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与范式:行为型】61 | 策略模式(下):如何实现一个支持给不同大小文件排序的小程序?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设计模式与范式:行为型】61 | 策略模式(下):如何实现一个支持给不同大小文件排序的小程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策略模式的原理和实现,以及如何利用策略模式来移除 if-else 或者 switch-case 分支判断逻辑。今天,我们结合“给文件排序”这样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讲一讲策略模式的设计意图和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在今天的讲解中,我还会通过一步一步地分析、重构,给你展示一个设计模式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发现,设计原则和思想其实比设计模式更加普适和重要,掌握了代码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创造出来新的设计模式。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问题与解决思路

假设有这样一个需求,希望写一个小程序,实现对一个文件进行排序的功能。文件中只包含整型数,并且,相邻的数字通过逗号来区隔。如果由你来编写这样一个小程序,你会如何来实现呢?你可以把它当作面试题,先自己思考一下,再来看我下面的讲解。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很简单嘛,只需要将文件中的内容读取出来,并且通过逗号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数字,放到内存数组中,然后编写某种排序算法(比如快排),或者直接使用编程语言提供的排序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最后再将数组中的数据写入文件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文件很大呢?比如有 10GB 大小,因为内存有限(比如只有 8GB 大小),我们没办法一次性加载文件中的所有数据到内存中,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利用外部排序算法(具体怎么做,可以参看我的另一个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中的“排序”相关章节)了。

如果文件更大,比如有 100GB 大小,我们为了利用 CPU 多核的优势,可以在外部排序的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加入多线程并发排序的功能,这就有点类似“单机版”的 MapReduce。

如果文件非常大,比如有 1TB 大小,即便是单机多线程排序,这也算很慢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真正的 MapReduce 框架,利用多机的处理能力,提高排序的效率。

代码实现与分析

解决思路讲完了,不难理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将解决思路翻译成代码实现。
我先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实现将它实现出来。具体代码我贴在下面了,你可以先看一下。因为我们是在讲设计模式,不是讲算法,所以,在下面的代码实现中,我只给出了跟设计模式相关的骨架代码,并没有给出每种排序算法的具体代码实现。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行实现一下。

public class Sor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GB = 1000 * 1000 * 1000;
  public void sortFile(String filePath) {
    // 省略校验逻辑
    File file = new File(filePath);
    long fileSize = file.length();
    if (fileSize < 6 * GB) { // [0, 6GB)
      quickSort(filePath);
    } else if (fileSize < 10 * GB) { // [6GB, 10GB)
      externalSort(filePath);
    } else if (fileSize < 100 * GB) { // [10GB, 100GB)
      concurrentExternalSort(filePath);
    } else { // [100GB, ~)
      mapreduceSort(filePath);
    }
  }
  private void quickSort(String filePath) {
    // 快速排序
  }
  private void externalSort(String filePath) {
    // 外部排序
  }
  private void concurrentExternalSort(String filePath) {
    // 多线程外部排序
  }
  private void mapreduceSort(String filePath) {
    // 利用MapReduce多机排序
  }
}
public class SortingT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er sorter = new Sorter();
    sorter.sortFile(args[0]);
  }
}

在“编码规范”那一部分我们讲过,函数的行数不能过多,最好不要超过一屏的大小。所以,为了避免 sortFile() 函数过长,我们把每种排序算法从 sortFile() 函数中抽离出来,拆分成 4 个独立的排序函数。

如果只是开发一个简单的工具,那上面的代码实现就足够了。毕竟,代码不多,后续修改、扩展的需求也不多,怎么写都不会导致代码不可维护。但是,如果我们是在开发一个大型项目,排序文件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那我们就要在代码设计、代码质量上下点儿功夫了。只有每个小的功能模块都写好,整个项目的代码才能不差。

在刚刚的代码中,我们并没有给出每种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实际上,如果自己实现一下的话,你会发现,每种排序算法的实现逻辑都比较复杂,代码行数都比较多。所有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都堆在 Sorter 一个类中,这就会导致这个类的代码很多。而在“编码规范”那一部分中,我们也讲到,一个类的代码太多也会影响到可读性、可维护性。除此之外,所有的排序算法都设计成 Sorter 的私有函数,也会影响代码的可复用性。

