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N算法概述及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实战代码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DQN算法概述及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实战代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一. DQN算法概述


1.1 算法定义

Q-Learing是在一个表格中存储动作对应的奖励值,即状态-价值函数Q(s,a),这种算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强化学习任务所面临的状态空间是连续的,存在无穷多个状态,这种情况就不能再使用表格的方式存储价值函数。

于是,诞生了DQN算法,即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是指基于深度学习的Q-Learing算法,用来解决连续状态空间和离散动作空间问题。此时的状态-价值函数变为Q(s,a;w)w是神经网络训练的参数矩阵。

DQN算法有两个非常大的优点,分别是经验回放和双Q表,下面详细讲解。

1.2 经验回放

不使用经验回放DQN算法的缺点:

  1. 使用完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就丢弃,造成经验浪费
  2. 我们按顺序使用四元组,前后两个transition四元组相关性很强,这种相关性对学习Q网络是有害的。

经验回放原理

经验回放会构建一个回放缓冲区(replay buffer),存储若干条transition,称为经验区,某一个策略与环境交互,收集很多条transition,放入回放缓冲区,回放缓冲区中的经验transition可能来自不同的策略。回放缓冲区只有在它装满的时候才会把旧的数据丢掉

使用经验回放优点:

  1. 能够重复使用经验,数据利用率高,对于数据获取困难的情况尤其有用。
  2. 把序列打散,消除相关性,使得数据满足独立同分布,从而减小参数更新的方差,提高收敛速度。

1.3 目标网络

不使用目标网络DQN算法的缺点

因为要计算目标网络的目标值target,会使用最大值,这样就会造成计算的结果比真实值要大,用高估的结果再去更新自己,在网络中一次次循环过程,该最大化会越来越大,导致高估。

目标网络原理

使用第二个网络,称为目标网络: Q ( s , a ; w − ) Q(s,a;{w^-}) Q(s,a;w),网络结构和原来的网络 Q ( s , a ; w ) Q(s,a;{w}) Q(s,a;w)一样,只是参数不同 w − ≠ w {w^-}≠w w=w,原来的网络称为评估网络

两个网络的作用不一样:

  • 评估网络 Q ( s , a ; w ) Q(s,a;{w}) Q(s,a;w)负责控制智能体,收集经验,梯度下降、反向传播

  • 目标网络 Q ( s ′ , a ′ ; w − ) Q(s^{\prime},a^{\prime};w^{-}) Q(s,a;w)用于计算下一状态Q

  • 在更新过程中,只更新评估网络 Q ( s , a ; w ) Q(s,a;{w}) Q(s,a;w)的权重 w w w,目标网络 Q ( s , a ; w − ) Q(s,a;{w^-}) Q(s,a;w)的权重保持 w − {w^-} w不变,在更新一定次数后,再将更新过的评估网络的权重复制给目标网络,进行下一批更新,这样目标网络也能得到更新

使用目标网络的优点

利用目标网络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自举,减缓高估问题;由于在目标网络没有变化的一段时间内回报的目标值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目标网络的引入增加了学习的稳定性。

1.4 完整训练过程

DQN算法概述及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实战代码,# DL,算法,pytorch,DQN,深度学习

  1. 初始化:初始化深度神经网络 Q Q Q 和目标网络 Q target Q_{\text{target}} Qtarget 的权重 θ \theta θ θ − \theta^- θ
  2. 数据收集: 在环境中与智能体进行交互,执行动作并观察状态转移、奖励和终止状态,将这些经验存储在经验回放缓冲区中。
  3. 经验回放: 从经验回放缓冲区中随机抽样一批经验,用于更新神经网络。这有助于减少样本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训练的稳定性。
  4. Q值估计: 使用神经网络 Q Q Q 估计当前状态下所有动作的 Q 值。
  5. 目标计算: 使用目标网络 Q target Q_{\text{target}} Qtarget 估计下一状态的最大 Q 值,即 max ⁡ a ′ Q target ( s ′ , a ′ ; θ − ) \max_{a'} Q_{\text{target}}(s', a'; \theta^-) maxaQtarget(s,a;θ)
  6. 更新目标: 使用当前奖励和计算的目标 Q 值更新目标值:

t a r g e t = r + γ ⋅ max ⁡ a ′ Q t a r g e t ( s ′ , a ′ ; θ − ) \mathrm{target}=r+\gamma\cdot\max_{a^{\prime}}Q_{\mathrm{target}}(s^{\prime},a^{\prime};\theta^{-}) target=r+γmaxaQtarget(s,a;θ)

