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事务隔离级别有哪几种?
MySQL支持 4 种事务隔离级别,这些隔离级别定义了事务之间的可见性和并发控制方式。
-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这是最低的隔离级别。在该级别下,事务可以读取未提交事务的数据,可能会导致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像读问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此级别。
-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在这个级别下,事务只能读取已经提交的数据,可以避免脏读,但仍可能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像读问题。
-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这是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在该级别下,事务能够读取和锁定事务开始时的数据快照,从而避免了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幻像读问题仍然可能出现。
-
SERIALIZABLE(串行化):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在该级别下,事务完全隔离,不会发生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像读。但它也是最慢的级别,因为它会在读取数据时对数据进行锁定,阻止其他事务的并发操作。
如果不考虑隔离性,可能会引发如下问题:
- 脏读(Dirty Read):脏读指的是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如果另一个事务在最终没有提交的情况下回滚了,那么读取的数据就是无效的。脏读可能导致不一致的数据和不准确的查询结果。
- 幻读(Phantom Read):幻读是指在同一事务内的两次查询中,第二次查询发现了更多的数据行,这是由于在两次查询之间有另一个事务插入了新的数据行。幻读与不可重复读不同之处在于,不可重复读是由于已提交事务的更新导致的数据不一致,而幻读是由于新插入的数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
-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不可重复读是指在同一事务内的两次查询中,第二次查询发现了不同的数据。这是由于在两次查询之间有另一个事务修改了数据并提交了事务。不可重复读可能导致事务内部的一致性问题,因为事务在两次查询之间看到了不一致的数据。
MySQL的常用的存储引擎有哪些?特点是什么,分别适合什么场景下使用
MySQL的表类型由存储引擎决定,主要包括:myisam、innodb、memory等
- innodb 存储引擎:支持事务和外键,行级锁
- myisam 存储引擎:不支持事务和外键,支持全文搜索,添加速度快,表级锁
-
memory 存储引擎:不支持事务和外键,表级锁,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关闭了MySQL服务,数据丢失,但是表结构还在), 执行速度很快(没有IO读写),默认支持索引(hash表)
如何选择存储引擎
- 如果不需要事务,读多写少的业务,选择 myisam。
- 如果需要支持事务和数据完整性和外键约束等要求,选择 innodb。
- memory存储引擎将表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因此速度非常快。但它的数据是临时的,重启MySQL后数据会丢失,适用于临时数据存储或缓存。(经典用法:用户的在线状态)
MySQL有数据缓存吗?原理是怎么样的?
MySQL具有数据缓存机制,其中包括查询缓存和innodb缓冲池(Buffer Pool)。
MySQL的数据库缓存机制默认是开启的,但不同部分的缓存可以根据配置进行调整。
不同存储引擎对数据缓存的支持程序可能不同。一般来说,innodb存储引擎具有较强的缓冲机制,而其他存储引擎比如myisam也支持一些缓存机制。
-
innodb缓冲池:innodb存储引擎默认启用了缓冲池,用于缓存表数据和索引。可以通过配置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参数来控制缓冲池的大小。- 原理:用于存储数据库表数据和索引的内存缓存区域。当查询需要访问表数据或索引时,MySQL会先检查缓冲池中是否有相应的数据页。如果有,将从内存中获取数据,而不是从磁盘读取,以提高查询性能。
- 作用:提高查询性能,因为内存访问比磁盘访问快的多。可以显著减少 IO 操作。特别是在大型数据库中。缓冲池还可以存储最常用的数据,以减少磁盘访问的需求。
- 数据一致性保护措施: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查询缓存:在MySQL8.0 版本已被弃用。因为它在高并发和写入频繁的数据库中可能引发性能问题。在较早的MySQL版本中,可以通过设置
query_cache_type
和query_cache_size
参数来启用和配置查询缓存。- 原理:是MySQL的查询结果缓存,会存储已经执行过的查询的结果集。当一个查询执行时,MySQL会检查查询缓存是否已经有了相同查询的结果,如果有,就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而不执行实际的查询。以减少查询的执行时间,提高性能。
- 问题:可以提供性能,但存在限制。比如: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查询缓存可能导致脏数据的返回。因此,在高并发、频繁写入的数据库中不太适用。
-
键缓存:MySQL支持键缓存,用于缓存表的索引。可以使用
key_buffer_size
参数来配置键缓存的大小。
如何避免缓存带来的脏数据问题?
