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设计基础: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作用和区别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硬件设计基础: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作用和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如何区分去耦电容,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例子,直流电源 (Power) 给芯片 (IC) 供电。

a. 如果电源受到了干扰 (可能通过220V市电进入电源系统,一般为频率比较高的信号),那么干扰信号会通过Power和IC之间的电源线传导到IC,如果干扰过强可能导致IC芯片不能正常工作。现在我们在靠近电源输出的位置加入一个电容C1,因为电容对直流呈开路,对交流呈低阻,频率较高的干扰信号通过C1回流到地。本来会从IC走的干扰信号此时绕过IC直接到地了,所以我们称C1为旁路电容(Bypass Capacitor),即把IC旁路掉了。

b.现在的集成电路工作频率一般比较高。当IC瞬间启动,或切换工作频率时,会在供电导线上造成较大的电流波动。这种波动沿着导线反向传导到电源后,会造成电源的波动。即IC的波动耦合到了电源。当在贴近IC的电源端口VCC放置一个电容C2后,我们知道电容有储能的作用,可以给IC提供瞬时电流,减弱了IC电流波动向电源的传导。所以我们称C2为去耦电容。

当然我们会发现旁路电容C1同时也有去耦的作用,去耦电容 C2同时也有旁路的作用。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能绝对化。

关于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其实是从作用上来看的。
旁路:可以理解为电源输入时,给交流信号一个低阻抗的通路。来改善电源的性能。
去耦:可以理解为去除在器件切换时从高频器件进入到配电网络中的作用。

即:旁路电容是把输入信号中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而去耦电容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防止干扰信号返回电源。

关于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对于数字芯片总希望供电电源的电压是恒定的DC值,不要出现任何的波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热噪声"始终存在,任何电源的输出信号都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常见的情况如下图中深蓝色线条表示的情况。当在电源与GND之间放置了电容之后,电源输出端的情况如图1中粉红色线条所示,可见电容导致的电压波动明显变缓了。

(2)放弃区分去耦电容,旁路电容

旁路电容:①作用就是将系统中的高频噪声旁路到GND,② 充当储能电容,在两极板间电压差很快增大时,给电容充电;电压差减小时,电容放电。

去耦电容:①与旁路电容相似的功能,旁路掉器件输出的高频噪声;② 充当储能电容,在负载所需电流突然增大时提供电能,满足驱动电路的电流变化。

有人说:旁路电容是去耦电容的别称。也有人说(去耦就是旁路,旁路不一定是去耦!)
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pacitor#Decoupling

我们经常提到时去耦、耦合、滤波等说法,是从电容器在电路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的角度去称呼的,这些称呼属于同一个概念层次,而旁路则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这么说:电容器通过将高频信号旁路到地而实现去耦作用。因此,数字芯片电源引脚旁边100nF的小电容,你可以称之为去耦电容,也可以称之为旁路电容,都是没有错的,如果你要强调的是去耦作用,则应该称其为去耦电容,有些日本厂家的数据手册比较讲究,文中讲的是去耦电路,就会以“旁路(去耦)电容器”来表示。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旁路与去耦是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相当于水果与苹果的区别,如图所示:
因此,由于概念层次的不同,在实际称呼中有交叉使用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当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或传统的称呼方法。

搞到最后,还是放弃区分吧,名字爱怎么叫怎么叫,强调那个角度就叫什么名字!

(3)硬件设计时的思考。

问: 为什么总是在电路里摆两个 0.1uF 和 0.01uF 的电容。
答:“噢,不都是这样设计吗?”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电容的自谐振:
电容器存在等效串联电感ESL,和自身的电容,会在特定频率产生自谐振。这个频率为此电容的自谐振频率。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4)突破还是守住老工程师的硬件经验?

关于为什么总是在电路里摆两个 0.1uF 和 0.01uF 的电容。

其实我们已经有答案了:原因是电容的等效电阻导致的频率关系特点决定的。
我在其他资料上看到,相同容值不同封装的电容谐振频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使用不同容值和封装的电容进行组合,改善其滤波特性的方法。(暂时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后面补充)

去耦电容的配置原则如下:

1、电源分配滤波电容

电源输入端跨接一个10μF~100μF的电解电容器,如果印制电路板的位置允许,采用以上的电解电容器的抗干扰效果会更好。1μF,10μF电容,并行共振频率在20MHz以上,去除高频率噪声的效果要好一些。在电源进入印制板的地方和一个1μF或10μF的去高频电容往往是有利的,即使是用电池供电的系统也需要这种电容。

2、芯片配置去耦电容

为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配置一个0.01μF的陶瓷电容器。数字电路中典型的去耦电容为0.1/μF的去耦电容有5nH分布电感,它的并行共振频率在7MHz左右,也就是说对于10MHz以下的噪声有较好的去耦作用,对40MHz以上的噪声几乎不起作用。
如遇到印制电路板空间小而装不下时,可每4-10个芯片配置一个1μF-10μF钽电解电容器,这种器件的高频阻抗特别小,在500kHz-20MHz范围内阻抗小于1μF-10μF而且漏电流很小(0.5μA以下)。去耦电容值的选取并不严格,可按C=1/f计算,即10MHz取0.1μF。对微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取0.1μF-0.01μF之间都可以。

3、必要时加蓄放电容

每10片左右的集成电路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或称为蓄放电容,电容大小可选10μF。通常使用的大电容为电解电容,但是在滤波频率比较高时,最好不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是两层薄膜卷起来的,这种卷起来的结构在高频时表现为电感,最好使用钽电容或聚碳酸酯电容。

