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真题
四、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 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 Benjamin I.Schwartz )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针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问题分析
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物质”、“物质丰富”、“物质主义”概念混淆:“精神”、”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充实”概念混淆。
【2】即便“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无法推出“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更无法推出“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推断过于绝对。
【3】即便后物质主义理论对”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必然推出“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还要考虑其他结果。
【4】仅由某高校的抽样调查是不具备代表性的,样本数量和构成均不合理,无法有效推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5】某高校大学生的认知构成差异,未必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认知状态,不能以偏概全。
【6】即便“物质决定精神”,也是充分推断出“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属于杞人忧天”,还要考虑其他结果。
参考范文1
物质主义不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吗?
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试图得出“物质主义不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这个结论,看似合理,但其在论证过程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现分析如下:
首先,由“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不能推出“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物质、物质丰富、物质主义是内涵不同的概念,混淆使用,推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其次,即便“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无法推出“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更无法推出“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推断过于绝对。还有可能存在物质丰富后,反而消磨人的意志的后果,以及过于追求物质带来的享受而使精神世界空虚的可能性。
再次,即便“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必然推出“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还要考虑存在物质丰裕,但仍醉心于追逐物质享受的情况;即使关注精神生活,也不代表就关注社会公平或个人尊严,人的追求有层次之分。
最后,仅由某高校的抽样调查是不具备代表性的,无法有效推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此调查范围仅为某高校,样本数量覆盖范围不足,且并未考虑校外更加广泛的社会群体,不具有代表性的调查,不能有效支持结论。
综上所述,原文在概念、论据和论证过程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要想得出原文结论,还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
阅读感受
加粗字体为固定词语,蓝色字体为引用原文文字,可见,论证有效性推理,需要个人发挥的部分,字数很少。确实可以梳理出类似与下图的模板
57、论说文: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有人说,机器人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类。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繁琐的工作岗位,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万的铁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人工智能也将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人则不以为然。
行文结构
本论行文结构:
- 合理性。
第一段想要支持“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的合理性在哪呢?材料当中提示了“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会创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
一个段落中最多也就五句话,开头加一个起始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中间改写上述材料的三句话,加一句收尾:“因而,人上智能必将促进社会发展并不为过”。“总-分-总”式结构,合理性这段就与完了,这段其实就是材料提示出来的。 - 局限性(两层)。
“爱而知其短,恨而知其长”,在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中,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真实世界并不是只有黑白两面的。命题老师一般不会用一个明显可以分辨对错的事情作为命题材料。
材料中“取代人类”“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繁琐的工作岗位”这两层描述的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总是伴
随着对某些群体的剥夺,这就是公平和效率的争端所在,因而需要考虑社会长远进步的发展,其实这往往是更大的公平。 - 困难性。
发展人工智能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既有资金的问题,也有人才的问题,更有伦理道德和制度的问题。 - 应对方法。
第一种写法:上述困难性遇到的问题,相应做出解决即可。
第二种写法:如果上述困难无从下笔,考生还可以从政府和个人两个层面,写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立意
(1)技术变革使社会更美好;
(2)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
参考范文1
技术变更使社会更美好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闯进了更多人的视野,AlphaGo 打败人类最优秀的围棋手,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有着成熟的应用。传统行业被颠覆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而历史反复证明:技术变革使社会更美好。
技术变革的热潮在全球不断涌现,其本质是一种优化迭代和高效产出,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技术变革引发思维方式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改变、视野的拓宽使人类更富于创新精神。今年,“古代诗人轨迹地图”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这让人们感叹,如今做学问的效率大大提高。古人皓首穷经倾尽一生是一种美,今人跨领域跨时代分析也是一种美。
技术变革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促进就业和经济优化的调节器。美国的谷歌搜索引擎、亚马逊的零售模式、linkedin 的职业关系网络等新型商业模式,无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引擎。中国的高铁、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全面爆发,也将带动中国走出”L型经济”。
技术变革改变社会的面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穿戴式健身追踪器使得人们成了保养迷;文化生活的外延正在被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正如李彦宏所说,“相比技术进步带来的失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正面影响其实更值得期待!”
虽然人类仍然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但正如西德尼·哈里斯所说,“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技术变革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新技术的脚步将会继续朝着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踏步地前行!
参考范文2
发展人工智能,冒点风险又何妨
有人仅仅因为人工智能有风险,就质疑之、否定之,甚至畏惧之,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在我看来,发展人工智能,冒点风险又何妨?
首先,我们承认人工智能能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人担心它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让这些人失业。但每一次科技创新,在带走旧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更高级的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这恐怕是受各种科幻电影的影响而产生的毫无理由的怀疑。真正的风险我们要想办法规避,但绝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的杞人忧天,就把人工智能全盘否定。
其次,风险和收益如同藤之瓜、并蒂之莲,收益会伴随着风险,但风险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收益,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其实,人工智能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收益,比如,大数据分析、股票自动交易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等。这些收益已经远远大于人工智能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风险,这足以说明发展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
其实,人类的历史,就是冒险的历史。古猿从树上走到树下,要面临死亡的风险,但人类由此走出了人类历史的第一步;麦哲伦环球航行,更要面临生存的威胁,但人类由此走出了征服海洋的第一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同样面临未知的风险,但人类由此走出了征服太空的第一步…历史证明,这些冒险都是值得的。而人类之前的发明,更多的是让机器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借助机器来强大自己思考能力的关键一步。这样的冒险,难道不是更加值得吗?
正如王安石所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发展人工智能,冒点风险又何妨?
分析
该素材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①有人说,机器人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类。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烦琐的工作岗位,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万的铁路工人。
②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人工智能也将促进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③有人则不以为然。
第①部分主要论证的是技术变革的一些好处,但仔细分析它在材料中的作用,其实是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②。因此,第①部分不是我们审题的重点。如果你将审题重点放在了第①部分,就违反了大纲中关于审题要“准确”的要求。
第③部分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它却十分重要。它表达了对于人工智能,并不是仅有乐观的看法,它是存在争议的。这是大纲对审题“全面”的要求。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11777.html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11777.html
到了这里,关于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写作试题——解析版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