较浅,也算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设计思路。我们再继续加点难度。在刚刚这个场景中,我们只关注“鸟会不会飞”,但如果我们还关注“鸟会不会叫”,那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设计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呢?

  4. 是否会飞?是否会叫?两个行为搭配起来会产生四种情况:会飞会叫、不会飞会叫、会飞不会叫、不会飞不会叫。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刚才的设计思路,那就需要再定义四个抽象类(AbstractFlyableTweetableBird、AbstractFlyableUnTweetableBird、AbstractUnFlyableTweetableBird、AbstractUnFlyableUnTweetableBird)。
    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

  5. 如果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会下蛋”这样一个行为,那估计就要组合爆炸了。类的继承层次会越来越深、继承关系会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层次很深、很复杂的继承关系,一方面,会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变差。因为我们要搞清楚某个类具有哪些方法、属性,必须阅读父类的代码、父类的父类的代码……一直追溯到最顶层父类的代码。另一方面,这也破坏了类的封装特性,将父类的实现细节暴露给了子类。子类的实现依赖父类的实现,两者高度耦合,一旦父类代码修改,就会影响所有子类的逻辑。

  6. 总之,继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继承层次过深、继承关系过于复杂会影响到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推荐使用继承。那刚刚例子中继承存在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呢?你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听我下面的讲解。

组合相比继承有哪些优势?

1.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组合(composition)、接口、委托(delegation)三个技术手段,一块儿来解决刚刚继承存在的问题。 2. 接口表示具有某种行为特性。针对“会飞”这样一个行为特性,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Flyable 接口,只让会飞的鸟去实现这个接口。对于会叫、会下蛋这些行为特性,我们可以类似地定义 Tweetable 接口、EggLayable 接口。我们将这个设计思路翻译成 Java 代码的话,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public interface Flyable {
  void fly();
}
public interface Tweetable {
  void tweet();
}
public interface EggLayable {
  void layEgg();
}
public class Ostrich implements Tweetable, EggLayable {//鸵鸟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tweet()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layEgg() { //... }
}
public class Sparrow impelents Flyable, Tweetable, EggLayable {//麻雀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fly()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tweet()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layEgg() { //... }
}
1. 不过,我们知道,接口只声明方法,不定义实现。也就是说,每个会下蛋的鸟都要实现一遍 layEgg() 方法,并且实现逻辑是一样的,这就会导致代码重复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2. 我们可以针对三个接口再定义三个实现类,它们分别是:实现了 fly() 方法的 FlyAbility 类、实现了 tweet() 方法的 TweetAbility 类、实现了 layEgg() 方法的 EggLayAbility 类。然后,通过组合和委托技术来消除代码重复。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Flyable {
  void fly()}
public class FlyAbility implements Fly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y() { //... }
}
//省略Tweetable/TweetAbility/EggLayable/EggLayAbility

public class Ostrich implements Tweetable, EggLayable {//鸵鸟
  private TweetAbility tweetAbility = new TweetAbility(); //组合
  private EggLayAbility eggLayAbility = new EggLayAbility(); //组合
  //...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tweet() {
    tweetAbility.tweet(); // 委托
  }
  @Override
  public void layEgg() {
    eggLayAbility.layEgg(); // 委托
  }
}

我们知道继承主要有三个作用:表示 is-a 关系,支持多态特性,代码复用。而这三个作用都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达成。比如 is-a 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和接口的 has-a 关系来替代;多态特性我们可以利用接口来实现;代码复用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和委托来实现。所以,从理论上讲,通过组合、接口、委托三个技术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替换掉继承,在项目中不用或者少用继承关系,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继承关系。

如何判断该用组合还是继承?

