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动过程
内核启动通常包括4个阶段:
- iROM代码启动(BIOS启动)。开发板上电后,先执行内部iROM中的固化代码,类似于BIOS,执行通电自检和初始化过程,包括初始化CPU、存储器、时钟、总线等一些必要的硬件资源。
- 启动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根据启动引脚的电平,读取相应的存储介质上的Uboot到RAM。接着,启动Uboot。U-Boot再根据用户传的参数加载内核、设备树、根文件系统。
- 装载内核。Linux内核镜像文件uImage被载入内存后,首先将自身解压,然后进行系统的一系列初始化工作,包括初始化存储器、中断表、必要的设备驱动,设定分页机制、任务调度机制,接着根据bootargs环境变量载入根文件系统。
- 系统初始化。根文件系统加载成功后,根据bootargs尝试执行/init命令。如果是RAMDisk,就尝试执行/init命令,否则,就尝试执行/sbin/init、 /etc/init、 /bin/init、 /bin/sh。如果其中任意一个能成功执行,就进人下一阶段,否则,内核启动失败。
二、启动配置
Linux通常有3中系统初始化方式:SysV、systemd、UpStart。
(一)SysV初始化
init是系统的1号进程,可以是可执行脚本,或sysvinit,或者busybox的二进制程序。ramdisk常用可执行程序脚本程序的init,二进制程序常依照/etc/inittab文件执行初始化任务。管理员可以定制/etc/inittab 配置文件来建立所需的系统运行环境。所以,/etc/inittab是rootfs中的重要文件。验证如下:
~$ ls /sbin/init -l
lrwxrwxrwx 1 1000 1000 14 Jan 25 2023 sbin/init -> ../bin/busybox
System V initialization是基于运行级别(Runlevel)来启动系统,用来设置不同环境下所运行的程序和服务。使用运行级别和对应的链接文件(位于etc/rcn.d 目录中,n为运行级别,分别链接到/etc/init.d中的init 脚本)来启动和关闭系统服务。假设当前inittab 中设置的默认运行级别是2,则init 进程会运行/etc/init.d/rc2命令,该命令会依据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遍历执行/etc/rc2.d中的脚本或程序。/etc/rc2.d目录中的文件实际都是指向/etc/init.d/下对应的脚本或程序的软链接。
init 进程根据/etc/inittab中的配置初始化系统,设置系统运行级别及进入各运行级别对应的要执行的命令。inittab 提供了0~6的运行级别选项,runlevels是运行级别列表(如下)。其中,1级(单用户模式)和5级(多用户标准模式)比较常用。系统工作不正常时使用单用户模式维护,工作正常时使用多用户标准模式。在资源受限时(如没有网络环境或没有图形终端)可选择2级。以S开头的表示启动,以K开头的表示停止,并且S或K后面的两位数数字代表了服务的启动顺序,具体由服务依赖关系决定
# Runlevel 0:Halt.
# Runlevel 1:Single-user mode without networking,only for root.
# Runlevel 2:Multi-user mode without networking and daemons.
# Runlevel 3:Multi-user mode with networking.
# Runlevel 4:Not used or user-defined.
# Runlevel 5:Runlevel3+X-window,full functionally.
# Runlevel 6:Reboot.
(二)systemd初始化
新版本的Ubuntu使用systemd来初始化系统,验证如下:
~$ ls /sbin/init -l
lrwxrwxrwx I root root 20 3月 30 00:40 /sbin/init -> /lib/systemd/systemd
systemd最主要的功能包括系统的主机名称、网络设置定、语言处理、文件系统格式及其他系统服务和应用服务的启动等。所有的这些任务都会通过systemd的默认启动目标(/etc/systemd/system/default.target)来配置。
systemd依次执行相应的各项任务来完成系统的最终启动。例如,systemd 首先执行initrd.target所有单元,包括挂载/etc/fstab,最后执行 graphical所需的服务以启动图形界面来让用户以图形界面登录。如果系统的defaulttarget 指向multi-user.target,那么此步骤就不会执行。
三、rootfs中的启动配置文件
1、inittab
基本的ininttab内容如下:
#this is run first except when booting in single-user mode.
