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91142.html
1、前言
本文主要讲解什么是Linux内核,以及通过多张图片展示Linux内核的作用与功能,以便于读者能快速理解什么是Linux内核,能看懂Linux内核。
拥有超过1300万行的代码,Linux内核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源项目之一,但是内核是什么,它用于什么?
2、什么是内核
内核是与计算机硬件接口的易替换软件的最低级别。它负责将所有以“用户模式”运行的应用程序连接到物理硬件,并允许称为服务器的进程使用进程间通信(IPC)彼此获取信息。
3、内核还要分种类?
是的,没错。
3.1 微内核
微内核只管理它必须管理的东西:CPU、内存和IPC。计算机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附件,并且可以在用户模式下处理。微内核具有可移植性的优势,因为只要操作系统仍然试图以相同的方式访问硬件,就不必担心您是否更改了视频卡,甚至是操作系统。
微内核对内存和安装空间的占用也非常小,而且它们往往更安全,因为只有特定的进程在用户模式下运行,而用户模式不具有管理员模式的高权限。
3.1.1 Pros
-
可移植性
-
安装占用空间小
-
小内存占用
-
安全
3.1.2 Cons
-
通过驱动程序,硬件更加抽象
-
硬件可能反应较慢,因为驱动程序处于用户模式
-
进程必须在队列中等待才能获得信息
-
进程不能在不等待的情况下访问其他进程
3.2 单内核
单内核与微内核相反,因为它们不仅包含CPU、内存和IPC,而且还包含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管理和系统服务器调用等内容。单内核更擅长于访问硬件和多任务处理,因为如果一个程序需要从内存或运行中的其他进程中获取信息,那么它就有一条更直接的线路来访问信息,而不需要在队列中等待来完成任务。但是,这可能会导致问题,因为在管理模式下运行的东西越多,如果行为不正常,就会有越多的东西导致系统崩溃。
3.2.1 Pros
-
更直接地访问程序的硬件
-
流程之间更容易通信
-
如果支持您的设备,它应该不需要额外安装就可以工作
-
进程反应更快,因为没有等待处理器时间的队列
3.2.2 Cons
-
较大安装体积
-
较大内存占用
-
不太安全,因为所有操作都在管理模式下运行
4、混合的内核
混合内核能够选择在用户模式下运行什么,以及在管理模式下运行什么。通常情况下,设备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I/O将在用户模式下运行,而IPC和服务器调用将保持在管理器模式下。这是两全其美,但通常需要硬件制造商做更多的工作,因为所有驱动程序的责任都由他们来承担。它还可能存在一些与微内核固有的延迟问题。
4.1 Pros
-
开发人员可以选择什么在用户模式下运行,什么在管理模式下运行
-
比单片内核更小的安装占用空间
-
比其他型号更灵活
4.2 Cons
-
会遭受与微内核相同的进程延迟
-
设备驱动程序需要由用户管理(通常)
5、Linux内核文件在哪里
Ubuntu中的内核文件存储在/boot文件夹中,称为vmlinux -version。vmlinuz这个名字来自于unix世界,早在60年代,他们就把内核简单地称为“unix”,所以当内核在90年代首次开发时,Linux就开始把内核称为“Linux”。
当开发虚拟内存以便更容易地进行多任务处理时,将“vm”放在文件的前面,以显示内核支持虚拟内存。有一段时间,Linux内核被称为vmlinux,但是内核变得太大,无法装入可用的引导内存,因此压缩了内核映像,并将末尾的x更改为z,以显示它是用zlib压缩的。并不总是使用相同的压缩,通常用LZMA或BZIP2替换,一些内核简单地称为zImage。
在/boot文件夹中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文件,称为initrd.img-version、system.map-version, config-version。initrd文件用作一个小RAM磁盘,用于提取和执行实际的内核文件。这个系统。map文件用于内核完全加载之前的内存管理,配置文件告诉内核在编译内核映像时要加载哪些选项和模块。
6、Linux内核体系结构
因为Linux内核是单片的,所以它比其他类型的内核占用空间最大,复杂度也最高。这是一个设计特性,在Linux早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论,并且仍然带有一些与单内核固有的相同的设计缺陷。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Linux内核开发人员所做的一件事就是使内核模块可以在运行时加载和卸载,这意味着您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内核的特性。这不仅可以向内核添加硬件功能,还可以包括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模块,比如低级别虚拟化,但也可以替换整个内核,而不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重启计算机。
