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技术及实际应用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维重建:技术及实际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摘要: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它们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个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项目,并详细解释项目步骤及相关代码。

正文:

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从图像或视频中重建三维场景或对象的形状和外观,我们可以为许多实际应用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医学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个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项目,并详细解释项目步骤及相关代码。

实际项目: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

  1. 数据准备:首先,我们需要一对双目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使用 Middlebury 数据集(http://vision.middlebury.edu/stereo/data/),它包含了多组双目图像以及对应的真实深度图。

  2. 双目视觉校准:在处理双目图像之前,我们需要对摄像头进行校准以获取相机参数。这里,我们将使用 OpenCV 库进行摄像头校准: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tereo_calibrate(left_image_points, right_image_points, object_points, image_size):
        left_camera_matrix = np.zeros((3, 3))
        left_dist_coeffs = np.zeros((1, 5))
        right_camera_matrix = np.zeros((3, 3))
        right_dist_coeffs = np.zeros((1, 5))
        R = np.zeros((3, 3))
        T = np.zeros((3, 1))
        E = np.zeros((3, 3))
        F = np.zeros((3, 3))
    
        ret,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 T, E, F = cv2.stereoCalibrate(
            object_points,
            left_image_points,
            right_image_points,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image_size,
            R,
            T,
            E,
            F,
            flags=cv2.CALIB_FIX_INTRINSIC
        )
    
        return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 T
    
  3. 计算视差图:根据校准结果,我们将使用 OpenCV 的 SGBM(Semi-Global Block Matching)算法计算左右图像之间的视差图:
    def compute_disparity_map(left_image, right_image,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 T):
        # Rectify images
        R1, R2, P1, P2, Q, _, _ = cv2.stereoRectify(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left_image.shape[:2], R, T)
        left_map1, left_map2 = cv2.initUndistortRectifyMap(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1, P1, left_image.shape[:2], cv2.CV_16SC2)
        right_map1, right_map2 = cv2.initUndistortRectifyMap(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2, P2, right_image.shape[:2], cv2.CV_16SC2)
    
        left_rectified = cv2.remap(left_image, left_map1, left_map2, cv2.INTER_LINEAR)
        right_rectified = cv2.remap(right_image, right_map1, right_map2, cv2.INTER_LINEAR)
    
        # Compute disparity map
        window_size = 3
        min_disp = 0
        num_disp = 128
    
        stereo = cv2.StereoSGBM_create(minDisparity=min_disp, numDisparities=num_disp, blockSize=window_size, uniquenessRatio=10, speckleWindowSize=100, speckleRange=32, disp12MaxDiff=1, P1=8 * window_size**2, P2=32 * window_size**2)
        disparity = stereo.compute(left_rectified, right_rectified)
    
        return disparity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compute_disparity_map 的函数,该函数接受左右图像和校准参数作为输入,并返回计算得到的视差图。首先,我们使用 stereoRectify 函数对图像进行矫正。然后,我们使用 OpenCV 提供的 StereoSGBM_create 函数创建一个 SGBM 对象,使用该对象计算视差图。最后,该函数返回计算得到的视差图。

  4. 从视差图计算三维点云:有了视差图,我们可以使用 OpenCV 的 reprojectImageTo3D 函数将视差图转换为三维点云:

    def disparity_to_point_cloud(disparity, Q):
        # Convert disparity to depth map
        depth_map = cv2.reprojectImageTo3D(disparity, Q)
    
        # Remove points with invalid depth values
        mask = np.logical_and(depth_map[..., 2] > 0, depth_map[..., 2] < np.inf)
        point_cloud = depth_map[mask]
    
        return point_cloud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disparity_to_point_cloud 的函数,该函数接受视差图和投影矩阵 Q 作为输入,并返回对应的三维点云。首先,我们使用 OpenCV 提供的 reprojectImageTo3D 函数将视差图转换为深度图。接着,我们创建一个掩码,用于去除深度图中无效的深度值(即负数或无穷大的值)。最后,我们应用掩码并返回有效的三维点云。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96511.html

5.保存点云为 PLY 文件:为了方便查看和处理,我们可以将点云保存为 PLY 格式的文件

def save_point_cloud_to_ply(point_cloud, output_file):
    with open(output_file, 'w') as ply_file:
        num_vertices = point_cloud.shape[0]

        ply_file.write("ply\n")
        ply_file.write("format ascii 1.0\n")
        ply_file.write(f"element vertex {num_vertices}\n")
        ply_file.write("property float x\n")
        ply_file.write("property float y\n")
        ply_file.write("property float z\n")
        ply_file.write("end_header\n")

        for point in point_cloud:
            ply_file.write(f"{point[0]} {point[1]} {point[2]}\n")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save_point_cloud_to_ply 的函数,该函数接受三维点云和输出文件名作为输入,并将点云保存为 PLY 格式的文件。首先,我们计算点云中的顶点数目。然后,我们创建并打开输出文件,按照 PLY 文件格式的要求编写文件头。接着,我们遍历点云中的每个顶点,将其坐标值写入 PLY 文件。最后,在遍历完成后关闭文件。

