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主要有三大典型应用
(1)用于最佳方案的选取
(2)用于评价类问题
(3)用于指标体系的优选
层次分析法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成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问题归结为最低层(决策的方案)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最 高 层 \pink {最高层} :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 最 低 层 \pink {最低层} :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 中 间 层 \pink {中间层} :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而对于相邻的两层,较高层为目标层,较低层为因素层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 a i j a_{ij} aij用1-9标度方法给出。标度越大,说明两者重要程度差距大
以目标层和准则层为例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我们的判断矩阵可以设为
A = [ 1 1 / 2 4 3 3 2 1 7 5 5 1 / 4 1 / 7 1 1 / 2 1 / 3 1 / 3 1 / 5 2 1 1 1 / 3 1 / 5 3 1 1 ] A=\begin{bmatrix} 1&1/2&4&3&3\\ 2&1&7&5&5\\ 1/4&1/7&1&1/2&1/3\\ 1/3&1/5&2&1&1\\ 1/3&1/5&3&1&1 \end{bmatrix} A=121/41/31/31/211/71/51/547123351/211351/311
可以发现该矩阵并不满足倍数关系,即 C 1 C_1 C1 C 3 C_3 C3的比是4,而 C 3 C_3 C3 C 4 C_4 C4的比是1/2,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C 1 C_1 C1 C 4 C_4 C4的比是2,这也说明这个矩阵并不一致,一致的话是满足倍数关系。
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可以是不一致的,但也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一致阵的性质
- A的秩为1,A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n
- 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可以作为权向量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找出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根 λ m a x λ_{max} λmax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得到权向量w,w的元素为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一致性检验就是检验对A不一致的允许范围
引入一个一致性指标:
C I = λ − n n − 1 CI=\frac{λ-n}{n-1} CI=n1λn
CI越大,不一致性越严重,对于不同的n,CI的允许范围也不同,所以再次引入新指标
随机一致性指标:
R I = C I 1 + C I 2 + . . . + C I 500 500 RI=\frac{CI_1+CI_2+...+CI_{500}}{500} RI=500CI1+CI2+...+CI500
RI是记录在表的定值,需要的时候可以查表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自然就有一致性比率来衡量不一致的程度
C R = C I R I CR=\frac{CI}{RI} CR=RICI
当一致性比率<0.1即在允许范围之内

这里提一种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简化计算,如图所示
和法——取列向量的算数平均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这是计算某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以上图为例,A层m个因素对总目标的排序为 a 1 , a 2 , . . . , a m a_1,a_2,...,a_m a1,a2,...,am
B层n个因素对上层A中因素为 A j A_j Aj的层次单排序为 b 1 j , b 2 j , . . . , b n j b_{1j},b_{2j},...,b{nj} b1j,b2j,...,bnj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用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
C R = a 1 C I 1 + a 2 C I 2 + . . . + a m C I m a 1 R I 1 + a 2 R I 2 + . . . + a m R I m CR=\frac{a_1CI_1+a_2CI_2+...+a_mCI_m}{a_1RI_1+a_2RI_2+...+a_mRI_m} CR=a1RI1+a2RI2+...+amRIma1CI1+a2CI2+...+amCIm
同样的,当CR<0.1时,认为满足一致性

通过实例展示matlab代码编写

问题的提出

从20名队员中选出15名优秀的队员代表学校参赛,表1给出了20名队员的基本条件的量化情况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问题的分析与假设

需要对表1中所列的六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排序选优,以下是假设部分
(1)题目中所确定的考评条件是合理的,能够反映出参选队员的建模能力
(2)各参选队员的量化得分是按统一的量化标准得出的
(3)对参选队员的量化打分是公平的,所有参选队员对打分结果无异议
(4)选拔队员所考虑的六个因素在选拔优秀队员中所起的作用依次为学科知识竞赛成绩、思维敏捷度、知识面宽广度、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且相邻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差基本相同
其中第(4)个假设直接决定了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比较矩阵的构建

模型建立与求解过程:

(1)建立层次结构图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2)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
构建比较矩阵
A = [ 1 2 3 4 5 6 1 / 2 1 2 3 4 5 1 / 3 1 / 2 1 2 3 4 1 / 4 1 / 3 1 / 2 1 2 3 1 / 5 1 / 4 1 / 3 1 / 2 1 2 1 / 6 1 / 5 1 / 4 1 / 3 1 / 2 1 ] A=\begin{bmatrix} 1&2&3&4&5&6\\ 1/2&1&2&3&4&5\\ 1/3&1/2&1&2&3&4\\ 1/4&1/3&1/2&1&2&3\\ 1/5&1/4&1/3&1/2&1&2\\ 1/6&1/5&1/4&1/3&1/2&1 \end{bmatrix} A=11/21/31/41/51/6211/21/31/41/53211/21/31/443211/21/3543211/2654321
根据假设,构造准则层C对目标层O的两两比较矩阵
准则层有6个因素,故可以构造出一个6阶的正反矩阵,计算A的最大特征根

