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第 17 章 优于 select 的 epoll

17.1 epoll 理解及应用

        select 复用方法由来已久,因此,利用该技术后,无论如何优化程序性能也无法同时介入上百个客户端。这种 select 方式并不适合以 web 服务器端开发为主流的现代开发环境,所以需要学习 Linux 环境下的 epoll。

基于 select 的 I/O 复用技术速度慢的原因:

        第 12 章实现了基于 select 的 I/O 复用技术服务端,其中有不合理的设计如下:

  • 调用 select 函数后常见的针对所有文件描述符的循环语句。
  • 每次调用 select 函数时都需要向该函数传递监视对象信息。

        调用 select 函数后,并不是把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单独集中在一起,而是通过作为监视对象的 fd_set 变量的变化,找出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因此无法避免针对所有监视对象的循环语句。而且,作为监视对象的 fd_set 会发生变化,所以调用 select 函数前应该复制并保存原有信息,并在每次调用 select 函数时传递新的监视对象信息。

        select 性能上最大的弱点是:每次传递监视对象信息。准确的说,select 是监视套接字变化的函数。而套接字是操作系统管理的,所以 select 函数要借助操作系统才能完成功能。select 函数的这一缺点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弥补:

        仅向操作系统传递一次监视对象,监视范围或内容发生变化时只通知发生变化的事项。

        这样就无需每次调用 select 函数时都向操作系统传递监视对象信息,但是前提操作系统支持这种处理方式。Linux 的支持方式是 epoll ,Windows 的支持方式是 IOCP。

select 也有优点:

        select 的兼容性比较高,这样就可以支持很多的操作系统,不受平台的限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使可以使用 select 函数:

  • 服务器接入者少
  • 程序应该具有兼容性

实现 epoll 时必要的函数和结构体:

        能够克服 select 函数缺点的 epoll 函数具有以下优点,这些优点正好与之前的 select 函数缺点相反。

  • 无需编写以监视状态变化为目的的针对所有文件描述符的循环语句
  • 调用对应于 select 函数的 epoll_wait 函数时无需每次传递监视对象信息。

        下面是 epoll 函数的功能:

  • epoll_create:创建保存 epoll 文件描述符的空间
  • epoll_ctl:向空间注册并注销文件描述符
  • epoll_wait:与 select 函数类似,等待文件描述符发生变化

        select 函数中为了保存监视对象的文件描述符,直接声明了 fd_set 变量,但 epoll 方式下的操作系统负责保存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因此需要向操作系统请求创建保存文件描述符的空间,此时用的函数就是 epoll_create

        此外,为了添加和删除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select 方式中需要 FD_SET、FD_CLR 函数。但在 epoll 方式中,通过 epoll_ctl 函数请求操作系统完成

        最后,select 方式下调用 select 函数等待文件描述符的变化,而 epoll方式则调用 epoll_wait 函数。

        select 方式中通过 fd_set 变量查看监视对象的状态变化,而 epoll 方式通过如下结构体 epoll_event 将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单独集中在一起。下面为其结构体: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epoll_data_t data;
};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__uint32_t u32;
    __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声明足够大的 epoll_event 结构体数组候,传递给 epoll_wait 函数时,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信息将被填入数组。因此,无需像 select 函数那样针对所有文件描述符进行循环。

epoll_create:

        下面是 epoll_create 函数的原型:

#include <sys/epoll.h>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
成功时返回 epoll 的文件描述符,失败时返回 -1
size:epoll 实例的大小
*/

        调用 epoll_create 函数时创建的文件描述符保存空间称为「epoll 例程」,但有些情况下名称不同,需要稍加注意。通过参数 size 传递的值决定 epoll 例程的大小,但该值只是向操作系统提出的建议。换言之,size 并不用来决定 epoll 的大小,而仅供操作系统参考

