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缓存更新策略
按照缓存更新的方式大致分为: 内存淘汰、过期删除、主动更新。
1.1 内存淘汰
利用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当内存不足时自动进行淘汰部分数据,下次查询时更新缓存,一致性差,无维护成本。
因为Redis
是基于内存的,如果内存超过限定值(Redis
配置文件的maxmemory
参数决定Redis
最大内存使用量),导致新的数据存不进去,此时Redis
会根据淘汰策略删除一些数据。
淘汰策略由Redis
配置文件的maxmemory-policy
参数决定设置,默认为noeviction
模式。
淘汰策略的执行过程:
- 执行写请求时,
Redis
会检查内存使用情况,内存使用超过限定值,按照淘汰策略删除key
。 -
Redis
写入新数据。
具体的淘汰策略:redis.windows-service.conf
中可以查到
- noeviction:默认策略,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写请求直接返回错误,只读请求可以正常执行。
-
allkeys-lru: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所有
key
中使用LRU
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淘汰最久没有使用过的key
。 -
volatile-lru: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使用LRU
算法淘汰最久没有使用过的key
。 -
allkeys-random: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所有
key
中随机淘汰key
。 -
volatile-random: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随机淘汰key
。 -
volatile-ttl: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根据过期时间淘汰key
,越快过期越早淘汰。 -
allkeys-lfu: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所有
key
中使用LFU
算法(最少频率访问算法)淘汰使用频率最低的key
。 -
volatile-lfu:当写入新数据后的内存超过限定值时,从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使用LFU
算法淘汰使用频率最低的key
。
1.2 过期删除
缓存添加过期时间,到期后根据过期删除策略自动进行删除缓存,下次查询时更新缓存,一致性一般,维护成本低。
-
定时删除:
key
设置了过期时间,一旦过期立即删除。- 优点:
key
一旦过期就会立即删除,不会占用内存。 - 缺点:过期
key
较多时,删除key
会占用CPU
时间,影响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吞吐量,性能。
- 优点:
-
惰性删除:过期
key
不会马上被删除,而是继续保存在内存中,当key
被访问时检查key
的过期时间,若已过期则删除。- 优点:只在访问时才会对检查
key
的过期时间,没使用的key
不会占用CPU
的时间去检查过期时间,不会影响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吞吐量,性能。 - 缺点:没有被访问的过期
key
继续保存在内存中,导致内存不会被释放,消耗内存资源。
- 优点:只在访问时才会对检查
-
定期删除:每隔一段时间(时间可以自行设置,
Redis
配置文件的hz
参数表示1s执行多少次定期删除策略,默认值10),随机抽取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
检查它们的过期时间,删除已过期的key
。- 优点:可以指定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CPU
性能的影响,定期删除也能释放没有被访问的过期key
占用的内存。 - 缺点:频率高影响
CPU
的性能,频率低过期key
占用的内存不会及时释放。
- 优点:可以指定频率来减少删除操作对
1.3 主动更新
应用程序中修改DB
,修改缓存,一致性好,维护成本高。
主动更新大致分为: Cache Aside Pattern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
。
-
Cache Aside Pattern:即旁路缓存模式,旁路路由策略,最经典常用的缓存策略。由应用程序负责缓存和
DB
的读写。读写操作步骤:- 读操作时,先读缓存,缓存存在直接返回;缓存不存在则读
DB
,然后把读的DB
数据存入缓存,返回。 - 写操作时,先更新
DB
,再删除缓存。
- 读操作时,先读缓存,缓存存在直接返回;缓存不存在则读
-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即读写穿透模式,该模式下应用程序只与缓存管理组件交互,缓存管理组件负责缓存和
DB
的读写。-
Read Through:读操作时,缓存管理组件先读缓存,缓存存在直接返回;缓存不存在则读
DB
,然后把读的DB
数据存入缓存,返回。 -
Write Through:写操作时,缓存管理组件同步更数
DB
和缓存。
-
Read Through:读操作时,缓存管理组件先读缓存,缓存存在直接返回;缓存不存在则读
-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即异步缓存写入,该模式下应用程序只与缓存管理组件交互操作,缓存管理组件负责缓存和
DB
的读写,通过定时或阈值的异步方式将数据同步到DB
,保证最终一致。该模式和Read/Write
模式相似,不同点在于Read/Write
模式更新DB
和更新缓存是同步的,而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
模式更新DB
和更新缓存是异步的。- 优点:减少了更新
DB
的频率,读写响应非常快,吞吐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 缺点:不能实时同步,数据同步