  1. 计算损失: 使用均方误差损失计算 Q 值估计与目标之间的差异:

L ( θ ) = 1 2 ( target − Q ( s , a ; θ ) ) 2 \mathcal{L}(\theta)=\frac12\left(\text{target}-Q(s,a;\theta)\right)^2 L(θ)=21(targetQ(s,a;θ))2

  1. 更新网络: 使用梯度下降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 θ \theta θ,最小化损失 L ( θ ) \mathcal{L}(\theta) L(θ)

∇ θ L ( θ ) = − ( t a r g e t − Q ( s , a ; θ ) ) ⋅ ∇ θ Q ( s , a ; θ ) \nabla_\theta\mathcal{L}(\theta)=-\left(\mathrm{target}-Q(s,a;\theta)\right)\cdot\nabla_\theta Q(s,a;\theta) θL(θ)=(targetQ(s,a;θ))θQ(s,a;θ)

θ ← θ − α ⋅ ∇ θ L ( θ ) \theta\leftarrow\theta-\alpha\cdot\nabla_\theta\mathcal{L}(\theta) θθαθL(θ)

  1. 周期性更新目标网络: 每隔一定的时间步骤,将目标网络的权重 θ − \theta^- θ 更新为当前网络的权重 θ \theta θ

  2. 重复步骤2至9: 迭代地进行数据收集、经验回放、更新网络等步骤。

1.5 总结

深度Q网络将Q学习与深度学习结合,用深度网络来近似动作价值函数,而Q学习则是采用表格存储;深度Q网络采用经验回放的训练方式,从历史数据中随机采样,而Q学习直接采用下一个状态的数据进行学习。

二. 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实战


直接上GitHub代码吧,注释全部写在里面了,非常详细:

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算法


为了防止有小伙伴打不开,还是这里也放一份吧
RL.py:定义DQN网络

'''
@Author :YZX
@Date :2023/8/7 10:21
@Python-Version :3.8
'''

import torch
# 用于构建神经网络的各种工具和类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numpy as np
# 用于执行神经网络中的各种操作,如激活函数、池化、归一化等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深度网络,全连接层
class Net(nn.Module):
    # 输入状态和动作,当前例子中状态有2个表示为坐标(x,y),动作有4个表示为(上下左右)
    def __init__(self, n_states, n_actions):
        super(Net, self).__init__()
        # 创建一个线性层,2行10列
        self.fc1 = nn.Linear(n_states, 10)
        # 创建一个线性层,10行4列
        self.fc2 = nn.Linear(10, n_actions)
        # 随机初始化生成权重,范围是0-0.1
        self.fc1.weight.data.normal_(0, 0.1)
        self.fc2.weight.data.normal_(0, 0.1)
 
    # 前向传播(用于状态预测动作的值)
    def forward(self, state):
        # 这里以一个动作为作为观测值进行输入(输入张量)
        # 线性变化后输出给10个神经元,格式:(x,x,x,x,x,x,x,x,x,x,x)
        state = self.fc1(state)
        # 激活函数,将负值设置为零,保持正值不变
        state = F.relu(state)
        # 经过10个神经元运算过后的数据,线性变化后把每个动作的价值作为输出。
        out = self.fc2(state)
        return out
 
# 定义DQN网络class
class DQN:
    #   n_states 状态空间个数;n_actions 动作空间大小
    def __init__(self, n_states, n_actions):
        print("<DQN init> n_states=", n_states, "n_actions=", n_actions)
        # 建立一个评估网络(即eval表示原来的网络) 和 Q现实网络 (即target表示用来计算Q值的网络)
        # DQN有两个net:target net和eval net,具有选动作、存储经验、学习三个基本功能
        self.eval_net, self.target_net = Net(n_states, n_actions), Net(n_states, n_actions)
        # 损失均方误差损失函数
        self.loss = nn.MSELoss()
        # 优化器,用于优化评估神经网络更新模型参数(仅优化eval),使损失函数尽量减小
        self.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self.eval_net.parameters(), lr=0.01)
        self.n_actions = n_actions  #   状态空间个数
        self.n_states = n_states    #   动作空间大小
 
