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

一、RIP协议概念

RIP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缩写,又称为路由信息协议,是最先得到应用的内部网关协议,RIP作为一个常在小型互联网中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它是依据跳数来作为度量值进行路由选择,这里的跳数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内含RIP协议的报文从源地址向目的地址发送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由器的数量,如图一个自治系统中有8个路由器,对于路由器R1来说它可以直接到达主机H1所在的网络,那么就定义距离为1,如果

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

选择上面的路到达主机H2的话则需要再经过R2、R3、R4、R74个路由器,距离就是经过的路由器数量加1,也就是距离为5。

如果选择下面的路到达主机H2,需要经过路由器R6,R5、R8,也就是距离为4。

在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路由器R1来说到达H2有多条路可以选择,那么它就究竟选择那一条路呢?对于RIP协议来说**选择数据发送的最佳路径,依靠的是寻找最少的跳数,也就是选择经过路由器最少得路径。**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路由器R1来说到达主机H2,经过路由器数量最少的应该是中间的那条路,只经过了两个路由器的转发。

二、RIP协议特点

RIP协议有两个重要特点

  1. 如果一个自治系统运用了RIP协议,那么这个自治系统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要维护并且更新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距离的记录。
  2. 当发现数据到达某一个网络的距离大于16的情况下,路由器就会自动的认为该分组是不可以被传送的,也就是说该分组会被丢弃,或者说这个网络是不可达的。
三、RIP路由信息表的交换

我们通过示例来理解每台路由器是如何更新自己距离记录表即路由器彼此之间如何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如图

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

这是一个简单的由三个路由器A、B、C连接的四个网络所组成的一个自治系统,四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分别是10.1.1.0,10.1.2.0,10.1.3.0,10.1.4.0,为了使理解方便,每个路由器的左右两个接口的IP地址我们只用了它的后8位的十进制,比如说路由器A的两个接口的IP地址分别是10.1.1.1和10.1.2.1,对于每个路由器的初始状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路由表中只包含了与自身直接相连的网络地址,并且规定到达这些直连网络的距离为1,由于是直接交付所以在路由表中是没有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经过一段时间后(这里假定为30秒)A、B、C路由器相互之间进行第一次路由表更新,这里要强调的是每过30秒每个路由器只和自己的邻居路由器去交换路由信息,并且是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信息都拿出去和邻居交换,也就是说当前路由器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的和邻居路由器来进行交换,当然因为是彼此交换每个路由器都是这么做的。

在这个示例中A和B彼此交换路由表,B和C之间交换路由表,此时A用自己初始的表与B发来的RIP报文,也就是B的路由表相比较,发现原来自己不能到达网络10.1.3.0,但是通过邻居路由器B可以到达,于是将该网络地址加入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且把距离记为2,下一跳路由器IP地址就是路由器B左边与A相连接口的IP地址,也就是10.1.2.2,把以上信息都记录在A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同时B对A所发来的路由表进行比较发现没有到达10.1.1.0的路由信息,于是把这条路由信息加入到路由表中,B与C的路由表交换过程也是如此。图中增加的路由用红色表示。

接下来再经过30秒相邻路由器之间有相互发送了一次RIP报文,也就是又经过了一次路由表的交换,此时A路由器从B发送的报文中发现自己路由表中没有到达10.1.4.0的路由信息,于是加入这个网络并且把B路由器存储的到达该网络地址的距离值加一后并记录到自己的路由表,B路由器发现A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所含的目的网络自己的路由表都已经包含,所以说就不必再更新了。B和C之间亦是如此。

以上我们就完成了模拟整个自治系统中路由表的交换的过程,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都包含了整个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网络地址,以及距离值,也就是说每个路由器都知道了如何通过最少的跳数去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

四、RIP的工作过程

因为组成互联网的网络都在不断的变化,RIP又是一种自适应型的路由协议,那它是如何来适应这种变化的呢?对于RIP协议它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

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

  1. 路由器启动RIP以后,会向周围的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然后等待周围路由器的相应。
  2. 一旦收到相应就根据距离向量算法开始完成本地路由表的更新与修改工作。
  3. 同时向邻居路由器发送一个触发修改的报文。
  4. 邻居路由器收到了触发修改报文以后又向其各自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

