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带你认识决策树,解锁洞察力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用案例带你认识决策树,解锁洞察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机器学习 | 决策树】利用数据的潜力:用决策树解锁洞察力》,作者:计算机魔术师 。

决策树

1.1 分类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模型,它通过对数据属性的逐步划分,将数据集分成多个小的决策单元。每个小的决策单元都对应着一个叶节点,在该节点上进行分类决策。决策树的核心是如何选择最优的分割属性。常见的决策树算法有ID3、C4.5和CART。

决策树的输入数据主要包括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是已知类别的样本集,测试集则是需要分类的未知样本集。

具体来说,构建决策树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 选择最优特征。在构建决策树时,需要从当前样本集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特征作为当前节点的划分属性。通常使用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比或基尼指数等指标来评估各个特征的划分能力,并选取最优特征。
  2. 划分子集。根据选取的最优特征,将当前样本集合划分成若干个子集。每个子集对应于一个子节点,且该节点所代表的样本集合与其父节点的样本集合不重复。
  3. 递归构建决策树。对于每个子节点,重复前两个步骤,直到所有的样本都被分配到叶子节点上,并且每个叶子节点对应着一个类别。
  4. 剪枝操作。由于决策树容易出现过拟合,因此需要进行剪枝操作。常用的剪枝方法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

在进行分类时,对输入测试样本,按照各个属性的划分方式逐步匹配,最终到达某个叶子节点,并将该测试样本归为叶子节点所代表的类别。决策树的输出结果就是针对测试样本的分类结果,即该测试样本所属的类别。

决策树的优点在于易于理解和解释,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且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但是,决策树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因此在构建决策树时需要进行剪枝操作。常用的剪枝方法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

1.1.1 案例

假设我们要构建一个决策树来预测一个人是否会购买某个产品。我们将使用以下特征来进行预测:

  1. 年龄:年龄范围在18岁到65岁之间。
  2. 性别:男性或女性。
  3. 收入:收入范围在0到100,000之间。

我们有一个包含以下数据的训练集:

现在,我们将使用这些数据来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

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特征来作为根节点。我们可以使用信息增益或基尼不纯度等指标来选择最佳特征。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使用信息增益。

基尼指数和信息增益都是用于决策树中特征选择的指标,它们各有优劣。

基尼指数是一种衡量数据集纯度或不确定性的指标,常用于决策树算法中的特征选择。它基于基尼系数的概念,用于度量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两个样本,其类别标签不一致的概率。

基尼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ini(D)表示数据集D的基尼指数,p_i表示数据集D中第i个类别的样本所占比例。

基尼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小表示数据集的纯度越高,即样本的类别越一致。当数据集D中只包含一种类别的样本时,基尼指数为0,表示数据集完全纯净。当数据集D中的样本类别均匀分布时,基尼指数最大(即值越小),为1,表示数据集的不确定性最高。

在决策树算法中,基尼指数被用于衡量选择某个特征进行划分后,数据集的纯度提升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特征的基尼指数,选择基尼指数最小的特征作为划分依据,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集的不确定性。

计算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

  • 年龄的信息增益:0.029
  • 性别的信息增益:0.152
  • 收入的信息增益:0.048

根据信息增益,我们选择性别作为根节点。

信息增益是一种用于选择决策树节点的指标,它衡量了在选择某个特征作为节点后,数据集的纯度提高了多少。信息增益的计算基于信息熵的概念。

信息熵是用来衡量数据集的混乱程度或不确定性的度量。对于一个二分类问题(如购买与否),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如下 (多分类也一样,每个不题类别求和):

其中,S是数据集,p(Yes)和p(No)分别是购买为"是"和"否"的样本在数据集中的比例。(信息熵代表了分布越平均,样本信息含量越高,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熵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占比越大,信息熵会趋于0。所以以信息熵大小来确定分类,就是为了把一些小范围的集合分离出去)

信息增益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同类别信息熵相加):

其中,S是数据集,A是要计算信息增益的特征,Sv是特征A的某个取值对应的子集,|Sv|是子集Sv的样本数量,|S|是数据集S的样本数量。 (通过这个子集数量控制其影响权重,然后确定信息增益最大的(即信息熵最小),白话就是选择一个分类中更主流的,特征更明显的)