想象一下,如果您可以升级到Windows服务包,而不需要重新启动……
7、内核模块
如果Windows已经安装了所有可用的驱动程序,而您只需要打开所需的驱动程序怎么办?这本质上就是内核模块为Linux所做的。内核模块,也称为可加载内核模块(LKM),对于保持内核在不消耗所有可用内存的情况下与所有硬件一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模块通常向基本内核添加设备、文件系统和系统调用等功能。lkm的文件扩展名是.ko,通常存储在/lib/modules目录中。由于模块的特性,您可以通过在启动时使用menuconfig命令将模块设置为load或not load,或者通过编辑/boot/config文件,或者使用modprobe命令动态地加载和卸载模块,轻松定制内核。
第三方和封闭源码模块在一些发行版中是可用的,比如Ubuntu,默认情况下可能无法安装,因为这些模块的源代码是不可用的。该软件的开发人员(即nVidia、ATI等)不提供源代码,而是构建自己的模块并编译所需的.ko文件以便分发。虽然这些模块像beer一样是免费的,但它们不像speech那样是免费的,因此不包括在一些发行版中,因为维护人员认为它通过提供非免费软件“污染”了内核。
内核并不神奇,但对于任何正常运行的计算机来说,它都是必不可少的。Linux内核不同于OS X和Windows,因为它包含内核级别的驱动程序,并使许多东西“开箱即用”。希望您能对软件和硬件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启动计算机所需的文件有更多的了解。
8、Linux 内核学习经验总结
开篇
学习内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对自身来说,我认为比较有效率,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内核学习,一偏之见;疏漏难免,恳请指正。
为什么写这篇博客
刚开始学内核的时候,不要执着于一个方面,不要专注于一个子系统就一头扎到实际的代码行中去,因为这样的话,牵涉的面会很广,会碰到很多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一个函数体中(假设刚开始的时候正在学习某个方面的某个具体的功能函数)很可能掺杂着其他各个子系统方面设计理念(多是大量相关的数据结构或者全局变量,用于支撑该子系统的管理工作)下相应的代码实现,这个时候看到这些东西,纷繁芜杂,是没有头绪而且很不理解的,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疑问,
(这个时候如果对这些疑问纠缠不清,刨根问底,那么事实上就是在学习当前子系统的过程中频繁的去涉足其他子系统,这时候注意力就分散了),而事实上等了解了各个子系统后再回头看这些东西的话,就简单多了,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所以,要避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急于深入到底层代码中去,不要过早研究底层代码。
我的学习方法
刚开始,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你知道不知道,而不是理解不理解,某个子系统的实现采用了某种策略、方法,而你在学习中需要做的就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然后才是理解所描述的策略或者方法。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刚开始学习内核的时候,我认为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内核的大体框架,理解各个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思想,这些理念和思想会从宏观上呈献给你清晰的脉络,就像一个去除了枝枝叶叶的大树的主干,一目了然;
当然,肯定还会涉及到具体的实现方法、函数,但是此时接触到的函数或者方法位于内核实现的较高的层次,是主(要)函数,已经了解到这些函数,针对的是哪些设计思想,实现了什么样的功能,达成了什么样的目的,混个脸熟的说法在这儿也是成立的。
至于该主函数所调用的其它的辅助性函数就等同于枝枝叶叶了,不必太早就去深究。此时,也就初步建立起了内核子系统框架和代码实现之间的关联,关联其实很简单,比如一看到某个函数名字,就想起这个函数是针对哪个子系统的,实现了什么功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涉及到内核的东西一般都比较枯燥无味,一旦你吃透了,就会豁然开朗,加油吧!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91142.html
到了这里,关于Linux 内核概念和学习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