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相似对角化判定定理和计算方法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LA@相似对角化判定定理和计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方阵相似对角化

引言

  • 如果方阵 A ∼ Λ \bold{A}\sim{\bold{\Lambda}} AΛ,且 Λ \bold{\Lambda} Λ是一个对角阵(方阵),则称 A \bold{A} A可以相似对角化(简称为对角化)

相似对角化变换矩阵的性质

  • n n n阶矩阵 A \bold{A} A可以被分解为 A = P Λ P − 1 \bold{A=P\Lambda{P^{-1}}} A=P1(1),即 P − 1 A P = Λ \bold{P^{-1}AP=\Lambda} P1AP=Λ(2),不妨将 P \bold{P} P称为相似对角化变换矩阵,简称对角化变换矩阵

  • (2)两边同时作乘 P − 1 \bold{P}^{-1} P1有: A P = P Λ \bold{AP=P\Lambda} AP=(3)

  • P \bold{P} P用其列向量表示为 P = ( p 1 , ⋯   , p n ) \bold{P}=(\bold p_1,\cdots,\bold p_n) P=(p1,,pn), Λ = diag ( λ 1 , ⋯   , λ n ) \bold{\Lambda}=\text{diag}(\lambda_1,\cdots,\lambda_n) Λ=diag(λ1,,λn)代入(3)的两边,即得

    • A ( p 1 , ⋯   , p n ) {\bold A(\bold p_1,\cdots,\bold p_n)} A(p1,,pn)= ( p 1 , ⋯   , p n ) Λ (\bold p_1,\cdots,\bold p_n)\bold{\Lambda} (p1,,pn)Λ(3.1)

    • ( p 1 , ⋯   , p n ) ( λ 1 λ 2 ⋱ λ n ) = ( λ 1 p 1 , ⋯   , λ n p n ) (\bold p_1,\cdots,\bold p_n) \begin{pmatrix} {{\lambda _1}} & {} & {} & {} \cr {} & {{\lambda _2}} & {} & {} \cr {} & {} & \ddots & {} \cr {} & {} & {} & {{\lambda _n}} \cr \end{pmatrix} =(\lambda_1\bold{p}_1,\cdots,\lambda_n{\bold{p}_n}) (p1,,pn) λ1λ2λn =(λ1p1,,λnpn)

  • (3.1)两边化简

    • ( A p 1 , ⋯   , A p n ) (\bold{A}\bold p_1,\cdots,\bold{A}\bold p_n) (Ap1,,Apn)= ( λ 1 p 1 , ⋯   , λ n p n ) (\lambda_1\bold{p}_1,\cdots,\lambda_n{\bold{p}_n}) (λ1p1,,λnpn)(3.2)
  • 于是 A p i = λ i p i \bold{Ap}_i=\lambda_i\bold{p}_i Api=λipi, i = 1 , ⋯   , n i=1,\cdots,n i=1,,n(4)

  • 可见, λ i \lambda_i λi A \bold{A} A的特征值, p i \bold{p}_i pi就是 A \bold{A} A对应于 λ i \lambda_i λi的特征向量

  • 反之,若已知矩阵 Q = ( q 1 , ⋯   , q n ) \bold{Q}=(\bold{q}_1,\cdots,\bold{q}_n) Q=(q1,,qn)的列向量满足: A q i = λ i q i \bold{A}\bold{q}_i=\lambda_i\bold{q}_i Aqi=λiqi, i = 1 , ⋯   , n i=1,\cdots,n i=1,,n则有

    • ( A q 1 , ⋯   , A q n ) (\bold{A}\bold q_1,\cdots,\bold{A}\bold q_n) (Aq1,,Aqn)= ( λ 1 q 1 , ⋯   , λ n q n ) (\lambda_1\bold{q}_1,\cdots,\lambda_n{\bold{q}_n}) (λ1q1,,λnqn),即
    • A ( q 1 , ⋯   , q n ) {\bold A(\bold q_1,\cdots,\bold q_n)} A(q1,,qn)= ( q 1 , ⋯   , q n ) Λ (\bold q_1,\cdots,\bold q_n)\bold{\Lambda} (q1,,qn)Λ
    • A Q = Q Λ \bold{AQ}=\bold{Q\Lambda} AQ=(5)

构造对角化变换矩阵

  • 由于n阶矩阵 A \bold{A} A恰好有 n n n个特征值 λ 1 , ⋯   , λ n \lambda_1,\cdots,\lambda_n λ1,,λn,并且可以对应地求得 n n n个特征向量 Q : q 1 , ⋯   , q n Q:\bold{q}_1,\cdots,\bold{q}_n Q:q1,,qn,所以可以考虑将 Q = ( Q ) \bold{Q}=(Q) Q=(Q)作为对角化变换矩阵候选,此时一定有(5)成立