(Linux 2.6.8 之后的内核将完全忽略传入 epoll_create 函数的 size 函数,因此内核会根据情况调整 epoll 例程大小。)

        epoll_create 函数创建的资源与套接字相同,也由操作系统管理。因此,该函数和创建套接字的情况相同,也会返回文件描述符,也就是说返回的文件描述符主要用于区分 epoll 例程。需要终止时,与其他文件描述符相同,也要调用 close 函数。

epoll_ctl:

        生成例程后,应在其内部注册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此时使用 epoll_ctl 函数。

#include <sys/epoll.h>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成功时返回 0 ,失败时返回 -1
epfd:用于注册监视对象的 epoll 例程的文件描述符
op:用于指定监视对象的添加、删除或更改等操作
fd:需要注册的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
event:监视对象的事件类型
*/

        与其他 epoll 函数相比,该函数看起来有些复杂,但通过调用语句就很容易理解,假设按照如下形式调用 epoll_ctl 函数:

epoll_ctl(A,EPOLL_CTL_ADD,B,C);

        第二个参数 EPOLL_CTL_ADD 意味着「添加」,上述语句有如下意义:

epoll 例程 A 中注册文件描述符 B ,主要目的是为了监视参数 C 中的事件。

        再介绍一个调用语句:

epoll_ctl(A,EPOLL_CTL_DEL,B,NULL);

        上述语句中第二个参数意味着「删除」,有以下含义:

从 epoll 例程 A 中删除文件描述符 B。

        从上述示例中可以看出,从监视对象中删除时,不需要监视类型,因此向第四个参数可以传递为 NULL。

        下面是第二个参数的类型及其含义:

  • EPOLL_CTL_ADD:将文件描述符注册到 epoll 例程
  • EPOLL_CTL_DEL:从 epoll 例程中删除文件描述符
  • EPOLL_CTL_MOD:更改注册的文件描述符的关注事件发生情况

        epoll_event 结构体用于保存事件的文件描述符结合。但也可以在 epoll 例程中注册文件描述符时,用于注册关注的事件。该函数中 epoll_event 结构体的定义并不显眼,因此通过调用语句说明该结构体在 epoll_ctl 函数中的应用。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event.events=EPOLLIN;//发生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时
event.data.fd=sockfd;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sockfd,&event);
...

        上述代码将sockfd 注册到 epoll 例程 epfd 中,并在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下产生相应事件。接下来给出 epoll_event 的成员 events 中可以保存的常量及所指的事件类型。

  • EPOLLIN: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
  • EPOLLOUT:输出缓冲为空,可以立即发送数据的情况
  • EPOLLPRI:收到 OOB 数据的情况
  • EPOLLRDHUP:断开连接或半关闭的情况,这在边缘触发方式下非常有用
  • EPOLLERR:发生错误的情况
  • EPOLLET:以边缘触发的方式得到事件通知
  • EPOLLONESHOT:发生一次事件后,相应文件描述符不再收到事件通知。因此需要向 epoll_ctl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传递 EPOLL_CTL_MOD ,再次设置事件。

        可通过位或运算同时传递多个上述参数。

epoll_wait:

        下面是函数原型:

#include <sys/epoll.h>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
成功时返回发生事件的文件描述符个数,失败时返回 -1
epfd : 表示事件发生监视范围的 epoll 例程的文件描述符
events : 保存发生事件的文件描述符集合的结构体地址值
maxevents : 第二个参数中可以保存的最大事件数
timeout : 以 1/1000 秒为单位的等待时间,传递 -1 时,一直等待直到发生事件
*/

        该函数调用方式如下。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个参数所指缓冲需要动态分配。

int event_cnt;
struct epoll_event *ep_events;
...
ep_events=malloc(sizeof(struct epoll_event)*EPOLL_SIZE);//EPOLL_SIZE是宏常量
...
event_cnt=epoll_wait(epfd,ep_events,EPOLL_SIZE,-1);
...