代码优化与重构

只要掌握了我们之前讲过的设计原则和思想,针对上面的问题,即便我们想不到该用什么设计模式来重构,也应该能知道该如何解决,那就是将 Sorter 类中的某些代码拆分出来,独立成职责更加单一的小类。实际上,拆分是应对类或者函数代码过多、应对代码复杂性的一个常用手段。按照这个解决思路,我们对代码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SortAlg {
  void sort(String filePath);
}
public class QuickSort implements ISortAlg {
  @Override
  public void sort(String filePath) {
    //...
  }
}
public class ExternalSort implements ISortAlg {
  @Override
  public void sort(String filePath) {
    //...
  }
}
public class ConcurrentExternalSort implements ISortAlg {
  @Override
  public void sort(String filePath) {
    //...
  }
}
public class MapReduceSort implements ISortAlg {
  @Override
  public void sort(String filePath) {
    //...
  }
}
public class Sor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GB = 1000 * 1000 * 1000;
  public void sortFile(String filePath) {
    // 省略校验逻辑
    File file = new File(filePath);
    long fileSize = file.length();
    ISortAlg sortAlg;
    if (fileSize < 6 * GB) { // [0, 6GB)
      sortAlg = new QuickSort();
    } else if (fileSize < 10 * GB) { // [6GB, 10GB)
      sortAlg = new ExternalSort();
    } else if (fileSize < 100 * GB) { // [10GB, 100GB)
      sortAlg = new ConcurrentExternalSort();
    } else { // [100GB, ~)
      sortAlg = new MapReduceSort();
    }
    sortAlg.sort(filePath);
  }
}

经过拆分之后,每个类的代码都不会太多,每个类的逻辑都不会太复杂,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提高了。除此之外,我们将排序算法设计成独立的类,跟具体的业务逻辑(代码中的 if-else 那部分逻辑)解耦,也让排序算法能够复用。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策略模式的第一步,也就是将策略的定义分离出来。

实际上,上面的代码还可以继续优化。每种排序类都是无状态的,我们没必要在每次使用的时候,都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对对象的创建进行封装。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对代码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ortAlgFactory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ISortAlg> algs = new HashMap<>();
  static {
    algs.put("QuickSort", new QuickSort());
    algs.put("ExternalSort", new ExternalSort());
    algs.put("ConcurrentExternalSort", new ConcurrentExternalSort());
    algs.put("MapReduceSort", new MapReduceSort());
  }
  public static ISortAlg getSortAlg(String type) {
    if (type == null || type.isEmp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ype should not be empty.");
    }
    return algs.get(type);
  }
}
public class Sor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GB = 1000 * 1000 * 1000;
  public void sortFile(String filePath) {
    // 省略校验逻辑
    File file = new File(filePath);
    long fileSize = file.length();
    ISortAlg sortAlg;
    if (fileSize < 6 * GB) { // [0, 6GB)
      sortAlg =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QuickSort");
    } else if (fileSize < 10 * GB) { // [6GB, 10GB)
      sortAlg =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ExternalSort");
    } else if (fileSize < 100 * GB) { // [10GB, 100GB)
      sortAlg =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ConcurrentExternalSort");
    } else { // [100GB, ~)
      sortAlg =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MapReduceSort");
    }
    sortAlg.sort(filePath);
  }
}

经过上面两次重构之后,现在的代码实际上已经符合策略模式的代码结构了。我们通过策略模式将策略的定义、创建、使用解耦,让每一部分都不至于太复杂。不过,Sorter 类中的 sortFile() 函数还是有一堆 if-else 逻辑。这里的 if-else 逻辑分支不多、也不复杂,这样写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你特别想将 if-else 分支判断移除掉,那也是有办法的。我直接给出代码,你一看就能明白。实际上,这也是基于查表法来解决的,其中的“algs”就是“表”。

public class Sor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GB = 1000 * 1000 * 1000;
  private static final List<AlgRange> algs = new ArrayList<>();
  static {
    algs.add(new AlgRange(0, 6*GB,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QuickSort")));
    algs.add(new AlgRange(6*GB, 10*GB,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ExternalSort")));
    algs.add(new AlgRange(10*GB, 100*GB,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ConcurrentExternalSort")));
    algs.add(new AlgRange(100*GB, Long.MAX_VALUE, SortAlgFactory.getSortAlg("MapReduceSort")));
  }
  public void sortFile(String filePath) {
    // 省略校验逻辑
    File file = new File(filePath);
    long fileSize = file.length();
    ISortAlg sortAlg = null;
    for (AlgRange algRange : algs) {
      if (algRange.inRange(fileSize)) {
        sortAlg = algRange.getAlg();
        break;
      }
    }
    sortAlg.sort(filePath);
  }
  private static class AlgRange {
    private long start;
    private long end;
    private ISortAlg alg;
    public AlgRange(long start, long end, ISortAlg alg) {
      this.start = start;
      this.end = end;
      this.alg = alg;
    }
    public ISortAlg getAlg() {
      return alg;
    }
    public boolean inRange(long size) {
      return size >= start && size < end;
    }
  }
}

现在的代码实现就更加优美了。我们把可变的部分隔离到了策略工厂类和 Sorter 类中的静态代码段中。当要添加一个新的排序算法时,我们只需要修改策略工厂类和 Sort 类中的静态代码段,其他代码都不需要修改,这样就将代码改动最小化、集中化了。
你可能会说,即便这样,当我们添加新的排序算法的时候,还是需要修改代码,并不完全符合开闭原则。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完全满足开闭原则呢?

