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uru基本、进阶使用方法小结。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Loguru基本、进阶使用方法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loguru简介

loguru是一个开源的Python日志记录器,它提供了简单且易于使用的接口,同时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loguru的特点包括:支持格式化日志、记录到文件或终端、支持自动清理日志、支持旋转日志等。

基本使用方法

loguru的基本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导入loguru模块,并使用logger函数创建一个日志记录器对象即可。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使用默认配置创建一个日志记录器对象
logger = logger.opt()
logger.info('hello, worl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opt()函数创建了一个默认配置的日志记录器对象,并使用logger.info()方法输出了一条日志信息。

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opt()方法创建了一个默认配置的日志记录器对象,然后使用logger.add()方法添加了一个输出到文件的处理器。接着,我们使用logger.opt()方法创建了一个具有自定义配置的新的日志记录器对象,并使用mylogger.debug()mylogger.info()方法输出了日志信息。由于我们在创建mylogger对象时设置了日志级别为DEBUG,因此mylogger.debug()方法和mylogger.info()方法都会输出日志信息。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创建一个默认配置的日志记录器对象
logger = logger.opt()

# 创建一个输出到文件的处理器
logger.add("mylog.log", rotation="10 MB")

# 使用自定义配置创建一个新的日志记录器对象
mylogger = logger.opt(
    colors=True, 
    format="<green>{time}</green> <level>{message}</level>", 
    level="DEBUG"
)

# 输出日志信息
mylogger.debug("this is a debug log")
mylogger.info("this is an info log")

除了使用默认配置创建日志记录器对象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用logger.add()函数来添加多个不同的日志输出。例如,我们可以同时将日志信息输出到终端和文件中,如下所示: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添加输出到终端的处理器
logger.add(
    handler=sys.stdout, 
    format="<green>{time}</green> <level>{message}</level>", 
    enqueue=True
)

# 添加输出到文件的处理器
logger.add(
    handler="log.txt", 
    format="{time} {level} {message}", 
    enqueue=True, 
    rotation="1 week", 
    retention="7 days", 
    compression="zip"
)

# 使用默认配置创建一个日志记录器对象
logger = logger.opt()
logger.info('hello, worl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add()函数分别添加了一个输出到终端的处理器和一个输出到文件的处理器。其中,handler参数指定了处理器的输出目标,可以是一个文件名、一个文件对象或者一个类似sys.stdout的特殊值。format参数指定了日志信息的格式,可以使用类似{time}{message}的占位符来格式化输出。enqueue参数指定了处理器是否使用队列进行异步处理。rotation参数指定了日志文件的旋转方式,可以按时间、大小等条件进行旋转。retention参数指定了旋转后的日志文件保留的时间。compression参数指定了旋转后的日志文件是否压缩。

进阶使用方法

除了基本使用方法外,loguru还提供了一些进阶的使用方法,如自定义日志级别、日志过滤、异常处理等。

自定义日志级别

loguru允许我们自定义日志级别,可以通过logger.level()函数来添加自定义日志级别。例如,我们可以添加一个名为TRACE的日志级别,并将其显示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添加自定义日志级别
logger.level("TRACE", no=5, color="<blue>", icon="🐞")

# 使用自定义日志级别
logger.trace("this is a trace log")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level()函数添加了一个名为TRACE的日志级别,并将其显示为蓝色并带有一个小虫子图标。然后,我们使用logger.trace()方法输出了一条自定义级别的日志信息。

日志过滤

loguru还支持日志过滤功能,可以通过logger.add()函数的filter参数来添加过滤器。例如,我们可以添加一个过滤器来只输出级别为INFO或更高级别的日志信息,如下所示: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添加输出到终端的处理器,并添加日志过滤器
logger.add(
    handler=sys.stdout, 
    format="<green>{time}</green> <level>{message}</level>", 
    enqueue=True,
    filter=lambda record: record["level"].no >= 20
)

# 使用默认配置创建一个日志记录器对象
logger = logger.opt()
logger.info('hello, world!')
logger.debug('this is a debug log')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add()函数添加了一个输出到终端的处理器,并添加了一个日志过滤器。过滤器是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日志记录对象作为输入,如果该函数返回True,则表示该日志记录对象会被处理器处理,否则会被忽略。

在本示例中,我们使用lambda表达式定义了一个简单的过滤器,它只处理级别为INFO或更高级别的日志信息。

异常处理

loguru还支持捕获和记录异常信息,可以通过logger.catch()方法来捕获异常并记录异常信息。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个函数中添加logger.catch()来自动记录异常信息,如下所示: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定义一个会抛出异常的函数
def foo():
    a = 1 / 0

# 使用logger.catch()自动记录异常信息
@logger.catch()
def bar():
    foo()

# 调用bar()函数
bar()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会抛出异常的函数foo(),然后在bar()函数中使用logger.catch()方法来自动记录异常信息。最后,我们调用bar()函数,捕获并记录了异常信息。