        调用函数后,返回发生事件的文件描述符个数,同时在第二个参数指向的缓冲中保存发生事件的文件描述符集合。因此,无需像 select 一样插入针对所有文件描述符的循环。

基于 epoll 的回声服务器端:

        下面是带详细注释的回声服务器端的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epoll.h>

#define BUF_SIZE 100
#define EPOLL_SIZE 5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i;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epoll_event *ep_events;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fd, event_cnt;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 \n", argv[0]);
        exit(1);
    }
    // 创建服务器套接字
    serv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 绑定套接字到指定地址和端口
    if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 监听套接字
    if (listen(serv_sock, 5) == -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 创建 epoll 实例
    epfd = epoll_create(EPOLL_SIZE); //可以忽略这个参数,填入的参数为操作系统参考
    ep_events = malloc(sizeof(struct epoll_event) * EPOLL_SIZE);
    // 将服务器套接字加入 epoll 监听
    event.events = EPOLLIN; //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
    event.data.fd = serv_sock;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erv_sock, &event); //例程epfd 中添加文件描述符 serv_sock,目的是监听 enevt 中的事件

    while (1)
    {
        event_cnt = epoll_wait(epfd, ep_events, EPOLL_SIZE, -1); //获取改变了的文件描述符,返回数量
        if (event_cnt == -1)
        {
            puts("epoll_wait() error");
            break;
        }

        for (i = 0; i < event_cnt; i++)
        {
            // 如果是服务器套接字的事件
            if (ep_events[i].data.fd == serv_sock) //客户端请求连接时
            {
                adr_sz = sizeof(clnt_adr);
                // 接受客户端连接
                clnt_sock = 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adr_sz);
                event.events = EPOLLIN;
                event.data.fd = clnt_sock; //把客户端套接字添加进去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lnt_sock, &event);
                printf("connected client : %d \n", clnt_sock);
            }
            else //是客户端套接字时
            {
                str_len = read(ep_events[i].data.fd, buf, BUF_SIZE);
                if (str_len == 0)
                {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ep_events[i].data.fd, NULL); //从epoll中删除套接字
                    close(ep_events[i].data.fd);
                    printf("closed client : %d \n", ep_events[i].data.fd);
                }
                else // 读取数据并回传给客户端
                {
                    write(ep_events[i].data.fd, buf, str_len);
                }
            }
        }
    }
    // 关闭套接字和 epoll 实例
    close(serv_sock);
    close(epfd);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实验略。运行结果和以前 select 实现的和 fork 实现的结果一样,都可以支持多客户端同时运行。但是运用 epoll 效率高于 select。

        下面总结一下epoll的流程:

  1. 创建套接字:首先,创建一个套接字(一般是服务器套接字),用于监听连接请求或数据传输。

  2. 创建 epoll 实例:通过调用 epoll_create() 函数创建一个 epoll 实例,用于管理文件描述符的事件。

  3. 注册事件:将要监听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注册到 epoll 实例中,通过调用 epoll_ctl() 函数,并设置感兴趣的事件类型(如读事件、写事件等)以及相关的数据(如文件描述符本身)。

  4. 进入事件循环:进入一个循环,在循环中调用 epoll_wait() 函数来等待事件的发生。epoll_wait() 会阻塞程序直到有事件发生或超时。

  5. 处理事件:一旦有事件发生,epoll_wait() 函数会返回发生事件的文件描述符集合。在事件循环内,遍历这些事件,根据文件描述符的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 如果是服务器套接字上的事件,表示有新的连接请求,使用 accept() 函数接受连接,然后将新的客户端套接字注册到 epoll 实例中。
    • 如果是客户端套接字上的事件,表示有数据传输事件发生,可以使用 read() 函数读取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然后使用 write() 函数回传数据。
  6. 移除事件:如果需要,可以在事件处理后将文件描述符从 epoll 实例中移除,通过调用 epoll_ctl() 函数,通常是在客户端关闭连接时执行。

  7. 关闭套接字和 epoll 实例:在程序结束时,确保关闭所有的套接字和释放分配的内存,包括关闭 epoll 实例。

        select 和 epoll 的区别: 