- 合理配置缓冲区大小:确保为缓冲池和其他缓冲区分配合理的大小,以适应数据库的工作负载和可用内存。不要过分依赖缓存,否则可能导致脏数据问题。
- 使用事务隔离级别:通过配置适当的事务隔离级别,减少脏读和不可重复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数据一致性。
- 定期刷新缓存:在高并发的写入场景中,定期刷新缓存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使用
innodb_flush_method
等参数来配置刷新策略。 - 监控性能和缓存命中率:通过监视数据库性能和缓存命中率,及时发现性能问题和缓存引起的脏数据问题。
InnoDB的缓冲池默认是开启的吗?基本原理是什么?会有脏数据的问题吗?
InnoDB的缓冲池是默认启用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默认配置的InnoDB缓冲池不会导致脏数据问题。
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即使在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下也应该是安全的。
以下是一些有关InnoDB缓冲池和脏数据的重要考虑因素:
- 默认配置:默认情况下,InnoDB使用行级锁和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的事务隔离级别。这意味着InnoDB在默认情况下已经配置为尽量减少脏数据的风险。
- 缓冲池管理:InnoDB缓冲池会根据需要自动管理,它会将频繁访问的数据页加载到内存中,并根据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来替换不常使用的数据页。这有助于提高性能,并减少脏数据的可能性。
- 脏数据问题:脏数据问题通常出现在高并发写入的情况下,当多个事务同时修改相同数据时,可能会导致脏数据。但默认的InnoDB配置和事务隔离级别通常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尽管可能会导致一些性能开销。
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了一种称为写前日志(Write-Ahead Logging,WAL)的机制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持久性。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 当有数据更新操作时,InnoDB首先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在事务的写前日志(redo log)中。这个写前日志是磁盘上的一个特殊文件。
- 同时,InnoDB会将数据修改操作应用到内存中的缓冲池(Buffer Pool),从而提高读取和写入性能。这意味着数据的修改首先是在内存中的缓冲池中进行的。
- 为了确保数据的持久性,InnoDB在适当的时机将缓冲池中的数据异步刷新到磁盘。这个操作通常发生在后台线程中,而不会阻塞用户事务。
- 当事务提交时,InnoDB将事务的写前日志记录标记为已提交,从而使这个事务的修改在崩溃恢复时可以被应用。
这个操作流程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和一致性,即使在数据修改过程中出现了崩溃或故障。这是InnoDB存储引擎的核心特性,确保了数据在事务隔离下的一致性。
在这个过程中,InnoDB使用了行级锁来确保多个事务之间的并发性。每个数据行都可以被多个事务并发访问,而行级锁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多个事务尝试同时修改相同的数据行,InnoDB会使用锁机制来协调它们的访问,以避免数据损坏和不一致。
总之,InnoDB存储引擎通过使用写前日志、内存缓冲池、异步刷新到磁盘以及行级锁等机制,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持久性,即使在高并发和崩溃情况下也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这是InnoDB在事务隔离下操作的基本原理。
Redo Log(重做日志) 和 Bin Log(二进制日志)的区别是什么?
