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队协同软件是企业内部提高团队效率、规范工作流程的重要工具。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趋势下,SaaS模式的企业团队协同软件更能满足客户对云服务、移动化、终端多样化以及快速部署的产品使用需求。
IDC中国企业软件市场分析师王楠表示:“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在未来五年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传统部署模式产品市场整合度已经很高,厂商格局已经趋于稳定;SaaS模式产品的市场竞争者较多,传统协同厂商、互联网厂商和新兴厂商都已布局SaaS产品,各方优势不同,未来市场格局变数较多,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是制胜之道。”
什么是SaaS
SaaS的全称是“Software-as-a-Service”,汉语就是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级SaaS服务定义
从广泛的定义上来讲,所有针对企业客户,且基于云端的软件服务,都可以定位为企业级SaaS服务。
以服务的客户范围为分类,第一类是针对特定行业,如医疗、金融、零售等。
图源:网络
第二类是针对通用业务,不区分行业,如CRM、HRM、财务、OA协同等。
图源:网络
CRM、办公协同等领域,移动化、标准化程度高,企业决策门槛低,价值提升显著,更容易规模化扩张,所以这些领域率先进行了SaaS化。
HRM、BI等领域,由于业务流程相对复杂,专业化要求高,出于逐步SaaS的阶段。
ERP、SCM等领域非标准化程度高,云渗透率相对较低。
企业级SaaS服务的变迁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相较美国企业较慢。所以我们以美国市场作为分析对象。
美国企业服务软件工具经历了2个阶段的变迁,WinTel+Office+Email为主的PC软件办公工具, 到Slack+Zoom+Google Doc云SaaS为主的办公工具。
阶段一:SaaS订阅、通用型
1999~2005,在Salesforce带领下,SaaS模式兴起,市场开始进入企业云服务阶段。扩展重心聚焦在新模式的经济型和易用性上,通过标准化的交付模式、更快的上手速度、以及与业务量匹配的收费模式,拓展原始客户。互联网、游戏类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成为SaaS模式先行者。该阶段的产品以通用型细分领域的服务软件为主。
Salesforce简介:
1999年,Salesforce创立,主要提供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是全球按需 CRM 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创始人Benioff在当时超前地推出了SaaS业务,不提供封装软件,而通过互联网方式提供网页端CRM服务(从本质上来看,是用Web1.0技术跟企业级应用进行结合)。
这项举措将在线订阅交付模式引入企服市场,对交付模式和现金流形态进行了重大创新。不过由于当时没有云技术,所以客户数据都储存在公司内部的服务器上。早期,Salesforce通过增加自己的服务器数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直到2016年,才开始试用AWS的公有云,2017年宣布使用AWS的核心服务打造物联网云,此为 Salesforce第一次使用外部平台。
阶段二:云计算起步、企业2.0、行业解决方案
SaaS模式早于云计算技术出现,而云计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SaaS的发展。
2005~2010,亚马逊成立AWS云平台,谷歌、微软、阿里、腾讯相机进行云计算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开始推广公有云服务,为SaaS发展创造了更稳定安全的应用环境。企业用户对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的担忧减缓,新领域的企业级SaaS公司大量出现。
该阶段,部分发展相对成熟的SaaS公司以向企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为目标,从原来的产品提供向平台提供迈进,提升留客率和单客户价值。同时,新兴创业公司从新模式、新领域切入,快速打开局面,如2009年成立的Slack,SaaS行业逐步走向百花齐放。
2006年,哈佛教授Andrew McAfee创造了“企业2.0”一词。员工可以通过更自然的沟通界面直接在团队内部和社区中直接交谈,而不是仅仅坐在工位上等待电子邮件。此外,员工还可以使用博客、维基和其它工具创建内容,而不是依靠专家的权威书籍,最终知识的共享延伸到企业之外。企业2.0时代在2006-2012年处于全盛时期。Jive与Yammer、Socialcast、Socialtext和其他众多的企业在这段时间中突显出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方式进行了诸多改变。
另一方面,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疫情,政府部门和各部委要求在家办公,不得出差,成为我国视频会议行业爆发的催化剂。但当年的疫情结束之后,协同办公 Saas 类软件产品并未迎来长远的发展,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不匹配」,另一方面就是当时国内 Saas 行业服务标准的缺失和相对过高的技术准入门槛。