绑定参数

logger.bind()方法用于绑定参数到日志记录器中,这些参数可以在日志信息中引用。例如,我们可以使用logger.bind()方法绑定一个user_id参数,并在日志信息中引用该参数,示例如下: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绑定一个user_id参数
logger = logger.bind(user_id=12345)

# 输出带有user_id参数的日志信息
logger.info("user {user_id} logged in")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logger.bind()方法绑定了一个user_id参数,并使用logger.info()方法输出了一条带有user_id参数的日志信息。

输出日志到指定目标

logger.sink()方法用于将日志记录器的输出发送到指定的目标,例如文件、网络等。例如,我们可以使用logger.sink()方法将日志记录器的输出发送到一个网络套接字中,示例如下

from loguru import logger

# 创建一个网络套接字
import socket

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ock.connect(('localhost', 9000))

# 将日志记录器的输出发送到网络套接字中
logger.add(sock.sendall)

# 输出日志信息
logger.info("hello world")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网络套接字,并使用logger.add()方法将日志记录器的输出发送到该套接字中。接着,我们使用logger.info()方法输出了一条日志信息,该信息将被发送到网络套接字中。

记录模型训练时当前的设备配置

效果图:
loguru,pytorch,linux,python,pytorch,深度学习
参考mmdet的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595765.html

# Copyright (c) OpenMMLab.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file holding some environment constant for sharing by other files."""

import os.path as osp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y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import pynvml

import cv2
import torch


def collect_env():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unning environments.

    Returns:
        dict: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he following fields are contained.

            - sys.platform: The variable of ``sys.platform``.
            - Python: Python version.
            - CUDA available: Bool, indicating if CUDA is available.
            - GPU devices: Device type of each GPU.
            - CUDA_HOME (optional): The env var ``CUDA_HOME``.
            - NVCC (optional): NVCC version.
            - GCC: GCC version, "n/a" if GCC is not installed.
            - MSVC: Microsoft Virtual C++ Compiler version, Windows only.
            - PyTorch: PyTorch version.
            - PyTorch compiling details: The output of \
                ``torch.__config__.show()``.
            - TorchVision (optional): TorchVision version.
            - OpenCV: OpenCV version.
    """
    env_info = {}
    env_info['sys.platform'] = sys.platform
    env_info['Python'] = sys.version.replace('\n', '')

    cuda_available = torch.cuda.is_available()
    env_info['CUDA available'] = cuda_available

    if cuda_available:
        devices = defaultdict(list)
        for k in range(torch.cuda.device_count()):
            devices[torch.cuda.get_device_name(k)].append(str(k))
        for name, device_ids in devices.items():
            env_info['GPU ' + ','.join(device_ids)] = name

    try:
        # Check C++ Compiler.
        # For Unix-like, sysconfig has 'CC' variable like 'gcc -pthread ...',
        # indicating the compiler used, we use this to get the compiler name
        import sysconfig
        cc = sysconfig.get_config_var('CC')
        if cc:
            cc = osp.basename(cc.split()[0])
            cc_info = subprocess.check_output(f'{cc} --version', shell=True)
            env_info['GCC'] = cc_info.decode('utf-8').partition(
                '\n')[0].strip()
        else:
            # on Windows, cl.exe is not in PATH. We need to find the path.
            # distutils.ccompiler.new_compiler() returns a msvccompiler
            # object and after initialization, path to cl.exe is found.
            import os
            from distutils.ccompiler import new_compiler
            ccompiler = new_compiler()
            ccompiler.initialize()
            cc = subprocess.check_output(
                f'{ccompiler.cc}', stderr=subprocess.STDOUT, shell=True)
            encoding = os.device_encoding(sys.stdout.fileno()) or 'utf-8'
            env_info['GCC'] = 'n/a'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env_info['GCC'] = 'n/a'

    env_info['PyTorch'] = torch.__version__

    try:
        import torchvision
        env_info['TorchVision'] = torchvision.__version__
    except ModuleNotFoundError:
        pass

    env_info['OpenCV'] = cv2.__version__

    return env_info


def is_mlu_available():
    """Returns a bool indicating if MLU is currently available."""
    return hasattr(torch, 'is_mlu_available') and torch.is_mlu_available()


def get_device(gpu_id=None):
    """Returns an available device, cpu, cuda or mlu."""
    is_device_available = {
        'cuda': torch.cuda.is_available(),
        'mlu': is_mlu_available()
    }
    device_list = [k for k, v in is_device_available.items() if v]
    if len(device_list) == 1:
        return device_list[0] if gpu_id is None else '{}:{}'.format(device_list[0], gpu_id)
    else:
        return 'cpu'


def get_gpu_memory_info(gpu_id):
    pynvml.nvmlInit()
    handle = pynvml.nvmlDeviceGetHandleByIndex(gpu_id)
    meminfo = pynvml.nvmlDeviceGetMemoryInfo(handle)
    total = meminfo.total // 1024 // 1024    # 单位:MB
    used = meminfo.used // 1024 // 1024
    free = meminfo.free // 1024 // 1024
    return total, used, free

if __name__ == '__main__':
	env_info_dict = collect_env()
    env_info = '\n'.join([f'{k}: {v}' for k, v in env_info_dict.items()])
    dash_line = '-' * 60 + '\n'
	
	fh_path = os.path.join('work_dir', mode + '_{time}' + ".log")
    logger.add(
        sink=fh_path,
        format="{time}-{name}-{level}-{message}", level="INFO"
    )
	logger.info(f'Environment info:\n{dash_line}{env_info}\n{dash_line}')

