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笔记一: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详解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滤波笔记一: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本笔记是总结了B站DR_CAN的卡尔曼滤波器的课程,他的B站主页为:DR_CAN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

PS:虽然我不是学自控的,但是老师真的讲的很好! 

一个补充的参考链接,能够帮助进一步了解Q、R对这个实验的影响:

关于卡尔曼滤波中协方差矩阵Q,R的一些思考,卡尔曼原理讲解

目录

Lesson1 递归算法

Lesson2 数学基础_数据融合_协方差矩阵_状态空间方程

Lesson3 卡尔曼增益的详细推导

Lesson4 误差的协方差矩阵Pe的数学推导

 Lesson5 直观理解卡尔曼滤波以及一个实例

当计算误差Wk大于测量误差Vk时

当计算误差Wk小于测量误差Vk时

本例的python代码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卡尔曼滤波要迭代多少次呢?

总结一下

1.算法迭代的五个步骤

2.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


Lesson1 递归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Lesson2 数学基础_数据融合_协方差矩阵_状态空间方程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Lesson3 卡尔曼增益的详细推导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Lesson4 误差的协方差矩阵Pe的数学推导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Lesson5 直观理解卡尔曼滤波以及一个实例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下面具体看一下,之前反复提到过:如果模型计算误差Wk小,最终的估计值就更偏向计算值;

                                                           如果测量误差Vk小,最终的估计值就更偏向于测量值。

而在这个示例中,Wk/Vk的偏差是以其协方差矩阵来反映的(主对角线是方差)。

当计算误差Wk大于测量误差Vk时

Wk的协方差矩阵为Q,Vk的协方差矩阵为R: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结果图: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结果分析:

真实的实际速度是蓝色曲线,最终的估计速度即为后验估计速度,是黄色曲线。对比它们之间的偏差能够看出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从而判断算法的准确度。

在最优化方法中我们知道:最优估计有不同的准则,比如:最小二乘估计、最小方差估计、极大后验估计等等。具体内容不赘述。

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即Wk和Vk),那么估计值就是实际值(精准估计)。

卡尔曼滤波中采用的就是使得误差的方差最小为最优估计准则因为如果后验估计值和真实值越接近,那么误差ek的变化就很小,即误差ek的方差很小。

进一步推导,考虑到误差ek会有很多不同的分量(因为状态量不同,比如说此例子中就是有状态量X1表示位置,状态量X2表示速度,那么它们就分别有误差e1和e2)。要使得总误差方差最小,那么误差各个分量的方差之和加起来就要最小。而“误差各分量的方差之和”正好是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主对角线之和——迹。

故此我们引入了Wk的协方差矩阵为Q,Vk的协方差矩阵为R。然后其方差越大时,说明误差越大,即越不可以相信。所以此处计算误差较大,可以看到先验估计速度(灰色)偏离实际速度(蓝色)的程度要大于测量速度(红色)偏离实际速度(蓝色的程度)。

所以最后的估计值——后验估计速度(黄色)曲线也是更为接近测量速度(红色)曲线。

一种通俗的理解方式就是:建模计算值和测量值都是不准确的,两者的不准确程度分别以计算误差的方差测量误差的方差来衡量,方差越大越不可以相信。在两个不准确的值的基础上尽量准确估计,就是谁方差越小,越相信谁,越靠近谁。

当计算误差Wk小于测量误差Vk时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结果分析:

由于此时测量误差的方差较大,导致测量值很不可信,其变化的程度可以看到也很离谱。但是由于后验估计值(黄色)更为依赖模型计算值(灰色),所以后验估计值也没离实际值(蓝色)太远。

而这,正是卡尔曼滤波的作用:在不准确之中得到最准确的估计值。

本例的python代码

源代码来源:B站用户东爱北的GitHub​​​​​​https://github.com/liuchangji/2D-Kalman-Filter-Example_Dr_CAN_in_python

我对其中的源码做了注释,以及对一个小错误进行了修改(产生符合高斯分布的变量时,scale输入的应该是标准差,而协方差矩阵里面主对角线上面是方差,所以要开根号,要注意开完根号要保证其类型仍为np.floa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h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False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定义一个产生符合高斯分布的函数,均值为loc=0.0,标准差为scale=sigma,输出的大小为size
def gaussian_distribution_generator(sigma):
    return np.random.normal(loc=0.0,scale=sigma,size=None)