将以上代码片段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完成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项目。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这些函数实现三维重建: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Load and preprocess stereo images
left_image = cv2.imread("left_image.png", cv2.IMREAD_GRAYSCALE)
right_image = cv2.imread("right_image.png", cv2.IMREAD_GRAYSCALE)

# Perform stereo calibration
left_image_points, right_image_points, object_points = load_image_points()  # You need to implement this function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 T = stereo_calibrate(left_image_points, right_image_points, object_points, left_image.shape[:2])

# Compute disparity map
disparity = compute_disparity_map(left_image, right_image, 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R, T)

# Convert disparity to point cloud
Q = cv2.stereoRectify(left_camera_matrix, left_dist_coeffs, right_camera_matrix, right_dist_coeffs, left_image.shape[:2], R, T)[4]
point_cloud = disparity_to_point_cloud(disparity, Q)

# Save point cloud as a PLY file
save_point_cloud_to_ply(point_cloud, "point_cloud.ply")

这段代码将前面定义的函数组合在一起,以完成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项目。首先,我们加载并预处理左右图像。接着,我们执行双目校准以获取相机参数。然后,我们计算视差图并将其转换为三维点云。最后,我们将点云保存为 PLY 文件。

请注意,为了使此代码段正常工作,您需要首先实现 load_image_points 函数,以便从实际场景中加载左右图像点和对象点。此外,您还需要提供一对双目图像(例如,左右相机捕获的图像)作为输入。


这个实际项目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双目视觉从两张图像中重建三维场景。虽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示范,但它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了改进重建质量,您可以尝试使用更高级的视差计算算法,或者将双目视觉与其他技术(如结构光或激光雷达)相结合。此外,您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差估计和深度预测,以进一步提高重建精度。

总之,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为许多实际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个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项目,并详细解释了项目步骤及相关代码。这些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到了这里,关于三维重建:技术及实际应用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技术旋风!快速采集建模装备、重建大师6.1版、大面积实景三维轻量化技术...

    实景三维模型应用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正经历数字化变革。 传统激光点云数据量大、空间点离散、缺少语义信息、直接应用困难 ;而 传统倾斜摄影采集与建模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下 。二者均已无法满足各细分行业 更快速、高效、精细化的建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6)
  • MATLAB算法实战应用案例精讲-【目标检测】三维点云重建

    目录 前言 算法原理 什么是点云? 数据预处理  三维计算视觉研究内容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1)
  • Verilog中的force语句用来强制更改信号的值,特别适用于仿真和调试。本文将深入探讨force语句在FPGA开发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Verilog中的force语句用来强制更改信号的值,特别适用于仿真和调试。本文将深入探讨force语句在FPGA开发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force语句的语法。其基本格式为force [time] signal = value。其中,time是可选参数,表示在何时开始强制更改信号的值;signal是要更改的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71)
  • 深度解析NLP文本摘要技术:定义、应用与PyTorch实战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摘要技术,从其定义、发展历程,到其主要任务和各种类型的技术方法。文章详细解析了抽取式、生成式摘要,并为每种方法提供了PyTorch实现代码。最后,文章总结了摘要技术的意义和未来的挑战,强调了其在信息过载时代的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51)
  • 大数据深度解析NLP文本摘要技术:定义、应用与PyTorch实战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摘要技术,从其定义、发展历程,到其主要任务和各种类型的技术方法。文章详细解析了抽取式、生成式摘要,并为每种方法提供了PyTorch实现代码。最后,文章总结了摘要技术的意义和未来的挑战,强调了其在信息过载时代的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2)
  • 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应用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人脸识别系统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方便。因此,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备受关注。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是将人脸特征提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8)
  • 医疗PACS源码,支持三维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重建、三维表面重建、三维虚拟内窥镜

    C/S 架构的PACS系统源码,PACS主要进行病人信息和影像的获取、处理、存储、调阅、检索、管理,并通过网络向全院提供病人检查影像及诊断报告;各影像科室之间共享不同设备的病人检查影像及诊断报告;在诊断工作站上,调阅HIS中病人的其它信息 (如: 病人信息、病历信息、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2)
  • 【三维重建】三维重构基础知识、三维数据、重建流程

    1.使用几何建模软件,通过人机交互生成人为控制下的三维:3DMAX、Maya、AutoCAD、UG 2.获取真实的物体形状:三维重构 三维图像重构: 摄像机获取图像,对图像分析处理,结合CV知识推导出现实中物体的三维信息 从二维图像到三维空间的重构(模仿生物两只眼睛观察物体产生的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54)
  • ChatGPT技术产品落地实践:从技术架构到实际应用

    简介 在本次分享中,想跟大家探讨ChatGPT技术产品的落地实践,从技术架构的角度出发,剖析GPT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场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 ChatGPT模型概述:首先,简要介绍ChatGPT(Chatbot based on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模型的基本概念、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45)
  • 云原生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云原生技术是一种针对云计算环境设计的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方法,主要目标是提高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可移植性、高可用性和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的特性。这种技术是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兴起的一个新的开发模式,它主要依赖于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等技术,并且还结合了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