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5、卷积神经网络

5.5、经典卷积神经网络(LeNet)

5.5.1、理论部分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 两个⌈ 卷积块 ⌋
    • 每个卷积块中的基本单元是一个⌈ 卷积层 ⌋、一个 ⌈ sigmoid激活函数 ⌋和 ⌈ 平均汇聚层 ⌋
  • 三个⌈ 全连接层密集块 ⌋

早期神经网络,先使用卷积层学习图片空间信息,然后全连接层转换到类别空间。

5.5.2、代码实现

定义一个 Sequential块

LeNet-5相比,这里去掉了最后一层的高斯激活。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net = nn.Sequential(
    nn.Conv2d(1, 6, kernel_size=5, padding=2), nn.Sigmoid(),
    nn.Avg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nn.Conv2d(6, 16, kernel_size=5), nn.Sigmoid(),
    nn.Avg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nn.Flatten(),
    nn.Linear(16 * 5 * 5, 120), nn.Sigmoid(),
    nn.Linear(120, 84), nn.Sigmoid(),
    nn.Linear(84, 10))
nn.Conv2d(input_channel_size, output_channel_size, kernel_size=,stride=,padding=)

检查输出形状

X = torch.rand(size=(1, 1, 28, 28), dtype=torch.float32)
for layer in net:
    X = layer(X)
    print(layer.__class__.__name__,'output shape: \t',X.shape)
Conv2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6, 28, 28])
Sigmoi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6, 28, 28])
AvgPool2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6, 14, 14])
Conv2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6, 10, 10])
Sigmoi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6, 10, 10])
AvgPool2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6, 5, 5])
Flatten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400])
Linear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20])
Sigmoi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20])
Linear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84])
Sigmoid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84])
Linear output shape: 	 torch.Size([1, 10])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模型训练

使用 Fashion-MNIST数据集

batch_size = 256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batch_size)
def evaluate_accuracy_gpu(net, data_iter, device=None): #@save
    """使用GPU计算模型在数据集上的精度"""
    if isinstance(net, nn.Module):
        net.eval()  # 设置为评估模式
        if not device:
            device = next(iter(net.parameters())).device
    # 正确预测的数量,总预测的数量
    metric = d2l.Accumulator(2)
    with torch.no_grad():
        for X, y in data_iter:
            if isinstance(X, list):
                # BERT微调所需的
                X = [x.to(device) for x in X]
            else:
                X = X.to(device)
            y = y.to(device)
            metric.add(d2l.accuracy(net(X), y), y.numel())
    return metric[0] / metric[1]
#@save
def 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evice):
    """用GPU训练模型"""
    def init_weights(m):
        if type(m) == nn.Linear or type(m) == nn.Conv2d:
            nn.init.xavier_uniform_(m.weight)
    net.apply(init_weights)
    print('training on', device)
    net.to(device)
    optimizer = torch.optim.SGD(net.parameters(), lr=lr)
    loss = nn.CrossEntropyLoss()
    animator = d2l.Animator(xlabel='epoch', xlim=[1, num_epochs],
                            legend=['train loss', 'train acc', 'test acc'])
    timer, num_batches = d2l.Timer(), len(train_iter)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 训练损失之和,训练准确率之和,样本数
        metric = d2l.Accumulator(3)
        net.train()
        for i, (X, y) in enumerate(train_iter):
            timer.start()
            optimizer.zero_grad()
            X, y = X.to(device), y.to(device)
            y_hat = net(X)
            l = loss(y_hat, y)
            l.backward()
            optimizer.step()
            with torch.no_grad():
                metric.add(l * X.shape[0], d2l.accuracy(y_hat, y), X.shape[0])
            timer.stop()
            train_l = metric[0] / metric[2]
            train_acc = metric[1] / metric[2]
            if (i + 1) % (num_batches // 5) == 0 or i == num_batches - 1:
                animator.add(epoch + (i + 1) / num_batches,
                             (train_l, train_acc, None))
        test_acc = evaluate_accuracy_gpu(net, test_iter)
        animator.add(epoch + 1, (None, None, test_acc))
    print(f'loss {train_l:.3f}, train acc {train_acc:.3f}, '
          f'test acc {test_acc:.3f}')
    print(f'{metric[2] * num_epochs / timer.sum():.1f} examples/sec '
          f'on {str(device)}')