  • 每次调用 select 函数都会向操作系统传递监视对象信息,浪费大量时间。
  • epoll 仅向操作系统传递一次监视对象,监视范围或内容发生变化时只通知发生变化的事项。

17.2 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

        学习 epoll 时要了解条件触发(Level Trigger)和边缘触发(Edge Trigger)。

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的区别在于发生事件的时间点:

  • 条件触发的特性条件触发方式中,只要输入缓冲有数据就会一直通知该事件

        例如,服务器端输入缓冲收到 50 字节数据时,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将通知该事件(注册到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符)。但是服务器端读取 20 字节后还剩下 30 字节的情况下,仍会注册事件。也就是说,条件触发方式中,只要输入缓冲中还剩有数据,就将以事件方式再次注册。

  • 边缘触发特性边缘触发中输入缓冲收到数据时仅注册 1 次该事件。即使输入缓冲中还留有数据,也不会再进行注册。

掌握条件触发的事件特性:

        epoll 默认以条件触发的方式工作,因此可以通过示例验证条件触发的特性。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epoll.h>

#define BUF_SIZE 2
#define EPOLL_SIZE 5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i;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epoll_event *ep_events;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fd, event_cnt;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 \n", argv[0]);
        exit(1);
    }
    serv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if (listen(serv_sock, 5) == -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epfd = epoll_create(EPOLL_SIZE); //可以忽略这个参数,填入的参数为操作系统参考
    ep_events = malloc(sizeof(struct epoll_event) * EPOLL_SIZE);

    event.events = EPOLLIN; //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
    event.data.fd = serv_sock;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erv_sock, &event); //例程epfd 中添加文件描述符 serv_sock,目的是监听 enevt 中的事件

    while (1)
    {
        event_cnt = epoll_wait(epfd, ep_events, EPOLL_SIZE, -1); //获取改变了的文件描述符,返回数量
        if (event_cnt == -1)
        {
            puts("epoll_wait() error");
            break;
        }

        puts("return epoll_wait");
        for (i = 0; i < event_cnt; i++)
        {
            if (ep_events[i].data.fd == serv_sock) //客户端请求连接时
            {
                adr_sz = sizeof(clnt_adr);
                clnt_sock = 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adr_sz);
                event.events = EPOLLIN;
                event.data.fd = clnt_sock; //把客户端套接字添加进去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lnt_sock, &event);
                printf("connected client : %d \n", clnt_sock);
            }
            else //是客户端套接字时
            {
                str_len = read(ep_events[i].data.fd, buf, BUF_SIZE);
                if (str_len == 0)
                {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ep_events[i].data.fd, NULL); //从epoll中删除套接字
                    close(ep_events[i].data.fd);
                    printf("closed client : %d \n", ep_events[i].data.fd);
                }
                else
                {
                    write(ep_events[i].data.fd, buf, str_len);
                }
            }
        }
    }
    close(serv_sock);
    close(epfd);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上面的代码把调用 read 函数时使用的缓冲大小缩小到了 4 个字节,插入了验证 epoll_wait 调用次数的验证函数。减少缓冲大小是为了阻止服务器端一次性读取接收的数据。换言之,调用 read 函数后,输入缓冲中仍有数据要读取,而且会因此注册新的事件并从 epoll_wait 函数返回时将循环输出「return epoll_wait」字符串。

运行结果:

《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TCPIP网络编程》,网络,服务器,运维,网络编程

        从结果可以看出,每当收到客户端数据时,都会注册该事件,并因此调用 epoll_wait 函数。

        下面的代码是修改后的边缘触发方式的代码,仅仅是把上面的某一行代码改为:

 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运行结果:

《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TCPIP网络编程》,网络,服务器,运维,网络编程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接收到客户端的消息时,只输出一次「return epoll_wait」字符串,这证明仅注册了一次事件。 

        select 模型是以条件触发的方式工作的

边缘触发的服务器端必知的两点:

  • 通过 errno 变量验证错误原因
  • 为了完成非阻塞(Non-blocking)I/O ,更改了套接字特性。

        Linux 套接字相关函数一般通过 -1 通知发生了错误。虽然知道发生了错误,但仅凭这些内容无法得知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为了在发生错误的时候提额外的信息,Linux 声明了如下全局变量:

int errno;

        为了访问该变量,需要引入 error.h 头文件,因此此头文件有上述变量的 extern 声明。另外,每种函数发生错误时,保存在 errno 变量中的值都不同。

        read 函数发现输入缓冲中没有数据可读时返回 -1,同时在 errno 中保存 EAGAIN 常量。

        下面是 Linux 中提供的改变和更改文件属性的办法:

#include <fcntl.h>
int fcntl(int fields, int cmd, ...);
/*
成功时返回 cmd 参数相关值,失败时返回 -1
filedes : 属性更改目标的文件描述符
cmd : 表示函数调用目的
*/

        从上述声明可以看出 fcntl 有可变参数的形式。如果向第二个参数传递 F_GETFL ,可以获得第一个参数所指的文件描述符属性(int 型)。反之,如果传递 F_SETFL ,可以更改文件描述符属性。若希望将文件(套接字)改为非阻塞模式,需要如下 2 条语句。

int flag = fcntl(fd,F_GETFL,0);
fcntl(fd, F_SETFL, flag | O_NONBLOCK);

        通过第一条语句,获取之前设置的属性信息,通过第二条语句在此基础上添加非阻塞 O_NONBLOCK 标志。调用 read/write 函数时,无论是否存在数据,都会形成非阻塞文件(套接字)。fcntl 函数的适用范围很广。

实现边缘触发回声服务器端:

        通过 errno 确认错误的原因是:边缘触发方式中,接收数据仅注册一次该事件。

        因为这种特点,一旦发生输入相关事件时,就应该读取输入缓冲中的全部数据。因此需要验证输入缓冲是否为空。

        read 函数返回 -1,变量 errno 中的值变成 EAGAIN 时,说明没有数据可读。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将套接字变成非阻塞模式?边缘触发条件下,以阻塞方式工作的 read & write 函数有可能引起服务端的长时间停顿。因此,边缘触发方式中一定要采用非阻塞 read & write 函数。

        下面是以边缘触发方式工作的回声服务端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errno.h>

#define BUF_SIZE 4 //缓冲区设置为 4 字节
#define EPOLL_SIZE 50
void setnonblockingmode(int fd);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i;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epoll_event *ep_events;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int epfd, event_cnt;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 \n", argv[0]);
        exit(1);
    }
    serv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if (listen(serv_sock, 5) == -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epfd = epoll_create(EPOLL_SIZE); //可以忽略这个参数,填入的参数为操作系统参考
    ep_events = malloc(sizeof(struct epoll_event) * EPOLL_SIZE);

    setnonblockingmode(serv_sock);
    event.events = EPOLLIN; //需要读取数据的情况
    event.data.fd = serv_sock;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serv_sock, &event); //例程epfd 中添加文件描述符 serv_sock,目的是监听 enevt 中的事件

    while (1)
    {
        event_cnt = epoll_wait(epfd, ep_events, EPOLL_SIZE, -1); //获取改变了的文件描述符,返回数量
        if (event_cnt == -1)
        {
            puts("epoll_wait() error");
            break;
        }

