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背景

记录下onnx转成TensorRT加速的三种方式

1. 直接使用onnxruntime

在onnxruntime的session初始化的时候第一个provider加入TensorrtExecutionProvider,软件会自动查找是否支持TensorRT,如果可以就会进行转换并运行,如果不可以会接着找下一个,也有可能TensorRT跑一半报错,这就得看环境什么问题了。
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
但是这个方法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它每次运行都要转换一次,暂时没看到怎么保存这个转换完的引擎,对于工程应用初始化太占时间。

2. 使用trtexec.exe

相信想用TensorRT的都已经下载了TensorRT的文件夹了吧,没下的在这里。在bin文件夹里面有个trtexec.exe。我们可以直接在命令行执行这个程序来转换onnx。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
在这边给个onnx转tensorrt的示例:

trtexec.exe --onnx=model.onnx --saveEngine=model.trt --fp16

表示转换model.onnx,保存最终引擎为model.trt(后缀随意),并使用fp16精度(看个人需求,精度略降,速度提高。并且有些模型使用fp16会出错)。具体还有一些别的参数,可以看这个trtexec.exe的help自己决定。

3. 使用python程序进行转换

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即可
如果需要转换为fp16精度可以加一句话,就这一句什么什么FP16的:
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

python中使用引擎进行推理

1. 建立trt_session.py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rt as trt
import pycuda.driver as cuda
import pycuda.autoinit


TRT_LOGGER = trt.Logger(trt.Logger.WARNING)


# Simple helper data class that's a little nicer to use than a 2-tuple.
class HostDeviceMem(object):
    def __init__(self, host_mem, device_mem):
        self.host = host_mem
        self.device = device_mem

    def __str__(self):
        return "Host:\n" + str(self.host) + "\nDevice:\n" + str(self.devic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elf.__str__()


# Allocates all buffers required for an engine, i.e. host/device inputs/outputs.
def allocate_buffers(engine, context):
    inputs = []
    outputs = []
    bindings = []
    stream = cuda.Stream()
    for i, binding in enumerate(engine):
        size = trt.volume(context.get_binding_shape(i))
        dtype = trt.nptype(engine.get_binding_dtype(binding))
        # Allocate host and device buffers
        host_mem = cuda.pagelocked_empty(size, dtype)
        device_mem = cuda.mem_alloc(host_mem.nbytes)
        # Append the device buffer to device bindings.
        bindings.append(int(device_mem))
        # Append to the appropriate list.
        if engine.binding_is_input(binding):
            inputs.append(HostDeviceMem(host_mem, device_mem))
        else:
            outputs.append(HostDeviceMem(host_mem, device_mem))
    return inputs, outputs, bindings, stream


# This function is generalized for multiple inputs/outputs.
# inputs and outputs are expected to be lists of HostDeviceMem objects.
def do_inference(context, bindings, inputs, outputs, stream, batch_size):
    # Transfer input data to the GPU.
    [cuda.memcpy_htod_async(inp.device, inp.host, stream) for inp in inputs]
    # Run inference.
    context.execute_async(batch_size=batch_size, bindings=bindings, stream_handle=stream.handle)
    # Transfer predictions back from the GPU.
    [cuda.memcpy_dtoh_async(out.host, out.device, stream) for out in outputs]
    # Synchronize the stream
    stream.synchronize()
    # Return only the host outputs.
    return [out.host for out in outputs]
    
    
class TensorRTSession():
	def __init__(self, model_path):
		f = open(model_path, 'rb')
		runtime = trt.Runtime(TRT_LOGGER)
		trt.init_libnvinfer_plugins(TRT_LOGGER, '')
		self.engine = runtime.deserialize_cuda_engine(f.read())
		self.context = self.engine.create_execution_context()
		self.inputs_info = None
		self.outputs_info = None
		self.inputs, self.outputs, self.bindings, self.stream = allocate_buffers(self.engine, self.context)
		
	class nodes_inf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hape):
			self.name = name
			self.shape = shape

	def __call__(self, inputs):
		return self.update(inputs)
		
	def get_inputs(self):
		inputs_info = []
		for i, binding in enumerate(self.engine):
			if self.engine.binding_is_input(binding):
				shape = self.context.get_binding_shape(i)
				inputs_info.append(self.nodes_info(binding, shape))
				# print(binding, shape)
		self.inputs_info = inputs_info
		return inputs_info

	def get_outputs(self):
		outputs_info = []
		for i, binding in enumerate(self.engine):
			if not self.engine.binding_is_input(binding):
				shape = self.context.get_binding_shape(i)
				outputs_info.append(self.nodes_info(binding, shape))
		
		self.outputs_info = outputs_info
		return outputs_info

	def update(self, input_arr, cuda_ctx=pycuda.autoinit.context):
		cuda_ctx.push()

		# Do inference
		for i in range(len(input_arr)):
			self.inputs[i].host = np.ascontiguousarray(input_arr[i])
		
		trt_outputs = do_inference(self.context, bindings=self.bindings, inputs=self.inputs, outputs=self.outputs,
								   stream=self.stream, batch_size=1)
		if cuda_ctx:
			cuda_ctx.pop()

		trt_outputs = trt_outputs[0].reshape(self.outputs_info[0].shape)
		return trt_outputs

