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集群管理(三)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MongoDB集群管理(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MongoDB集群管理

集群介绍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为什么使用集群

随着业务数据和并发量的增加,若只使用一台MongoDB服务器,存在着断电和数据风险的问题,故采用Mongodb复制集的方式,来提高项目的高可用、安全性等性能。

MongoDB复制是将数据同步到多个服务器的过程。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并在多个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副本,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复制还允许从硬件故障和服务中断中恢复数据。

使用集群的目的就是提高可用性。高可用性H.A.(High Availability)指的是通过尽量缩短因日常维护操作(计划)和突发的系统崩溃(非计划)所导致的停机时间,以提高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它与被认为是不间断操作的容错技术有所不同。HA系统是目前企业防止核心计算机系统因故障停机的最有效手段。

相关概念

在搭建集群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几个概念:路由,分片、副本集、配置服务器等。

MongoDB集群管理(三)
MongoDB集群管理(三)

mongos

数据库集群请求的入口,所有的请求都通过mongos进行协调,不需要在应用程序添加一个路由选择器,mongos自己就是一个请求分发中心,它负责把对应的数据请求转发到对应的shard服务器上。在生产环境通常有多mongos作为请求的入口,防止其中一个挂掉所有的mongodb请求都没有办法操作。

config server

顾名思义为配置服务器,存储所有数据库元信息(路由、分片)的配置。mongos本身没有物理存储分片服务器和数据路由信息,只是缓存在内存里,配置服务器则实际存储这些数据。mongos第一次启动或者关掉重启就会从 config server 加载配置信息,以后如果配置服务器信息变化会通知到所有的 mongos 更新自己的状态,这样 mongos 就能继续准确路由。在生产环境通常有多个 config server 配置服务器,因为它存储了分片路由的元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shard

分片(sharding)是指将数据库拆分,将其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的过程。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不需要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就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和处理更大的负载。基本思想就是将集合切成小块,这些块分散到若干片里,每个片只负责总数据的一部分,最后通过一个均衡器来对各个分片进行均衡(数据迁移)。

replica set

中文翻译副本集,其实就是shard的备份,防止shard挂掉之后数据丢失。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并在多个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副本,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仲裁者

仲裁者(Arbiter),是复制集中的一个MongoDB实例,它并不保存数据。仲裁节点使用最小的资源并且不要求硬件设备,不能将Arbiter部署在同一个数据集节点中,可以部署在其他应用服务器或者监视服务器中,也可部署在单独的虚拟机中。为了确保复制集中有奇数的投票成员(包括primary),需要添加仲裁节点做为投票,否则primary运行时不会自动切换primary。

仲裁节点是一种特殊的节点,它本身并不存储数据,主要的作用是决定哪一个备节点在主节点挂掉之后提升为主节点,所以客户端不需要连接此节点。这里虽然只有一个备节点,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仲裁节点来提升备节点级别。如果没有仲裁节点的话,主节点挂了备节点还是备节点,所以需要它。

集群方案
主从(Master-Slaver)

因为官方已经不推荐使用,并且已经在MongoDB3.6以后慢慢废弃了,这里不过多的介绍了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工作原理:主机工作,备机处于监控准备状况;当主机宕机时,备机接管主机的一切工作,待主机恢复正常后,按使用者的设定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将服务切换到主机上运行,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共享存储系统解决。

副本集(Replica Set)

简单来说就是集群当中包含了多份数据,保证主节点挂掉了,备节点能继续提供数据服务,提供的前提就是数据需要和主节点一致。

MongoDB集群管理(三)

默认设置下,主节点提供所有增删改查服务,备节点不提供任何服务。但是可以通过设置使备节点提供查询服务,这样就可以减少主节点的压力,当客户端进行数据查询时,请求自动转到备节点上。这个设置叫做Read Preference Modes。

副本集特点
  • N个节点的集群
  • 任何节点可作为主节点(除了仲裁节点)
  • 所有写操作都在主节点上
  • 自动故障迁移
  • 自动恢复
分片(Sharding)

MongoDB集群管理(三)

Sharding和Replica Set类似,都需要一个仲裁节点,但是Sharding还需要配置节点和路由节点。就三种集群搭建方式来说,这种是最复杂的。

为什么Sharding会需要配置Replica Set ? 多个节点的数据肯定是相关联的,如果不配一个Replica Set,无法标识是同一个集群。配置方式是,定一个cfg,然后初始化配置。

副本集搭建

什么是副本集

一组Mongodb复制集,就是一组mongod进程,这些进程维护同一个数据集合。复制集提供了数据冗余和高等级的可靠性,这是生产部署的基础。

MongoDB 副本集是将数据同步在多个服务器的过程,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并在多个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副本,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 并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允许从硬件故障和服务中断中恢复数据。