        # 使用变量
        # 用来记录学习到第几步了
        self.learn_step_counter = 0
        # 用来记录当前指到数据库的第几个数据了
        self.memory_counter = 0
        # 创建一个2000行6列的矩阵,即表示可存储2000行经验,每一行6个特征值
        # 2*2表示当前状态state(x,y)和下一个状态next_state(x,y) + 1表示选择一个动作 + 1表示一个奖励值
        self.memory = np.zeros((2000, 2 * 2 + 1 + 1))
        self.cost = []  # 记录损失值
        self.steps_of_each_episode = []  # 记录每轮走的步数
 
    # 进行选择动作
    # state = [-0.5 -0.5]
    def choose_action(self, state, epsilon):
        # 扩展一行,因为网络是多维矩阵,输入是至少两维
        # torch.FloatTensor(x)先将x转化为浮点数张量
        # torch.unsqueeze(input, dim)再将一维的张量转化为二维的,dim=0时数据为行方向扩,dim=1时为列方向扩
        # 例如 [1.0, 2.0, 3.0] -> [[1.0, 2.0, 3.0]]
        state = torch.unsqueeze(torch.FloatTensor(state), 0)
        # 在大部分情况,我们选择 去max-value
        if np.random.uniform() < epsilon:   # greedy # 随机结果是否大于EPSILON(0.9)
            # 获取动作对应的价值
            action_value = self.eval_net.forward(state)
            #   torch.max() 返回输入张量所有元素的最大值,torch.max(input, dim),dim是max函数索引的维度0/1,0是每列的最大值,1是每行的最大值
            #   torch.max(a, 1)[1] 代表a中每行最大值的索引
            #   data.numpy()[0] 将Variable转换成tensor
            # 哪个神经元值最大,则代表下一个动作
            action = torch.max(action_value, 1)[1].data.numpy()[0]
        # 在少部分情况,我们选择 随机选择 (变异)
        else:
            #   random.randint(参数1,参数2)函数用于生成参数1和参数2之间的任意整数,参数1 <= n < 参数2
            action = np.random.randint(0, self.n_actions)
        return action


    # 存储经验
    # 存储【本次状态,执行的动作,获得的奖励分,完成动作后产生的下一个状态】
    def store_transition(self, state, action, reward, next_state):
        # 把所有的记忆捆在一起,以 np 类型
        # 把 三个矩阵 s ,[a,r] ,s_  平铺在一行 [a,r] 是因为 他们都是 int 没有 [] 就无法平铺 ,并不代表把他们捆在一起了
        #  np.hstack()是把矩阵按水平方向堆叠数组构成一个新的数组
        transition = np.hstack((state, [action, reward], next_state))
        # index 是 这一次录入的数据在 MEMORY_CAPACITY 的哪一个位置
        # 如果记忆超过上线,我们重新索引。即覆盖老的记忆。
        index = self.memory_counter % 200
        self.memory[index, :] = transition  # 将transition添加为memory的一行
        self.memory_counter += 1


    # 从存储学习数据
    # target_net是达到次数后更新, eval_net是每次learn就进行更新
    def learn(self):
        # 更新 target_net,每循环100次更新一次
        if self.learn_step_counter % 100 == 0:
            # 将评估网络的参数状态复制到目标网络中
            # 即将target_net网络变成eval_net网络,实现模型参数的软更新
            self.target_net.load_state_dict((self.eval_net.state_dict()))
        self.learn_step_counter += 1

        # eval_net是 每次 learn 就进行更新
        # 从[0,200)中随机抽取16个数据并组成一维数组,该数组表示记忆索引值
        sample_index = np.random.choice(200, 16)
        # 表示从 self.memory 中选择索引为 sample_index 的行,: 表示选取所有列
        # 按照随机获得的索引值获取对应的记忆数据
        memory = self.memory[sample_index, :]
        # 从记忆当中获取[0,2)列,即第零列和第一列,表示状态特征
        state = torch.FloatTensor(memory[:, :2])
        # 从记忆中获取[2,3)列,即第二列,表示动作特征
        action = torch.LongTensor(memory[:, 2:3])
        # 从记忆中获取[3,4)列,即第三列,表示奖励特征
        reward = torch.LongTensor(memory[:, 3:4])
        # 从记忆中获取[4,5)列,即第四列和第五列,表示下一个状态特征
        next_state = torch.FloatTensor(memory[:, 4:6])

