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希望作者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有不足的地方还请指正,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
前言
该篇文章写到主要是:堆排序、 TOP-K问题、二叉树链式结构的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等等;如果有朋友还不太了解堆以及二叉树可以翻看我的上一篇博客:堆和二叉树的概念;
最后老铁们准备发车喽!!!
堆的时间复杂度
紧接上一篇博客,我们刚刚实现了堆的实现,还没有拿他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呢 ,咱们马上开始👉
如果问你: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实现堆有有两种方法:向下调整算法和向上调整算法,但是这两种方法有区别吗?哪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更好呢?
接下来我们来带着问题进入下方:
向下调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就是看其最坏的情况,因为堆是完全二叉树,而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此处为了简化使用满二叉树来证明(时间复杂度本来看的就是近似值,多几个节点不影响最终结果):
由于我们已经知道满二叉树结点和层数的关系:N=2^h-1
可转化为h=log2(N+1)
(ps:Log2(n+1)是log以2为底,n+1为对数)
知道了这层关系可以推出:T(N)= N-log2(N+1)~ N (约等于)
所以向下调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O(N)
。
向上调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向上调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向下调整算法要慢;如何得出呢?
同样的情况,利用的满二叉树来估计其时间复杂度;
得出T(N)=2^h *(h-1) - 2*(1-2^h)
进行化简:T(N)=2^h*(h+1)-2
可转化为:T(N)=2^h*(h+1)-2=(N+1)*(log2(N+1)+1)-2
(ps:Log2(n+1)是log以2为底,n+1为对数)T(N)=(N+1)*(log2(N+1)+1)-2 ~ N*log2(N)
(ps:Log2(N)是log以2为底,N为对数)
所以向上调整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
堆的应用
堆排序
堆排序即利用堆的思想来进行排序,总共分为两个步骤:
1. 建堆
- 升序—建大堆
- 降序—建小堆
2. 利用堆删除思想来进行排序
建堆和堆删除中都用到了向下调整,因此掌握了向下调整,就可以完成堆排序。
就拿升序来说:
实现升序怎么完成呢?
首先要明白升序是建大堆;
具体代码实现: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 升序 -- 建大堆
// 降序 -- 建小堆
// 建堆--向上调整建堆--O(N*logN)
//for (int i = 1; i < n; i++)
//{
// AdjustUp(a, i);
//}
// 建堆--向下调整建堆 --O(N)
for (int i = (n-1-1)/2; i >= 0; --i)
{
AdjustDown(a,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0], &a[end]);
// 再调整,选出次小的数
AdjustDown(a, end, 0);
--end;
}
}
TOP—K问题
TOP-K问题:即求数据结合中前K个最大的元素或者最小的元素,一般情况下数据量都比较大。
比如:专业前10名、世界500强、富豪榜、游戏中前100的活跃玩家等;
对于Top-K问题,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排序,但是:如果数据量非常大,排序就不太可取了(可能
数据都不能一下子全部加载到内存中)。最佳的方式就是用堆来解决,基本思路如下:
1. 用数据集合中前K个元素来建堆
- 前k个最大的元素,则建小堆
- 前k个最小的元素,则建大堆
2. 用剩余的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来比较,不满足则替换堆顶元素
将剩余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比完之后,堆中剩余的K个元素就是所求的前K个最小或者最大的元素。
举个列子:有随机100万个数储存在堆中(条件:每个元素都在int的范围内),现在需要找出最大或最小的5个数,如果全部进行堆排序,计算机的要算炸了,肯定不行;这就需要我们上面的思路:
如果要求出这组数据中最大的前K个数,就取数据的前K个元素来建小堆,假设是在所有数据中最大的前K个;在剩下的n-k个数据中,依次对小堆的第一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比小堆的第一个元素还小就不可能是所有数据中最大的K个中的一个,如果比小堆的第一个元素大,那就让其代替小堆第一个的位置,在进行向下调整,让小堆中最小的那个元素到堆顶来,然后就再次比较下一个,直到所有元素都比完,那就代表堆中剩余的K个元素就是所求的前K个最大的元素。
但是:这样就行了么?在100万个数字里,有什么依据肯定一定输出的就是所有元素中的前K个最大元素呢?
