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限流的六种方式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服务限流的六种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服务限流,是指通过控制请求的速率或次数来达到保护服务的目的,在微服务中,我们通常会将它和熔断、降级搭配在一起使用,来避免瞬时的大量请求对系统造成负荷,来达到保护服务平稳运行的目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常见的6种限流方式,以及它们的实现与使用。

固定窗口算法

固定窗口算法通过在单位时间内维护一个计数器,能够限制在每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请求通过的次数,以达到限流的效果。

算法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以通过构造方法中的参数指定时间窗口大小以及允许通过的请求数量,当请求进入时先比较当前时间是否超过窗口上边界,未越界且未超过计数器上限则可以放行请求。

@Slf4j
public class FixedWindowRateLimiter {
    // 时间窗口大小,单位毫秒
    private long windowSize;
    // 允许通过请求数
    private int maxRequestCount;

    // 当前窗口通过的请求计数
    private AtomicInteger count=new AtomicInteger(0);
    // 窗口右边界
    private long windowBorder;

    public FixedWindowRateLimiter(long windowSize,int maxRequestCount){
        this.windowSize = windowSize;
        this.maxRequestCount = maxRequestCount;
        windowBord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windowSize;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tryAcquire(){
        long curren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 (windowBorder < currentTime){
            log.info("window  reset");
            do {
                windowBorder += windowSize;
            }while(windowBorder < currentTime);
            count=new AtomicInteger(0);
        }

        if (count.intValue() < maxRequestCount){
            count.incrementAndGet();
            log.info("tryAcquire success");
            return true;
        }else {
            log.info("tryAcquire fail");
            return false;
        }
    }
}

进行测试,允许在1000毫秒内通过5个请求: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xedWindowRateLimiter fixedWindowRateLimiter
            = new FixedWindowRateLimiter(1000, 5);

    for (int i = 0; i < 10; i++) {
        if (fixedWindowRateLimiter.tryAcquire())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任务");
        }else{
            System.out.println("被限流");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300);
        }
    }
}

运行结果:

固定窗口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是可能无法应对突发流量的情况,比如每秒允许放行100个请求,但是在0.9秒前都没有请求进来,这就造成了在0.9秒到1秒这段时间内要处理100个请求,而在1秒到1.1秒间可能会再进入100个请求,这就造成了要在0.2秒内处理200个请求,这种流量激增就可能导致后端服务出现异常。

滑动窗口算法

滑动窗口算法在固定窗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升级改造。它的算法的核心在于将时间窗口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片,将固定窗口分为多个小块,每次仅滑动一小块的时间。

并且在每个时间段内都维护了单独的计数器,每次滑动时,都减去前一个时间块内的请求数量,并再添加一个新的时间块到末尾,当时间窗口内所有小时间块的计数器之和超过了请求阈值时,就会触发限流操作。

看一下算法的实现,核心就是通过一个int类型的数组循环使用来维护每个时间片内独立的计数器:

@Slf4j
public class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 {
    // 时间窗口大小,单位毫秒
    private long windowSize;
    // 分片窗口数
    private int shardNum;
    // 允许通过请求数
    private int maxRequestCount;
    // 各个窗口内请求计数
    private int[] shardRequestCount;
    // 请求总数
    private int totalCount;
    // 当前窗口下标
    private int shardId;
    // 每个小窗口大小,毫秒
    private long tinyWindowSize;
    // 窗口右边界
    private long windowBorder;

    public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long windowSize, int shardNum, int maxRequestCount) {
        this.windowSize = windowSize;
        this.shardNum = shardNum;
        this.maxRequestCount = maxRequestCount;
        shardRequestCount = new int[shardNum];
        tinyWindowSize = windowSize/ shardNum;
        windowBorder=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tryAcquire() {
        long curren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 (currentTime > windowBorder){
            do {
                shardId = (++shardId) % shardNum;
                totalCount -= shardRequestCount[shardId];
                shardRequestCount[shardId]=0;
                windowBorder += tinyWindowSize;
            }while (windowBorder < currentTime);
        }

        if (totalCount < maxRequestCount){
            log.info("tryAcquire success,{}",shardId);
            shardRequestCount[shardId]++;
            totalCount++;
            return true;
        }else{
            log.info("tryAcquire fail,{}",shardId);
            return false;
        }
    }