副本集的目的

保证数据在生产部署时的冗余和可靠性,通过在不同的机器上保存副本来保证数据不会因为单点损坏而丢失。能够随时应对数据丢失、机器损坏带来的风险。

换一句话来说,还能提高读取能力,用户的读取服务器和写入服务器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由不同的服务器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提高整个系统的负载。

副本集工作原理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一组复制集就是一组mongod实例掌管同一个数据集,实例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面。实例中包含一个主导,接受客户端所有的写入操作,其他都是副本实例,从主服务器上获得数据并保持同步。

主服务器很重要,包含了所有的改变操作(写)的日志。但是副本服务器集群包含所有的主服务器数据,因此当主服务器挂掉了,就会在副本服务器上重新选取一个成为主服务器。

每个复制集还有一个仲裁者,仲裁者不存储数据,只是负责通过心跳包来确认集群中集合的数量,并在主服务器选举的时候作为仲裁决定结果。

副本集架构

基本的架构由3台服务器组成,一个三成员的复制集,由三个有数据,或者两个有数据,一个作为仲裁者。

没有仲裁节点

具有三个存储数据的成员的复制集有:

  • 一个主库;
  • 两个从库

主库宕机时,这两个从库都可以被选为主库。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当主库宕机后,两个从库都会进行竞选,其中一个变为主库,当原主库恢复后,作为从库加入当前的复制集群即可。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当存在仲裁节点

在三个成员的复制集中,有两个正常的主从,及一台arbiter节点:

  • 一个主库
  • 一个从库,可以在选举中成为主库
  • 一个aribiter节点,在选举中,只进行投票,不能成为主库

MongoDB集群管理(三)

说明:

由于arbiter节点没有复制数据,因此这个架构中仅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arbiter节点只需要更少的资源,代价是更有限的冗余和容错。

当主库宕机时,将会选择从库成为主,主库修复后,将其加入到现有的复制集群中即可。

MongoDB集群管理(三)

Primary选举

复制集通过replSetInitiate命令(或mongo shell的rs.initiate())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后各个成员间开始发送心跳消息,并发起Priamry选举操作,获得『大多数』成员投票支持的节点,会成为Primary,其余节点成为Secondary。

『大多数』的定义

假设复制集内投票成员(后续介绍)数量为N,则大多数为 N/2 + 1,当复制集内存活成员数量不足大多数时,整个复制集将无法选举出Primary,复制集将无法提供写服务,处于只读状态。

投票成员数 大多数 容忍失效数
1 1 0
2 2 0
3 2 1
4 3 1
5 3 2
6 4 2
7 4 3

通常建议将复制集成员数量设置为奇数,从上表可以看出3个节点和4个节点的复制集都只能容忍1个节点失效,从『服务可用性』的角度看,其效果是一样的。(但无疑4个节点能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存储)

副本集成员
Secondary

正常情况下,复制集的Seconary会参与Primary选举(自身也可能会被选为Primary),并从Primary同步最新写入的数据,以保证与Primary存储相同的数据。

Secondary可以提供读服务,增加Secondary节点可以提供复制集的读服务能力,同时提升复制集的可用性。另外,Mongodb支持对复制集的Secondary节点进行灵活的配置,以适应多种场景的需求。

Arbiter

Arbiter节点只参与投票,不能被选为Primary,并且不从Primary同步数据。

比如部署了一个2个节点的复制集,1个Primary,1个Secondary,任意节点宕机,复制集将不能提供服务了(无法选出Primary),这时可以给复制集添加一个Arbiter节点,即使有节点宕机,仍能选出Primary。

Arbiter本身不存储数据,是非常轻量级的服务,当复制集成员为偶数时,最好加入一个Arbiter节点,以提升复制集可用性。

搭建副本集群
准备工作
安装 docker

docker安装步骤:https://docs.docker.com/engine/install/centos/

下载Mongo镜像

下载 mongo 镜像,如有需求可加上版本号

docker pull mongo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p /tmp/mongo/mongo{1..3}/data
mkdir -p /tmp/mongo/conf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建立网络
docker network create mongo-cluster
docker network ls 

MongoDB集群管理(三)

