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浏览器是我们访问互联网的主要工具,也是我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浏览器也可能成为攻击者利用的突破口,通过各种手段,窃取或篡改我们的数据,甚至控制我们的设备.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浏览器安全的攻击方式和防御机制
常见的浏览器安全的攻击方式
一. 跨站脚本攻击(XSS)
利用浏览器对用户输入检查不足的漏洞,将可执行的恶意脚本注入网站或Web应用,从而窃取用户的个人数据、弹出广告,甚至篡改网页内容的攻击方式。
XSS攻击有两种类型:反射型和存储型。
- 反射型XSS攻击是指恶意脚本通过URL参数或表单提交等方式传递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其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执行恶意脚本。
- 存储型XSS攻击是指恶意脚本被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或文件中,然后被浏览器从服务器获取并执行。
防御机制: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55150.html
- 验证并转义用户输入: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应该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进行合法性验证,比如检查数据的长度、格式、类型等,拒绝非法的输入。同时,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应该在输出到浏览器之前进行转义,比如将特殊字符如<、>、&等替换为HTML实体,防止恶意脚本被浏览器解析执行。
- 设置HTTP响应头:对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可以设置一些HTTP响应头来增强浏览器的安全性,比如设置Content-Type头来指定响应的MIME类型,防止浏览器将非HTML的响应当作HTML解析;设置X-XSS-Protection头来启用浏览器的XSS过滤器,防止反射型XSS攻击;设置Content-Security-Policy头来限制浏览器可以加载和执行的资源,防止恶意脚本的注入。
- 使用HTTPS协议:HTTPS协议是HTTP协议在TLS/SSL协议上的封装,它可以提供数据的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从而防止XSS攻击的利用。
跨站请求伪造(CSRF)
利用用户已登录的身份,诱导或强制用户在浏览器中发送非用户本意的请求,从而执行一些敏感的操作,比如修改密码、转账、删除数据等的攻击方式。
原理:利用浏览器的Cookie机制,当用户访问一个恶意网站时,恶意网站会向目标网站发送一个请求,浏览器会自动携带用户的Cookie,目标网站会认为这是用户的合法请求,从而执行相应的操作。
防御机制:
- 验证请求来源:对于服务器接收的请求,应该检查请求的来源,比如检查请求头中的Referer或Origin字段,判断请求是否来自合法的域名,如果不是,就拒绝请求。
- 使用Token验证:对于一些敏感的操作,应该在服务器端生成一个随机的Token,并将其存储在用户的Session中,然后在表单中或URL参数中附加这个Token,当用户提交请求时,服务器端验证Token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就拒绝请求。
- 使用验证码或二次确认: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应该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或进行二次确认,比如发送短信或邮件,让用户确认操作的合法性,防止用户被欺骗或误操作
点击劫持(Clickjacking)
利用浏览器的层叠样式表(CSS)或内联框架(iframe)等技术,将一个透明的或不可见的页面覆盖在用户正在浏览的页面上,诱导或强制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覆盖页面上的按钮或链接,从而执行一些敏感的操作,比如关注、点赞、转发、授权等的攻击方式。
原理:利用浏览器的z-index属性,将恶意页面的z-index设置为比目标页面高的值,使其显示在目标页面的上方,然后将恶意页面的透明度设置为0或很低的值,使其看起来像目标页面的一部分,当用户点击目标页面时,实际上是点击了恶意页面上的元素,触发了恶意操作。
防御机制:
-
设置X-Frame-Options头:对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可以设置X-Frame-Options头来指定页面是否可以被嵌入到iframe中,以及允许的域名,防止恶意网站通过iframe加载目标页面。 X-Frame-Options头有三个可能的值:
- DENY(表示页面不能被嵌入到任何iframe中)
- SAMEORIGIN(表示页面只能被同源的iframe嵌入)
- ALLOW-FROM(表示页面只能被指定的域名的iframe嵌入)
- 使用Frame Busting技术:Frame Busting是一种在页面中使用JavaScript代码来检测页面是否被嵌入到iframe中,如果是,就跳出iframe或者显示警告的技术。Frame Busting的原理是利用window对象的一些属性和方法,比如window.top、window.parent、window.location、window.frameElement等,来判断页面是否被嵌套,以及嵌套的深度和来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改变window.location的值,或者调用window.alert()方法。
- 使用验证码或二次确认: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应该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或进行二次确认,比如发送短信或邮件,让用户确认操作的合法性,防止用户被欺骗或误操作。
SQL注入
利用数据库的漏洞,通过构造特殊的sql语句,从而执行非法的操作,比如获取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控制整个服务器的攻击方式。
原理:是把用户输入的数据当作代码来执行,违背了数据与代码分离的原则。sql注入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网站被篡改、系统被入侵等后果。
sql注入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参数用户可控:前端传给后端的参数用户可控。
- 参数带入数据库查询:传入的参数拼接到sql语句中,且带入数据库中查询。
sql注入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55150.html
- 按照注入点分类:数字型注入、字符型注入、搜索型注入等。
- 按照执行效果分类:基于布尔的盲注、基于时间的盲注、基于报错的注入等。
- 按照数据库类型分类:MySQL注入、MSSQL注入、Oracle注入、Access注入等。
防御机制:
- 验证并转义用户输入: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应该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进行合法性验证,比如检查数据的长度、格式、类型等,拒绝非法的输入。同时,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应该在输出到浏览器之前进行转义,比如将特殊字符如<、>、&等替换为HTML实体,防止恶意代码被浏览器解析执行。
- 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应该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而不是直接拼接sql语句,这样可以避免用户输入的数据被当作代码执行,而只是作为参数传递给数据库引擎。
- 使用存储过程或视图: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库操作,可以使用存储过程或视图来封装sql语句,这样可以减少sql语句的暴露,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
- 设置最小权限原则: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应该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即只给用户或应用程序赋予必要的权限,比如只读、只写、只删等,避免给予过多的权限,导致数据库被恶意操作。
到了这里,关于浏览器安全攻击与防御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