训练&评估LeNet-5

lr, num_epochs = 0.9, 10
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2l.try_gpu())
loss 0.452, train acc 0.832, test acc 0.812
46735.1 examples/sec on cuda:0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5.6、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5.6.1、理论部分

组成

五个卷积层、两个全连接隐藏层和一个全连接输出层。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较于 LeNet 的改进:

  • 丢弃法(控制复杂度);

  • ReLu(减缓梯度消失);

  • MaxPooling;

  • 数据增强;

  • 架构(卷积窗口更大、通道更多、全连接层更大、网络更深)。

5.6.2、代码实现

定义Sequential块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net = nn.Sequential(
    # 这里使用一个11*11的更大窗口来捕捉对象。
    # 同时,步幅为4,以减少输出的高度和宽度。
    # 另外,输出通道的数目远大于LeNet
    nn.Conv2d(1, 96, kernel_size=11, stride=4, padding=1),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 减小卷积窗口,使用填充为2来使得输入与输出的高和宽一致,且增大输出通道数
    nn.Conv2d(96, 256, kernel_size=5, padding=2),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 使用三个连续的卷积层和较小的卷积窗口。
    # 除了最后的卷积层,输出通道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 在前两个卷积层之后,汇聚层不用于减少输入的高度和宽度
    nn.Conv2d(256, 384,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
    nn.Conv2d(384, 384,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
    nn.Conv2d(384, 256,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nn.Flatten(),
    # 这里,全连接层的输出数量是LeNet中的好几倍。使用dropout层来减轻过拟合
    nn.Linear(6400, 4096), nn.ReLU(),
    nn.Dropout(p=0.5),
    nn.Linear(4096, 4096), nn.ReLU(),
    nn.Dropout(p=0.5),
    # 最后是输出层。由于这里使用Fashion-MNIST,所以用类别数为10,而非论文中的1000
    nn.Linear(4096, 10))

读取数据集

batch_size = 128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 resize=224)

训练

lr, num_epochs = 0.01, 10
d2l.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2l.try_gpu())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5.7、使用块的网络(VGG)

5.7.1、理论部分

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下面的这个序列:

  1. 带填充以保持分辨率的卷积层;

  2. 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

    使用激活函数目的 | 激活卷积结果的含义:为了引入非线性变换

  3. 汇聚层,如最大汇聚层。

VGG块

AlexNet 卷积层、汇聚层重复成块,实现更大更深的网络。

不同的卷积块个数和超参数可得到不同的VGG块。

相较于 AlexNet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5.7.2、代码实现

定义VGG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def vgg_block(num_convs,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layers = []
    for _ in range(num_convs):
        layers.append(nn.Conv2d(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layers.append(nn.ReLU())
        in_channels = out_channels
    layers.append(nn.MaxPool2d(kernel_size=2,stride=2))
    return nn.Sequential(*layers)
for _ in range(num_convs):
  # 代码块

这段代码在不需要迭代变量的情况下,使用下划线 _ 作为一个通用的迭代占位符,表示在每次迭代中不需要使用迭代的值。

实现VGG-11

VGG-11网络使用8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

定义超参数

#指定了每个VGG块里卷积层个数和输出通道数
conv_arch = ((1, 64), (1, 128), (2, 256), (2, 512), (2, 512))
def vgg(conv_arch):
    conv_blks = []
    in_channels = 1
    # 卷积层部分 
    # num_convs: 表示在该卷积块中有多少个连续的卷积层
    for (num_convs, out_channels) in conv_arch:
        # vgg_block:这是一个函数,用于构建 VGG 模型中的卷积块。该函数将根据传入的 num_convs、in_channels 和 out_channels 参数构建一个卷积块。
        conv_blks.append(vgg_block(num_convs,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in_channels = out_channels

    return nn.Sequential(
        # `*conv_blks` 被用于将     `conv_blks` 列表中的所有卷积块解包并作为参数传递给 `nn.Sequential` 构造器。
        # nn.Flatten():这是用于将最后一个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展平成一维向量,以便连接到全连接层。
        *conv_blks, nn.Flatten(),
        # 全连接层部分
        nn.Linear(out_channels * 7 * 7, 4096), nn.ReLU(), nn.Dropout(0.5),
        nn.Linear(4096, 4096), nn.ReLU(), nn.Dropout(0.5),
        nn.Linear(4096, 10))

net = vgg(conv_arch)