生成key
cd /tmp/mongo/conf
openssl rand -base64 90 -out ./keyfile
chmod 600 keyfile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创建配置文件
vi /tmp/mongo/conf/mongodb.conf
dbpath = /data/db
port = 27017
# 设置oplog的大小
oplogSize=4096   
# 最大同时连接数 默认2000
maxConns=640000 
# 设置每个数据库将被保存在一个单独的目录
directoryperdb=true 
bind_ip=0.0.0.0 
# #内存限制
wiredTigerCacheSizeGB = 6
replSet=mongo-repliset
# 启用key验证
keyFile=/etc/mongo/mongo.key
创建3个容器
docker run --net mongo-cluster \
--restart always --name mongo1 -p 30001:27017 \
-v /tmp/mongo/mongo1/data:/data/db \
-v /tmp/mongo/conf:/etc/mongo \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d mongo -f /etc/mongo/mongodb.conf 

docker run --net mongo-cluster \
--restart always --name mongo2 -p 30002:27017 \
-v /tmp/mongo/mongo2/data:/data/db \
-v /tmp/mongo/conf:/etc/mongo \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d mongo -f /etc/mongo/mongodb.conf 

docker run --net mongo-cluster \
--restart always --name mongo3 -p 30003:27017 \
-v /tmp/mongo/mongo3/data:/data/db \
-v /tmp/mongo/conf:/etc/mongo \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d mongo -f /etc/mongo/mongodb.conf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参数说明
  • docker run 从镜像启动一个容器
  • -p 30001:27017 端口映射,容器内的端口 27017 映射到本机的端口 30001
  • –name mongo1 给这个容器起个名字 mongo1
  • –net mongo-cluster 把这个容器添加到网络 mongo-cluster mongo 要使用的镜像名mongo
  • –replSet mongo-repliset 容器启动后要运行的命令,执行 mongod命令,并通过参数指定这个实例加入名为 mongo-repliset 的复制集
操作容器
登录容器

使用我们的本地客户端登录容器,登录任意一台容器都可以

mongo 127.0.0.1:30001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初始化集群

执行下面的命令进行初始化集群

rs.initiate({
    "_id" : "mongo-repliset",
     "members" : 
     [ 
        { "_id" : 0, "host" : "mongo1:27017" },
        { "_id" : 1, "host" : "mongo2:27017" },
        { "_id" : 2, "host" : "mongo3:27017" } 
    ]
})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集群信息
db.hello()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主从复制测试
主节点添加数据

在主节点执行下面的命令

// 创建 mytest数据库
use mytest;
// 插入数据
db.blog.insert({
    "title": "MongoDB 教程",
    "description": "MongoDB 是一个 Nosql 数据库",
    "by": "我的博客",
    "url": "http://www.baiyp.ren",
    "tags": [
        "mongodb",
        "database",
        "NoSQL"
    ],
    "likes": 100
});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从节点查看数据

切换到从节点,进行查看数据

mongo 127.0.0.1:30002
use mytest;
db.blog.find().pretty();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可以看到无法进行查看,报错不是master节点,这个时候需要配置主节点可以查看

db.setSecondaryOk很关键,代表允许连接读取非 primary 实例数据,没有设置进行查询时报错

use mytest;
db.setSecondaryOk()
db.blog.find().pretty();

这个时候就可以查看数据了,但是有一个警告,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主从切换测试
停掉主节点
docker stop mongo1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从节点信息

可以看刚才的从节点已经变成了主节点

MongoDB集群管理(三)

rs.isMaster()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启动停止的节点
docker start mongo1

MongoDB集群管理(三)

连接节点查看信息
mongo 127.0.0.1:30001

登录后我们发现已经变成了从节点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扩缩容
扩容节点

新增一个docker节点

docker run --net mongo-cluster \
--restart always --name mongo4 -p 30004:27017 \
-v /tmp/mongo/mongo4/data:/data/db \
-v /tmp/mongo/conf:/etc/mongo \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d mongo -f /etc/mongo/mongodb.conf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从主节点新增节点

rs.add("mongo4:27017")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节点信息

rs.isMaster()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到新增的副本节点查看数据

mongo 127.0.0.1:30004
use mytest;
db.setSecondaryOk()
db.blog.find().pretty();

我们发现数据已经同步过来了

MongoDB集群管理(三)

缩容节点

将我们刚才添加的模拟mongo4节点删除,在主节点执行以下命令

rs.remove("mongo4:27017")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节点信息

rs.isMaster()

MongoDB集群管理(三)

MongoDB分片搭建

分片(sharding)是MongoDB用来将大型集合分割到不同服务器(或者说一个集群)上所采用的方法。尽管分片起源于关系型数据库分区,但MongoDB分片完全又是另一回事。

和MySQL分区方案相比,MongoDB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几乎能自动完成所有事情,只要告诉MongoDB要分配数据,它就能自动维护数据在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均衡。

分片介绍
分片的目的

高数据量和吞吐量的数据库应用会对单机的性能造成较大压力,大的查询量会将单机的CPU耗尽,大的数据量对单机的存储压力较大,最终会耗尽系统的内存而将压力转移到磁盘IO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法: 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 垂直扩展:增加更多的CPU和存储资源来扩展容量。
  • 水平扩展:将数据集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水平扩展即分片。
分片设计思想

分片为应对高吞吐量与大数据量提供了方法。使用分片减少了每个分片需要处理的请求数,因此,通过水平扩展,集群可以提高自己的存储容量和吞吐量。举例来说,当插入一条数据时,应用只需要访问存储这条数据的分片.