所以我们需要检测的话就需要赋值几个特定的值,假如在设定输出随机值的时候肯定会有其限制:在1~100万的范围里生成随机值,我们赋值几个大于100万的数字就可以判断有没有成功找出最大的K个值;
假如我设定几个值
a[5] = 1000000 + 1;
a[1231] = 1000000 + 2;
a[531] = 1000000 + 3;
a[5121] = 1000000 + 4;
a[115] = 9999999;
代码的实现:
void PrintTopK(int* a, int n, int k)
{
// 1. 建堆--用a中前k个元素建堆
int i = 0;
for (i = (k - 2) / 2; i >= 0; --i)
{
Adjustdown(a, n, i);//向下调整算法
}
//建升序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最大的数和最后一个数进行交换
swap(&a[0], &a[end]);
Adjustdown(a, end, 0);//向下调整算法
end--;
}
// 2. 将剩余n-k个元素依次与堆顶元素交换,不满则则替换
for (i = n-k-1; i < n; i++)
{
if (a[i] > a[0])
{
a[0] = a[i];
Adjustdown(a, k, 0);//向下调整算法
}
}
//打印出来
for (i = 0; i < k; i++)
{
printf("%d\n", a[i]);
}
}
void TestTopk()
{
int n = 10000;
int* a = (int*)malloc(sizeof(int) * n);
if (a == NULL)
{
perror("malloc");
exit(-1);
}
srand(time(0));
for (int i = 0; i < n; ++i)
{
a[i] = rand() % 1000000;
}
int k = 5;
a[5] = 1000000 + 1;
a[1231] = 1000000 + 2;
a[531] = 1000000 + 3;
a[5121] = 1000000 + 4;
a[115] = 9999999;
PrintTopK(a, n, k);
}
int main()
{
TestTopk();
return 0;
}
最后会打印出来:如果就是你设置的那K个值,那就代表已经实现了TOP-K问题
链式二叉树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是使用数组的方式实现二叉树,虽然物理存储是和二叉树一样的,但是并不直观的可以感受到;下面我们来使用链表的方式来实现堆,可以更直观的实现二叉树;
二叉树的节点:
二叉树数的每个节点至多有两个度,所以只需要一左一右指针用来链接其子节点就可以完成链式二叉树;
typedef int Treetypedef;
typedef struct TreeNode
{
Treetypedef val;
struct TreeNode* left;
struct TreeNode* right;
}TNode;
初始化节点
初始化节点,设置节点值;
TNode* Node(Treetypedef n)
{
TNode* ret = (TNode*)malloc(sizeof(TNode));
if (ret == NULL)
{
perror("malloc");
exit(-1);
}
ret->left = NULL;
ret->right = NULL;
ret->val = n;
}
实现链式二叉树
在学习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前,需先要创建一棵二叉树,然后才能学习其相关的基本操作。由于现在大家对二叉树结构掌握还不够深入,为了降低大家学习成本,此处手动快速创建一棵简单的二叉树,快速进入二叉树操作学习,等二叉树结构了解的差不多时,我们反过头再来研究二叉树真正的创建方式。
假如要实现下列二叉树:
struct TreeNode* node1 = Node(10);
struct TreeNode* node2 = Node(15);
struct TreeNode* node3 = Node(56);
struct TreeNode* node4 = Node(25);
struct TreeNode* node5 = Node(30);
struct TreeNode* node6 = Node(70);
node1->left = node2;
node1->right = node3;
node2->left = node4;
node2->right = node5;
node3->left = node6;
注意:
这并不是建造链式二叉树的方式,只是为了今天二叉树的遍历问题,而简易直接搭建的链式二叉树。
二叉树的概念:
二叉树有两种是:
1.空树。
2.由根节点,根节点的左子树、根节点的右子树组成的。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二叉树定义是递归式的,因此后序基本操作中基本都是按照该概念实现的。
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就是依次对二叉树中的节点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且每个节点只操作一次。
遍历可分成一下几种:
1.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再访问左子树最后访问右子树;
2. 中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3. 后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4. 层序遍历:以层来访问,一层一层往下访问,每一层是从左往右访问;
前序遍历
先访问根节点再访问左子树最后访问右子树
访问顺序: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 二叉树前序遍历
void PreOrder(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printf("%d ", root->data);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中序遍历
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访问顺序: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 二叉树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InOrder(root->left);
printf("%d ", root->val);
InOrder(root->right);
}
后序遍历
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访问顺序: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 二叉树后序遍历
void PostOrder(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f("%d ", root->val);
}
层序遍历
以层来访问,一层一层往下访问,每一层是从左往右访问
如其访问结果应该是:10 15 56 25 30 70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该便利需要利用队列来一起实现,在本篇文章就不详解了,在下一篇中我会详细解释;
总结
到了最后:感谢支持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24361.html
我还想告诉你的是:
------------对过程全力以赴,对结果淡然处之
也是对我自己讲的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24361.html
到了这里,关于【数据结构】堆的应用+TOP-K问题+二叉树遍历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