DB
过程服务不可用,导致数据丢失。
- 优点:减少了更新
三种主动更新策略的对比:
策略 | 说明 | 优点 | 缺点 |
---|---|---|---|
Cache Aside Pattern | 应用程序负责缓存和DB 的读写 |
使用简单,直接操作缓存和DB
|
需要编写对缓存和DB 读写的代码 |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 应用程序只与缓存管理组件交互,缓存管理组件负责缓存和DB 的读写 |
使代码更简洁 | 缓存管理组件需要提供对DB 和缓存读写的方法 |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 | 应用程序只与缓存管理组件交互,缓存管理组件负责缓存和DB 的读写 |
性能最好,在高并发场景下可以降低数据库的压力 | 缓存管理组件,需要提供对DB 和缓存读写的方法;不能实时同步,数据同步 DB 过程DB 不可用,导致数据丢失;一致性不强,对一致性要求高的系统不适用 |
1.4 三种缓存更新策略的对比
策略 | 说明 | 一致性 | 维护成本 |
---|---|---|---|
内存淘汰 | 使用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当内存不足时自动进行淘汰部分数据,下次查询时更新缓存 | 差 | 无 |
过期删除 | 缓存添加过期时间,到期后根据过期删除策略自动进行删除缓存,下次查询时进行更新缓存 | 低 | 低 |
主动更新 | 修改数据库时也修改缓存,使用硬编码方式或者硬编码+中间件方式在修改数据库时同步或异步的修改缓存 | 好 | 高 |
2 更新缓存的两种方式
-
删除缓存:更新
DB
时删除缓存,查询时再从DB
中读取数据并更新到缓存。 -
更新缓存:更新
DB
时更新缓存,频繁更新缓存开销大,且并发时可能导致请求读取的缓存数据是旧数据。
3 缓存更新策略的实现方式
3.1 先更新DB,后更新缓存
1 并发写场景
所有线程都是先更新DB
再更新缓存,在某个写线程更新DB
后继续更新缓存时,可能因为网络原因出现延迟,这时其他写线程也更新了DB
和缓存,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2更新缓存
- 线程1更新缓存
总结:
理论上先更新DB
的线程理应也会先更新缓存,但是并发场景下线程的执行顺序无法保证:
- 若更新缓存的顺序是: 先线程1再线程2,则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
- 若更新缓存的顺序是: 先线程2再线程1,此时缓存是线程1的数据,
DB
是线程2的数据,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2 并发读写场景
在写线程更新DB
和更新缓存之间,读线程可以获取到旧数据,但最终会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查询,命中缓存返回
- 线程1更新缓存
总结:
线程2获取的缓存是旧数据,但最终都会一致。
3.2 先更新DB,后删除缓存
1 并发写场景
所有线程都是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无论哪个线程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2删除缓存
- 线程1删除缓存
总结:
无论哪个线程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2 并发读写场景
在写线程更新DB
再删除缓存之间,读线程可以获取到旧数据,但最终会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查询命中缓存返回
- 线程1删除缓存
总结:
线程2获取的缓存是旧数据,但后续最终都会一致。
3.3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DB
1 并发写场景
所有线程都是先更新缓存再更新DB
,在某个写线程更新缓存和更新DB
之间,其他写线程也更新了缓存和DB
,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缓存
- 线程2更新缓存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1更新
DB
总结:理论上先更新缓存的线程也会先更新DB
,但是并发场景下线程的执行顺序无法保证:
- 若更新
DB
的顺序是: 线程1再线程2,则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 - 若更新
DB
的顺序是: 线程2再线程1,此时缓存是线程2的数据,DB
是线程1的数据,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2 并发读写场景
在写线程更新缓存和更新DB
之间,读线程也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缓存,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缓存
- 线程2查询,命中缓存返回
- 线程1更新
DB
总结:
可以保证缓存和DB
数据一致,虽然线程1更新DB
的操作还没有完成,但是更新缓存的操作已经完成了,读请求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缓存。
3.4 先删除缓存,后更新DB
1 并发写场景
所有线程都是先删除缓存再更新DB
,无论哪个线程先删除缓存再更新DB
,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删除缓存
- 线程2删除缓存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1更新
DB
总结:
无论哪个线程先删除缓存再更新DB
,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2 并发读写场景
在写线程删除缓存和更新DB
之间,读线程根据查询的DB
结果更新了缓存,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删除缓存
- 线程2查询,未命中
- 线程2查询
DB