  • 因为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能不唯一,所以候选矩阵 Q \bold{Q} Q可能不唯一,甚至可能是复矩阵

  • 而且 Q \bold{Q} Q不一定是可逆方阵,需要添加限制条件: n n n阶矩阵 Q \bold{Q} Q是可逆矩阵,即 Q Q Q是线性无关的

  • 如果满足这个附加条件,对(5)两边同时左乘 Q − 1 \bold{Q}^{-1} Q1,得 Q − 1 A Q = Q − 1 Q Λ \bold{Q}^{-1}\bold{AQ}=\bold{Q}^{-1}\bold{Q\Lambda} Q1AQ=Q1= Λ \bold{\Lambda} Λ(6),也就是说, Q \bold{Q} Q就是 A \bold{A} A得对角化变换矩阵

  • 上述讨论中心是矩阵 A \bold{A} 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条基于 A \bold{A} A的可对角化判定定理和计算对角化变换阵的方法,上述讨论已经给出了这样的定理和条件,归纳如下节

方阵可对角化判定定理🎈

  • n n n阶矩阵 A \bold{A} A和一个对角阵相似的充要条件 A \bold{A} A n n n线性无关特征向量 P : p 1 , ⋯   , p n P:\bold{p}_1,\cdots,\bold{p}_n P:p1,,pn

  • 并且,由上述方法构造的对角化变换阵 P = ( P ) \bold{P}=(P) P=(P) A \bold{A} A变换为由 A \bold{A} A n n n个特征值构成的对角阵 Λ = diag ( λ 1 , ⋯   , λ n ) \bold\Lambda=\text{diag}(\lambda_1,\cdots,\lambda_n) Λ=diag(λ1,,λn);即 P − 1 A P = diag ( λ 1 , ⋯   , λ n ) \bold{P^{-1}AP=\text{diag}(\lambda_1,\cdots,\lambda_n)} P1AP=diag(λ1,,λn)

  • 下面继续推进这个结论,使得条件" n n n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更加具体,有分为两大类情况

推论:无重根特征值的方阵可以对角化

  • 重根特征值:指 A \bold{A} A的特征方程出现重根的那些根对应的特征值
  • 无重根特征值的方阵可以对角化
    • 由于 A \bold{A} A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所以若 A \bold{A} A的特征向量 λ 1 , ⋯   , λ n \lambda_1,\cdots,\lambda_n λ1,,λn是互不相等的,那么 A \bold{A} A可以对角化

含重根特征值的方阵的对角化判定定理

  • 有重根特征值的方阵不一定可对角化(这对应于重根特征值问题)
    • 事实上, k k k重根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组中的向量不超过 k k k
    • 所以含有重根特征值的方阵 A \bold{A} A n n n个特征向量向量不一定是线性无关的

总结👺

  • A \bold{A} A的特征值 λ i \lambda_i λi,( i = 1 , ⋯   , m i=1,\cdots,m i=1,,m, m ⩽ n m\leqslant n mn)的重数为 k i k_i ki, k i ⩾ 1 , ∑ i = 1 m k i = n k_i\geqslant{1},\sum_{i=1}^{m}k_i=n ki1,i=1mki=n;则:方阵 A \bold{A} A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特征值 λ i \lambda_i λi对应的特征向量中有 k i k_i ki个是线性无关的

综合:对角化步骤归纳

对角化问题的求解过程综合运用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相关知识

  1. 求出方阵 A \bold{A} A所有特征值 λ 1 , ⋯   , λ n \lambda_1,\cdots,\lambda_n λ1,,λn
  2. 求解不同特征值 λ i \lambda_i λi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 ( λ i E − A ) x = 0 \bold{(\lambda}_{i}\bold{E-\bold{A})x=0} (λiEA)x=0<1>的基础解系
    • 判断基础解系中包含的向量个数是否和特征值 λ i \lambda_i λi的重数 n i n_i ni一致
    • 如果所有特征值的重数 n i n_i ni和对应的基础解系向量个数一致,则 A \bold{A} A可以对角化
    • 如果出现不一致,则 A \bold{A} A不可对角化
  3. 如果可对角化,则需要求解出一个可逆矩阵 P \bold{P} P,使得 P − 1 A P = Λ \bold P^{-1}\bold{AP}=\bold\Lambda P1AP=Λ
    • A \bold{A} A n n n个线性无关特征向量为 P : p 1 , ⋯   , p n P:\bold{p}_1,\cdots,\bold{p}_n P:p1,,pn,则
      • P = ( P ) \bold{P}=(P) P=(P)
      • Λ = diag ( λ 1 , ⋯   , λ n ) \bold\Lambda=\text{diag}(\lambda_1,\cdots,\lambda_n) Λ=diag(λ1,,λn)