        puts("return epoll_wait");
        for (i = 0; i < event_cnt; i++)
        {
            if (ep_events[i].data.fd == serv_sock) //客户端请求连接时
            {
                adr_sz = sizeof(clnt_adr);
                clnt_sock = 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adr_sz);
                setnonblockingmode(clnt_sock);    //将 accept 创建的套接字改为非阻塞模式
                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改成边缘触发
                event.data.fd = clnt_sock;        //把客户端套接字添加进去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ADD, clnt_sock, &event);
                printf("connected client : %d \n", clnt_sock);
            }
            else //是客户端套接字时
            {
                while (1)
                {
                    str_len = read(ep_events[i].data.fd, buf, BUF_SIZE);
                    if (str_len == 0)
                    {
                        epoll_ctl(epfd, EPOLL_CTL_DEL, ep_events[i].data.fd, NULL); //从epoll中删除套接字
                        close(ep_events[i].data.fd);
                        printf("closed client : %d \n", ep_events[i].data.fd);
                        break;
                    }
                    else if (str_len < 0)
                    {
                        if (errno == EAGAIN) //read 返回-1 且 errno 值为 EAGAIN ,意味读取了输入缓冲的全部数据
                            break;
                    }
                    else
                    {
                        write(ep_events[i].data.fd, buf, str_len);
                    }
                }
            }
        }
    }
    close(serv_sock);
    close(epfd);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void setnonblockingmode(int fd)
{
    int flag = fcntl(fd, F_GETFL, 0);
    fcntl(fd, F_SETFL, flag | O_NONBLOCK);
}

        运行结果:《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TCPIP网络编程》,网络,服务器,运维,网络编程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客户端从请求连接到断开连接一共发送5次数据,服务器端也相应产生5个事件。

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孰优孰劣:

        边缘触发方式可以做到:分离接收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间点。如图:

 

        《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TCPIP网络编程》,网络,服务器,运维,网络编程

运行流程如下:

  • 服务器端分别从 A B C 接收数据
  • 服务器端按照 A B C 的顺序重新组合接收到的数据
  • 组合的数据将发送给任意主机。

为了完成这个过程,如果可以按照如下流程运行,服务端的实现并不难:

  • 客户端按照 A B C 的顺序连接服务器,并且按照次序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 需要接收数据的客户端应在客户端 A B C 之前连接到服务器端并等待

但是实际情况中可能是下面这样:

  • 客户端 C 和 B 正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是 A 并没有连接到服务器
  • 客户端 A B C 乱序发送数据
  • 服务端已经接收到数据,但是要接收数据的目标客户端并没有连接到服务器端。

        因此,即使输入缓冲收到数据,服务器端也能决定读取和处理这些数据的时间点,这样就给服务器端的实现带来很大灵活性。

习题:

1、利用 select 函数实现服务器端时,代码层面存在的两个缺点是?

        使用 select 需要编写复杂的逻辑来处理不同的文件描述符状态,包括读、写、异常等情况。随着连接数量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难度也会增加,容易引入逻辑错误。

        select 是一种阻塞式的调用,会轮询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但在大量连接的情况下,轮询耗费大量 CPU 时间。此外,select 的时间复杂度是 O(n),其中 n 是文件描述符的数量,这意味着随着连接数增加,性能可能下降。

        当连接数非常大时,select 可能无法很好地扩展,因为它在一个单线程内处理所有连接,限制了并发处理能力。对于大规模连接的情况,更适合采用基于事件驱动的库或框架,如 epoll(Linux 下的高性能 I/O 多路复用机制)。

2、无论是 select 方式还是 epoll 方式,都需要将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信息通过函数调用传递给操作系统。请解释传递该信息的原因。

        文件描述符是由操作系统管理的,所以必须要借助操作系统才能完成。

3、select 方式和 epoll 方式的最大差异在于监视对象文件描述符传递给操作系统的方式。请说明具体差异,并解释为何存在这种差异。

        select 函数每次调用都要传递所有的监视对象信息,而 epoll 函数仅向操作系统传递 1 次监视对象,监视范围或内容发生变化时只通知发生变化的事项。select 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保持兼容性。

4、虽然 epoll 是 select 的改进方案,但 select 也有自己的优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select 更加合理。

        ①服务器端接入者少②程序应具有兼容性。

5、epoll 是以条件触发和边缘触发方式工作。二者有何差别?从输入缓冲的角度说明这两种方式通知事件的时间点差异。

        在条件触发中,只要输入缓冲有数据,就会一直通知该事件。边缘触发中输入缓冲收到数据时仅注册 1 次该事件,即使输入缓冲中还留有数据,也不会再进行注册。

6、采用边缘触发时可以分离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时间点。请说明其优点和原因。

         分离接收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间点,给服务端的实现带来很大灵活性。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50774.html

