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进程与线程
2.1.1 进程的概念和特征
进程是指正在执行中的程序的实例。它是计算机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堆栈和数据区域,以及与其他进程通信和同步所需要的操作系统资源。
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 独立性:进程是独立的执行实体,拥有自己的独立地址空间。
- 动态性:进程的创建和销毁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来创建和终止进程。
- 并发性:多个进程可以同时存在和执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2.1.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进程在执行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状态,常见的进程状态有以下几种:
- 就绪(Ready):进程已经准备好执行,只等待处理机的分配。
- 运行(Running):进程占用处理机正在执行。
- 阻塞(Blocked):进程因为某种原因暂时无法执行,例如等待I/O操作完成。
- 创建(New):进程正在被创建。
- 终止(Terminated):进程的执行已经结束。
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称为进程调度,常见的转换方式有:
- 创建:从“创建”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
- 就绪:从“阻塞”状态或者“运行”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
- 运行:从“就绪”状态转换到“运行”状态。
- 阻塞:从“运行”状态转换到“阻塞”状态。
- 终止:从任何状态转换到“终止”状态。
2.1.3 进程的组成
进程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 程序:指令的集合,用于描述进程的执行过程。
- 数据:程序的操作对象,存储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 PCB(Process Control Block):进程控制块,用于管理和控制进程的执行和资源。
- 栈:用于保存函数调用时的现场信息。
2.1.4 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是指操作系统对进程进行创建、终止和管理的过程。操作系统通过进程控制来实现对进程的调度、同步和通信等功能。常见的进程控制操作有:
- 创建进程(Create Process):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请求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 终止进程(Terminate Process):操作系统终止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
- 阻塞进程(Block Process):将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转换为阻塞状态。
- 唤醒进程(Wake up Process):将一个阻塞状态的进程转换为就绪状态。
- 进程切换(Process Switch):操作系统根据调度算法决定哪个进程可以获得处理机的使用权。
2.1.5 进程的通信
进程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同步来实现协作。常见的进程通信方式有:
-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多个进程共享一块内存区域,用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 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进程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进行通信,可以是同步或异步的方式。
- 管道(Pipe):一种特殊的消息传递方式,用于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 套接字(Socket):一种网络通信方式,可在网络中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2.1.6 线程和多线程模型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如地址空间和文件描述符。线程可以看作是轻量级的进程,它的创建、切换和销毁的开销都比进程小。
多线程模型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性,通过将任务分解为多个线程并行执行,从而加快任务完成的速度。多线程模型涉及到线程的创建、同步、通信和销毁等操作。
2.1.7 本节小结
本节介绍了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特征、状态与转换,并讨论了进程的组成、进程控制以及进程通信的相关知识。此外,还介绍了线程和多线程模型的概念。进程与线程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并发执行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2.1.8 本节习题精选
- 问题1: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 问题2: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是如何发生的?请举例说明。
- 问题3:常见的进程通信方式有哪些?请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1.9 答案与解析
- 答案1:进程是指正在执行中的程序的实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进程的优点是隔离性强、安全性高,缺点是开销大;线程的优点是开销小、切换速度快,缺点是同步和共享资源需要额外的同步机制。
- 答案2: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由操作系统根据进程的运行情况和外部事件来决定。例如,一个新创建的进程通过创建系统调用从“新建”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当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时,它从“就绪”状态转换到“运行”状态。
- 答案3:常见的进程通信方式包括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管道和套接字。共享内存适用于需要高效共享大量数据的场景,但需要进行显式的同步和互斥;消息传递适用于跨网络或跨主机的进程通信,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管道适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的通信,但仅适用于单向通信;套接字适用于在网络上进行进程间通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2.2 处理机调度
2.2.1 调度的概念
调度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决定了哪些进程或线程可以在给定的时间片内使用处理机。调度的目标是优化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和公平性。
2.2.2 调度的目标
调度的目标包括:
- 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尽可能多地完成进程或线程的执行,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 最小化作业响应时间:减少作业或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提高用户的响应速度。
- 公平性:公平地分配处理机的使用权,避免某些进程或线程长时间占用处理机而导致其他进程或线程无法得到执行的情况。
2.2.3 调度的实现
调度的实现可以通过不同的调度算法来实现。常见的调度算法有以下几种:
- 先来先服务(First-Come, First-Served,FCFS):按照进程或线程的到达顺序进行调度,先到先服务。优点是简单、公平,但可能导致长作业时间和低响应性。
- 最短作业优先(Shortest Job First,SJF):选择执行时间最短的进程或线程进行调度。优点是可以最小化作业响应时间,但需要预先知道作业的执行时间,且对长作业不公平。
- 优先级调度(Priority Scheduling):为每个进程或线程分配一个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进行调度。优点是可以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调度,但可能导致优先级逆转和饥饿问题。
- 时间片轮转(Round Robin,RR):将处理机的时间分为多个时间片,每个进程或线程在一个时间片内执行一定时间,然后被暂停,让其他进程或线程执行。优点是公平、响应性好,但可能导致上下文切换开销较大。
-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Multiple-Level Feedback Queue Scheduling):将就绪队列划分为多个优先级队列,优先级较高的队列具有更短的时间片,优先级较低的队列具有更长的时间片。根据进程或线程的行为动态调整优先级。优点是适应性强,但调度复杂度较高。
2.2.4 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
- 平均等待时间:所有进程或线程在就绪队列中等待执行的平均时间。
- 平均周转时间:进程或线程从提交到完成的平均时间。
- 平均响应时间:进程或线程从提交到首次响应的平均时间。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进程或线程数量。
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需要考虑系统的需求和特点,例如是否重视响应时间或吞吐量、进程或线程的执行时间分布情况等。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00350.html
2.2.5 本节小结
本节介绍了处理机调度的概念、目标和实现方式,并介绍了常见的调度算法及其评价指标。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对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有着直接影响。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需求进行权衡。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00350.html
2.2.6 本节习题精选
- 问题1:什么是调度算法?常见的调度算法有哪些?
- 问题2:调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调度算法的性能?
- 问题3:时间片轮转和多级反馈队列调度有什么区别?
2.2.7 答案与解析
- 答案1: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决定进程或线程使用处理机的顺序的一种策略。常见的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和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等。
- 答案2:调度的目标是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最小化作业响应时间和保持公平性。调度算法的性能可以通过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 答案3:时间片轮转将处理机的时间分为固定长度的时间片,每个进程或线程在一个时间片内执行一定时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将就绪队列划分为多个优先级队列,根据进程或线程的行为动态调整优先级。区别在于时间片轮转是按照时间片切换,而多级反馈队列调度是根据行为动态调整优先级。
到了这里,关于【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一)】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