使用分片减少了每个分片存储的数据。

例如,如果数据库1tb的数据集,并有4个分片,然后每个分片可能仅持有256 GB的数据。如果有40个分片,那么每个分片可能只有25GB的数据。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分片机制的优势

分片机制提供了如下三种优势

自动路由

对集群进行抽象,让集群“不可见”

MongoDB自带了一个叫做mongos的专有路由进程。mongos就是掌握统一入口的路由器,其会将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准确无误的路由到集群中的一个或者一组服务器上,同时会把接收到的响应拼装起来发回到客户端。

保证高可用

保证集群总是可读写

MongoDB通过多种途径来确保集群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将MongoDB的分片和复制功能结合使用,在确保数据分片到多台服务器的同时,也确保了每份数据都有相应的备份,这样就可以确保有服务器挂掉时,其他的从库可以立即接替坏掉的部分继续工作。

易于扩展

使集群易于扩展

当系统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资源的时候,MongoDB使我们可以按需方便的扩充系统容量。

分片架构
组件 说明
Config Server 存储集群所有节点、分片数据路由信息。默认需要配置3个Config Server节点。
Mongos 提供对外应用访问,所有操作均通过mongos执行。一般有多个mongos节点。数据迁移和数据自动平衡。
Mongod 存储应用数据记录。一般有多个Mongod节点,达到数据分片目的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分片集群的构造
mongos

数据路由,和客户端打交道的模块。mongos本身没有任何数据,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数据,去找config server

Mongos本身并不持久化数据,Sharded cluster所有的元数据都会存储到Config Server,而用户的数据会分散存储到各个shard。Mongos启动后,会从配置服务器加载元数据,开始提供服务,将用户的请求正确路由到对应的分片。

config server

所有存、取数据的方式,所有shard节点的信息,分片功能的一些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真实数据的元数据。

shard

真正的数据存储位置,以chunk块为单位存数据。

Mongos的路由功能
  • 当数据写入时,MongoDB Cluster根据分片键设计写入数据。
  • 当外部语句发起数据查询时,MongoDB根据数据分布自动路由至指定节点返回数据。
集群中数据分布
Chunk是什么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在一个shard server内部,MongoDB还是会把数据分为chunks,每个chunk代表这个shard server内部一部分数据,chunk的产生,会有以下两个用途:

  • Splitting:当一个chunk的大小超过配置中的chunk size时,MongoDB的后台进程会把这个chunk切分成更小的chunk,从而避免chunk过大的情况
  • Balancing:在MongoDB中,balancer是一个后台进程,负责chunk的迁移,从而均衡各个shard server的负载,系统初始1个chunk,chunk size默认值64M,生产库上选择适合业务的chunk size是最好的。mongoDB会自动拆分和迁移chunks。
chunk的特点
  • 使用chunk来存储数据
  • 集群搭建完成之后,默认开启一个chunk,大小是64M,
  • 存储需求超过64M,chunk会进行分裂,如果单位时间存储需求很大,设置更大的chunk
  • chunk会被自动均衡迁移。
chunksize的选择
  • 适合业务的chunksize是最好的。
  • chunk的分裂和迁移非常消耗IO资源;chunk分裂的时机:在插入和更新,读数据不会分裂。
  • 小的chunksize:数据均衡时迁移速度快,数据分布更均匀,数据分裂频繁,路由节点消耗更多资源。
  • 大的chunksize:数据分裂少。数据块移动集中消耗IO资源,通常100-200M
chunk分裂及迁移

随着数据的增长,其中的数据大小超过了配置的chunk size,默认是64M,则这个chunk就会分裂成两个。数据的增长会让chunk分裂得越来越多。

MongoDB集群管理(三)

这时候,各个shard 上的chunk数量就会不平衡。mongos中的一个组件balancer 就会执行自动平衡。把chunk从chunk数量最多的shard节点挪动到数量最少的节点。

chunkSize对分裂及迁移的影响

MongoDB 默认的 chunkSize 为64MB,如无特殊需求,建议保持默认值;chunkSize 会直接影响到 chunk 分裂、迁移的行为。

  • chunkSize 越小,chunk 分裂及迁移越多,数据分布越均衡;反之,chunkSize 越大,chunk 分裂及迁移会更少,但可能导致数据分布不均。
  • chunkSize 太小,容易出现 jumbo chunk(即shardKey 的某个取值出现频率很高,这些文档只能放到一个 chunk 里,无法再分裂)而无法迁移;chunkSize 越大,则可能出现 chunk 内文档数太多(chunk 内文档数不能超过 250000 )而无法迁移。
  • chunk 自动分裂只会在数据写入时触发,所以如果将 chunkSize 改小,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将 chunk 分裂到指定的大小。
  • chunk 只会分裂,不会合并,所以即使将 chunkSize 改大,现有的 chunk 数量不会减少,但 chunk 大小会随着写入不断增长,直到达到目标大小。
数据分片
分片键shard key