}

进行一下测试,对第一个例子中的规则进行修改,每1秒允许100个请求通过不变,在此基础上再把每1秒等分为10个0.1秒的窗口。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
            = new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1000, 10, 10);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800);

    for (int i = 0; i < 15; i++) {
        boolean acquire = slidingWindowRateLimiter.tryAcquire();
        if (acquire){
            System.out.println("执行任务");
        }else{
            System.out.println("被限流");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10);
    }
}

查看运行结果:

程序启动后,在先休眠了一段时间后再发起请求,可以看到在0.9秒到1秒的时间窗口内放行了6个请求,在1秒到1.1秒内放行了4个请求,随后就进行了限流,解决了在固定窗口算法中相邻时间窗口内允许通过大量请求的问题。

滑动窗口算法通过将时间片进行分片,对流量的控制更加精细化,但是相应的也会浪费一些存储空间,用来维护每一块时间内的单独计数,并且还没有解决固定窗口中可能出现的流量激增问题。

漏桶算法

为了应对流量激增的问题,后续又衍生出了漏桶算法,用专业一点的词来说,漏桶算法能够进行流量整形和流量控制。

漏桶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外部请求就像是水一样不断注入水桶中,而水桶已经设置好了最大出水速率,漏桶会以这个速率匀速放行请求,而当水超过桶的最大容量后则被丢弃。

看一下代码实现:

@Slf4j
public class LeakyBucketRateLimiter {
    // 桶的容量
    private int capacity;
    // 桶中现存水量
    private AtomicInteger water=new AtomicInteger(0);
    // 开始漏水时间
    private long leakTimeStamp;
    // 水流出的速率,即每秒允许通过的请求数
    private int leakRate;

    public LeakyBucketRateLimiter(int capacity,int leakRate){
        this.capacity=capacity;
        this.leakRate=leakRate;
    }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tryAcquire(){
        // 桶中没有水,重新开始计算
        if (water.get()==0){
            log.info("start leaking");
            leak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water.incrementAndGet();
            return water.get() < capacity;
        }

        // 先漏水,计算剩余水量
        long curren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 leakedWater= (int) ((currentTime-leakTimeStamp)/1000 * leakRate);
        log.info("lastTime:{}, currentTime:{}. LeakedWater:{}",leakTimeStamp,currentTime,leakedWater);

        // 可能时间不足,则先不漏水
        if (leakedWater != 0){
            int leftWater = water.get() - leakedWater;
            // 可能水已漏光,设为0
            water.set(Math.max(0,leftWater));
            leakTimeStamp=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og.info("剩余容量:{}",capacity-water.get());

        if (water.get() < capacity){
            log.info("tryAcquire success");
            water.incrementAndGet();
            return true;
        }else {
            log.info("tryAcquire fail");
            return false;
        }
    }
}

进行一下测试,先初始化一个漏桶,设置桶的容量为3,每秒放行1个请求,在代码中每500毫秒尝试请求1次:

void 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eakyBucketRateLimiter leakyBucketRateLimiter
   =new LeakyBucketRateLimiter(3,1);
    for (int i = 0; i < 15; i++) {
        if (leakyBucketRateLimiter.tryAcquire())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任务");
        }else {
            System.out.println("被限流");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500);
    }
}

查看运行结果,按规则进行了放行:

但是,漏桶算法同样也有缺点,不管当前系统的负载压力如何,所有请求都得进行排队,即使此时服务器的负载处于相对空闲的状态,这样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由于漏桶的缺陷比较明显,所以在实际业务场景中,使用的比较少。