*conv_blks:* 可以用来解包一个列表或元组,将其拆分成单独的元素。

构建一个高度和宽度为224的单通道数据样本X

X = torch.randn(size=(1, 1, 224, 224))

训练模型

# 定义一个比例因子 ratio,用于缩小 VGG 模型中卷积层的输出通道数。
ratio = 4
# // 整除出运算,向下取整
small_conv_arch = [(pair[0], pair[1] // ratio) for pair in conv_arch]
net = vgg(small_conv_arch)

这里缩小 VGG-11 模型中卷积层的输出通道数的原因

VGG-11AlexNet计算量更大,缩小通道减少计算量,但足够用于训练Fashion-MNIST数据集。

lr, num_epochs, batch_size = 0.05, 10, 128
# resize=224 指定了将图像大小调整为224x224像素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 resize=224)
d2l.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2l.try_gpu())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5.8、网络中的网络(NiN)

5.8.1、理论部分

为什么提出NiN?

全连接层是网络里参数比重最高的地方(参数=输入通道*高*宽*输出通道*高*宽),尤其是卷积后的第一个全连接层。而卷积层参数就小得多。所以用卷积层替代全连接层,参数会更少。

NiN架构

  • 交替使用NiN块和MaxPool(stride=2),NiN块的两个1×1卷积层对每个像素增加了非线性;

  • 逐步缩小高宽,增大通道数;

    输入通道数=类别数

  • 全局AvgPool 得到输出,无全连接层,使用全局AvgPool代替全连接层,这样做不容易过拟合,需要的参数更少。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5.9、含并行连结的网络(GoogLeNet)

5.9.1、理论部分

GoogLeNet架构

5段,9个inception块。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 模型参数小,计算复杂度低;

  • Inception块,从四个路径不同层面抽取信息,在输出通道维合并。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x.shape 为 n*n
    
    通道1:n  - 1 +1 =n
    
    通道2:n + 1 * 2 - 3 +1 = n
    
    通道3:n + 2 * 2 - 5 +1 = n
    
    通道4:n + 2 - 3 + 1 = n
    
    合并后,shape 为n*4n
    
  • 第一个百层网络,有后续改进。

卷积层后面一定要跟着池化层吗?

卷积层和池化层通常一起使用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这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层次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特性,帮助网络更好地捕获图像特征、减少过拟合以及降低计算负担。虽然不是一定要跟着池化层,但这种组合在很多情况下被证明是有效的。

经过卷积层之后,特征图包含了更高级的特征表示。池化操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取这些抽象特征,从而让网络更加关注物体的重要特征,而不是像素级细节。

池化操作有助于减少模型对训练数据中微小变化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通过降低特征图的维度,池化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取出更稳定的特征,减少模型对噪声的响应。

池化层可以减小特征图的尺寸,通过保留主要信息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池化操作还有助于增加模型对于平移、旋转和缩放等空间变化的鲁棒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空间不变性。这对于图像识别任务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希望模型能够识别出物体不受其在图像中的位置变化的影响。

池化层在减小特征图尺寸的同时,也减少了网络中的参数数量。这有助于减轻模型的计算负担和内存需求,特别是在深层网络中。

5.9.2、代码实现

定义Inception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 定义继承自 nn.Module 的类
class Inception(nn.Module):
    # 类的构造函数
    # self: 指代对象本身,这里指代的是 Inception 模块的实例
    # **kwargs: 用于接收不定数量的关键字参数,以字典的形式传递给函数或方法
    # c1--c4是每条路径的输出通道数
    def __init__(self, in_channels, c1, c2, c3, c4, **kwargs):
        # 调用父类 nn.Module 的构造函数,并传递额外的关键字参数 **kwargs
        super(Inception, self).__init__(**kwargs)
        # 线路1,单1x1卷积层
        self.p1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1, kernel_size=1)
        # 线路2,1x1卷积层后接3x3卷积层
        self.p2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2[0], kernel_size=1)
        self.p2_2 = nn.Conv2d(c2[0], c2[1], kernel_size=3, padding=1)
        # 线路3,1x1卷积层后接5x5卷积层
        self.p3_1 = nn.Conv2d(in_channels, c3[0], kernel_size=1)
        self.p3_2 = nn.Conv2d(c3[0], c3[1], kernel_size=5, padding=2)
        # 线路4,3x3最大汇聚层后接1x1卷积层
        self.p4_1 =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self.p4_2 = nn.Conv2d(in_channels, c4, kernel_size=1)

