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欢迎大佬们来逛逛
层次分析法
步骤描述
- 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建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层次分为三类:目标层,准则(指标)层,方案层。
- 比较指标层中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构建一个成对比较矩阵。
- 自行判断两个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 如果指标1重要程度大于指标2,并且赋予一个重要程度为3,因此得到其指标1的值为3,
- 同理指标2的重要程度小于指标1(不能存在矛盾),因此相对的指标2的值为 1 3 \frac{1}{3} 31
- 因此任意两个指标重要度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 i j > 0 , a i j = 1 a j i , i , j ∈ ( 1 , 2 , 3 , . . . n ) a_{ij}>0,a_{ij} = \frac{1}{a_{ji}},i,j\in(1,2,3,...n) aij>0,aij=aji1,i,j∈(1,2,3,...n)
- 接着构建出所有两个指标的这种关系,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所有指标两两之间的成对比较矩阵 A n n A_{nn} Ann,其中 n n n 为指标的数量。
- 在单一准则下计算指标相对排序的权重,以及进行判断矩阵(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计算方案层中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从而得到评价后的结果。
算法流程
- 通过分层与条理化后,我们得到了两两指标之间的成对比较矩阵(判断矩阵):
∣ 1 3 1 1 / 3 1 / 3 1 1 / 2 1 / 5 1 2 1 1 / 3 3 5 5 1 ∣ \left|\begin{array}{cccc}1 & 3 & 1 & 1 / 3 \\1 / 3 & 1 & 1 / 2 & 1 / 5 \\1 & 2 & 1 & 1 / 3 \\3 & 5 & 5 & 1\end{array}\right| 11/313312511/2151/31/51/31
- 首先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T:
T = [ t 1 t 2 ⋯ t n ] T=\begin{bmatrix}t_1&t_2&\cdots&t_n\end{bmatrix} T=[t1t2⋯tn]
- 得到权重向量W:
W = [ w 1 w 2 ⋯ w n ] w i = t i ∑ i = 1 n t i \begin{gathered}W=\begin{bmatrix}w_1&w_2&\cdots&w_n\end{bmatrix}\\\\w_i=\frac{t_i}{\sum_{i=1}^nt_i}\end{gathered} W=[w1w2⋯wn]wi=∑i=1ntiti
- 计算一致性指标 C I CI CI
C I = λ max − n n − 1 C I=\frac{\lambda_{\max }-n}{n-1} CI=n−1λmax−n
- 查找相应的随机平均一致性指标 R I RI RI:如果 n = 5 n = 5 n=5 则表示有五个指标,则 R I = R I ( 1 , 5 ) = 1.12 RI = RI(1,5) = 1.12 RI=RI(1,5)=1.12
- 计算**一致性比例CR:**当 C R < 0.10 CR<0.10 CR<0.10 时,一致性接受,否则改矩阵应该适当修改参数。
C R = C I R I CR = \frac{CI}{RI} CR=RICI
- 计算评价对象的得分:其中 P P P 为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 W W W为权重向量
S c o r e = P ⋅ W Score = P \cdot W Score=P⋅W
完整代码
function [Score,W] = mfunc_levelAnalysis(A,data)
% 层次分析法:求解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与对应权重
% paramts:
% A: 两两指标之间的自定义的成对对角矩阵 Shape: (n,n)
% data: 原始数据矩阵,(m,n) m为评价对象,n为评价指标
% returns:
% Score: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
% W: 所有指标的权重
% 成对对角矩阵:A判别矩阵
% A=[1,3,1,1/3;
% 1/3,1,1/2,1/5;
% 1,2,1,1/3;
% 3,5,3,1];
[n,~]=size(data);
%Z=zscore(X);
Z = data ./ repmat(sum(data.*data) .^ 0.5, n, 1); %矩阵归一化
[n,~]=size(A);
%求特征值特征向量,找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V,D]=eig(A);
tzz=max(max(D)); %找到最大的特征值
c1=find(D(1,:)==tzz);%找到最大的特征值位置
T=V(:,c1);%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赋权重
W=zeros(n,1);
for i=1:n
W(i,1)=T(i,1)/sum(T);
end
%一致性检验
CI=(tzz-n)/(n-1);
RI=[0,0,0.58,0.9,1.12,1.24,1.32,1.41,1.45,1.49,1.52,1.54,1.56,1.58,1.59];
%判断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
CR=CI/RI(1,n);
if CR>=0.1
fprintf('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n');
else
fprintf('通过一致性检验\n');
end
score=Z*W;
Score=100*score/max(score);
end
有关成对比较矩阵两两指标之间的的相关重要性的程度参考: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88894.html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88894.html
到了这里,关于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