令牌桶算法

令牌桶算法是基于漏桶算法的一种改进,主要在于令牌桶算法能够在限制服务调用的平均速率的同时,还能够允许一定程度内的突发调用。

它的主要思想是系统以恒定的速度生成令牌,并将令牌放入令牌桶中,当令牌桶中满了的时候,再向其中放入的令牌就会被丢弃。而每次请求进入时,必须从令牌桶中获取一个令牌,如果没有获取到令牌则被限流拒绝。

假设令牌的生成速度是每秒100个,并且第一秒内只使用了70个令牌,那么在第二秒可用的令牌数量就变成了130,在允许的请求范围上限内,扩大了请求的速率。当然,这里要设置桶容量的上限,避免超出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请求数量。

Guava中的RateLimiter就是基于令牌桶实现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先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google.guava</groupId>
    <artifactId>guava</artifactId>
    <version>29.0-jre</version>
</dependency>

进行测试,设置每秒产生5个令牌:

void acquireTest(){
    RateLimiter rateLimiter=RateLimiter.create(5);
    for (int i = 0; i < 10; i++) {
        double time = rateLimiter.acquire();
        log.info("等待时间:{}s",time);
    }
}

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每200ms左右产生一个令牌并放行请求,也就是1秒放行5个请求,使用RateLimiter能够很好的实现单机的限流。

那么再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突发流量情况,令牌桶是怎么解决的呢?RateLimiter中引入了一个预消费的概念。在源码中,有这么一段注释:

 * <p>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number of permits requested <i>never</i> affects the
 * throttling of the request itself (an invocation to {@code acquire(1)} and an invocation to {@code
 * acquire(1000)} will result in exactly the same throttling, if any), but it affects the throttling
 * of the <i>next</i> request. I.e., if an expensive task arrives at an idle RateLimiter, it will be
 * granted immediately, but it is the <i>next</i> request that will experience extra throttling,
 * thus paying for the cost of the expensive task.

大意就是,申请令牌的数量不同不会影响这个申请令牌这个动作本身的响应时间,acquire(1)和acquire(1000)这两个请求会消耗同样的时间返回结果,但是会影响下一个请求的响应时间。

如果一个消耗大量令牌的任务到达空闲的RateLimiter,会被立即批准执行,但是当下一个请求进来时,将会额外等待一段时间,用来支付前一个请求的时间成本。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通过举例来引申一下。当一个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突然来了1个需要消耗100个令牌的任务,那么白白等待100秒是毫无意义的浪费资源行为,那么可以先允许它执行,并对后续请求进行限流时间上的延长,以此来达到一个应对突发流量的效果。

看一下具体的代码示例:

void acquireMultiTest(){
    RateLimiter rateLimiter=RateLimiter.create(1);
    
    for (int i = 0; i <3; i++) {
        int num = 2 * i + 1;
        log.info("获取{}个令牌", num);
        double cost = rateLimiter.acquire(num);
        log.info("获取{}个令牌结束,耗时{}ms",num,cost);
    }
}

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在第二次请求时需要3个令牌,但是并没有等3秒后才获取成功,而是在等第一次的1个令牌所需要的1秒偿还后,立即获得了3个令牌得到了放行。同样,第三次获取5个令牌时等待的3秒是偿还的第二次获取令牌的时间,偿还完成后立即获取5个新令牌,而并没有等待全部重新生成完成。

除此之外RateLimiter还具有平滑预热功能,下面的代码就实现了在启动3秒内,平滑提高令牌发放速率到每秒5个的功能:

void acquireSmoothly(){
    RateLimiter rateLimiter=RateLimiter.create(5,3, TimeUnit.SECONDS);
    long star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15; i++) {
        double time = rateLimiter.acquire();
        log.info("等待时间:{}s, 总时间:{}ms"
                ,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TimeStamp);
    }
}

查看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令牌发放时间从最开始的500ms多逐渐缩短,在3秒后达到了200ms左右的匀速发放。

总的来说,基于令牌桶实现的RateLimiter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在限流的基础上还可以把请求平均分散在各个时间段内,因此在单机情况下它是使用比较广泛的限流组件。