        # 从原来的网络中获得当前状态的动作对应的预测Q值
        # self.eval_net(state)表示输入当前state,通过forward()函数输出状态对应的Q值估计
        # .gather(1, action)表示从上述Q值估计的集合中,第一个维度上获取action对应的的Q值
        # 将Q值赋值给q_eval,表示所采取动作的预测value
        q_eval = self.eval_net(state).gather(1, action)

        # 获得下一步状态的Q值
        # 把target网络中下一步的状态对应的价值赋值给q_next;此处有时会反向传播更新target,但此处不需更新,故加.detach()
        q_next = self.target_net(next_state).detach()

        # 计算对于的最大价值
        # q_target 实际价值的计算  ==  当前价值 + GAMMA(未来价值递减参数) * 未来的价值
        # max函数返回索引的最大值
        # unsqueeze(1)将上述计算出来的最大 Q 值的张量在第 1 个维度上扩展一个维度,变为一个列向量。
        q_target = reward + 0.9 * q_next.max(1)[0].unsqueeze(1)

        # 通过预测值与真实值计算损失 q_eval预测值, q_target真实值
        loss = self.loss(q_eval, q_target)
        # 记录损失值
        self.cost.append(loss.detach().numpy())
        # 根据误差,去优化我们eval网, 因为这是eval的优化器
        # 反向传递误差,进行参数更新
        self.optimizer.zero_grad()  # 梯度重置
        loss.backward()  # 反向求导
        self.optimizer.step()  # 更新模型参数

    # 绘制损失图
    def plot_cost(self):
        # np.arange(3)产生0-2数组
        plt.plot(np.arange(len(self.cost)), self.cost)
        plt.xlabel("step")
        plt.ylabel("cost")
        plt.show()

    # 绘制每轮需要走几步
    def plot_steps_of_each_episode(self):
        plt.plot(np.arange(len(self.steps_of_each_episode)), self.steps_of_each_episode)
        plt.xlabel("episode")
        plt.ylabel("done steps")
        plt.show()

MazeEnv.py:创建环境地图

'''
@Author :YZX
@Date :2023/8/7 16:03
@Python-Version :3.8
'''

import tkinter as tk
import numpy as np
 
UNIT = 40  # pixels 像素
MAZE_H = 4  # grid height y轴格子数
MAZE_W = 4  # grid width x格子数
 
# 迷宫
class Maze(tk.Tk, 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env init>")
        super(Maze, self).__init__()
 
        # 动作空间(定义智能体可选的行为),action=0-3
        self.action_space = ['u', 'd', 'l', 'r']
        # 使用变量
        self.n_actions = len(self.action_space)
        # 状态空间,state=0,1
        self.n_states = 2
 
        # 配置信息
        self.title('maze')
        # 设置屏幕大小
        self.geometry("160x160")
 
        # 初始化操作
        self.__build_maze()
 
    # 渲染画面
    def render(self):
        # time.sleep(0.1)
        self.update()
 
    # 重置环境
    def reset(self):
        # 智能体回到初始位置
        # time.sleep(0.1)
        self.update()
        self.canvas.delete(self.rect)
 
 
        origin = np.array([20, 20])
 
        # 智能体位置,前两个左上角坐标(x0,y0),后两个右下角坐标(x1,y1)
        self.rect = self.canvas.create_rectangle(
            origin[0] - 15, origin[1] - 15,
            origin[0] + 15, origin[1] + 15,
            fill='red')
 
        # return observation 状态
        # canvas.coords(长方形/椭圆),会得到 【左极值点、上极值点、右极值点、下极值点】这四个点组成的元组,:2表示前2个
        return (np.array(self.canvas.coords(self.rect)[:2]) - np.array(self.canvas.coords(self.oval)[:2])) / (MAZE_H * UNIT)
 