  1. 尽管我们鼓励多用组合少用继承,但组合也并不是完美的,继承也并非一无是处。从上面的例子来看,继承改写成组合意味着要做更细粒度的类的拆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定义更多的类和接口。类和接口的增多也就或多或少地增加代码的复杂程度和维护成本。所以,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具体选择该用继承还是组合。
  2. 如果类之间的继承结构稳定(不会轻易改变),继承层次比较浅(比如,最多有两层继承关系),继承关系不复杂,我们就可以大胆地使用继承。反之,系统越不稳定,继承层次很深,继承关系复杂,我们就尽量使用组合来替代继承。
  3.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模式会固定使用继承或者组合。比如,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等都使用了组合关系,而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使用了继承关系。
    4. 前面我们讲到继承可以实现代码复用。利用继承特性,我们把相同的属性和方法,抽取出来,定义到父类中。子类复用父类中的属性和方法,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但是,有的时候,从业务含义上,A 类和 B 类并不一定具有继承关系。比如,Crawler 类和 PageAnalyzer 类,它们都用到了 URL 拼接和分割的功能,但并不具有继承关系(既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关系)。仅仅为了代码复用,生硬地抽象出一个父类出来,会影响到代码的可读性。如果不熟悉背后设计思路的同事,发现 Crawler 类和 PageAnalyzer 类继承同一个父类,而父类中定义的却只是 URL 相关的操作,会觉得这个代码写得莫名其妙,理解不了。这个时候,使用组合就更加合理、更加灵活。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Url {
  //...省略属性和方法
}

public class Crawler {
  private Url url; // 组合
  public Crawler() {
    this.url = new Url();
  }
  //...
}

public class PageAnalyzer {
  private Url url; // 组合
  public PageAnalyzer() {
    this.url = new Url();
  }
  //..
}

还有一些特殊的场景要求我们必须使用继承。如果你不能改变一个函数的入参类型,而入参又非接口,为了支持多态,只能采用继承来实现。比如下面这样一段代码,其中 FeignClient 是一个外部类,我们没有权限去修改这部分代码,但是我们希望能重写这个类在运行时执行的 encode() 函数。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用继承来实现了。

public class FeignClient { // Feign Client框架代码
  //...省略其他代码...
  public void encode(String url) { //... }
}

public void demofunction(FeignClient feignClient) {
  //...
  feignClient.encode(url);
  //...
}

public class CustomizedFeignClient extends FeignCli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encode(String url) { //...重写encode的实现...}
}

// 调用
FeignClient client = new CustomizedFeignClient();
demofunction(client);

尽管有些人说,要杜绝继承,100% 用组合代替继承,但是我的观点没那么极端!之所以“多用组合少用继承”这个口号喊得这么响,只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过度使用继承。还是那句话,组合并不完美,继承也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控制好它们的副作用、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在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选择使用继承还是组合,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如何通过封装、抽象、模块化、中间层等解耦代码?

“解耦”为何如此重要?

  1. 软件设计与开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应对复杂性。人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是有限的。过于复杂的代码往往在可读性、可维护性上都不友好。那如何来控制代码的复杂性呢?手段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解耦,保证代码松耦合、高内聚。如果说重构是保证代码质量不至于腐化到无可救药地步的有效手段,那么利用解耦的方法对代码重构,就是保证代码不至于复杂到无法控制的有效手段。
  2. 后文迪米特法则有介绍,什么是“高内聚、松耦合”。。实际上,“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设计思想,不仅可以指导细粒度的类和类之间关系的设计,还能指导粗粒度的系统、架构、模块的设计。相对于编码规范,它能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不管是阅读代码还是修改代码,“高内聚、松耦合”的特性可以让我们聚焦在某一模块或类中,不需要了解太多其他模块或类的代码,让我们的焦点不至于过于发散,降低了阅读和修改代码的难度。而且,因为依赖关系简单,耦合小,修改代码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代码改动比较集中,引入 bug 的风险也就减少了很多。同时,“高内聚、松耦合”的代码可测试性也更加好,容易 mock 或者很少需要 mock 外部依赖的模块或者类。
  4. 除此之外,代码“高内聚、松耦合”,也就意味着,代码结构清晰、分层和模块化合理、依赖关系简单、模块或类之间的耦合小,那代码整体的质量就不会差。即便某个具体的类或者模块设计得不怎么合理,代码质量不怎么高,影响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聚焦于这个模块或者类,做相应的小型重构。而相对于代码结构的调整,这种改动范围比较集中的小型重构的难度就容易多了。

代码是否需要“解耦”?