信息增益越大,意味着使用特征A作为节点可以更好地分割数据集,提高纯度。

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计算了每个特征的信息增益,并选择了具有最大信息增益的特征作为根节点。然后,我们根据根节点的取值将数据集分割成子集,并对每个子集计算信息增益,以选择下一个节点。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例如子集中的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或达到了预定的树的深度。

总结以下是基尼指数和信息增益的优缺点

优点:

  • 基尼指数:基尼指数是一种衡量不纯度的指标,它在计算上比信息增益更简单和高效。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基尼指数的计算速度通常比信息增益快。(单纯计算特征分类占比,占比平方)
  • 信息增益:信息增益是一种衡量特征对于分类任务的贡献程度的指标。它基于信息论的概念,可以更好地处理多分类问题。信息增益在处理不平衡数据集时表现较好,能够更好地处理类别不均衡的情况。(除了计算特征分类占比,还添加了一个log函数,log比例乘上占比,使其贡献度分类占比大小情况得到增益)

缺点:

  • 基尼指数:基尼指数只考虑了特征的不纯度,而没有考虑特征的取值个数。这意味着基尼指数可能会偏向具有更多取值的特征。在处理具有大量取值的特征时,基尼指数可能会导致决策树偏向这些特征。(基尼指数只要是要这个阈值,节点,能分出去的样本比例最大有多大,最大越大,越倾向于)
  • 信息增益:信息增益对于具有较多取值的特征有一定的偏好,因为它倾向于选择具有更多分支的特征。这可能导致决策树过于复杂,容易过拟合训练数据(树的深度不要太深)。(信息增益根据一种信息学的信息熵,根据其性质,分类越平均越大,分类占比大越小的一个性质,来分节点。

综上所述,基尼指数和信息增益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集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

接下来,我们根据性别的取值(男性或女性)将数据集分割成两个子集。

对于男性子集:

用案例带你认识决策树,解锁洞察力

对于女性子集:

用案例带你认识决策树,解锁洞察力

对于男性子集,我们可以看到购买的结果是"是"和"否"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划分。我们选择年龄作为下一个节点。

对于年龄的取值(小于等于30岁和大于30岁):

对于小于等于30岁的子集:

编号

收入

购买

1

30,000

4

10,000

7

50,000

对于大于30岁的子集:

编号

收入

购买

1

30,000

4

10,000

7

50,000

对于小于等于30岁的子集,购买的结果都是"否",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进行划分。

对于大于30岁的子集,购买的结果都是"是",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进行划分。

对于女性子集,购买的结果都是"是",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进行划分。

最终的决策树如下所示:

性别 = 男性:

年龄 <= 30岁: 否

年龄 > 30岁: 是

性别 = 女性: 是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决策树的例子。根据输入的特征,决策树可以根据特征的取值进行预测。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上,决策树可以有更多的特征和更复杂的结构。

首先,我们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决策树: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import numpy as np

# 数据集

X = np.array([[25, 1, 30000],

[35, 0, 40000],

[45, 0, 80000],

[20, 1, 10000],

[55, 1, 60000],

[60, 0, 90000],

[30, 1, 50000],

[40, 0, 75000]])

Y = np.array([0, 0, 1, 0, 1, 1, 0, 1])

# 创建决策树模型

clf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 训练模型

clf = clf.fit(X, Y)

# 预测

print(clf.predict([[40, 0, 75000],[10, 0, 75000]])) # 输出:[1, 0]

然后,我们不使用任何机器学习库来实现决策树: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predicted_class):

self.predicted_class = predicted_class # 预测的类别

self.feature_index = 0 # 特征索引

self.threshold = 0 # 阈值

self.left = None # 左子树

self.right = None # 右子树

class DecisionTree:

def __init__(self, max_depth=None):

self.max_depth = max_depth # 决策树的最大深度

def fit(self, X, y):

self.n_classes_ = len(set(y)) # 类别的数量

self.n_features_ = X.shape[1] # 特征的数量

self.tree_ = self._grow_tree(X, y) # 构建决策树

def predict(self, X):

return [self._predict(inputs) for inputs in X] # 对输入数据进行预测



def _best_gini_split(self, X, y):