到了这里,关于Loguru基本、进阶使用方法小结。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Web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Pytest+Selenium+Allure+Loguru)

    本框架主要是基于 Python + pytest + selenium + Allure + loguru + 邮件通知/企业微信通知/钉钉通知 实现的WEB UI自动化框架。 基于PageObject设计模式结合,该平台可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及自动化测试报告的生成同时包括自动化测试执行时,用例失败的截图操作。 使用webdriver_manag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119)
  • git使用方法小结

    先建立本地分支和远程分支的关联 git branch --set-upstream-to=origin/remote_branch your_branch 然后git push 否则就需要git push origin your_branch git branch -vv git branch -av git branch -r 直接强推 git push -f origin/master -f是强制推送的意思 1.在顶层目录修改.gitignore 2.删除本地chche缓存 git rm -r --cached . 3.重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4)
  • Web UI 自动化测试框架(Pytest+Selenium+Allure/Pytest-html+Loguru)

    本框架主要是基于 Python + pytest + selenium + Allure + loguru + 邮件通知/企业微信通知/钉钉通知 实现的WEB UI自动化框架。 基于PageObject设计模式结合,该平台可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执行及自动化测试报告的生成同时包括自动化测试执行时,用例失败的截图操作。 使用webdriver_manag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99)
  • 【Git 教程】Git 进阶使用方法

    git stash 命令用于临时保存和恢复未完成的工作。 保存当前工作状态: 最新的建议写法: 这会创建一个新的 stash,你可以提供一个消息来进行描述。 查看所有保存的 stash: 恢复最近的 stash: 这会将最近的 stash 应用到当前分支,并从 stash 列表中删除它。 恢复指定的 stash:

    2024年02月21日
    浏览(41)
  • Axios使用方法详解,从入门到进阶

    目录 🌳 Axios的诞生 🌳 Axios的介绍 定义 原理 特性 浏览器支持情况 如何安装  🌳 Axios的使用 ◼️ 创建vue项目 ◼️ Axios的基础用法(get、post、put 等请求方法) get方法 post方法 put和patch方法  delete方法 并发请求 ◼️ Axios进阶用法(实例、配置、拦截器、取消请求等) 1、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8)
  • valgrind基本功能介绍、基础使用方法说明 valgrind基本功能介绍、基础使用方法说明

    valgrind基本功能介绍、基础使用方法说明_valgrind使用方法_HNU Latecomer的博客-CSDN博客 拷贝效果不好,请看原文。 1、Valgrind概述 Valgrind是一套Linux下,开放源代码(GPL V2)的仿真调试工具的集合。 Valgrind由内核(core)以及基于内核的其他调试工具组成。内核类似于一个框架(f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59)
  • HTTP请求:requests的进阶使用方法浅析

    上篇文章讲解了requests模块的基础使用,其中有get、put、post等多种请求方式,使用data、json等格式做为请求参数,在请求体中添加请求头部信息的常见信息,如:headers、cookies,以及对请求响应的处理方法。接下来讲解一下requests的高级用法。 method:提交方式(get|post);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7)
  • uCharts基本使用方法

    首先下载ucharts文件 https://gitee.com/uCharts/uCharts 下载下来看到有这些文件,小伙伴们可以先去示例项目里面看 引入u-charts.js文件,主要构建就是new uCharts和配置context,其他的就跟其他charts配置一样 可以看例子写的,也可以自己试验一波 方法写入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ucharts下载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1)
  • Wireshark基本使用方法

    目录 1、Wireshark介绍 1.1 Wireshark使用 1.2 支持的协议 2.Wireshark主要应用 3.Wireshark安装  4.Wireshark页面介绍 4.1 分组列表  4.2 分组详情  4.3 分组字节流  5.Wireshark导航 5.1 开始捕获分组 5.2 停止捕获分组 5.3 重新开始当前捕获 5.4、捕获选项 5.5 打开以保存的捕获文件 5.6 保存捕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37)
  • vim基本使用方法

    vim是linux上一个有多个编辑模式的编辑器。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模式: 命令模式(Normal mode) 执行命令的模式,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光标移动、复制和删除。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编写代码模式。 末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文件保存退出,文本替换、列出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8)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