最后的trt_outputs 可能要根据实际输出个数调整下,我因为就一个输出就直接写了。我之前碰到过自己不断申请Stream导致显存溢出的问题,不知道这个改完会不会还有。

2. 调用session

这一部分是从我自己的代码里抽象出来的,可能有些问题,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评论告诉我

# 初始化
session = TensorRTSession(model_path)
session.get_inputs()
session.get_outputs()
# 推理
session((tensor1, tensor2))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感觉最可能遇到的就一个问题,TensorRT可能会报版本不兼容,我也瞅了好久好久。
选择自己对于cuda版本的TensorRT之后,开跑发现老报版本不兼容,但是自己cuda版本和TensorRT看了说明是兼容的,就不是很明白。之前使用C++推理没这个问题,一开始怀疑是Python版本的TensorRT自己有这个问题。后来发现是环境里装的pytorch自己带了个CuDNN版本,TensorRT和这个CuDNN版本冲突了。我当时解决方案就是把pytorch改成了cpu版本。只是用得到推理的话可以新建个环境只装TensorRT。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74121.html

到了这里,关于onnx转TensorRT使用的三种方式(最终在Python运行)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用python给照片添加水印的三种方式

    方式1:PIL模块 给照片添加水印的代码多种多样,下面这种的或许是最为简单的形式, 方式2:用opencv模块 用opencv来给图片添加水印,主要用到的是cv2.putText()方法,里面共有大概9个参数,介绍如下: image :印有水印的图片 text :水印的具体文字 org :水印放置的横纵坐标,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38)
  • Qt中使用OpenGL的三种方式

    1.继承QOpenGLWidget并重写基类如下函数  通过使用QOpenGLContext来操作OPENGL函数   2. 继承QOpenGLFunctions类可直接使用OPENGL函数   直接使用OPENGL函数  3. 继承QOpenGLWidget 与QOpenGLExtraFunctions  在OPENGL中使用Shader 最终效果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52)
  • Springboot中使用线程池的三种方式

    前言 多线程是每个程序员的噩梦,用得好可以提升效率很爽,用得不好就是埋汰的火葬场。 这里不深入介绍,主要是讲解一些标准用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里就介绍一下springboot中的多线程的使用,使用线程连接池去异步执行业务方法。 由于代码中包含详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7)
  • 【MMDeploy&MMPose】手把手教你在Windows上使用MMDeploy1.x进行ONNX和TensorRT的部署(Python篇)

    2023.9.8更新 C++ SDK篇已经发布,点击这里传送到文章 MMDeploy 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帮助我们更轻松的将 OpenMMLab 下的算法部署到各种设备与平台上。 MMDeploy 定义的模型部署流程,这里直接使用了官方文档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1)模型转换(Model Converter) 模型转换的主要功能是

    2024年01月16日
    浏览(50)
  • Android使用WebView与Native交互的三种方式 ( 附源码 )

    javascript.html: jsToAndroid.html jsToAndroid2.html 1.JS与Native的交互 一.Android调用JS的方法 目前学习了俩种方法:1. 调用webview的loadUrl 2.调用webview的evaluateJavascript 方法说明: 1. webView.loadUrl(“javascript:callJS()”); 参数是一个字符串,说明调用了javascript中的 callJS方法 webview.evaluateJavascript(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60)
  • python调用父类方法的三种方式(super调用和父类名调用)

    父类名.方法名(self) super(子类名,self).父类方法名() super().父类方法名 注意:super()通过子类调用当前父类的方法,super默认会调用第一个父类的方法(适用于单继承的多层继承 如下代码: 如下代码: 上面代码运行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定义Person类自己的构造方法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9)
  • 【spring Cloud】微服务通信的三种方式RestTemplate、Feign远程调用与Dubbo的使用

    目录 一、通过RestTemplate调用微服务 二、通过Feign远程调用 三、Dubbo  分布式中的远程调用大概分为两种 RESTful接口  REST,即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如果一个架构符合REST原则,就称它为RESTful架构。 每一个URI代表一种资源;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这种资源的某种

    2024年04月11日
    浏览(48)
  • YOLOV5使用(一): docker跑通,详解TensorRT下plugin的onnx

    使用ubuntu为案例 使用端口映射功能也就是说打开jupyter lab的指令是 当然,个人建议直接去vscode端口点击就打开jupyter lab和tensorboard比较方便 YOLO格式的标签文件是一个纯文本文件,每个文件名对应一张图像,每个标签文件中包含了该图像中所有检测到的目标的信息。 YOLOv5的标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3)
  • 【C++的奇迹之旅(二)】C++关键字&&命名空间使用的三种方式&&C++输入&输出&&命名空间std的使用惯例

    C++是在C的基础之上,容纳进去了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并增加了许多有用的库,以及编程范式 等。熟悉C语言之后,对C++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本章节主要目标: 补充C语言语法的不足,以及C++是如何对C语言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的,比如:作用 域方面、IO方面、函数方面、

    2024年04月09日
    浏览(88)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