m = y.size # 样本的数量

if m <= 1: # 如果样本数量小于等于1,无法进行分割

return None, None

num_parent = [np.sum(y == c) for c in range(self.n_classes_)] # 每个类别在父节点中的样本数量

best_gini = 1.0 - sum((n / m) ** 2 for n in num_parent) # 父节点的基尼指数

best_idx, best_thr = None, None # 最佳分割特征索引和阈值

for idx in range(self.n_features_): # 遍历每个特征

thresholds, classes = zip(*sorted(zip(X[:, idx], y))) # 根据特征值对样本进行排序

num_left = [0] * self.n_classes_ # 左子节点中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

num_right = num_parent.copy() # 右子节点中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初始值为父节点的样本数量

for i in range(1, m): # 遍历每个样本

c = classes[i - 1] # 样本的类别

num_left[c] += 1 # 更新左子节点中对应类别的样本数量

num_right[c] -= 1 # 更新右子节点中对应类别的样本数量

gini_left = 1.0 - sum(

(num_left[x] / i) ** 2 for x in range(self.n_classes_)

) # 左子节点的基尼指数

gini_right = 1.0 - sum(

(num_right[x] / (m - i)) ** 2 for x in range(self.n_classes_)

) # 右子节点的基尼指数

gini = (i * gini_left + (m - i) * gini_right) / m # 加权平均的基尼指数

if thresholds[i] == thresholds[i - 1]: # 如果特征值相同,则跳过(特征阈值)

continue

if gini < best_gini: # 如果基尼指数更小,则更新最佳分割特征索引和阈值 (循环每个特征,和每个阈值,以求解最优分类

best_gini = gini

best_idx = idx

best_thr = (thresholds[i] + thresholds[i - 1]) / 2

return best_idx, best_thr # 返回最佳分割特征索引和阈值

def _best_gain_split(self, X, y):

m = y.size # 样本的数量

if m <= 1: # 如果样本数量小于等于1,无法进行分割

return None, None

num_parent = [np.sum(y == c) for c in range(self.n_classes_)] # 计算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

best_gain = -1 # 初始化最佳信息增益

best_idx, best_thr = None, None # 初始化最佳特征索引和阈值

for idx in range(self.n_features_): # 遍历每个特征

thresholds, classes = zip(*sorted(zip(X[:, idx], y))) # 对每个特征值和类别标签进行排序

num_left = [0] * self.n_classes_ # 初始化左子树的类别数量 (左边都是0,为0时自动计算为0)

num_right = num_parent.copy() # 右子树的类别数量初始化为父节点的类别数量 (右边是全部)

for i in range(1, m): # 遍历每个样本

c = classes[i - 1] # 获取当前样本的类别

num_left[c] += 1 # 左子树的类别数量增加

num_right[c] -= 1 # 右子树的类别数量减少

entropy_parent = -sum((num / m) * np.log2(num / m) for num in num_parent if num != 0) # 计算父节点的熵

entropy_left = -sum((num / i) * np.log2(num / i) for num in num_left if num != 0) # 计算左子树的熵

entropy_right = -sum((num / (m - i)) * np.log2(num / (m - i)) for num in num_right if num != 0) # 计算右子树的熵

gain = entropy_parent - (i * entropy_left + (m - i) * entropy_right) / m # 计算信息增益(分类后左右的信息熵最小)

if thresholds[i] == thresholds[i - 1]: # 如果当前样本的特征值和前一个样本的特征值相同,跳过(不一样才能分界)

continue

if gain > best_gain: # 如果当前的信息增益大于最佳信息增益

best_gain = gain # 更新最佳信息增益

best_idx = idx # 更新最佳特征索引

best_thr = (thresholds[i] + thresholds[i - 1]) / 2 # 更新最佳阈值 (循环每个样本的值,根据两份数据均值确定阈值,一直循环)

return best_idx, best_thr # 返回最佳特征索引和阈值

def _grow_tree(self, X, y, depth=0):

num_samples_per_class = [np.sum(y == i) for i in range(self.n_classes_)] # 计算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

predicted_class = np.argmax(num_samples_per_class) # 预测的类别为样本数量最多的类别 (即确定分到该分支样本最多的记为该类)

node = Node(predicted_class=predicted_class) # 创建节点

if depth < self.max_depth: # 如果当前深度小于最大深度

idx, thr = self._best_gain_split(X, y) # 计算最佳分割

if idx is not None: # 如果存在最佳分割

indices_left = X[:, idx] < thr # 左子树的样本索引 (第 idx特征中小于thr阈值的索引)