 
    # 智能体向前移动一步:返回next_state,reward,terminal
    def step(self, action):
        s = self.canvas.coords(self.rect)
        base_action = np.array([0, 0])
        if action == 0:  # up
            if s[1] > UNIT:
                base_action[1] -= UNIT
        elif action == 1:  # down
            if s[1] < (MAZE_H - 1) * UNIT:
                base_action[1] += UNIT
        elif action == 2:  # right
            if s[0] < (MAZE_W - 1) * UNIT:
                base_action[0] += UNIT
        elif action == 3:  # left
            if s[0] > UNIT:
                base_action[0] -= UNIT
 
        self.canvas.move(self.rect, base_action[0], base_action[1])  # move agent
 
        next_coords = self.canvas.coords(self.rect)  # next state
 
        # reward function
        if next_coords == self.canvas.coords(self.oval):
            reward = 1
            print("victory")
            done = True
        elif next_coords in [self.canvas.coords(self.hell1)]:
            reward = -1
            print("defeat")
            done = True
        else:
            reward = 0
            done = False
        s_ = (np.array(next_coords[:2]) - np.array(self.canvas.coords(self.oval)[:2])) / (MAZE_H * UNIT)
        return s_, reward, done
 
    def __build_maze(self):
        self.canvas = tk.Canvas(self, bg='white',
                                height=MAZE_H * UNIT,
                                width=MAZE_W * UNIT)
 
        # create grids
        for c in range(0, MAZE_W * UNIT, UNIT):
            x0, y0, x1, y1 = c, 0, c, MAZE_H * UNIT
            self.canvas.create_line(x0, y0, x1, y1)
        for r in range(0, MAZE_H * UNIT, UNIT):
            x0, y0, x1, y1 = 0, r, MAZE_W * UNIT, r
            self.canvas.create_line(x0, y0, x1, y1)
        origin = np.array([20, 20])
        hell1_center = origin + np.array([UNIT * 2, UNIT])
        # 陷阱
        self.hell1 = self.canvas.create_rectangle(
            hell1_center[0] - 15, hell1_center[1] - 15,
            hell1_center[0] + 15, hell1_center[1] + 15,
            fill='black')
        oval_center = origin + UNIT * 2
        # 出口
        self.oval = self.canvas.create_oval(
            oval_center[0] - 15, oval_center[1] - 15,
            oval_center[0] + 15, oval_center[1] + 15,
            fill='yellow')
        # 智能体
        self.rect = self.canvas.create_rectangle(
            origin[0] - 15, origin[1] - 15,
            origin[0] + 15, origin[1] + 15,
            fill='red')
        self.canvas.pack()
 

Run.py:训练主方法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699400.html

'''
@Author :YZX
@Date :2023/8/7 16:03
@Python-Version :3.8
'''

from MazeEnv import Maze
from RL import DQN
import time

 
def run_maze():
    print("====Game Start====")
 
    step = 0    # 已进行多少步
    max_episode = 500   # 总共需要进行多少轮
 
    for episode in range(max_episode):

        # 环境和位置重置,但是memory一直保留
        state = env.reset()

        # 本轮已进行多少步
        step_every_episode = 0
        # 动态变化随机值
        epsilon = episode / max_episode
 
        # 开始实验循环
        # 只有env认为 这个实验死了,才会结束循环
        while True:
            if episode < 10:
                time.sleep(0.1)
            if episode > 480:
                time.sleep(0.2)
 
            # 刷新环境状态,显示新位置
            env.render()
            # 根据输入的环境特征 s  输出选择动作 a
            action = model.choose_action(state, epsilon)  # 根据状态选择行为
            # 环境根据行为给出下一个状态,奖励,是否结束。
            next_state, reward, terminal = env.step(action) # env.step(a) 是执行 a 动作
            # 每完成一个动作,记忆存储数据一次
            model.store_transition(state, action, reward, next_state)  # 模型存储经历

            # 按批更新
            if step > 200 and step % 5 == 0:
                model.learn()
 
            # 状态转变
            state = next_state

            # 状态是否为终止
            if terminal:
                print("episode=", episode, end=",") # 第几轮
                print("step=", step_every_episode)  # 第几步
                model.steps_of_each_episode.append(step_every_episode) # 记录每轮走的步数
                break
 
            step += 1   # 总步数+1
            step_every_episode += 1 # 当前轮的步数+1
 
    # 游戏环境结束
    print("====Game Over====")
    env.destroy()
 
 
if __name__ == "__main__":
    env = Maze()  # 环境
    # 实例化DQN类,也就是实例化这个强化学习网络
    model = DQN(n_states=env.n_states,n_actions=env.n_actions)
    run_maze()  # 训练
 
    env.mainloop()  # mainloop()方法允许程序循环执行,并进入等待和处理事件
    model.plot_cost()  # 画误差曲线
    model.plot_steps_of_each_episode()  # 画每轮走的步数