MongoDB集群管理(三)

MongoDB中数据的分片是、以集合为基本单位的,集合中的数据通过片键(Shard key)被分成多部分。其实片键就是在集合中选一个键,用该键的值作为数据拆分的依据。

所以一个好的片键对分片至关重要。分片键必须是一个索引,通过sh.shardCollection会自动创建索引(前提是此集合不存在的情况下)。一个自增的分片键对写入和数据均匀分布就不是很好,因为自增的片键总会在一个分片上写入,后续达到某个阀值可能会写到别的分片。但是按照片键查询会非常高效。

随机片键对数据的均匀分布效果很好。注意尽量避免在多个分片上进行查询。在所有分片上查询,mongos会对结果进行归并排序。

对集合进行分片时,你需要选择一个片键,片键是每条记录都必须包含的,且建立了索引的单个字段或复合字段,MongoDB按照片键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数据块中,并将数据块均衡地分布到所有分片中。

为了按照片键划分数据块,MongoDB使用基于范围的分片方式或者 基于哈希的分片方式

注意事项
  • 分片键一经设置,不可修改,不可删除。

  • 执行了数据分片操作后,均衡器会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拆分,这将占用实例的资源,要在业务低峰期操作

  • 分片键必须有索引。

  • 分片键大小限制512bytes。

  • 分片键用于路由查询。

  • MongoDB不接受已进行collection级分片的collection上插入分片

  • 分片键不支持空值插入

分片键分类
范围分片

MongoDB按照片键的值的范围将数据拆分为不同的块(chunk),每个块包含了一段范围内的数据。

Sharded Cluster支持将单个集合的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shard上,用户可以指定根据集合内文档的某个字段即shard key来进行范围分片(range sharding)。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对于基于范围的分片,MongoDB按照片键的范围把数据分成不同部分。

  • 优点: mongos可以快速定位请求需要的数据,并将请求转发到相应的Shard节点中。
  • 缺点: 可能导致数据在Shard节点上分布不均衡,容易造成读写热点,且不具备写分散性。
哈希分片

MongoDB计算单个字段的哈希值作为索引值,并以哈希值的范围将数据拆分为不同的块。

分片过程中利用哈希索引作为分片的单个键,且哈希分片的片键只能使用一个字段,而基于哈希片键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数据在各个节点分布基本均匀。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对于基于哈希的分片,MongoDB计算一个字段的哈希值,并用这个哈希值来创建数据块。在使用基于哈希分片的系统中,拥有”相近”片键的文档很可能不会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块中,因此数据的分离性更好一些。

Hash分片与范围分片互补,能将文档随机的分散到各个chunk,充分的扩展写能力,弥补了范围分片的不足,但不能高效的服务范围查询,所有的范围查询要分发到后端所有的Shard才能找出满足条件的文档。

  • 优点:可以将数据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各Shard节点中,具备写分散性。
  • 缺点:不适合进行范围查询,进行范围查询时,需要将读请求分发到所有的Shard节点。
什么情况下使用分片

当遇到如下两个问题时,您可以使用Sharded cluster来解决问题:

  • 存储容量受单机限制,即磁盘资源遭遇瓶颈。
  • 读写能力受单机限制,可能是CPU、内存或者网卡等资源遭遇瓶颈,导致读写能力无法扩展。
如何确定容量

当需要决定使用Sharded cluster时,到底应该部署多少个shard、多少个mongos?shard、mongos的数量归根结底是由应用需求决定:

存储型

如果使用sharding只是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问题,访问并不多。

假设单个shard能存储M(1G), 需要的存储总量是N(75G),那么可以按照如下公式来计算实际需要的shard、mongos数量:

  • numberOfShards = N/M/0.75 (假设容量水位线为75%)
  • numberOfMongos = 2+(对访问要求不高,至少部署2个mongos做高可用即可)
计算型

如果使用sharding是解决高并发写入(或读取)数据的问题,总的数据量其实很小。

您要部署的shard、mongos要满足读写性能需求,容量上则不是考量的重点。假设单个shard最大QPS(Query Per Second)为M,单个mongos最大QPS为Ms,需要总的QPS为Q。那么您可以按照如下公式来计算实际需要的shard、mongos数量:

  • numberOfShards = Q/M/0.75 (假设负载水位线为75%)
  • numberOfMongos = Q/Ms/0.75
如何选择shard key

如果sharding要同时解决上述2个问题,则按需求更高的指标来预估。以上估算是基于sharded cluster里数据及请求都均匀分布的理想情况。但实际情况下,分布可能并不均衡,为了让系统的负载分布尽量均匀,就需要合理的选择shard key。

分片类型

MongoDB Sharded cluster支持2种分片方式:

  • 范围分片,通常能很好的支持基于shard key的范围查询。
  • Hash 分片,通常能将写入均衡分布到各个shard。
问题

上述2种分片策略都无法解决以下3个问题:

  • shard key取值范围太小(low cardinality),比如将数据中心作为shard key,而数据中心通常不会很多,分片的效果肯定不好。
  • shard key某个值的文档特别多,这样导致单个chunk特别大(及 jumbo chunk),会影响chunk迁移及负载均衡。
  • 根据非shardkey进行查询、更新操作都会变成scatter-gather查询,影响效率。
如何评估分片

好的shard key应该拥有如下特性:

  • key分布足够离散(sufficient cardinality)
  • 写请求均匀分布(evenly distributed write)
  • 尽量避免scatter-gather查询(targeted read)

数据分片

分片案例

对Blog数据进行分片,假如数据量是百万以及千万级别的数据

{
    "title": "张三的文章",
    "by": "李四",
    "url": "http://www.baidu.com",
    "tags": [
        "语文",
        "数学"
    ],
    "likes": 10000
}
分片方案
likes范围分片

likes作为shard key,范围分片

  • 新的写入都是连续的likes,都会请求到同一个shard,写分布不均。
  • 根据by的查询会分散到所有shard上查询,效率低。
likes哈希分片
  • 写入能均分到多个shard。
  • 根据by的查询会分散到所有shard上查询,效率低。
by哈希分片

by作为shardKey,hash分片(如果ID没有明显的规则,范围分片也一样)

  • 写入能均分到多个shard。
  • 同一个by对应的数据无法进一步细分,只能分散到同一个chunk,会造成jumbo chunk根据by的查询只请求到单个shard。不足的是,请求路由到单个shard后,根据likes的范围查询需要全表扫描并排序。
组合分片

(by,likes)组合起来作为shardKey,范围分片(Better)

  • 写入能均分到多个shard。
  • 同一个by的数据能根据likes进一步分散到多个chunk。
  • 根据likes查询时间范围的数据,能直接利用(by,likes)复合索引来完成。
开启分片

上面已经搭建好了三个分片集群了,但是mongos不知道该如何切分数据,也就是先前所说的片键,在mongodb中设置片键要做两步

开启数据库分片

开启数据库分片功能,命令很简单 enablesharding(),这里我就开启test数据库。

# 对集合所在的数据库启用分片功能
sh.enableSharding("test")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对片键的字段建立索引

分片键必须要有索引才可以,并且一个集合只能有一个分片健;

db.blog.createIndex({title:1})
db.blog.createIndex({"by":"hashed","likes":1})
db.blog.getIndexes()

因为要对by分片,索引需要对likes字段做升序索引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指定分片键

使用如下命令可以指定分片键

sh.shardCollection("<database>.<collection>",{ "<key>":<value> } ) 

说明

  • <database>:数据库名。

  • <collection>:集合名。

  • <key>:分片的键,MongoDB将根据片键的值进行数据分片。

  • <value>

    • 1:表示基于范围分片,通常能很好地支持基于片键的范围查询。
    • “hashed”:表示基于哈希分片,通常能将写入均衡分布到各Shard节点中

指定集合中分片的片键,并且指定使用哈希分片和范围分片

sh.shardCollection("test.blog", {"by":"hashed","likes":1})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分片状态
sh.status()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数据分布

通过该命令可以查看数据的分布

db.blog.getShardDistribution(); #可以查看数据分布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可以看到现在是没有分片的,数据只在一个分片中

插入数据

blog中设置分片键后,需要大量插入数据进行测试,插入十万条数据

调用Controller插入数据

MongoDB集群管理(三)

http://localhost:8080/blog/batchAdd
查看分片情况
查看分片状态
sh.status()

可以看到负载均衡正在运行

MongoDB集群管理(三)

下面是具体分片的信息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分片分布情况
db.blog.getShardDistribution()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扩缩容

扩容
准备工作
创建挂载目录

先创建挂载目录

# 创建配置文件目录
mkdir -p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conf
# 创建数据文件目录
mkdir -p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1..3}
# 创建日志文件目录
mkdir -p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logs/{1..3}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创建密钥文件

