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11个属于行为型模式的复习。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81576.html
模板方法模式
用户登录控制功能用模板方法实现。
定义: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算法的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该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结构:
抽象类(abstract):负责给出一个算法的轮廓和骨架,它由一个模板方法和若干个基本方法构成:
1.模板方法:定义了算法的骨架,按某种顺序调用其包含的基本方法。
2.基本方法:是实现算法各个步骤的方法,是模板方法的组成部分。基本方法又可以分为三种:
(1)抽象方方法:一个抽象方法由抽象类声明,由其具体子类实现。
(2)具体方法:一个具体方法由一个抽象类或具体类声明并实现,其子类可以进行覆盖也可以直接继承。
优点:实现代码复用,将相同的部分的代码放在抽象的父类中,而将不同的代码放入不同的子类中。
实现了反向控制,通过一个父类调用其子类的操作,通过对子类的具体实现扩展不同的行为,实现了反向控制,并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对每个不同的实现都需要定义一个子类,这会导致类的个数增加,系统更加庞大,设计也更加抽象。父类中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实现,子类执行的结果会影响父类的结果,这导致一种反向的控制结构,提高了代码阅读的难度。
适用场景:
算法的整体步骤固定,但其中个别部分易变时,这时候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将容易变的部分抽象出来,供子类实现。
需要通过子类来决定父类算法中某个步骤是否执行,实现子类对父类的反向控制。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81576.html
package 模板方法模式;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mitiveoperation1();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mitiveoperation2();
public void templetemethod() {
primitiveoperation1();
primitiveoperation2();
}
}
package 模板方法模式;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 extends abstractcla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mitive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类A方法1实现");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mitive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类A方法2实现");
}
}
package 模板方法模式;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2 extends abstractcla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mitive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类B方法1实现");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mitive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类B方法2实现");
}
}
package 模板方法模式;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class a = new concreteclass();
a.templetemethod();
a = new concreteclass2();
a.templetemethod();
}
}
到了这里,关于经典的设计模式13——模板方法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