阶段三:云计算、移动化、新冠疫情
2010年开始,美国市场对云服务接受度提升,各领域参与方增多,出现同质化竞争。此时,移动化、数据资产化等新趋势,为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以促进服务模式的升级,使得SaaS软件得以更深入地影响企业管理流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交易撮合为企业带来增量服务。
自2014年起,在国内“双创”政策的鼓励下,全国逐渐掀起了创业热潮。CRM、OA协同等领域的头部玩家开始基于自身垂直产品,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传统软件厂商,以云服务作为增长引擎,激活高端存量市场。如2015年,金山办公开始将自身产品SaaS化,面向企业及个人增加办公服务订阅模式,由“产品”向“服务”转型,迎来业绩快速增长,订阅服务占比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新兴的办公协同厂商,如2013年的Teambition、2014年的石墨文档、2015年的阿里钉钉、2016年的企业微信。
2018年,2C互联网巨头在企业服务市场动作频繁,腾讯、美团、阿里、百度四家公司相机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产业互联网战略地位持续升级。除钉钉、企业微信等入口级产品来势汹汹之外,巨头们更是积极展开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斥重金搭建自身的企业服务生态。
2018年9月26日,钉钉战略投资蓝凌;9月27日泛微推出新一代OA产品e-cology9.0,宣布与腾讯企业微信、上海CA认证中心、契约锁形成战略联盟。这意味着,曾坚守中小企业市场的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纷纷杀入中大型企业市场。另外,金蝶先后投资纷享销客、薪人薪事,加码中小企业SaaS市场。
从各类协同工具软件发布时间来看,2013年~2018年集中涌现了大量的新玩家:
- 即时通讯:2008年Yammer、2014年Slack,2015年阿里钉钉,2016年微软Teams、腾讯TIM&企业微信,2019年飞书、华为Welink
- 会议工具:2011年ZOOM,2019年腾讯会议文件传输:2012年Google Drive、坚果云,2013年亿方云
- 文档协作:2006年Google Doc,2011年 Office365,2014年石墨文档、一起写,2015年Dropox Paper、Quip,2016年Notion,2016年G suite,2018年金山文档、腾讯文档,2019年Baklib
- 任务看板:2011年Trello,2013年Teambition、Worktile
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由于疫情影响而转向协同办公的用户,对数字化工具的理解能力,或者使用习惯无法和早期就使用协同办公的用户水平保持一致。
产品如何理解和支持这些用户?如何推动创造产品对应的服务体系和生态?疫情期间,产品人群迅速扩大,原有的产品的经营模式是否适用?
2、很多科技、媒体、金融类的公司的数字化办公建设,相对比别的行业更好,但大部分企业对协同办公工具的认知还需要迭代。真正的数字化办公还没有完全实现,以及大家对效率提升的期望也没有被满足。
数字化工具发挥的本质价值是加速信息在企业里的流转速度,保证充分的信息透明和明确的上下文,从而支撑了大家的效率提升。
作为企业服务商,如何找到并获取拥有这样价值观的潜在企业?如何帮助企业真正提高效率?
3、产品要关联实际的工作流程。很多企业在落地一个工具的时候,会忽略员工的工作习惯,并没有真正匹配员工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及考虑影响程度。
好的协同办公软件和企业的工作流、协作关系链条是强相关的,它不能是辅助系统,而应该是生产力系统。这个问题考验的是产品自身的变形能力和延展能力。
4、产品的留存和服务生态的建设。让更多用户参与到产品生态中来,持续体验更优的产品。
企业服务商需要和企业的核心人员,一起去做工具的落地,因为他们更懂自己的企业,知道哪些任务、哪些工作流对企业最关键。
适合团队协同的SaaS软件
推荐以上提到的一款适合团队文档协同的SaaS软件Baklib。
Baklib是一款集合在线编辑+存储+展示为一体的知识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内部的文档协同管理,对外为企业打造产品帮助文档为客户提供在线自主服务,减小客服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各部门的空间知识库,将工作内容沉淀固化,同时团队成员可以实时更新、分享。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48804.html
- 将零散的内部文档进行结构化存储,防止内部资料随着人员流动而丢失
- 严格的系统权限配置,强大的搜索机制,确保内容安全的同时,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时间
- 简单易懂的内部知识管理平台,让每个员工都成为知识贡献者
原文链接:https://coffee.pmcaff.com/article/2487439157165184/pmcaff?utm_source=forum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48804.html
到了这里,关于企业团队协同软件,SaaS模式产品快速增长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