如果 A \bold{A} A可对角化的话,求 A \bold{A} A的对角化变换阵及其对角化矩阵

  • A = ( 2 − 1 − 1 0 − 1 0 0 2 1 ) A=\begin{pmatrix} 2 & { - 1} & { - 1} \cr 0 & { - 1} & 0 \cr 0 & 2 & 1 \cr \end{pmatrix} A= 200112101
特征值计算
  • ∣ λ E − A ∣ = ( λ − 2 ) ( λ + 1 ) ( λ − 1 ) = 0 |\lambda{E}-A|=(\lambda-2)(\lambda+1)(\lambda-1)=0 λEA=(λ2)(λ+1)(λ1)=0
    • λ 1 = 2 , λ 2 = − 1 , λ 3 = 1 \lambda_1=2,\lambda_2=-1,\lambda_3=1 λ1=2,λ2=1,λ3=1都是单根特征值,显然 A \bold{A} A可以对角化
构造相似变换阵
  • ( λ 1 E − A ) x = 0 (\lambda_1{\bold E}-\bold{A})x=0 (λ1EA)x=0

    • ( 2 E − A ) x = 0 2 E − A = ( 0 1 1 0 3 0 0 − 2 1 ) → ( 0 1 0 0 0 1 0 0 0 ) \bold {(2E-A)x}=0 \\ \bold {2E-A}= \begin{pmatrix} 0 & 1 & 1 \cr 0 & 3 & 0 \cr 0 & { - 2} & 1 \cr \end{pmatrix} \to \begin{pmatrix} 0 & 1 & 0 \cr 0 & 0 & 1 \cr 0 & 0 & 0 \cr \end{pmatrix} (2EA)x=02EA= 000132101 000100010

    • x 2 = 0 x 3 = 0 x 1 可以是任意常数 可以取基础解系为 p = ( 1 , 0 , 0 ) T x_2=0 \\x_3=0 \\ x_1可以是任意常数 \\ 可以取基础解系为\bold{p}=(1,0,0)^T x2=0x3=0x1可以是任意常数可以取基础解系为p=(1,0,0)T

  • ( λ 2 E − A ) x = 0 (\lambda_2\bold E-\bold{A})x=0 (λ2EA)x=0

    • ( − E − A ) x = 0 \bold {(-E-A)x=0} (EA)x=0,取基础解系 p 2 = ( 0 , − 1 , 1 ) T \bold{p}_2=(0,-1,1)^{T} p2=(0,1,1)T
  • ( λ 3 E − A ) x = 0 (\lambda_3\bold E-\bold{A})x=0 (λ3EA)x=0

    • ( E − A ) x = 0 \bold {(E-A)x=0} (EA)x=0,取基础解系 p 3 = ( 1 , 0 , 1 ) T \bold{p}_3=(1,0,1)^T p3=(1,0,1)T
下结论
  • 满足 Λ = P − 1 A P {\bold \Lambda=\bold P^{-1}\bold {AP}} Λ=P1AP的两个矩阵

  • P = ( 1 0 1 0 − 1 0 0 1 1 ) ; Λ = diag ( 2 , − 1 , 1 ) \bold {P}=\begin{pmatrix} 1 & 0 & 1 \cr 0 & { - 1} & 0 \cr 0 & 1 & 1 \cr \end{pmatrix}; \bold \Lambda=\text{diag}(2,-1,1) P= 100011101 ;Λ=diag(2,1,1)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89072.html

到了这里,关于LA@相似对角化判定定理和计算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LA@二次型标准形@标准化问题介绍和合同对角化@二次型可标准化定理

    如果二次型只含有变量的平方项,则称之为 二次型的标准形 或 法式 ,即 f ( y 1 , ⋯   , y n ) f(y_1,cdots,y_n) f ( y 1 ​ , ⋯ , y n ​ ) = ∑ i = 1 n k i y i 2 sum_{i=1}^{n}k_iy_i^2 ∑ i = 1 n ​ k i ​ y i 2 ​ 标准形的矩阵式 f ( y 1 , ⋯   , y n ) = ∑ i n k i y i 2 = ( y 1 , y 2 , ⋯   , y n ) ( k 1 0 ⋯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43)
  • 线性代数的学习和整理18:什么是维度,什么是秩?秩的各种定理&&秩的计算 (计算部分未完成)

