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常用函数:轮廓检测+外接矩形检测】cv2.findContours()+cv2.boundingRect()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OpenCV常用函数:轮廓检测+外接矩形检测】cv2.findContours()+cv2.boundingRect()。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cv2.findContours()

  • 对具有黑色背景的二值图像寻找白色区域的轮廓,因此一般都会先经过cvtColor()灰度化和threshold()二值化后的图像作为输入。
cv2.findContous(image, mode, method[, contours[, hierarchy[, offset]]])
''
1) image: 原始输入图像,为8bit的单通道二值图像
2) mode: 轮廓检索模式
cv2.RETR_EXTERNAL: 只检索外部轮廓
cv2.RETR_LIST: 检索所有轮廓,但不建立任何层次关系(即父轮廓和子轮廓)
cv2.RETR_CCOMP: 检索所有轮廓,将其组织为2层,top层为各部分的外层轮廓,第二层为内层轮廓
cv2.RETR_TREE: 检索所有轮廓,并建立嵌套轮廓的层次结构
3) method:轮廓近似方法
cv2.CHAIN_APPROX_NONE: 输出轮廓的每个像素点
cv2.CHAIN_APPROX_SIMPLE: 只保留水平/垂直/斜线的端点

返回值为:
4) contours:检测到的轮廓,为列表list格式:list[ndarray]
该列表的长度为L,表示有L个轮廓(顺序为先外层后内层进行排序)
ndarray的格式为(K, 1, 2), 表示各个轮廓中的K个点的位置(x, y)

5) hierarchy: 轮廓的层次结构,为(1, L, 4)的ndarray
hierarchy[0][i]表示的是第i个轮廓的层次结构:[Next, Previous, First Child, First Parent], 表示
第i个轮廓的同层的后一个轮廓编号、同层的前一个轮廓编号、第一个子轮廓、第一个父轮廓的编号
编号指的是轮廓在contours列表的序号,不存在则置为-1
''
  • 例如,如下的轮廓检测出的结果contours和hierarchy。
    【OpenCV常用函数:轮廓检测+外接矩形检测】cv2.findContours()+cv2.boundingRect(),OpenCv,opencv,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2、cv2.boundingRect()

  • 根据轮廓点检测对应轮廓的外接矩形
cv2.boundingRect(points)
''
points: 为2D的像素点集合,即(K, 1, 2)的ndarray, 一般为cv2.findContours的检测出的轮廓
输出为(x, y, w, h),即左上角的点+矩形的宽高
''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42924.html

到了这里,关于【OpenCV常用函数:轮廓检测+外接矩形检测】cv2.findContours()+cv2.boundingRect()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