到了这里,关于DQN算法概述及基于Pytorch的DQN迷宫实战代码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深度强化学习】(1) DQN 模型解析,附Pytorch完整代码

    大家好,今天和各位讲解一下深度强化学习中的基础模型 DQN,配合 OpenAI 的 gym 环境,训练模型完成一个小游戏,完整代码可以从我的 GitHub 中获得: https://github.com/LiSir-HIT/Reinforcement-Learning/tree/main/Model DQN(Deep Q Network) 算法由 DeepMind 团队提出,是深度神经网络和 Q-Learning 算

    2023年04月08日
    浏览(45)
  • 【深度强化学习】(2) Double DQN 模型解析,附Pytorch完整代码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DQN 的改进版 Double DQN,并基于 OpenAI 的 gym 环境库完成一个小游戏,完整代码可以从我的 GitHub 中获得: https://github.com/LiSir-HIT/Reinforcement-Learning/tree/main/Model DQN 算法的原理是指导机器人不断与环境交互,理解最佳的行为方式,最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44)
  • pytorch实战-图像分类(二)(模型训练及验证)(基于迁移学习(理解+代码))

    目录 1.迁移学习概念 2.数据预处理  3.训练模型(基于迁移学习) 3.1选择网络,这里用resnet 3.2如果用GPU训练,需要加入以下代码 3.3卷积层冻结模块 3.4加载resnet152模 3.5解释initialize_model函数 3.6迁移学习网络搭建 3.7优化器 3.8训练模块(可以理解为主函数) 3.9开始训练 3.10微调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48)
  • Pytorch深度强化学习案例:基于Q-Learning的机器人走迷宫

    本专栏重点介绍强化学习技术的数学原理,并且 采用Pytorch框架对常见的强化学习算法、案例进行实现 ,帮助读者理解并快速上手开发。同时,辅以各种机器学习、数据处理技术,扩充人工智能的底层知识。 🚀详情: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61)
  • 用Python代码实现走迷宫算法

    目录 Description 18276走迷宫算法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总结 在一个二维矩阵中,从给定的起点出发,通过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个方向移动,寻找一条到达终点的路径。其中,矩阵中的数字0表示可走路径,数字1表示障碍物,不能通过。题目要求输出一条从起点到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60)
  • Python基于PyTorch实现循环神经网络回归模型(LSTM回归算法)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如需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获取。 LSTM网络是目前更加通用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全称为Long Short-Term Memory,翻译成中文叫作“长‘短记忆’”网络。读的时候,“长”后面要稍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58)
  • Python基于PyTorch实现循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LSTM分类算法)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如需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获取。 LSTM网络是目前更加通用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全称为Long Short-Term Memory,翻译成中文叫作“长‘短记忆’”网络。读的时候,“长”后面要稍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53)
  • Python基于PyTorch实现卷积神经网络回归模型(CNN回归算法)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如需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获取。 卷积神经网络,简称为卷积网络,与普通神经网络的区别是它的卷积层内的神经元只覆盖输入特征局部范围的单元,具有稀疏连接(sparse connec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50)
  • Python基于PyTorch实现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CNN分类算法)项目实战

    说明:这是一个机器学习实战项目(附带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如需 数据+代码+文档+视频讲解 可以直接到文章最后获取。 卷积神经网络,简称为卷积网络,与普通神经网络的区别是它的卷积层内的神经元只覆盖输入特征局部范围的单元,具有稀疏连接(sparse connec

    2024年02月15日
    浏览(51)
  • 基于RL(Q-Learning)的迷宫寻路算法

    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智能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其行动策略来实现特定目标。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不同,强化学习涉及到智能体对环境的观测、选择行动并接收奖励或惩罚。因此,强化学习适用于那些需要自主决策的复杂问题,比如游戏、机器

    2023年04月21日
    浏览(4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