因为集群只需要一个密钥文件,我们可以将config-server中的密钥文件复制过来

cp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conf/mongo.key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conf/

MongoDB集群管理(三)

配置配置文件

因为有多个容器,配置文件是一样的,我们只需要创建一个配置文件,其他的容器统一读取该配置文件即可

echo "
# 日志文件
storage:
  # mongod 进程存储数据目录,此配置仅对 mongod 进程有效
  dbPath: /data/db
systemLog:
  destination: file
  logAppend: true
  path: /data/logs/mongo.log

#  网络设置
net:
  port: 27017  #端口号
#  bindIp: 127.0.0.1    #绑定ip
replication:
  replSetName: shard4 #复制集名称是 shard2
sharding:
  clusterRole: shardsvr # 集群角色,这里配置的角色是分片节点
security:
  authorization: enabled #是否开启认证
  keyFile: /data/configdb/conf/mongo.key #keyFile路径
"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conf/mongo.conf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启动新分片
增加分片节点

增加shard4-server节点

version: '2'
services:
  config-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config-server1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1:/data/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logs/1:/data/logs

  config-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config-server2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2:/data/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logs/2:/data/logs

  config-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config-server3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data/3:/data/db
      - /tmp/mongo-cluster/config-server/logs/3:/data/logs

  shard1-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1-server1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1:/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logs/1:/data/logs

  shard1-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1-server2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2:/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logs/2:/data/logs

  shard1-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1-server3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data/3:/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1-server/logs/3:/data/logs

  shard2-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2-server1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1:/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logs/1:/data/logs

  shard2-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2-server2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2:/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logs/2:/data/logs

  shard2-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2-server3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data/3:/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2-server/logs/3:/data/logs

  shard3-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3-server1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1:/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logs/1:/data/logs

  shard3-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3-server2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2:/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logs/2:/data/logs

  shard3-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3-server3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data/3:/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3-server/logs/3:/data/logs

  shard4-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4-server1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1:/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logs/1:/data/logs

  shard4-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4-server2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2:/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logs/2:/data/logs

  shard4-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shard4-server3
    privileged: true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data/3:/data/db
      - /tmp/mongo-cluster/shard4-server/logs/3:/data/logs

  mongos-server1: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mongos-server1
    privileged: true
    entrypoint: "mongos"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ports:
      - "30001:27017"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logs/1:/data/logs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mongos-server2: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mongos-server2
    privileged: true
    entrypoint: "mongos"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ports:
      - "30002:27017"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logs/2:/data/logs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mongos-server3:
    image: mongo
    container_name: mongos-server3
    privileged: true
    entrypoint: "mongos"
    networks:
      - mongo-cluster-network
    ports:
      - "30003:27017"
    volumes: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data/configdb
      - /tmp/mongo-cluster/mongos-server/logs/3:/data/logs
    command: --config /data/configdb/conf/mongo.conf

networks:
  mongo-cluster-network:
    driver: bridge
启动服务
docker-compose up -d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初始化分片组

登录节点后进行初始化分片2

 docker exec -it shard4-server1 bin/bash
 mongo -port 27017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执行下面的命令进行初始化分片4,arbiterOnly:true参数是设置为仲裁节点

#进行副本集配置
rs.initiate(
     {
         _id : "shard4",
         members: [
             { _id : 0, host : "shard4-server1:27017" },
             { _id : 1, host : "shard4-server2:27017" },
             { _id : 2, host : "shard4-server3:27017",arbiterOnly:true }
        ]
    }
);

返回ok就表示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创建用户

因为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我们需要创建用户,这里为了演示,我们创建超级用户 权限是root

use admin
db.createUser({user:"root",pwd:"root",roles:[{role:'root',db:'admin'}]})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添加到mongos

要将新增节点添加到mongos中

进入容器处理
docker exec -it mongos-server1 /bin/bash
mongo -port 27017

use admin;
db.auth("root","root");

sh.addShard("shard4/shard4-server1:27017,shard4-server2:27017,shard4-server3:27017")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均衡信息
db.blog.getShardDistribution()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分片信息
sh.status()

MongoDB集群管理(三)

缩容

Mongodb分片集群shard节点缩容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利用MongoDB自身的平衡器来将预下线中的分片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转移,待预下线shard节点中无任何数据库,进行下线处理。所有的下线操作通过mongos进行管理实现。

查看分片状态

查看分片集群是否开启平衡器

sh.getBalancerState();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删除分片

发起删除分片节点命令,平衡器开始自动迁移数据

use admin
db.runCommand({removeshard: "shard4"})

MongoDB集群管理(三)

等待平衡器将需要删除的分片节点中数据全部迁移完毕

sh.status()

正在进行负载均衡

MongoDB集群管理(三)