到了这里,关于《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七章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TCP IP网络编程》第十八章

    线程背景:         第 10 章介绍了多进程服务端的实现方法。多进程模型与 select 和 epoll 相比的确有自身的优点,但同时也有问题。如前所述, 创建(复制)进程的工作本身会给操作系统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而且,每个进程都具有独立的内存空间,所以进程间通信的实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53)
  • 《TCP IP 网络编程》第十五章

     标准 I/O 函数的两个优点:         除了使用 read 和 write 函数收发数据外,还能使用标准 I/O 函数收发数据。下面是标准 I/O 函数的两个优点: 标准 I/O 函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标准 I/O 函数可以利用缓冲提高性能         创建套接字时,操作系统会准备 I/O 缓冲。 此缓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50)
  • 《TCP IP网络编程》第十三章

    Linux 中的 send recv:          send 函数定义:         recv 函数的定义:         send 和 recv 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是收发数据的可选项,该选项可以用位或(bit OR)运算符(| 运算符)同时传递多个信息。send recv 函数的可选项意义: MSG_OOB:发送紧急消息 :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43)
  • TCP/IP网络编程 第十九章:Windows平台下线程的使用

    要想掌握Windows平台下的线程,应首先理解“内核对象”(Kernel Objects)的概念。如果仅介绍Windows平台下的线程使用技巧,则可以省略相对陌生的内核对象相关内容。但这并不能使各位深入理解Windows平台下的线程。 内核对象的定义 操作系统创建的资源有很多种,如进程、线程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54)
  • TCP/IP网络编程 第十六章:关于IO流分离的其他内容

    两次I/O流分离 我们之前通过2种方法分离过IO流,第一种是第十章的“TCPI/O过程(Routine)分离”。这种方法通过调用fork函数复制出1个文件描述符,以区分输入和输出中使用的文件描述符。虽然文件描述符本身不会根据输入和输出进行区分,但我们分开了2个文件描述符的用途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43)
  • TCP/IP网络编程 第十五章:套接字和标准I/O

    标准I/O函数的两个优点 将标准I/O函数用于数据通信并非难事。但仅掌握函数使用方法并没有太大意义,至少应该 了解这些函数具有的优点。下面列出的是标准I/O函数的两大优点: □标准I/O函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Portability) □标准I/O函数可以利用缓冲提高性能。 关于移植性无需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54)
  • 突破编程_C++_网络编程(TCPIP 四层模型(概述))

    TCP/IP 协议,全称为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中文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这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也是 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它主要由网络层的 IP 协议和传输层的 TCP 协议组成,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

    2024年04月08日
    浏览(48)
  • 突破编程_C++_网络编程(TCPIP 四层模型(传输层))

    在 TCP/IP 四层模型中,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和应用层之下,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传输层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段与重组:由于网络层的数据包大小有限制(如 IP 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而应用层的数

    2024年04月09日
    浏览(42)
  • 《TCP IP网络编程》

            2023.6.28 正式开始学习网络编程。 每一章每一节的笔记都会记录在博客中以便复习。         网络编程又叫套接字编程。所谓网络编程,就是编写程序使两台连网的计算机相互交换数据。 为什么叫套接字编程? 我们平常将插头插入插座上就能从电网中获取电力,同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8)
  • 【Java基础教程】(四十七)网络编程篇:网络通讯概念,TCP、UDP协议,Socket与ServerSocket类使用实践与应用场景~

    了解多线程与网络编程的操作关系; 了解网络程序开发的主要模式; 了解 TCP 程序的基本实现; 在Java中,网络编程的核心意义是实现不同电脑主机之间的数据交互。Java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概念,将这个过程进一步抽象为JVM(Java虚拟机)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上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6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