X_left, y_left = X[indices_left], y[indices_left] # 左子树的样本

X_right, y_right = X[~indices_left], y[~indices_left] # 右子树的样本

node.feature_index = idx # 设置节点的特征索引

node.threshold = thr # 设置节点的阈值

node.left = self._grow_tree(X_left, y_left, depth + 1) # 构建左子树

node.right = self._grow_tree(X_right, y_right, depth + 1) # 构建右子树

return node # 返回节点

def _predict(self, inputs):

node = self.tree_ # 获取决策树的根节点

while node.left: # 如果存在左子树

if inputs[node.feature_index] < node.threshold: # 如果输入样本的特征值小于阈值

node = node.left # 到左子树

else:

node = node.right # 到右子树

return node.predicted_class # 返回预测的类别

# 数据集

X = [[25, 1, 30000],

[35, 0, 40000],

[45, 0, 80000],

[20, 1, 10000],

[55, 1, 60000],

[60, 0, 90000],

[30, 1, 50000],

[40, 0, 75000]]

Y = [0, 0, 1, 0, 1, 1, 0, 1]

# 创建决策树模型

clf = DecisionTree(max_depth=2)

# 训练模型

clf.fit(np.array(X), np.array(Y))

# 预测

print(clf.predict([[40, 0, 75000],[10, 0, 75000]])) # 输出:[1, 0]

请注意,这个不使用任何机器学习库的决策树实现是一个基本的版本,它可能无法处理所有的情况,例如缺失值、分类特征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成熟的机器学习库,如scikit-learn,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优化。

1.2 回归

当决策树用于回归任务时,它被称为决策树回归模型。与分类树不同,决策树回归模型的叶子节点不再表示类别标签,而是表示一段连续区间或者一个数值。它同样基于树形结构,通过对数据特征的逐步划分,将数据集分成多个小的决策单元,并在每个叶子节点上输出一个预测值。

以下是决策树回归模型的详细原理:

1.划分过程

与分类树相似,决策树回归模型也采用递归二分的方式进行划分。具体来说,从根节点开始,选择一个最优特征和该特征的最优划分点。然后将数据集按照该特征的取值分为两部分,分别构建左右子树。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停止条件,比如达到最大深度、划分后样本数少于阈值等。

2.叶子节点的输出值

当到达某个叶子节点时,该叶子节点的输出值就是训练集中该叶子节点对应的所有样本的平均值(或中位数等)。

3.预测过程

对于一个测试样本,从根节点开始,按照各个特征的划分方式逐步匹配,最终到达某个叶子节点,并将该测试样本的预测值设为该叶子节点的输出值。

4.剪枝操作

与分类树一样,决策树回归模型也容易出现过拟合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剪枝操作。常用的剪枝方法包括预剪枝和后剪枝。

5.特点

决策树回归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易于解释:决策树回归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各个特征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

(2)非参数性:决策树回归模型不对数据分布做任何假设,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3)可处理多元特征:决策树回归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输入特征。

(4)不需要数据正态化:决策树回归模型不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正态化等预处理。

号外

华为将于2023年9月20-2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和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第八届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CONNECT 2023)。本次大会以“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邀请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专家、合作伙伴、开发者等业界同仁,从商业、产业、生态等方面探讨如何加速行业智能化。

我们诚邀您莅临现场,分享智能化的机遇和挑战,共商智能化的关键举措,体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您可以:

  • 在100+场主题演讲、峰会、论坛中,碰撞加速行业智能化的观点
  • 参观17000平米展区,近距离感受智能化技术在行业中的创新和应用
  • 与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最新的解决方案、开发工具并动手实践
  • 与客户和伙伴共寻商机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信赖,我们热忱期待与您在上海见面。