    目录 0 问题引出:什么是秩? 概念备注: 1 先厘清:什么是维数? 1.1 真实世界的维度数 1.2 向量空间的维数 1.2.1 向量空间,就是一组最大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基张成的空间 1.3 向量α的维数 1.3.1 向量的维数=分量(数字/标量)个数 1.4 向量组/矩阵 A 的维数 1.4.1 什么是向量组的维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38)
  •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章 —— 二次型(2,基本定理及二次型标准化方法)

    了解了关于二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梳理了矩阵三大关系后,我们继续往后学习二次型的内容。 定理 1 —— (标准型定理)任何二次型 X T A X pmb{X}^Tpmb{AX} X T A X 总可以经过可逆的线性变换 X = P Y pmb{X=PY} X = P Y ,即 P pmb{P} P 为可逆矩阵,把二次型 f ( X ) f(pmb{X}) f ( X ) 化为标准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30)
  • LA@n维向量@解析几何向量和线性代数向量

    n维向量 由 n n n 个有次序的数 a 1 , a 2 , ⋯   , a n a_1,a_2,cdots,a_n a 1 ​ , a 2 ​ , ⋯ , a n ​ 组成的 有序数组 称为 n维向量 ,简称 向量 数 a i a_i a i ​ 称为向量的第 i i i 个 分量 向量类型 实向量和复向量 分量全为实数的向量称为 实向量 ,分量是复数的向量称为 复向量 (实向量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28)
  • 【线性代数】P3 拉普拉斯定理

    拉普拉斯定理是通过对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变形展开得到,有关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见: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098506/article/details/126765390 假设有四阶行列式: k阶子式 行列式D的一个二阶子式为: 余子式 那么二阶子式A的余子式为: 代数余子式 那么二阶子式的代数余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34)
  • 线性代数|分块对角矩阵的定义和性质

    前置知识: 阶梯形行列式的性质 定义 设 A boldsymbol{A} A 为 n n n 阶方阵,若 A boldsymbol{A} A 的分块矩阵只有在对角线上有非零子块,其余子块都为零矩阵,且在对角线上的子块都是方阵,即 A = ( A 1 O A 2 ⋱ O A s ) boldsymbol{A} = begin{pmatrix} boldsymbol{A}_1 boldsymbol{O} \\\\ boldsymbol{A}_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28)
  • 宋浩线性代数笔记(五)矩阵的对角化

    本章的知识点难度和重要程度都是线代中当之无愧的T0级,对于各种杂碎的知识点,多做题+复盘才能良好的掌握,良好掌握的关键点在于:所谓的性质A与性质B,是谁推导得谁~ 目录 5.1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5.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5.3相似矩阵and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 

    2024年02月13日
    浏览(43)
  • 线性代数 --- 线性代数基本定理上(四个基本子空间的维数,行秩=列秩)

    构造子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给出一组向量,由他们来张成子空间。         例如,矩阵的列空间和行空间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构造的,他们分别是由矩阵的各列和各行张成的。 2,一种是给出子空间所应受到的约束,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向量构成了该子空间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39)
  • 线性代数(五) | 矩阵对角化 特征值 特征向量

    矩阵实际上是一种变换,是一种旋转伸缩变换(方阵) 不是方阵的话还有可能是一种升维和降维的变换 直观理解可以看系列超赞视频线性代数-哔哩哔哩_Bilibili 比如A= ( 1 2 2 1 ) begin{pmatrix}12\\\\21end{pmatrix} ( 1 2 ​ 2 1 ​ ) x= ( 1 2 ) begin{pmatrix}1\\\\2end{pmatrix} ( 1 2 ​ ) 我们给x左乘A实际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50)
  • 线性代数|证明:线性变换在两个基下的矩阵相似

    前置定义 1(基变换公式、过渡矩阵) 设 α 1 , ⋯   , α n boldsymbol{alpha}_1,cdots,boldsymbol{alpha}_n α 1 ​ , ⋯ , α n ​ 及 β 1 , ⋯   , β n boldsymbol{beta}_1,cdots,boldsymbol{beta}_n β 1 ​ , ⋯ , β n ​ 是线性空间 V n V_n V n ​ 中的两个基, { β 1 = p 11 α 1 + p 21 α 2 + ⋯ + p n 1 α n β 2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3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