[V,U]=eig(A);
temp=0;num=0;
for i=1:6
	if temp<U(i,i)
		temp=U(i,i);
		num=i;
	end
end
u=temp;v=V(:,num);

得到最大特征根为u,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v,权重向量及对其归一化,得到权重向量w

v=abs(v);
w=v/sum(v);

一致性检验

CI=(u-6)/(6-1);
RI=[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CR=CI/RI(6);

(3)确定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向量
根据表1和模型假设,构造方案层P中20个队员对准则层中各因素 C k C_k Ck的比较矩阵
B k = ( b i j ( k ) ) 20 ∗ 20 , b i j ( k ) = r i ( k ) r j ( k ) B_k=(b_{ij}^{(k)})_{20*20},b_{ij}^{(k)}=\frac{r_i^{(k)}}{r_j^{(k)}} Bk=(bij(k))2020,bij(k)=rj(k)ri(k)
显然所有矩阵都是一致阵,于是 λ m a x ( k ) = 20 , C I k = 0 , C R k = 0 λ_{max}^{(k)}=20,CI_k=0,CR_k=0 λmax(k)=20,CIk=0,CRk=0
(4)确定方案层P对目标层O的组合权重向量
构建一个对比矩阵

B=zeros(length(b),length(b));
for i=1:length(b)
	for j=1:length(b)
		B(i,j)=b(i)/b(j);
	end
end

分别运用上述代码就可以获得6个权重向量,其对应着方案层20个元素对每个准则层因素的权重向量,合并得到 W 20 ∗ 6 W_{20*6} W206的矩阵
则方案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重向量为:
w ( 3 ) = W ( 3 ) w ( 2 ) w^{(3)}=W^{(3)}w^{(2)} w(3)=W(3)w(2)
数据运算结果如图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
这个数据就说明了20个队员的综合实力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84067.html

到了这里,关于数学建模学习笔记day4——层次化分析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TOPSIS&&熵权法

    目录 评价类问题介绍 TOPSIS法 算法步骤 1.统一指标类型(指标正向化) 2.标准化处理 3.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计算距离 5.计算相对接近度(S越大越接近理想解) 熵权法 概念 过程 python代码实现 作用         声明 评价类问题介绍 目的:得知一组方案的好坏,对数据评

    2024年01月16日
    浏览(42)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集训十天】之第六天】

    运行效果如下: Matplotlib Pyplot 运行效果如下: 关于plot() 运行效果如下: 绘制任意数量的点 运行效果如下: 不指定 x 轴上的点,看看效果 运行效果如下: 再看看y更多值的效果 运行效果如下: 运行效果如下: 运行效果如下: 实心圆标记: 运行效果如下: 用 * 标记 运行效果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0)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15)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概念 :也称为动态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的指标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值序列。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时间要素、数值要素。 时间序列的分类 : 时期时间序列 :数值要素反应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的结果; 时点时间序列 :数值要素反映现象在一定时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38)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皮尔逊相关系数

    内容:皮尔逊相关系数 一.概念:是一个和线性线关的相关性系数 1.协方差概念: 协方差受到量纲的影响因此需要剔除 2.相关性的误区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在计算该系数之前需要确定是否为线性函数 二.相关性的计算 1.Matlab:只含相关性不含假设检验:下面第三大点讲解假设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44)
  • 清风数学建模学习笔记(一)层次分析法

    目录 一、基本介绍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解决评价类问题 2.1判断矩阵 2.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2.3计算权重  2.4算数平均法求权重  2.5几何平均法求权重  2.6特征值求权重 三、总结  层次分析法是评价类模型中的一种常见算法,它是用来根据多种准则,或是说因素从候选方案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8)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常详细)

    回归分析的地位 :数据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工作,绝大多数的数据分析问题都可以使用回归的思想来解决。 回归分析的任务 :通过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尝试用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形成机制,从而达到通过自变量去预测因变量的目的。具体如下: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6)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1):层次分析法(AHP)(附有详细使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合理的解决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把人类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50)
  • 数学建模day16-预测模型

            本讲首先将介绍灰色预测模型,然后将简要介绍神经网络在数据预测中的应用,在本讲的最 后,我将谈谈清风大佬对于数据预测的一些看法。         注:本文源于数学建模学习交流相关公众号观看学习视频后所作 目录 灰色系统 GM(1,1)模型: Grey(Gray) Model GM(

    2024年01月21日
    浏览(36)
  • 数学建模day14-分类模型

    本讲将介绍 分类模型 。对于 二分类模型 ,我们将介绍 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和Fisher 线性判别分析 两种分类算法;对于多分类模型,我们将简单介绍Spss中的多分类线性判别分析和多分类逻辑回归的操作步骤。 注:本文源于数学建模学习交流相关公众号观看学习视频后所

    2024年01月21日
    浏览(32)
  • 数学建模day15-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也称动态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值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大致可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 描述过去、分析规律和预测未来 ,本讲将主要介绍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三种模型: 季节分解、指数平滑方法和ARIMA模型 ,并将结

    2024年01月19日
    浏览(4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