Redo Log(重做日志)和Binary Log(二进制日志) 是MySQL中两种不同的日志文件,它们有不同的目的和用途。
-
Redo Log(重做日志):
- 目的:Redo Log是InnoDB存储引擎特有的一种日志,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事务的持久性。它记录了每个事务所做的修改操作,以便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崩溃时进行恢复。Redo Log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持久性:Redo Log是持久性的,它通常存储在磁盘上,并且不会轻易被删除。
- 格式:Redo Log是二进制格式,记录了事务的修改操作,但不包含SQL语句。
-
Binary Log(二进制日志):
- 目的:Binary Log用于记录数据库的所有变更操作,包括数据修改、DDL语句、数据导入等。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复制和恢复,以便在不同服务器之间同步数据或进行数据恢复。
- 持久性:Binary Log通常也是持久性的,但它可以配置为自动删除旧日志以减少磁盘空间占用。
- 格式:Binary Log可以以文本格式或二进制格式存储,它包含了SQL语句或二进制事件。
主要区别在于目的和内容:
* Redo Log 是InnoDB存储引擎用来确保事务持久性和一致性的日志,它记录了事务的修改操作,是二进制格式,通常不包含SQL语句。
* Binary Log 用于数据复制和恢复,它记录了数据库的所有变更操作,包括数据修改、DDL语句等,可以以文本或二进制格式存储。
MySQL的查询缓存默认是开启的吗?
自 MySQL 5.7.20 版本起,查询缓存(Query Cache)已被弃用,并且从 MySQL 8.0.20 版本开始,查询缓存已完全删除,不再可用。
在这之前的 MySQL 版本中,查询缓存默认是启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认为不再适合高性能和高并发的数据库系统,因此被弃用并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39586.html
MySQL的sql注入怎么解决?
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攻击,它可以允许攻击者执行恶意SQL查询或修改数据库数据。为了防止SQL注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39586.html
-
使用参数化查询:最有效的防止SQL注入的方法是使用参数化查询,也叫预编译语句或绑定变量。在参数化查询中,SQL查询中的参数值是作为参数传递给数据库,而不是通过字符串拼接直接插入SQL查询中。这样可以防止恶意输入作为SQL代码执行。
示例(使用Golang的database/sql包):query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 AND password = ?" rows, err := db.Query(query, username, password)
-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进行验证和过滤,确保只允许合法的字符和数据。这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或其他验证方法来实现。
- 避免拼接SQL查询:避免使用字符串拼接来构建SQL查询,因为这样容易受到注入攻击。使用参数化查询或ORM(对象关系映射)工具来构建和执行数据库查询。
- 限制数据库用户权限:数据库用户应该被授予最小必要的权限。不要为应用程序使用的数据库用户授予过多的权限,以降低潜在攻击的影响。
- 错误信息处理:不要向用户显示详细的数据库错误信息,因为攻击者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来发起攻击。将错误信息记录到服务器日志而不是向用户显示。
- 定期更新和维护:定期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获得最新的安全性修复和补丁。同时,确保应用程序的依赖项也是最新的,包括数据库驱动程序。
- 安全编码实践:编写安全的代码,包括防止SQL注入。审查和审计应用程序代码以识别潜在的漏洞。
- 使用Web应用程序防火墙(WAF):WAF可以检测和阻止常见的注入攻击尝试,为应用程序提供额外的保护层。
MySQL中char和varchar有什么区别?
- 存储方式
- char:是固定长度的字符列。意味着无论实际存储的字符串有多长,该列始终占用指定的固定字节数。如果 char(10),那么不管存储的字符串是 hello 还是 world,都会占用 10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 varchar:是可变长度的字符列。只会占用实际存储的字符串的字节数,加上一些额外的字节用于存储字符串的长度信息。因此,varchar 列在存储上更加节省空间,特别是对于存储较短的字符串。
- 空间效率
- char:通常在存储上更节省空间效率,因为它只占用实际数据的空间,而不浪费额外的字节。这对于存储边长的文本数据非常有用。
- varchar:在存储上可能会浪费空间,特别是当大多数存储的字符串都比指定长度短时,因为它们仍然会占用固定的字节数。
- 查询性能:char列的查询性能通常略优于varchar,因为它们是固定长度的,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更容易的进行索引操作和查询优化。但这个差异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显著。
- 存储和检索速度:varchar可能在存储和检索速度上稍微快一些,因为它通常只存储实际数据,而不需要额外的字节来填充列的长度。
Redis
到了这里,关于数据库面试题整理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