对于 Java 语言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来避免对策略工厂类的修改。具体是这么做的:我们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或者自定义的 annotation 来标注都有哪些策略类;策略工厂类读取配置文件或者搜索被 annotation 标注的策略类,然后通过反射了动态地加载这些策略类、创建策略对象;当我们新添加一个策略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个新添加的策略类添加到配置文件或者用 annotation 标注即可。还记得上一节课的课堂讨论题吗?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对于 Sorter 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来避免修改。我们通过将文件大小区间和算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放到配置文件中。当添加新的排序算法时,我们只需要改动配置文件即可,不需要改动代码。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提到 if-else 分支判断,有人就觉得它是烂代码。如果 if-else 分支判断不复杂、代码不多,这并没有任何问题,毕竟 if-else 分支判断几乎是所有编程语言都会提供的语法,存在即有理由。遵循 KISS 原则,怎么简单怎么来,就是最好的设计。非得用策略模式,搞出 n 多类,反倒是一种过度设计。

一提到策略模式,有人就觉得,它的作用是避免 if-else 分支判断逻辑。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策略模式主要的作用还是解耦策略的定义、创建和使用,控制代码的复杂度,让每个部分都不至于过于复杂、代码量过多。除此之外,对于复杂代码来说,策略模式还能让其满足开闭原则,添加新策略的时候,最小化、集中化代码改动,减少引入 bug 的风险。

实际上,设计原则和思想比设计模式更加普适和重要。掌握了代码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要用某种设计模式,就能更恰到好处地应用设计模式。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97133.html

课堂讨论

  • 在过去的项目开发中,你有没有用过策略模式,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使用的?
  • 你可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有必要去掉代码中的 if-else 或者 switch-case 分支逻辑呢?

到了这里,关于【设计模式与范式:行为型】61 | 策略模式(下):如何实现一个支持给不同大小文件排序的小程序?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且算法的变换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经常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措施,也就是不同的策略。假设我们需要对a、b这两个整数进行计算,根据条件的不同,需要执行不

    2024年02月19日
    浏览(47)
  • 【设计模式--行为型--策略模式】

    定义 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隔开,并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 结构 抽象策略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9)
  • 【设计模式 行为型】策略模式

    它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该模式通过将算法封装成独立的类,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端代码。 策略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环境(Context):环境对象持有一个策略对象的引用,它提供了一个接口用于执行具体的算法。 抽象策略(

    2024年01月20日
    浏览(37)
  • 行为型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将策略或者某个算法定义成一个类,然后传给需要使用的对象即可。**定义:**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

    2024年01月23日
    浏览(51)
  • 【设计模式与范式:行为型】58 | 模板模式(上):剖析模板模式在JDK、Servlet、JUnit等中的应用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行为型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讲解了不同的实现方式,有同步阻塞、异步非阻塞的实现方式,也有进程内、进程间的实现方式。除此之外,我还带你手把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EventBus 框架。 今天,我们再学习另外一种行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82)
  • 【设计模式与范式:行为型】69 | 访问者模式(下):为什么支持双分派的语言不需要访问者模式?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访问者模式的原理和实现,并且还原了访问者模式诞生的思维过程。总体上来讲,这个模式的代码实现比较难,所以应用场景并不多。从应用开发的角度来说,它的确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不过,我们前面反复说过,学习我的专栏,并不只是让你掌握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8)
  • 设计模式(十四):行为型之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系列文章 设计模式(一):创建型之单例模式 设计模式(二、三):创建型之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四):创建型之原型模式 设计模式(五):创建型之建造者模式 设计模式(六):结构型之代理模式 设计模式(七):结构型之适配器模式 设计模式(八):结构型之装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3)
  • 设计模式(4)--对象行为(9)--策略

    1. 意图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本模式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2. 三种角色    抽象策略(Strategy)、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上下文环境(Context) 3. 优点     3.1 可重用的相关算法系列。     3.2 一个替代继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4)
  • 软件设计模式与体系结构-设计模式-行为型软件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在独立的类中,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而变化。 下面是一个使用策略模式的简单代码示例,以解释其工作原理: 在上述示例中,策略模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121)
  • 【面试题】如何理解 前端设计模式-测策略模式?

    前端面试题库 ( 面试必备)              推荐:★★★★★ 地址:前端面试题库 【国庆头像】- 国庆爱国 程序员头像!总有一款适合你! 策略(Strategy)模式的定义:该模式定义了一 系列算法 ,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68)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