- 线程2根据查询的
DB
结果更新缓存 - 线程1更新
DB
总结:
线程1删除缓存和更新DB
之间,线程2根据查询的DB
结果更新了缓存,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3.5 延迟双删
因为3.4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DB,在并发读写场景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延迟双删是基于先删除缓存再更新DB
的基础上的改进,在更新DB
后延迟一定时间,再次删除缓存。
延迟是为了保证第二次删除缓存前能完成更新DB
操作,延迟时间根据系统的查询性能而定。
第二次删除缓存是为了保证后续请求查询DB
(此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已是更新后的数据),重新写入缓存,保证数据一致性。
1 并发写场景
无论哪个线程都会删除缓存,所以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删除缓存
- 线程2删除缓存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1延时删除缓存
- 线程2延时删除缓存
2 并发读写场景
具体步骤:
- 线程1删除缓存
- 线程2查询,未命中
- 线程2查询
DB
- 线程2根据查询的
DB
结果更新缓存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1延时删除缓存
总结:
线程1第一次删除缓存之后,线程2根据查询的DB
结果更新缓存,此时查询得到的结果是旧数据,线程1延迟第二次删除缓存之后,后续查询DB
(此时数据库中的数据已是更新后的数据),重新写入缓存,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3 延时双删的缺点:
- 需要延时,低延时场景不合适,如秒杀等需要低延时,需要强一致,高频繁修改数据场景。
- 不能保证强一致性,在更新
DB
之前,查询线程查询得到的结果是旧数据,可但可以减轻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 延时的时间是一个不可评估的值,延时越久,能规避一致性的概率越大。
3.6 异步删除缓存
因为3.2 先更新DB,后删除缓存 在并发写场景不会导致数据不一致,但是在并发读写场景会短暂的导致数据不一致,但是由于删除缓存失败不会重试,并发写场景、并发读写场景都可能长时间导致数据不一致。
异步删除缓存是对先更新DB,后删除缓存的改进:更新DB
之后,基于消费队列异步删除缓存。
根据消费队列不同大致分为:消息队列、bin log
+消息队列。
3.6.1 基于消息队列的异步删除缓存
1 并发写场景
无论哪个线程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更新
DB
- 线程2把删除缓存放入消息队列
- 线程1把删除缓存放入消息队列
- 异步:消息队列消费删除缓存
总结:
无论哪个线程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2 并发读写场景
异步删除缓存期间,读线程获取的缓存是旧数据,短暂出现数据不一致,异步删除缓存后最终会一致。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查询缓存,命中返回
- 线程1把删除缓存放入消息队列
- 异步:消息队列消费删除缓存
总结:
异步删除缓存期间,读线程获取的缓存是旧数据,短暂出现数据不一致,异步删除缓存后最终会一致。
3.6.2 基于MySQL的bin log+消息队列删除缓存
1 并发写场景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更新
DB
- 异步:
bin log
日志收集中间件定时收集DB
的bin log
日志 - 异步:
bin log
日志收集中间件发送日志消息到消息队列 - 异步:消息队列消费删除缓存
总结:
无论哪个线程先更新DB
再删除缓存,缓存都会被删除,不会导致缓存和DB
数据不一致。
–
2 并发读写场景
具体步骤:
- 线程1更新
DB
- 线程2查询缓存,命中返回
- 异步:
bin log
日志收集中间件定时收集DB
的bin log
日志 - 异步:
bin log
日志收集中间件发送日志消息到消息队列 - 异步:消息队列消费删除缓存
总结:
异步删除缓存期间,读线程获取的缓存是旧数据,短暂出现数据不一致,异步删除缓存后最终会一致。
3.6.3 异步删除缓存的优缺点
优点:
- 删除缓存的操作与主流程代码解耦。
- 中间件自带重试机制,增加了操作缓存的成功率。
缺点:
引入中间件,提升了系统的复杂度,在高并发场景可能会产生性能问题。
3.6.4 基于 阿里canal实现
canal
是阿里开发的基于数据库增量日志解析,提供增量数据的订阅和消费,目前主要支持MySQL
的bin log
解析。基于canal
的实现方案完全避免了对业务代码的侵入,核心业务代码只管更新数据库,其他的不用care
。
canal
地址:https://github.com/alibaba/canal
MySQL
会将操作记录在bin log
日志中,通过canal
去监听数据库日志二进制文件,解析bin log
日志,同步到Redis
中进行增删改操作。
canal
的工作原理:canal
是模拟MySQL slave
的交互协议,伪装自己为MySQL slave
,向MySQL master
发送dump
协议;MySQL master
收到dump
请求,开始推送bin log
给slave
(即canal
);canal
解析bin log
象(原始为byte
流)。
3.7 几种实现方式的对比
参看:redis之缓存一致性 最后一部分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26647.html
4 其他问题
4.1 用bin log,同步的过程也会有不一致的,这个是怎么处理?
规则可以设置几秒钟、几分钟后生效,或者指定时间点之后再生效,这样就可以忽略同步过程数据短暂不一致的问题。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26647.html
到了这里,关于Redis之缓存一致性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