# 状态转移矩阵,上一时刻的状态转移到当前时刻
A = np.array([[1,1],[0,1]])

# 过程噪声w协方差矩阵Q,P(w)~N(0,Q),噪声来自真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
Q = np.array([[0.01,0],[0,0.01]])

# 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R,P(v)~N(0,R),噪声来自测量过程的误差
R = np.array([[1,0],[0,1]])

# 传输矩阵/状态观测矩阵H
H = np.array([[1,0],[0,1]])

# 控制输入矩阵B
B = None

# 初始位置和速度
X0 = np.array([[0],[1]])

# 状态估计协方差矩阵P初始化
P =np.array([[1,0],[0,1]])

if __name__ == "__main__":
    #---------------------初始化-----------------------------
    #真实值初始化 这里还要再写一遍np.array是保证它的类型是数组array
    X_true = np.array(X0)
    #后验估计值Xk的初始化
    X_posterior = np.array(X0)
    #第k次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初始化
    P_posterior = np.array(P)

    #创建状态变量的真实值的矩阵 状态变量1:速度 状态变量2:位置
    speed_true = []
    position_true = []

    #创建测量值矩阵
    speed_measure = []
    position_measure = []

    #创建状态变量的先验估计值
    speed_prior_est = []
    position_prior_est = []

    #创建状态变量的后验估计值
    speed_posterior_est = []
    position_posterior_est = []

    #---------------------循环迭代-----------------------------
    #设置迭代次数为30次

    for i in range(30):
        #--------------------建模真实值-----------------------------

        # 生成过程噪声w w=[w1,w2].T(列向量)
        # Q[0,0]是过程噪声w的协方差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即w1的方差,Q[1,1]是协方差矩阵的第二行第二列,即为w2的方差
        # python的np.random.normal(loc,scale,size)函数中scale输入的是标准差,所以要开方
        Q_sigma = np.array([[math.sqrt(Q[0,0]),Q[0,1]],[Q[1,0],math.sqrt(Q[1,1])]])
        w = np.array([[gaussian_distribution_generator(Q_sigma[0, 0])],
                      [gaussian_distribution_generator(Q_sigma[1, 1])]])
        # print('00',Q[0,0],'它的类型是',type(Q[0,0]))
        # print('开根号的00', Q_sigma[0, 0], '它的类型是', type(Q_sigma[0, 0]))
        # print('00的平方根',math.sqrt(Q[0,0]),"它的类型是",type(math.sqrt(Q[0,0])))
        # print('w[',i,']=',w)

        # 真实值X_true 得到当前时刻的状态;之前我一直在想它怎么完成从Xk-1到Xk的更新,实际上在代码里面直接做迭代就行了,这里是不涉及数组下标的!!!
        #dot函数用于矩阵乘法,对于二维数组,它计算的是矩阵乘积
        X_true = np.dot(A, X_true) + w

        # 速度的真实值是speed_true 使用append函数可以把每一次循环中产生的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数组speed_true
        speed_true.append(X_true[1,0])
        position_true.append(X_true[0,0])
        #print(speed_true)


        # --------------------生成观测值-----------------------------
        # 生成过程噪声
        R_sigma = np.array([[math.sqrt(R[0,0]),R[0,1]],[R[1,0],math.sqrt(R[1,1])]])
        v = np.array([[gaussian_distribution_generator(R_sigma[0,0])],[gaussian_distribution_generator(R_sigma[1,1])]])

        # 生成观测值Z_measure 取H为单位阵
        Z_measure = np.dot(H, X_true) + v
        speed_measure.append(Z_measure[1,0]),
        position_measure.append(Z_measure[0,0])

        # --------------------进行先验估计-----------------------------
        # 开始时间更新
        # step1:基于k-1时刻的后验估计值X_posterior建模预测k时刻的系统状态先验估计值X_prior
        # 此时模型控制输入U=0
        X_prior = np.dot(A, X_posterior)
        # 把k时刻先验预测值赋给两个状态分量的先验预测值 speed_prior_est = X_prior[1,0];position_prior_est=X_prior[0,0]
        # 再利用append函数把每次循环迭代后的分量值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数组
        speed_prior_est.append(X_prior[1,0])
        position_prior_est.append(X_prior[0,0])

        # step2:基于k-1时刻的误差ek-1的协方差矩阵P_posterior和过程噪声w的协方差矩阵Q 预测k时刻的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先验估计值 P_prior
        P_prior_1 = np.dot(A, P_posterior)
        P_prior = np.dot(P_prior_1, A.T) + Q

        # --------------------进行状态更新-----------------------------
        # step3:计算k时刻的卡尔曼增益K
        k1 = np.dot(P_prior, H.T)
        k2 = np.dot(H, k1) + R
        #k3 = np.dot(np.dot(H, P_prior), H.T) + R  k2和k3是两种写法,都可以
        K = np.dot(k1, np.linalg.inv(k2))