    def forward(self, x):
        p1 = F.relu(self.p1_1(x))
        p2 = F.relu(self.p2_2(F.relu(self.p2_1(x))))
        p3 = F.relu(self.p3_2(F.relu(self.p3_1(x))))
        p4 = F.relu(self.p4_2(self.p4_1(x)))
        # 在通道维度上连结输出
        return torch.cat((p1, p2, p3, p4), dim=1)

F.relu()nn.ReLU()区别?

F.relu()

  • F 表示 torch.nn.functional 模块,这是 PyTorch 中提供的函数式接口,它是一个纯函数。
  • 由于是函数式接口,F.relu() 在使用时不会产生可训练的参数,也不会被添加到网络的计算图中。

nn.ReLU()

  • nn 表示 torch.nn 模块,nn.ReLU() 是一个类,它实际上是一个层(Layer),可以像其他层一样添加到神经网络中。
  • 由于是层,nn.ReLU() 在使用时会被添加到网络的计算图中,可以进行反向传播,如果模型是可>训练的,该层的参数也会被优化器更新。

GoogLeNet定义成5个 Sequential

b1 = nn.Sequential(nn.Conv2d(1, 64,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b2 = nn.Sequential(nn.Conv2d(64, 64, kernel_size=1),
                   nn.ReLU(),
                   nn.Conv2d(64, 19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 它接受的输入通道数是 192,然后定义了四个分支:
# 64 个输出通道的线路1
# (96, 128) 个输出通道的线路2
# (16, 32) 个输出通道的线路3
# 32 个输出通道的线路4
# 对应类构造函数的 in_channel,c1-c4
b3 = nn.Sequential(Inception(192, 64, (96, 128), (16, 32), 32),
                   Inception(256, 128, (128, 192), (32, 96), 64),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b4 = nn.Sequential(Inception(480, 192, (96, 208), (16, 48), 64),
                   Inception(512, 160, (112, 224), (24, 64), 64),
                   Inception(512, 128, (128, 256), (24, 64), 64),
                   Inception(512, 112, (144, 288), (32, 64), 64),
                   Inception(528, 256, (160, 320), (32, 128), 128),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b5 = nn.Sequential(Inception(832, 256, (160, 320), (32, 128), 128),
                   Inception(832, 384, (192, 384), (48, 128), 128),
                   # 自适应平均池化层,用于将特征图的尺寸自适应地汇聚到指定的输出尺寸。自适应池化层在网络的最后用于全局特征提取和尺寸统一化,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输入。然而,在网络的前期,普通池化层更适合逐渐减小特征图的尺寸和抽取低级别的特征。
                   nn.AdaptiveAvgPool2d((1,1)),
                   # 卷积和池化等操作后输出多维的特征图(也称为张量),但在进入全连接层之前,需要将这个张量转换为一个一维向量
                   nn.Flatten())
# 全连接层输入特征向量的长度为 1024,输出为长度为 10 的向量
net = nn.Sequential(b1, b2, b3, b4, b5, nn.Linear(1024, 10))
#将输入的高和宽从224降到96,这简化了计算
X = torch.rand(size=(1, 1, 96, 96))
#可验证块形状(略)

训练模型

lr, num_epochs, batch_size = 0.1, 10, 128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 resize=96)
d2l.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2l.try_gpu())

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深度学习,Python,深度学习,cnn,pytorch

闲谈

个性化定制界面与极简版原装界面:我们为什么选择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软件、应用程序、网站等各种数字平台中,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桥梁,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感受。在这个背景下,个性化定制界面和极简版原装界面成为了用户选择的两种不同趋势。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71557.html