中间件限流

前面讨论的四种方式都是针对单体架构,无法跨JVM进行限流,而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下,可以借助一些中间件进行限。Sentinel是Spring Cloud Alibaba中常用的熔断限流组件,为我们提供了开箱即用的限流方法。

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在service层的方法上添加@SentinelResource注解,通过value指定资源名称,blockHandler指定一个方法,该方法会在原方法被限流、降级、系统保护时被调用。

@Service
public class QueryService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KEY="query";

    @SentinelResource(value = KEY,
            blockHandler ="blockHandlerMethod")
    public String query(String name){
        return "begin query,name="+name;
    }

    public String blockHandlerMethod(String name, Block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blockHandlerMethod for Query : " + name;
    }
}

配置限流规则,这里使用直接编码方式配置,指定QPS到达1时进行限流: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ntinelConfig {
    @PostConstruct
    private void init(){
        List<FlowRule> rules = new ArrayList<>();
        FlowRule rule = new FlowRule(QueryService.KEY);
        rule.setCount(1);
        rule.setGrade(RuleConstant.FLOW_GRADE_QPS);
        rule.setLimitApp("default");
        rules.add(rule);
        FlowRuleManager.loadRules(rules);
    }
}

在application.yml中配置sentinel的端口及dashboard地址: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sentinel-test
  cloud:
    sentinel:
      transport:
        port: 8719
        dashboard: localhost:8088

启动项目后,启动sentinel-dashboard:

java -Dserver.port=8088 -jar sentinel-dashboard-1.8.0.jar

在浏览器打开dashboard就可以看见我们设置的流控规则:

进行接口测试,在超过QPS指定的限制后,则会执行blockHandler()方法中的逻辑:

Sentinel在微服务架构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能够提供可靠的集群流量控制、服务断路等功能。在使用中,限流可以结合熔断、降级一起使用,成为有效应对三高系统的三板斧,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

网关限流

网关限流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这里我们介绍采用Spring Cloud的gateway组件进行限流的方式。

在项目中引入依赖,gateway的限流实际使用的是Redis加lua脚本的方式实现的令牌桶,因此还需要引入redis的相关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gateway</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reactive</artifactId>
</dependency>

对gateway进行配置,主要就是配一下令牌的生成速率、令牌桶的存储量上限,以及用于限流的键的解析器。这里设置的桶上限为2,每秒填充1个令牌: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gateway-test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limit_route
          uri: lb://sentinel-test
          predicates:
          - Path=/sentinel-test/**
          filters:
            - name: RequestRateLimiter
              args:
                # 令牌桶每秒填充平均速率
                redis-rate-limiter.replenishRate: 1
                # 令牌桶上限
                redis-rate-limiter.burstCapacity: 2
                # 指定解析器,使用spEl表达式按beanName从spring容器中获取
                key-resolver: "#{@pathKeyResolver}"
            - StripPrefix=1
  redis:
    host: 127.0.0.1
    port: 6379

我们使用请求的路径作为限流的键,编写对应的解析器:

@Slf4j
@Component
public class PathKeyResolver implements KeyResolver {
    public Mono<String> resolve(ServerWebExchange exchange) {
        String path = exchange.getRequest().getPath().toString();
        log.info("Request path: {}",path);
        return Mono.just(path);
    }
}

启动gateway,使用jmeter进行测试,设置请求间隔为500ms,因为每秒生成一个令牌,所以后期达到了每两个请求放行1个的限流效果,在被限流的情况下,http请求会返回429状态码。

除了上面的根据请求路径限流外,我们还可以灵活设置各种限流的维度,例如根据请求header中携带的用户信息、或是携带的参数等等。当然,如果不想用gateway自带的这个Redis的限流器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实现RateLimiter接口来实现一个自己的限流工具。

gateway实现限流的关键是spring-cloud-gateway-core包中的RedisRateLimiter类,以及META-INF/scripts中的request-rate-limiter.lua这个脚本,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总结