        # step4:利用卡尔曼增益K 进行校正更新状态,得到k时刻的后验状态估计值 X_posterior
        X_posterior_1 = Z_measure -np.dot(H, X_prior)
        X_posterior = X_prior + np.dot(K, X_posterior_1)
        # 把k时刻后验预测值赋给两个状态分量的后验预测值 speed_posterior_est = X_posterior[1,0];position_posterior_est = X_posterior[0,0]
        speed_posterior_est.append(X_posterior[1,0])
        position_posterior_est.append(X_posterior[0,0])

        # step5:更新k时刻的误差的协方差矩阵 为估计k+1时刻的最优值做准备
        P_posterior_1 = np.eye(2) - np.dot(K, H)
        P_posterior = np.dot(P_posterior_1, P_prior)

    # ---------------------再从step5回到step1 其实全程只要搞清先验后验 k的自增是隐藏在循环的过程中的 然后用分量speed和position的append去记录每一次循环的结果-----------------------------

    # 可视化显示 画出速度比较和位置比较
    if True:
        # 画出1行2列的多子图
        fig, axs = plt.subplots(1,2)
        #速度
        axs[0].plot(speed_true,"-",color="blue",label="速度真实值",linewidth="1")
        axs[0].plot(speed_measure,"-",color="grey",label="速度测量值",linewidth="1")
        axs[0].plot(speed_prior_est,"-",color="green",label="速度先验估计值",linewidth="1")
        axs[0].plot(speed_posterior_est,"-",color="red",label="速度后验估计值",linewidth="1")
        axs[0].set_title("speed")
        axs[0].set_xlabel('k')
        axs[0].legend(loc = 'upper left')


        #位置
        axs[1].plot(position_true,"-",color="blue",label="位置真实值",linewidth="1")
        axs[1].plot(position_measure,"-",color="grey",label="位置测量值",linewidth="1")
        axs[1].plot(position_prior_est,"-",color="green",label="位置先验估计值",linewidth="1")
        axs[1].plot(position_posterior_est,"-",color="red",label="位置后验估计值",linewidth="1")
        axs[1].set_title("position")
        axs[1].set_xlabel('k')
        axs[1].legend(loc = 'upper left')

        #     调整每个子图之间的距离
        plt.tight_layout()
        plt.figure(figsize=(60, 40))
        plt.show()

 结果图1(迭代30次):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图2(迭代60次):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图1结果分析:

本次实例中,取了过程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Q=[0.01,0;0,0.01],即过程噪声的方差为0.01。取了测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R=[1,0;0,1],即测量噪声的方差为1。根据最小方差估计准则,此时过程噪声方差小于测量噪声的误差,则先验估计值比测量值更可靠。

我们看图:

在速度的分析图中,明显看到速度测量值(灰色)偏离速度真实值(蓝色)的程度大于速度先验估计值(绿色)偏离速度真实值(蓝色)的程度,而经过卡尔曼滤波之后,后验估计值(红色)并没有非常偏离真实值(蓝色)。这就是因为此时卡尔曼滤波更为相信先验估计值。

位置分析同理。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卡尔曼滤波要迭代多少次呢?

网上说不一定是迭代越多次越准确,由于采用最小方差估计准则,所以我想到了去看误差ek的协方差矩阵的迹,迹越小越好(误差分量的方差之和越小)。然后我又加了几行代码:

# 创建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迹
    tr_P_posterior = []

# 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迹,迹越小说明估计越准确
        # print('ek1的方差:',P_posterior[0,0],'ek2的方差',P_posterior[1,1])

        tr_P_posterior.append(P_posterior[0,0]+P_posterior[1,1])

 #误差的协方差的迹
        axs[2].plot(tr_P_posterior,"-",color="blue",label="误差的迹",linewidth="1")

60次迭代的图: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可以看到,基本上在20次左右,误差的迹就已经收敛至min值了。

于是我把迭代次数调整成20次: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可以看到,大约在十几次的时候,误差的迹就收敛至极限值(约为0.38左右)

那么就是说,刚开始迭代时,卡尔曼滤波器的误差还是挺大的(方差之和大约为1) ,随着迭代的进行,滤波器误差逐步减少至最低点,此后的误差维持在这个点(误差无法完全消除,只存在最小误差),即预测精度达到最优值。

总结一下

1.算法迭代的五个步骤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算法

2.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

我自己从头开始写的时候最难受的点应该就是因为太久不碰后端,逻辑上会很卡,然后忘记了append函数的作用,搞得我一直在纠结怎么从k-1时刻更新到k时刻,在想是不是要对矩阵做下标的更新什么的,循环迭代这里卡了很久。还有就是对状态变量、先验估计量、后验估计量、协方差矩阵的先验估计量和后验估计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与时刻k、k-1之间的关系不熟。