大会官网: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欢迎关注“华为云开发者联盟”公众号,获取大会议程、精彩活动和前沿干货。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64160.html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到了这里,关于用案例带你认识决策树,解锁洞察力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GPT-4助力数据分析:提升效率与洞察力的未来关键技术 | 京东云技术团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分析需求的数量和复杂性。在这种背景下,ChatGPT-4作为一种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数据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助力企业和组织更高效地挖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39)
  • 快慢指针该如何操作?本文带你认识快慢指针常见的三种用法及在链表中的实战

    很多同学都听过 快慢指针 这个名词,认为它不就是定义两个引用(指针)一前一后吗?是的,它的奥秘很深,它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究竟可以用来做哪些题目?下面我将一一带你了解和应用 下面的本节的大概内容,有疑惑的点,欢迎小伙伴们留言 目录 1.简述快慢指针 2.快慢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1)
  • Oracle 使用 CONNECT_BY_ROOT 解锁层次结构洞察:在 SQL 中导航数据关系

    CONNECT_BY_ROOT 是一个在 Oracle 数据库中使用的特殊函数,它通常用于在层次查询中获取根节点的值。在使用 CONNECT BY 子句进行层次查询时,通过 CONNECT_BY_ROOT 函数,你可以在每一行中获取根节点的值,而不仅仅是当前行的值。 假设有一个需求,给定一个编码,需要查询出来它的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58)
  • 本文带你了解透彻云计算(前世,今生,未来)

    作者简介:一名在校云计算网络运维学生、每天分享云计算运维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笔记。   座右铭:低头赶路,敬事如仪 个人主页:网络豆的主页​​​​​​ 对于云计算,我们将会通过云计算的前世,今生,未来,特点,原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云计算的一个 核心

    2024年01月21日
    浏览(36)
  • 【Docker】什么是Docker呢?本文带你洞悉

    🚀欢迎来到本文🚀 🍉个人简介:陈童学哦,目前专攻C/C++、Python、Java等方向,一个正在慢慢前行的普通人。 🏀系列专栏:陈童学的日记 💡其他专栏:C++STL、蓝桥杯,喜欢OJ的小伙伴可以看一手 🎁希望各位→点赞👍 + 收藏⭐️ + 留言📝 ​ ⛱️学习应使你快乐!望与诸君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69)
  • ChatGPT的前世今生,到如今AI领域的竞争格局,本文带你一路回看!

      73年前,“机器思维”的概念第一次被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提出,从此,通过图灵测试成为了人类在AI领域为之奋斗的里程碑目标。 73年后的今天,在AI历经了数十年的不断进化、迭代后,目前为止仍旧没有任何一款AI从真正意义上的通过图灵测试。 而Ch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4)
  • 【linux】挖矿病毒nanominer伪装成python占用服务器GPU!本文带你分析并杀毒!

    可以看到root用户将GPU的核心跑满了每个占用都是100%,显存吃了6G多。 不能正常显示GPU被哪些进程占用 在/tmp/.x/目录中 总结: amdmemtweak: 优化显存时序,提高挖矿效能 config.ini: 挖矿配置文件 doos.pid: 挖矿进程的pid号 logs: 挖矿病毒的输出log nanominer: 3.7.7-linux版本的挖矿病毒,这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37)
  • 【微信小程序】如何获得自己当前的定位呢?本文利用逆地址解析、uni-app带你实现

    目录 前言 效果展示 一、在腾讯定位服务配置微信小程序JavaScript SDK 二、使用uni-app获取定位的经纬度 三、 逆地址解析,获取精确定位 四、小提示 在浏览器搜索腾讯定位服务,找到官方网站,利用微信或者其他账号注册登录,登录后如下图操作 点进去之后,可以看到如下图

    2024年01月19日
    浏览(81)
  • 云起无垠典型案例入选《2023软件供应链安全洞察》报告

    近日,历时6个月,由ISC编制的《2023软件供应链安全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围绕软件供应链安全现状、技术内核、治理指南、落地实践展开,以期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帮助整个行业在应对软件供应链安全挑战的道路上迈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37)
  • 【javaSE】 万字带你认识异常

    在生活中,一个人表情痛苦,出于关心,可能会问:你是不是生病了,需要我陪你去看医生吗? 在程序中也是一样,程序猿是一帮办事严谨、追求完美的高科技人才。在日常开发中,绞尽脑汁将代码写的尽善尽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有时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3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