总的来说,要保证系统的抗压能力,限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可能会造成某些用户的请求被丢弃,但相比于突发流量造成的系统宕机来说,这些损失一般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前面也说过,限流可以结合熔断、降级一起使用,多管齐下,保证服务的可用性与健壮性。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98932.html

到了这里,关于服务限流的六种方式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C语言实现排序算法的六种方式

    1、冒泡法 2、交换法 每次用当前的元素一一的同其后的元素 3、选择法 从数据中选择最小的同第一个值交换,在从剩下的部分中选择最小的与第二个交换,这样往复下去 4、插入法 在前面的数中寻找相应的位置插入, 然后继续下一张 插入排序就是每一步都将一个待排数据按

    2024年01月25日
    浏览(47)
  • 【并发编程】SpringBoot创建线程池的六种方式

    1. 自定义线程池 1.1 示例代码   控制台打印: 2. 固定长度线程池 2.1 示例代码   控制台打印:   前3个任务被同时执行,因为刚好有3个核心线程。后2个任务会被存放到阻塞队列,当执行前3个任务的某个线程空闲时会从队列中获取任务并执行。 2.2 源码剖析   该类型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3)
  • SpringBoot接受前台参数的六种方式以及统一响应

    请求 SpringBoot接受前台参数的六种方式,首先因为从前台发送的请求没有界面的话只能是从地址栏发送并且只能是Get请求,为了测试其他的请求,所以我们使用一个工具-Postman,Postma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网页调试与发送网页HTTP请求的Chrome插件。 对于前台传过来的参数大致分为六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60)
  • Java面试之单例模式的六种实现方式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由于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试中很多公司都喜欢问一下有关设计模式的问题。在常用的设计模式中,Singleton单例模式是唯一一个能用短短几十行代码完整实现的模式,因此,写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4)
  • web前端html+css页面内容的六种隐藏方式

    一、使用透明度 语法:opacity:0 注意:元素消失,但是还会占据空间,只是视觉看不出来   二、使用display 语法:display:none 注意:元素消失,不会占据空间   三、scale 缩放 语法:transform:scale(0)    值大于1放大,小于1缩小 注意:元素消失,但是还会占据空间   四、使用vis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6)
  • 探究Spring Bean的六种作用域:了解适用场景和使用方式

    主要对单例作用域与原型作用域进行重点说明,其余四个了解即可 单例作用域一般是默认的Bean作用域。Spring容器在第一次获取Bean时创建实例,并在后续请求中返回同一个实例。 例如: 我们现在创建一个公共的Bean供用户一与用户二使用,用户一再使用完后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36)
  • Redis 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面对越来越多的高并发场景,限流显示的尤为重要。 当然,限流有许多种实现的方式,Redis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我用Redis实践了三种的实现方式,可以较为简单的实现其方式。Redis不仅仅是可以做限流,还可以做数据统计,附近的人等功能,这些可能会后续写到。 我们在使用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4)
  • Redis实现限流的三种方式

    所谓固定窗口限流即时间窗口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是固定的,在固定时间段内允许要求的请求数量访问,超过则拒绝;当固定时间段结束后,再重新开始下一个时间段进行计数。 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时间,以分钟为时间段,每分钟都生成一个key,用来inc,当达到请求数量就返回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5)
  • Bean 的六种作用域

      目录 一、作用域是什么? 1、singleton(单例作用域) 2、prototype(原型作用域) 3、request(请求作用域) 4、session(回话作用域) 5、application(全局作用域) 6、websocket( HTTP WebSocket 作用域) 二、单例作⽤域VS 全局作⽤域 三、设置作用域 Bean的作用域是指Bean实例的生命周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0)
  • 关于Bean的六种作用域

    在JavaSE中,我们学习过了全局变量以及局部变量,这里就涉及到了作用域问题,那么什么是作用域呢? 限定程序中变量的使用范围叫做作用域,或者说在源代码中定义变量的某个区域就叫做作用域。 而Bean的作用域指的是 Bean在Spring整个框架中的某种行为模式 , 比如singleto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51)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