其实在代码中,我们看一下这五个公式,对于当前时刻k:

step1中的(k-1)时刻的后验估计就是上一次step4估计得到的结果,它们是同一个变量X_posterior;

step2中的 Pk-1就是上一次step5计算得到的结果,它们是同一个变量P_posterior;

step3中的Pk先验,就是本次的step2计算得到的结果,它们是同一个变量P_prior;

step4中的Xk先验,就是本次的step1计算得到的结果,它们是同一个变量X_prior;

其次就是,我们要画图表示出速度、位置的迭代变化,就需要记录下每一次迭代产生的速度值和变量值,然后对它们进行可视化。

最后就是,如果你对先验、后验、时刻搞不清,用英文写清楚变量意思!!不要光贪图简洁!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78951.html

到了这里,关于滤波笔记一: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卡尔曼滤波学习笔记

    从直观上来看,卡尔曼滤波是把两个存在误差的结果 融合 在一起,得到一个从数学上可以得到证明的 最优估计值 。 而这两个存在误差的结果,一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称之为 先验估计值 ;一个是用传感器测量出来的,称之为 测量值 。它们之所以存在误差,是因为前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42)
  • 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SOC(附MATLAB程序详解)

    设置电流采样周期为1s   导入电流数据并求电流数据的长度。  设置参数Q为单位矩阵乘以1e-4,设置参数R=1e-5  设置协方差矩阵P0=1e-4乘以单位矩阵;初始化二阶RC模型的参数R0、Rs、Rp、Cs、Cp为一行N列的零矩阵  求解模型参数,通过辨识电池模型参数得到的各个参数与SOC之间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41)
  • 一文详解卡尔曼滤波两处噪声的来源及影响

    首先放出基本公式 状态方程:x(k) = Ax(k-1)+Bu(k-1)+w(k-1) 观测方程:y(k)=Cx(k)+v(k) 其中,w(k-1)为过程噪声,通常记作Q,v(k)为观测噪声,通常记作R。 标准卡尔曼滤波对于Q和R的要求主要有四点: 1.互不相关 2.零均值 3.高斯白噪声序列 4. Q,R分别是已知值的 非负定阵 和 正定阵 也即

    2024年01月16日
    浏览(46)
  • 在Matlab/Simulink搭建卡尔曼kalman模块化模型

           Kalman滤波是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通过系统输入输出观测数据,对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计的算法。算法优点在于计算量小,能够利用前一时刻的状态或可能的测量值来得到当前时刻下状态的最优估计。观测数据中包括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的影响,所以最优估计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6)
  • 卡尔曼滤波简介 —— 一维卡尔曼滤波

            在本章中,我们将在一个维度上推导出卡尔曼滤波。本章的主要目标是简单直观地解释卡尔曼滤波的概念,而不使用可能看起来复杂和令人困惑的数学工具。         我们将逐步推进卡尔曼滤波方程。         在本章中,我们推导出没有过程噪声的卡尔曼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38)
  • 【状态估计】卡尔曼滤波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双卡尔曼滤波器和平方根卡尔曼滤波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欢迎来到本博客 ❤️❤️💥💥 🏆博主优势: 🌞🌞🌞 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 座右铭: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本文目录如下: 🎁🎁🎁 目录 💥1 概述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4 Matlab代码实现 本文包括

    2024年02月08日
    浏览(43)
  • 卡尔曼滤波(KF)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相应推导

    从上个世纪卡尔曼滤波理论被提出,卡尔曼滤波在控制论与信息论的连接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得出准确的下一时刻状态真值,我们常常使用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姿态解算、轨迹规划等方面有着很多用途。卡尔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62)
  •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视频跟踪,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运动小球跟踪

    完整代码和数据下载链接: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视频跟踪,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运动小球跟踪(代码完整,数据齐全)资源-CSDN文库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abc991835105/88738577 卡尔曼滤波原理 RBF的定义 RBF理论 易错及常见问题 RBF应用实例,基于rbf的空调功率预测 代码 结果分析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46)
  •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估计SOC代码2详解,基于二阶RC模型(附MATLAB代码)

           上次分享了一个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SOC的代码,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支持,今天再分享一个很好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SOC的程序。使用MATLAB语言完成程序的编写。         有关EKF的推导及原理请看我写的另一个博客: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SOC估计(附MATLAB代码)文章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58)
  • 卡尔曼滤波理论小释之卡尔曼增益

    卡尔曼增益是卡尔曼滤波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一般教材里面是这么给出它的公式的: 图1  卡尔曼增益 直觉上容易理解,所谓的增益是指每次融合数据后不确定性的变化程度。如果融合了新的数据后不确定性降低了,那么这个增益就是正面的,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2024年02月05日
    浏览(8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