::sysinit:/etc/init.d/rcS
# /bin/sh invocations on selected ttys
# start an "askfirst" shell on the console (whatever that may be)
::askfirst:-/bin/sh
# stuff to do when restarting the init process
::restart:/sbin/init
# stuff to do before rebooting
::ctrlaltdel:/sbin/reboot
inittab 文件中的每一项按下面的格式设置:
id: runlevels: action: process
每一项有四个字段,字段之间用冒号隔开。每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1)起d由1~4个字符组成,作为inittab项的唯一标识。
(2)runlevedls 是运行级别列表。
(3)action指明执行什么动作
(4)process字段包含init执行的进程。
与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和目录如下:
|--/etc/
| |-- inittab (init脚本)
| |-- init.d/
| |-- rc (启动脚本)
| |-- rcS (启动脚本)
| |-- rc.local(附加启动脚本)
| |-- .... (其他系统服务脚本)
| |--rcS.d/ (S级服务管理目录)
| |-- .... (init.d服务脚本链接)
| |-- rc0.d/ (0级服务管理目录)
| |-- .... (init.d服务脚本链接)
2、/etc/init.d/rcS 脚本
#!/bin/sh
#
# rcS Call all S??* scripts in /etc/rcS.d in
# numerical/alphabetical order.
#
# Version: @(#)/etc/init.d/rcS 2.76 19-Apr-1999 miquels@cistron.nl
#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runlevel=S
prevlevel=N
umask 022
export PATH runlevel prevlevel
# Make sure proc is mounted
#
[ -d "/proc/1" ] || mount /proc
#
# Source defaults.
# 设置环境变量
#./etc/default/rcS
#
# Trap CTRL-C &c only in this shell so we can interrupt subprocesses.
#
trap ":" INT QUIT TSTP
#
# Call all parts in order.
#
# exec /etc/init.d/rc S
/bin/mount -a
不要忘记为 rcS 添加可执行权限:
$ chmod +x init.d/rcS
3、fstab
/etc/init.d/rcS中的mount -a。意思是将/etc/fstab的所有内容重新加载。
/etc/fstab 文件负责配置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分区。
- fstab中的文件挂载操作如下: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ype> <options> <dump> <pass>
<file system>:描述要挂载的特殊的块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如/dev/cdrom /dev/sdb等,远程文件系统使用<host>:<dir>.
<mount point>:描述文件系统的挂载点;如果是一个交换分区(swap partitions),这个域应写为‘none’.
<type>:描述文件系统的类型,Linux支持许多文件系统类型,如adfs, affs, autofs, coda, coherent, cramfs,devpts, efs, ext2, ext3, hfs, hpfs, iso9660, jfs, minix, msdos, ncpfs, nfs,ntfs, proc, qnx4, reiserfs, romfs, smbfs, sysv, tmpfs, udf, ufs, umsdos,vfat, xenix, xfs,等。
<options>:描述关于这个文件系统的挂载选项,基本的选项如下:
default:使用默认选项,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noauto:当启动时给出“mount -a”命令时并不挂载。
user:允许用户挂载
owner:允许设备自己挂载
comment:供fstab维护程序使用
nofail:如果这个设备不存在,不报告错误信息
<dump>:当其值设置为1时将允许dump备份程序备份;设置为0时忽略备份操作;如果文件系统需不需要被dump,则设置为0即可
<pass>:该字段由fsck程序用于确定在重新启动时文件系统检查完成的顺序,启动用的文件系统需要制定为1,其他文件系统需要指定为2,如果没有此域或设置为0表示不检查。其值是一个顺序。当其值为0时,永远不检查;而 / 根目录分区永远都为1。其它分区从2开始,数字越小越先检查,如果两个分区的数字相同,则同时检查
参考博文: 根文件系统(linuxrc、inittab、fstab)
例1:
#device mount-point type options dump fsck order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tmpfs /dev tmpfs defaults 0 0
例2:
none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c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hda4 swap swap dcfaults o 0
/dev/edrom /mntcdrom iso9660 noauto,owner,kudzu,ro 0 0
/dev/fd0 /mnt/floppy auto noauto,owner,kudzu 0 0
/dev/hdal /mnt/c vfat exec,dev,suid,rw,umask=0, iocharset=gb2312,codepage=936 0 0
例3:fstab中添加了mount nfs的配置: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48740.html
192.168.1.7:/CBT-SuperIOT/ /mnt/nfs/ nfs nolock 0 0
4、profile 文件
#!/bin/sh
export HOSTNAME=farsight
export USER=root
export HOME=root
export PS1="[$USER@$HOSTNAME \W]\# "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
LD_LIBRARY_PATH=/lib:/usr/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 PATH LD_LIBRARY_PATH
5、其他文件
service,inetd.conf,passwd文件,可以配置telnet服务器的配置和开启:
确保fstab 文件中存在none /dev/pts devpts mode=0622 0 0这一行
确保services文件中存在 telnet 23/tcp这一行
确保 inetd.conf中存在telnet stream tcp nowait root /sbin/telnetd telnetd
确保passwd 文件中存在 root::0:0:root:/:/bin/sh ,表示没有密码的root 帐号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48740.html
到了这里,关于Linux内核移植:内核的启动过程分析、启动配置与rootfs必要文件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