  1. 那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判断代码的耦合程度呢?或者说,怎么判断代码是否符合“高内聚、松耦合”呢?再或者说,如何判断系统是否需要解耦重构呢?
  2. 间接的衡量标准有很多,前面我们讲到了一些,比如,看修改代码会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衡量标准,也是我在阅读源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的,那就是把模块与模块之间、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画出来,根据依赖关系图的复杂性来判断是否需要解耦重构。
  3. 如果依赖关系复杂、混乱,那从代码结构上来讲,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肯定不是太好,那我们就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解耦的方法,让依赖关系变得清晰、简单。当然,这种判断还是有比较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梳理依赖的手段,配合间接的衡量标准一块来使用。

如何给代码“解耦”?

封装与抽象

封装和抽象作为两个非常通用的设计思想,可以应用在很多设计场景中,比如系统、模块、lib、组件、接口、类等等的设计。封装和抽象可以有效地隐藏实现的复杂性,隔离实现的易变性,给依赖的模块提供稳定且易用的抽象接口

中间层

引入中间层能简化模块或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下面这张图是引入中间层前后的依赖关系对比图。在引入数据存储中间层之前,A、B、C 三个模块都要依赖内存一级缓存、Redis 二级缓存、DB 持久化存储三个模块。在引入中间层之后,三个模块只需要依赖数据存储一个模块即可。从图上可以看出,中间层的引入明显地简化了依赖关系,让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
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重构的时候,引入中间层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能够让开发和重构同步进行,不互相干扰。比如,某个接口设计得有问题,我们需要修改它的定义,同时,所有调用这个接口的代码都要做相应的改动。如果新开发的代码也用到这个接口,那开发就跟重构冲突了。为了让重构能小步快跑,我们可以分下面四个阶段来完成接口的修改。

  • 第一阶段:引入一个中间层,包裹老的接口,提供新的接口定义。
  • 第二阶段:新开发的代码依赖中间层提供的新接口。
  • 第三阶段:将依赖老接口的代码改为调用新接口。
  • 第四阶段:确保所有的代码都调用新接口之后,删除掉老的接口。

这样,每个阶段的开发工作量都不会很大,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重构跟开发冲突的概率也变小了。

模块化

模块化是构建复杂系统常用的手段。不仅在软件行业,在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个手段也非常有用。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来说,没有人能掌控所有的细节。之所以我们能搭建出如此复杂的系统,并且能维护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系统划分成各个独立的模块,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这样即便在不了解全部细节的情况下,管理者也能协调各个模块,让整个系统有效运转。

其他设计思想和原则

“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想,能够有效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缩小功能改动导致的代码改动范围。实际上,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这个设计思想。很多设计原则都以实现代码的“高内聚、松耦合”为目的。我们来一块总结回顾一下都有哪些原则。

(这里没有讲的,在后面文章里)

  • 单一职责原则

我们前面提到,内聚性和耦合性并非独立的。高内聚会让代码更加松耦合,而实现高内聚的重要指导原则就是单一职责原则。模块或者类的职责设计得单一,而不是大而全,那依赖它的类和它依赖的类就会比较少,代码耦合也就相应的降低了。

  •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能通过接口这样一个中间层,隔离变化和具体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有依赖关系的两个模块或类之间,一个模块或者类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另一个模块或类。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将一种强依赖关系(强耦合)解耦为了弱依赖关系(弱耦合)。依赖注入

  • 依赖注入

跟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思想类似,依赖注入也是将代码之间的强耦合变为弱耦合。尽管依赖注入无法将本应该有依赖关系的两个类,解耦为没有依赖关系,但可以让耦合关系没那么紧密,容易做到插拔替换

  •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我们知道,继承是一种强依赖关系,父类与子类高度耦合,且这种耦合关系非常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父类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影响所有的子类。相反,组合关系是一种弱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更加灵活,所以,对于继承结构比较复杂的代码,利用组合来替换继承,也是一种解耦的有效手段。

