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C(开源社城市社区)北京区在6月12日正式成立,吸引了众多开源爱好者和技术开发者参与。现场举行的活动围绕 “为一个城市做好开源” 的话题展开讨论,包括开发者关系、开源背后的无用之用、开源在中国的变化、开源的困难与挑战以及个人能为开源做出的贡献等。
在讨论中,与会者对开发者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发者关系是指开源项目与开发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包括了建立友好的沟通渠道、提供支持和培训等方面。与会者认识到开发者关系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改善和加强开发者与开源项目之间的联系。
@李明康(小明)
从商业公司角度看,DevRel这一岗位的出现,实际上是产品力飞跃带来的必然结果,背后的商业逻辑其实是PLG(Product-Lead- Growth)。产品驱动增长(PLG) 是一种商业方法,其中用户获取、拓展、转换和保留都主要由产品本身驱动。它将产品作为可持续、可扩展的业务增长的最大来源,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实现跨团队的一致性——从工程到销售和营销。
PLG模式和以往销售驱动增长(SLG)模式有所不同,不需要投入重金用于自上而下的销售和营销,最典型的应用属于SaaS类企业,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注册来使用产品并产生付费行为,如果用户体验良好,往往会在自己的职业圈子内推广产品,为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吸引更多的垂直用户,以此来实现营收增长。
所以,PLG的商业模式对于那些直接面向开发者或者提高生产力的公司来说特别有效,比如Snowflake、Canva、Stripe、MongoDB、Figma、Notion、Miro、DataDog、Asana、Shopify和Slack等等,这些企业估值都很高,几乎个个是市值百亿的独角兽。我们会发现,这些公司就很喜欢通过开发者关系战略来加速增长。在这种企业里,开发者关系岗位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因为用户界面设计问题导致开发者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或者由于缺乏流畅的前端用户体验,开发者无法轻松调用新的API或SDK;甚至你的产品里某个组件设计开发者想参与共建等等——开发者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公司本身也需要开发者的反馈来不断打磨产品和拓宽场景,这个时候开发者关系岗位就不可或缺了。
DevRel这一职位,特别适合那些需要面向开发者销售的软件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往往会采用SaaS/Cloud的模式。DevRel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用户借助公司产品获得成功,这里的成功一般是指增加收益或者提高生产力。有位老师之前讲的很接地气;“能让开发者用你的这个软件顺利赚到钱,你做的这个DevRel就算成功了~”,所以开发者关系也常常被归到客户成功部门(帮赚钱)或者直接汇报给技术部门(帮打磨产品)。
PLG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已起,这几年除了被传统SaaS企业带火以外,新兴的开源商业化企业也逐渐带火了DevRel岗位,其实两者殊途同归。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PLG模式引导的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远远未达到预期,这或许与我国客户在软件行业上的消费习惯和特色的市场认知有关。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开发者关系时,也正说明走PLG这条路的企业越来越多,相信新一代消费用户心智总会逐渐迭代并适应,未来依然可期。
与会者还聚焦于开源背后的无用之用,即开源技术在不同领域和应用中的潜在价值。讨论中提到,开源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协作,还能够成为文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陈阳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一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大家最开始参与到开源的时候,被这种开放协作的文化和社区所感染,并没有特别的功利心,来自全球的小伙伴们因为相信同样的理念,居然就可以聚在一起在作有意义的事情, 这太神奇了。这种无用之功,长期主义的精神,反而,让我们在十年之后尝到了开源带给我们的回报。
会者共同探讨了开源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有用的原因。其中包括政府支持的加强、开源社区的壮大以及开源文化的普及等因素。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正在逐渐意识到开源对于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开源在国内的发展。
讨论还涉及到开源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与会者对开源项目的可持续性、社区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困难提供了描述,开源的难事一种价值判断,乐观主义者总觉是不难,而价值认同也会令难事变简单。
@陈阳
开源项目的贡献者, 跟作独立游戏有点类似。我们作某些事情,仅仅是因为想做,而不是为了报酬。社会的衡量体系应该多元化,企业也应该有更多的责任让这个世界更多元化。
参会者还分享了个人可以为开源做出的贡献。包括参与开源项目的开发和测试、提供反馈和建议、分享知识和经验、组织社区活动等。
@晁倩(啊Q)
我们做 “能做的也喜欢做的事情” ,既是开源也是幸福。就像每年的CosCon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100+志愿者他们多数都是各个高校的大学生,或许当下不是开发者,或许不懂开源技术,但是参与大会的协作支撑这也是开源贡献的一种!或者正因为本次的参与,为他之后做开源技术贡献播下了种子,那更是意义所在。
在这里也Call Back回去当天第一个话题 “开发者关系”的探讨,主持人提到:大家一直在聊开发者关系,但是现场的大家好像都不是开发者!因为开发者关系不仅指字面上开发者之间的关系,还有这个关系网里各个不同角色的关系;最后我还举了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惹得现场 “哄堂大笑” ,就当是现场的搞笑福利了,不在这里给大家详述了。
@庄表伟
3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完全不够,有太多的话意犹未尽。中国有两句古话,我当时就忍住了没有聊。一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现代的中国人,中国的社会与中国的社区,泛泛而言:的确与西方存在很多的差异与差距,但是这也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性格。随着时代与社会不断的发展,希望我们能够变得更加从容与宽容,更加放松与自信吧。
@张林
我用我在工作中对几家公司的接触写一些我个人不大成熟的观点:
如今开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各自为政,每一家都想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构建自己的小生态,开源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企业要积极拥抱开发者,以用户为导向,构建用户生态。短时间内确实很难,可以分阶段进行,比如通过构建基于用户业务架构的小生态,构建开发者社区,并且后面作为成功的案例不断地推广。从小生态到大生态,并逐步完善,最终开放到整个生态,如NVIDIA主导下的CUDA生态,Intel主导下的NVME生态,Mellanox主导下的RDMA生态,这些原先都是基于自身架构的小生态,随着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开源生态(个人不太成熟的观点)
@韩凡宇
我刚硕士毕业,就以学生开发者的身份说一些自己在学校的体会,我身边的大多数学生开发者对开源的了解都不是特别深,我认为比较严重的点在于他们只是认为开源就是把代码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而已,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无论是提issue还是PR都不会收到任何反馈,因为他们觉得其他开发者是没有那个义务去回复自己的,即使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可能也不会有任何相应的报酬,如果他们自己身为一个开源项目的管理者,他们认为自己将项目源码放出来已经是一种贡献了,没有必要再提供项目的“售后服务”。
部分同学甚至自己从来都没有尝试在Github平台上实际操作一下(比如提一个issue),就得出了上面的结论。不操作的原因也包括学生不想在公共的平台提问,也就是不敢说。其实我自己在走进开源之前,对开源的理解也有一些浅,我想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自己实际操作以后,确确实实参与过一些项目的协作,在Github平台上敢说敢做,才能对开源的理解更深一步。
作者 | KCC@北京
编辑丨罗蕊艳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KCC@深圳 邀你共享『升压手电DIY』的创新之旅!
KCC@上海正式成立啦!
KCC@南京成立会议如期举办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项目孵化”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03192.html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九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数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03192.html
到了这里,关于KCC@北京启动,为一个城市做好开源!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