经过上面一连串的触发修改广播之后,各个路由器都能够得到并且保持最新的路由信息,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到刚才发出请求的路由器,如果其迟迟没有收到响应的情况下,老化机制就会对超时的路由器进行老化处理,也就是说视超时路由器提供的路由表信息为无效。

五、RIP协议的局限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RIP协议有其局限性

  1. RIP协议允许一个自治系统中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这在大型的互联网络中是不切实际的
  2. 该协议是以跳数(分组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作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他没有考虑到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就希望能够出现另外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缺点并且能够完成最佳路径选择的协议,也就是我们马上学习的OSPF协议。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89736.html

到了这里,关于5.3.2 因特网的路由协议(二)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RIP协议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网络奇遇记】我和因特网的初相遇

    🌈个人主页: 聆风吟 🔥系列专栏: 网络奇遇记、数据结构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网络(Network) 是由若干节点(Node) 和链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 组成的 。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其他具有网络功能的设备。 网络中的链路可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32)
  • 【MOOC 作业】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不是标答也不是参考答案 仅从个人理解出发去做题 1、(20分) ‌试比较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电路交换: 特点:在端系统间通信期间,预留了端系统间沿路径通信需要的资源。 优点:发送方可以以恒定的速率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缺点:创建端到端电路和预留端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35)
  • 【MOOC 测验】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主机或端系统通过(   )接入因特网。 A. ISP B. 调制解调器 C. 交换机 D. 路由器 P21:端系统(PC、智能手机、Web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经过一个接入 ISP 与因特网相连。 2、‌主机一般被划分为两类:客户和 (   ) 。 A. 端系统 B. 大型主机 C. 数据中心 D. 服务器 3、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27)
  • 【计算机网络 - 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 什么是Internet 1.1 因特网的具体构成 终端: 也称主机(Host)或端系统(End system),运行应用程序(智能网约汽车、智能家电)。 通信链路: 光纤,铜线,电磁波。主要指标为传输速率也称带宽(Bandwidth),可分为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 交换设备: 转发分组(Packet),有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36)
  • 【网络奇遇记】我和因特网的初相遇2 —— 三种交换方式

    🌈个人主页: 聆风吟 🔥系列专栏: 网络奇遇记、数据结构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网络的核心部分由大量异构型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构成,为其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数据交换等服务。在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 路由器 ,它是一种专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29)
  • Python 标准类库-因特网数据处理之Base64数据编码

    该模块提供将二进制数据编码为可打印ASCII字符并将这种编码解码回二进制数据的功能。它为RFC 3548中指定的编码提供编码和解码功能。定义了Base16、Base32和Base64算法,以及事实上的标准Ascii85和Base85编码。 RFC 3548 编码适用于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以便可以安全地通过电子邮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37)
  • mininet虚拟网络中的主机与宿主Ubuntu及因特网互通实现

    环境: Win10(物理机),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vm中的虚拟机),mininet 构建的虚拟网络环境说明: 在一win10的物理机中安装了vm平台,在vm中加载了一ubuntun系统,在改ubuntu系统中安装了mininet。 目标: 通过mininet 构建虚拟网络环境(使用python代码构建一个交换机,一个控制器

    2024年03月10日
    浏览(41)
  • 【网络奇遇记】我和因特网的初相遇3 —— 网络的体系结构篇

    🌈个人主页: 聆风吟 🔥系列专栏: 网络奇遇记、数据结构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起来,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不久,它们提出了一个使全世界各种计算机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3)
  • 【计算机网络 01】说在前面 信息服务 因特网 ISP RFC技术文档 边缘与核心 交换方式 定义与分类 网络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章节小结

    说在前面 本博客专栏都是基于B站上的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程笔记,主要是由于我发现无法从课程网站获得清晰PDF作为复习资料,所以制作此笔记同时也方便其他同学复习回顾,并且有少量补充参考 https://www.jianshu.com/u/5807cd8caf1d 同学的笔记 1.1 计算机网络 信息时代作用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37)
  • 路由算法区分管理距离和最大跳数

    管理距离就是人为指定的一个数字,由这个数字来代表路由协议的优先度,数字越小越优先采用这个路由协议通告的路由。比如静态路由的默认的管理距离是0,rip是120,如果到达某个网段的路由通告由这两个同时通告,则会采用静态路由通告的路径。 最大跳数主要是针对的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