查看迁移数据
sh.status()

可以看到数据已经迁移完成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再次删除节点

真正从分片集群中删除shard副本集信息

use admin
db.runCommand({removeShard:"shard4"})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发现数据还在迁移,稍等,然后在执行删除命令

use admin
db.runCommand({removeShard:"shard4"})

MongoDB集群管理(三)

这次是真正的删除了

查看集群状态

检查分片缩容后的分片集群状态

sh.status()

MongoDB集群管理(三)

可以看到只剩下三个节点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00718.html

到了这里,关于MongoDB集群管理(三)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2. MongoDB分片集群架构实战-----MongoDB分片集群和多文档事务详解

    本文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笔记总结,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大佬多多指点纠正,勿喷。 课程内容: 1.MongoDB分片集群架构及其原理分析 2.MongoDB分片集群环境搭建 3.MongoDB分片策略和数据均衡详解 4.写事务之writeConcern实战 5.读事务之readPreferencereadConcern实战 6.MongoDB多文档事务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52)
  • 【MongoDB】五、MongoDB分片集群的部署

           能够通过部署MongoDB分片集群熟悉MongoDB分片集群架构和基本操作,从而解决大数据项目中数据量爆发式增长的需求 (1)根据上表中分片集群端口号的分配情况部署分片集群(XXX是姓名拼音首字母)。 (2)启动分片功能。 (3)模拟写入数据,对数据库和和集合进行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47)
  • 53.MongoDB分片集群&高级集群架构详解

    为什么要使用分片 分片(shard)是指在将数据进行水平切分之后,将其存储到多个不同的服务器节点上的一种扩展方式。 一个复制集能承载的容量和负载是有限的,遇到以下场景就需要考虑使用分片 存储容量需求超出单机的磁盘容量。 活跃的数据集超出单机内存容量,导致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8)
  • MongoDB 分片集群

    在了解分片集群之前,务必要先了解复制集技术! 一组Mongodb复制集,就是一组mongod进程,这些进程维护同一个数据集合。复制集提供了数据冗余和高等级的可靠性,这是生产部署的基础。 1.1.1 复制集的目的 保证数据在生产部署时的冗余和可靠性,通过在不同的机器上保存副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1)
  • mongodb 分片集群部署

    config 初始化,任意一台执行 shard1 安装 3台服务器分别添加配置文件 shard1 初始化 连接任意一台非“arbiterOnly: true”节点shard1,192.168.221.173、192.168.221.174、192.168.221.175分别替换为3台机器的IP地址(建议节点1执行) shard2 安装 3台服务器分别添加配置文件 shard2初始化, 连接任意一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5)
  • MongoDB分片集群架构详解

    分片(shard)是指在将数据进行水平切分之后,将其存储到多个不同的服务器节点上的一种扩展方式。分片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应用开发中的“水平分表”。不同的点在于,MongoDB 本身就自带了分片管理的能力,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做到开箱即用。 为什么要使用分片? MongoD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57)
  • MongoDB集群升级扩容操作

    目录 本文重点描述: 1.当前MongoDB集群备份conf文件: 2.停止MongoDB3主机服务: 3.查看当前数据文件大小: 4.安装系统与原系统一致: 5.优化调整系统配置: 修改系统文件局兵书和最大用户进程数限制 关闭磁盘文件的atime,禁止系统对文件的访问时间更新会有效提高文件读取性

    2024年02月01日
    浏览(23)
  • mongodb集群工作原理学习

    MongoDB集群有好几种方式:,主从模式,副本集模式和分片的模式 其中主从模式基本不再使用,大多是后面两种 副本集模式主要是用于实现服务的高可用性,类型Redis的哨兵模式. 它主要是的特点: 创建集群后会有主节点(primary)和从节点(secondary). 但从节点可以进行相应设置具有不同的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1)
  • MongoDB分片集群搭建

    MongoDB 有三种集群架构模式,分别为主从复制(Master-Slaver)、副本集(Replica Set)和分片(Sharding)模式。 Master-Slaver 是一种主从复制的模式,目前已经不推荐使用 ReplicaSet模式取代了Master-Slaver模式,是一种互为主从的关系。Replica Set 将数据复制多份保存,不同服务器保存同一

    2024年01月19日
    浏览(45)
  • mongodb集群搭建

    下载mongodb-linux-x86_64-rhel70-5.0.18 vi mongodb.conf 导入环境变量中 以上操作在每个机器都做一遍 之后选择一个作为主节点,启动mongodb 启动: mongod -f ../conf/mongodb.conf --replSet \\\"grap\\\" 每个机器都做一边,最后连接一台机器 Mongo进去数据库中,(注意一定不要先执行rs.initiate(),否则后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