  •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讲的是,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不要有依赖;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从定义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条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代码的松耦合。至于如何应用这条原则来解耦代码,你可以回过头去阅读一下第 22 讲,这里我就不赘述了。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设计思想和原则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模式也是为了解耦依赖,比如观察者模式,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留在设计模式模块中慢慢讲解。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71440.html

到了这里,关于设计模式-01.设计思想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二十四种设计模式与六大设计原则(三):【装饰模式、迭代器模式、组合模式、观察者模式、责任链模式、访问者模式】的定义、举例说明、核心思想、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接上次博客:二十四种设计模式与六大设计原则(二):【门面模式、适配器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建造者模式、桥梁模式、命令模式】的定义、举例说明、核心思想、适用场景和优缺点-CSDN博客 目录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定义 举例说明 核心思想 适用场景 优缺点 迭代

    2024年04月17日
    浏览(61)
  • 【C++ 观察者模式 思想理解】C++中的观察者模式:松耦合设计与动态交互的艺术,合理使用智能指针观察者

    在进入技术细节之前,理解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的基本概念和它在现代编程中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定义了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在C++中,这个

    2024年01月24日
    浏览(56)
  • 扎实打牢数据结构算法根基,从此不怕算法面试系列之010 week02 01-01 最简单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法的设计思想

    接下类,我们学习另外一类非常基础的算法,即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非常深入的一类算法,排序这个动作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面对无需的数据,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排序。 排序算法——目的:让数据有序。 排序算法——种类:种

    2023年04月21日
    浏览(58)
  • Spring核心设计思想

    目录 前言: Spring是什么 什么是IoC 传统开发思想 IoC开发思想 Spring IoC 什么是DI 小结:     官网中提出:Spring makes programming Java quicker, easier, and safer for everybody. Spring’s focus on speed, simplicity, and productivity has made it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Java framework.     Spring 使编程 Java 对每个人来

    2023年04月17日
    浏览(44)
  • 算法设计思想——动态规划

    是一种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用于解决一类重叠子问题的优化问题。他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成多个重叠的子问题,递归求解,并将子问题的求解缓存起来,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动态规划通常适用于以下两个条件的问题: 1.重叠子问题:原问题可以分解为若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8)
  • Spring 核心与设计思想

    ✏️作者:银河罐头 📋系列专栏:JavaEE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通常所说的 Spring 指的是 Spring Framework(Spring 框架)。 Spring 是包含多种工具方法的 IoC 容器。 IoC(Inversion of Control): 控制反转 \\\"控制反转\\\"又是什么意思? 下面以一个程序来举例。 假如我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57)
  • 【Spring】核心与设计思想

     哈喽,哈喽,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 保护小周ღ   谈起Java 圈子里的框架,最年长最耀眼的莫过于 Spring 框架啦,如今已成为最流行、最广泛使用的Java开发框架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使用 Spring 框架的时候思考过这些问题, 什么是框架?Spring 是什么?如何理解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4)
  • 闪电网络协议设计思想剖析

    闪电网络可能是比特币之上部署的最受期待的技术创新。闪电网络,为由 Joseph Poon 和 Tadge Dryja 于2015年首次提出的支付层,承诺支持: 用户之间几乎无限数量的链下交易, 几乎免费, 同时利用比特币提供的安全性。 2016年时,至少三个公司——Poon 和 Dryja 的 Lightning、 Block

    2024年03月20日
    浏览(62)
  • Spring框架核心与设计思想

    我们一般所说的Spring指的是Spring Framework(Spring 框架),它是一个开源的框架,Spring支持广泛的应用场景,它可以让Java企业级的应用程序开发变得更简单,官方一点的回答:spring是J2EE应用程序框架,是轻量级的IoC和AOP的容器框架,主要是针对javaBean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轻量级

    2023年04月15日
    浏览(46)
  • 从架构设计思想出发看Flutter

    Flutter 是一种流行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的设计特点之一是可以使用单一代码库构建 iOS 和 Android 应用程序。然而,对于功能比较多、模块比较复杂的应用程序,仅凭单一的代码库就可能导致代码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合适的应用程序架构设计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7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