个性化定制界面,作为一种用户体验的关键创新,强调了用户的个人喜好和需求。通过允许用户自定义颜色、布局、字体等元素,个性化界面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和操作偏好。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户感到更加亲近和熟悉,提升了用户的情感连接。此外,个性化界面还能够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因为用户可以将界面调整为最适合自己工作方式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寻找时间。
然而,极简版原装界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极简界面强调简洁、直观,去除了冗余的元素和复杂的设计,使用户能够更加专注地完成任务。这种设计风格适用于那些追求高效率、集中注意力的用户群体。极简界面的设计哲学是“少即是多”,它通过减少视觉噪音和干扰,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操作逻辑,降低了学习成本。
那么,为什么选择个性化界面?个性化界面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每个人的审美和操作习惯都不同,个性化界面可以让用户在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同时,个性化界面还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用户情感连接的建立,因为用户可以将界面个性化地定制成与品牌形象相符的样式。
综合来看,个性化定制界面和极简版原装界面各有其适用场景。在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界面设计风格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无论是追求与品牌形象一致的个性化,还是追求高效率和专注的极简体验,界面设计都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创造出更优秀的用户体验。

到了这里,关于卷积神经网络——中篇【深度学习】【PyTorch】【d2l】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AI】《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笔记(十七):卷积神经网络入门

    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多层感知机中,已经认识了全链接层,缺点很明显,在稍微大点的网络模型中,参数成指数级别增长。参数量很快就达到数十亿,这样的量级几乎无法计算。为此科学家们想出一个减少参数的方法:卷积。 从全链接层到卷积的推论,使用如下两个原则: 平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3)
  • 【AI】《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笔记(十九):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oogLeNet、ResNet、DenseNet)

    发布时间:2014年 GoogLeNet的贡献是如何选择合适大小的卷积核,并将不同大小的卷积核组合使用。 之前介绍的网络结构都是串行的,GoogLeNet使用并行的网络块,称为“Inception块” “Inception块”前后进化了四次,论文链接: [1]https://arxiv.org/pdf/1409.4842.pdf [2]https://arxiv.org/pdf/150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5)
  • 深度学习图像分类实战——pytorch搭建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LeNet, ResNet50)进行场景图像分类(详细)

    目录 1  一、实验过程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简介 1.3  数据集的介绍 1.4  一、LeNet5网络模型 1.5  二、AlexNet网络模型 1.6  三、ResNet50(残差网络)网络模型  二、实验代码 导入实验所需要的库  参数配置 数据预处理 重新DataSet 加载数据转为DataLoader函数 可视化一批训练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47)
  • 【AI】《动手学-深度学习-PyTorch版》笔记(十八):卷积神经网络模型(LeNet、AlexNet、VGG、NiN)

    发布时间:1989年 模型目的:识别手写数字 1.3.1 相关函数原型 1)nn.Conv2d:卷积层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7)
  •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CV领域发展 CV领域是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领域的简称。 计算机视觉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科学,让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类在观察外界的视觉、图像的能力,包括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等。 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有以下特点: 视觉系统的出现和不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40)
  •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结构,主要用于 图像识别 、 计算机视觉 等领域。该结构在处理图像等高维数据时表现出色,因为它具有共享权重和局部感知的特点,一方面减少了权值的数量使得网络易于优化,另一方面降低了模型的复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27)
  • PyTorch入门学习(八):神经网络-卷积层

    目录 一、数据准备 二、创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三、可视化卷积前后的图像 一、数据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数据集来演示卷积层的应用。在这个示例中,使用了CIFAR-10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10个不同类别的图像数据,用于分类任务。使用PyTorch的 torchvision 库来加载CIFAR-1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29)
  • 【深度学习】6-1 卷积神经网络 - 卷积层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 CNN 被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各种场合,在图像识别的比赛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几乎都以 CNN 为基础。 首先,来看一下 CNN 的网络结构,了解 CNN 的大致框架。CNN 和之前介绍的神经网络一样,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通过组装层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1)
  • Python中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

    当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一个开源的高级编程语言,Python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为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本文将深入探究Python中的深度学习,重点聚焦于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32)
  • 深度学习基础——卷积神经网络(一)

    卷积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基本操作,对于图像的特征提取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卷积的基本原理与作用,然后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卷积操作,并展示了均值、高斯与sobel等几种经典卷积核的卷积效果,接着调用MindSpore中的卷积算子Conv2d来实现卷积操作,最后介绍了Mind

    2024年02月20日
    浏览(2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