4、 PCB 板面布局

除了使用去耦电容器外,还要在去耦电容器、电源和接地端之间采取较短的低阻抗连接。
将良好的去耦合板面布局与糟糕的布局进行了对比。应始终尝试着让去耦合连接保持较短的距离,同时避免在去耦合路径中出现通孔,原因是通孔会增加电感。大部分产品说明书都会给出去耦合电容器的推荐值。如果没有给出,则可以使用0.1uF。

去耦电容为什么要就近摆放:

老师问: 为什么去耦电容就近摆放呢?
学生答: 因为它有有效半径哦,放的远了失效的。

电容的去耦半径
电容去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电容的去耦半径。大多数资料中都会提到电容摆放要尽量靠近芯片,多数资料都是从减小回路电感的角度来谈这个摆放距离问题。确实,减小电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多数资料都没有提及,那就是电容去耦半径问题。如果电容摆放离芯片过远,超出了它的去耦半径,电容将失去它的去耦的作用。
理解去耦半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考察噪声源和电容补偿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当芯片对电流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在电源平面的一个很小的局部区域内产生电压扰动,电容要补偿这一电流(或电压),就必须先感知到这个电压扰动。信号在介质中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从发生局部电压扰动到电容感知到这一扰动之间有一个时间延迟。同样,电容的补偿电流到达扰动区也需要一个延迟。因此必然造成噪声源和电容补偿电流之间的相位上的不一致。

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作用和区别,PCB硬件设计之EMC,嵌入式硬件

参考资料:
(1)https://zhuanlan.zhihu.com/p/98398625
(2)https://blog.csdn.net/szm1234/article/details/120658008
(3)https://mouser.eetrend.com/content/2017/100006697.html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10747.html

到了这里,关于硬件设计基础: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作用和区别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电源硬件设计----正激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基础

    正激变换器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拓扑结构分析: 输入电压 Vi 输出电压 Vo 开关组件 S 变压器 T 原边线圈圈数 Np 副边线圈圈数 Ns 整流理想二极管 D1,D2 滤波电容 C 正激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S导通(开关管导通)时: 电流由输入电压端流经变压器原边线圈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41)
  • 电源硬件设计----半桥变换器(Half-Bridge Converter)基础

    半桥变换器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拓扑结构分析: 输入电压 Vi 输出电压 Vo 开关组件 S1 开关组件 S2 变压器 T 分隔电容 C1 分隔电容 C2 原边线圈圈数 Np 副边线圈圈数 Ns1 副边线圈圈数 Ns2 理想整流二极管 D1 理想整流二极管 D2 储能电容 L 滤波电容 C 半桥变换器(Half-Bridge Converte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30)
  •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图设计

    叶倾城-硬件原创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图设计第二季-1-40课已更新完成啦!!! 第三季硬件电路设计原理图设计敬请期待!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01课------硬件实战-硬件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02课------千兆(十兆、百兆、千兆自适应)以太网电路设计

    2023年04月15日
    浏览(68)
  • 案例分享| T-Box功能自动化测试方案: 测试对象和原理分析 | 车内T-Box与手机端的交互流程 | 测试方案设计及实测结果 | T-Box功能自动化测试系统框架 | 软硬件工具组成及作用

    背景 T-Box是实现汽车车联网的一个关键环节,从起初单纯的实现车辆信息采集,已发展到具有车辆信息监测及信息交互(V2X)、车辆远程控制、安全监测和报警、远程诊断、边缘计算等多种离线和在线的应用功能的载体。为保障T-Box功能的正常运转,对其进行功能测试就尤为

    2024年04月13日
    浏览(114)
  • 嵌入式硬件设计与实践(从硬件到产品)

    【 声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信箱:feixiaoxing @163.com】         很多同学会画电路板,也会写固件代码,但是他们做的这项工作很难称之为产品。这中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这些功能不是根据真实需求开发的;第二,相关功能使用的芯片供

    2023年04月17日
    浏览(40)
  • 【硬件设计】硬件学习笔记一--元器件的介绍与选型

    写在前面:本篇笔记来自王工的硬件工程师培训课程,想要学硬件的同学可以去腾讯课堂直接搜索,以下是我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硬件的学习还是建议大家多去看元器件手册,多动手实操。 1.1 电阻的分类 常用贴片电阻有三种基本类型:金属膜电阻、薄膜贴片电阻及厚膜贴片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4)
  • 27-硬件设计-TYPE-C电路设计

    由于USB2.0的数据率最高只有480Mbps, 可以不考虑信号走线的阻抗连续性,USB2.0的D+/-信号可以不被MUX控制而直接从主控芯片走线,然后一分二连接至USB Type-C插座的两组D+/-管脚上。 但USB3.0或者USB3.1的数据率高达5Gbps或者10Gbps,如果信号线还是被简单地一分二的话,不连续的信号线

    2024年01月19日
    浏览(59)
  • 硬件设计--stm32自动下载电路设计

    1、Stm32 一键下载电路详解 2、启动模式,BOOT0和BOOT1详解 3、STM32自动ISP电路设计 4、STM32 USB接口 一键下载电路详解与过程分析 参考博客:FlyMcu - 用于STM32芯片ISP串口程序一键下载的免费软件 下面是stm32自动下载电路原理图。 正常使用下BOOT1引脚需要接地(不需要debug调试),也就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55)
  • 硬件设计规范

    目录 1              文档... 2 1.1      变更历史... 2 1.2      术语和缩写... 2 1.3      引用文档... 2 2              目的... 3 3              硬件架构... 3 3.1       模块图... 3 3.2       HW组件说明... 3 3.3       HW接口... 4 3.3.1      外部接口...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0)
  • 硬件设计—JTAG链

    01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工作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IEEE 1149.1兼容),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现在多数的高级器件都支持JTAG协议,如DSP、FPGA器件等。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测试模式选择)、TCK(测试时钟输入)、TDI(测试数据输入)、TDO(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